汉道天下-第1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又问张杨道:“美稷大概有多少匈奴人?”
“三四万户,最多不超过五万户。”张杨说道:“臣以为,与其担心他们与休屠各联手,不如防着鲜卑人扰边。虽说檀石槐死后,鲜卑人大不如前,还是比匈奴人强很多。匈奴人内讧,正是鲜卑人蚕食的好机会。”
刘协深以为然。
匈奴已经衰落了,余日无多。鲜卑人却朝气蓬勃,为百年后的南侵积聚着力量,不可不防。
刘协命人置酒,与张杨、张绣细谈。
张杨、张绣都是标准的边地武人,平时很难得有进言的机会,见天子如此赏脸,他们感激莫名,恨不得将自己知道的事全部说给刘协听。
只是苦了蔡琰和裴俊,记了一大堆的废话。
——
刘协在平阳逗留了两天。
这两天时间,他一边安排蔡琰、裴俊查阅史料,一边让杨修和军中教师一起,广泛征询对并州羌胡有所了解的人,尽一切可能的收集信息。
有时候,刘协还要与亲自询问,展示一下能让廷尉吏汗颜的询问技巧。
杨彪等公卿大臣不了解的事,不代表其他人不了解。
实际上,熟悉边事的人不在少数,只是身份地位太低,没什么发言的机会。
刘协没那么多尊卑贵贱的讲究,只要能得到有用的信息,原意向任何人请教,哪怕对方是一个普通士卒,甚至是个匈奴人。
大量的信息像潮水般的汇聚而来。
蔡琰等人不分昼夜的整理、比对,最后汇总出一份近万字的资料,内容繁杂,其中不乏互相矛盾,无法辨别真伪的信息。
蔡琰还绘制了一份地图,标注了匈奴人的几个驻牧地,让刘协大为赞叹。
荀攸看了地图后也非常满意,表示有了这份地图,哪怕不完全准确,也足以保证这场战事的成功。接下来的,就看君臣将士的临场发挥了。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作战不可避免有运气的成份。
但君臣一心,能将准备工作做得这么细致,运气不会差。
蔡琰却不知足。
她从史料中得知,建武二十二年,曾有一个叫郭衡的汉人携带着一份匈奴地图入京。但她在宫中所藏的图籍中却没看到这份地图,也不知道是没有收入宫中,还是遗失了。
董卓迁都时损失了大量的资料,也许那份地图就在其中。
一切准备妥当,刘协让人传呼厨泉和去卑。
第二百六十九章 郭图归来
呼厨泉、去卑等了两天,终于等到了天子接见的机会,也不知道结果如何,心里七上八下。
“右贤王,你们与休屠各作战,可有地图?”
去卑脸色微变,却强作镇静,一脸茫然。
“什么地图?”
他当然有地图,但他不打算将这个地图交给刘协。
那份地图上有美稷王庭及南匈奴各部的位置,包括山川河流,可以扎营放牧的所有位置。
如果落到汉家天子手中,他们就没有秘密可言了。
刘协心中恼怒,却不说破,只是将蔡琰等人绘制的地图摊在他们面前。
无能狂怒只会让人笑话,实力才能赢得尊严。
看明白这是什么以后,呼厨泉、去卑吓了一大跳。
“陛下,这是……哪来的?”去卑眼神惊惧,额头全是冷汗。
“朕刚刚命人整理出来的。”刘协不动声色的说道:“你们看看还有没有需要增补、修改的。”
“唯,唯。”去卑一边擦汗,一边点头,髡头上的汗珠不断的往下滴。
这两天付出最多的蔡琰、裴俊在一旁看得清楚,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他们很清楚这份地图对去卑的压力有多大,不亚于三百甲骑。
而这份压力就来自于他们这两天的努力,来自于他们手中的笔。
去卑看完,原本就白的脸更白,连嘴唇都失去了血色。
“没有要补充的么?”刘协又问了一句。
“没……没有。”去卑声如蚊蚋。
“既然如此,那就出发吧。”刘协将地图收了起来。“单于是带上所有人一起走,还是率敢战之士先行?依朕之意,用兵当如脱兔,不宜拖沓,以免消息走漏,叛军有所准备。”
去卑和呼厨泉商量了一下,决定接受刘协的建议,留下家属,只带战士行军。
等平定了美稷的叛乱,再来接家属不迟。
万一汉军中看不中用,平叛不行,反被打败,逃起来也方便。
刘协没和他们啰嗦什么,让他们回去准备,次日一早出发。
呼厨泉离开后,刘协召公卿诸将议事。
展示了这两天的收获后,公卿大臣们都有点无地自容。
他们都觉得不可能解决的问题,刘协只用两天时间就解决了。
利用的资源就在军营之内,只是他们都没有想到。
这进一步证明了天子不同意太尉掌兵的英明。
不是天子不肯放权,而是他们没有这样的能力,承担不起太尉的责任。
刘协随即做出了安排。
羽林中郎将张绣率羽林骑,骁骑将军张杨率本部并州骑兵,越骑校尉王服率精挑的北军千骑,随他先行,在匈奴人的引领下,沿大道北上,直奔美稷。
北军中侯士孙瑞率余下步骑,赶往太原,接管防务。尤其是控制通往冀州的井陉,派斥候、游骑打探消息,了解冀州的形势,招揽冀州的豪杰。
公卿随北军行动,祭山川,宣布朝廷政令,收集物资、粮秣。
最后,刘协郑重其事的对士孙瑞说道:“太原的军事,就委托卿了。”
士孙瑞躬身领命。
公卿们互相看看,不约而同的松了一口气。
陛下终究还是念旧的,还愿意给士孙瑞补救的机会。
次日一早,刘协率部起程。
与此同时,杨修奉诏赶往休屠各部,宣布诏命。
——
邺城。
许攸站在路边,负手而望。
一辆马车正缓缓驶来,在他面前停住。
许攸上前,伸手挑开车帘,歪着头向里面看了一眼。确认是郭图本人无疑,又仔细打量了郭图两眼,唇上的胡须颤了颤,似乎想笑。
郭图冷冷地看着他,一言不发,故作镇定。
虽然照过无数次镜子,确定没人能看得出他的门齿不见了,但他还是心虚,生怕被人笑话。
许攸是个大大咧咧的人,本来就很放肆。如今丢了脸,被他嘲笑几乎势在难免。
难得的是,许攸竟然忍住了。
“主公让我来迎你。”许攸说道,咳嗽了一声。
郭图心里有些失望,却不好说出口。
“主公安好?”
“不好。”许攸摇摇头。“你不肯回来,刘和又要走,他的心情能好么?”
郭图叹了一口气。“他终究还是要走啊。”
许攸瞅瞅郭图,嘿嘿一笑。“他可不是自己要走。他是接到了天子诏书,被拜为征北中郎将,领幽州刺史,想赶往幽州上任。”
郭图心中恼怒。许攸这么说,显然是说他铩羽而归,而刘和却是授了实职。
不过他没有发作,与许攸治气不值得。
“朝廷对公孙瓒有何安排?”
“不清楚。”许攸漫不经心的说道:“主公不会让刘和离开的。”
郭图一点也不意外。
袁绍想据有幽州很久了,只是一直没能得手。之前是刘虞不配合,现在刘虞死了,只要杀死公孙瓒,袁绍就能将幽州掌握在自己手中,又何必假手刘和。
刘和越是坚决要走,袁绍越不可能让他走。
必要的时候,袁绍甚至会杀了刘和。
郭图不禁担心起来。
现在着实不是杀刘和的时候。
“主公在哪儿?”郭图招手示意许攸上车。“我要去见他。”
许攸一动不动,反而伸手去拉郭图。“别急,赶了那么远的路,不累么?下车,我备了酒,为你洗尘。还有些话,要先对你说,免得人多眼杂,不方便。”
郭图没好气的甩开许攸的手。“现在是喝酒的时候吗?小皇帝拜刘和为将军,主政幽州,分明是离间之计。万一主公处理不当,岂不中了小皇帝的诡计。”
“你觉得那是小皇帝的主意?”许攸露出一丝疑惑。“他看起来可不像是这么聪明的人。”
“他看起来很蠢吗?”
“嗯。”许攸点点头。“刚刚收到消息,说是小皇帝巡狩太原了。这时候巡狩太原,实在不像是明智的选择。”
郭图又惊又喜。
他这才意识到,自己滞留途中的这些天又发生了很多事,漏过了很多消息,竟然不知道小皇帝北上太原的事。
“河内可有动静?”郭图迫不及待的问道。
天子不回洛阳,却北上太原,他就不怕袁绍联合张杨,进攻河内?
许攸咂了咂嘴,一声叹息。“董昭做了河内太守。”
第二百七十章 翻云覆雨
郭图愣了半晌,才从董昭出任河内太守的震惊中清醒过来。
他意识到,自己这一路潜行,错过了太多的信息,也耽误了很多事。
比如董昭担任河内太守这样的重要消息。
对袁绍来说,董昭是叛将,不可饶恕。
对董昭来说,袁绍辜负了他,不是可以托身的明主。如今得天子信任,成为河内太守,不可能轻易放弃河内,辜负天子信任,证明自己不值得受到信任。
董昭担任河内太守,对袁绍来说不是助力,而是实实在在的威胁。
袁绍如果想得到河内,只有强攻硬取一途。
“西山作战还顺利么?”郭图问道。
“张燕望风而遁。”
“那还好。”郭图说道:“兖州新定,主公可以裹胁孟德,共取河内,解后顾之忧。”
许攸盯着郭图看了半晌。“公则,愿意去幽州,攻取公孙瓒吗?”
郭图很意外,伸手指了指自己的鼻子。
“我?”
许攸轻轻地点头,确认郭图没有听错。“显思已经成年,该一显身手了。主公打算让他去青州,但青州荒残,先有刘备,如今又多了吕布,不易对付。去幽州,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郭图眉头紧皱。
他早就知道袁绍偏爱幼子袁尚,但他从未想过袁绍会有废长立幼之心。一来袁尚太小,袁绍的偏爱不等于想立幼。二来袁绍四面受敌,离一统天下还很遥远,还没到考虑立嗣的时候。
可是听许攸的意思,袁绍有安排袁谭出镇青州的打算,这不能不让人怀疑袁绍的心思。
如果这真是袁绍的想法,去幽州的确要比去青州更合适。
幽州突骑,天下闻名。
当年光武帝平定天下,幽州突骑功不可没。
袁绍选择冀州为根基,又与乌桓诸部交好,本身就有揽幽州为己有的心思。只是刘虞迂腐,公孙瓒桀骜不驯,这才一直未能如愿。如今刘虞死了,公孙瓒被围,全取幽州的条件已经成熟。
如果袁谭掌握了幽州,他的嗣子之位就稳固了。
郭图心中忽然一动。
天子北上太原,会不会也是存了同样的心思?
但他很快就释然了。
没有冀州的财力作为支撑,连刘虞、袁绍都无法真正掌握幽州。
天子连河东都无法占据,岂有余力控制幽州。
就凭太原那几万户口吗?
郭图将这个念头抛诸脑后,举起酒杯。“子远,主公能放心吗?”
许攸笑笑,与郭图碰了碰杯。“事在人为。”
——
郭图与许攸对饮,听许攸讲了最近收到的消息,才知道天子成了一个笑话。
改元建安,却不行郊祀之祀,甚至连大朝都没有办。大年初一就直接起程,去太原了。
别说大朝,连公卿大臣的俸禄都没钱发。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天子在河东无法立足,只能狼狈而走。
郭图又惊又喜,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卫固、范先没被族诛?”
“族诛?”许攸不屑地一笑。“他们自己都没死。”
郭图哑口无言,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过了半晌,他才哑然失笑。
“看来还是个傀儡啊。”
“十几岁的小儿,既无母族可依,又无妻族可用,除了被一群老臣摆布,还能怎样?”许攸轻晃着酒杯,神态轻松。“公则,你此行虽说受了些委屈,也算有功。”
郭图眼神一闪。“主公怎么说?”
“你别急啊,我还没说完。”许攸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呲了呲牙,脸上的笑容散去。“那个渤海太守太难受了,这个年都没过好。”
郭图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了。
袁绍心情不好,这可能是最大的麻烦。
“回城之后,先休息几天吧。有机会,我会告诉主公你回来了,伺机进言,让他安排你与显思一起去幽州。”
“好。”郭图嘴里发苦。“有劳子远。”
破了相,说话漏风,音气不正,他的确不再适合经常在袁绍面前出现。去幽州,辅佐袁谭,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袁谭是小辈,又是袁绍的嫡长子,是袁氏的未来。
“应该的。”许攸淡淡地说道。“荀文若去了河东,冀州人都以为我等离心离德,我们不能让他们看了笑话,更不能坐以待毙。”
“荀文若去了河东?”郭图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
许修脸上一丝笑意也没有。
郭图也没说话。
荀彧去了朝廷,对汝颍系的打击太大了。
怪不得许攸抢先来迎他,让他休息几天再见袁绍,又建议他去幽州。
与其在袁绍身边丢人现眼,不如辅佐袁谭去幽州,掌握兵权,为汝颍系争取话语权。
——
袁绍站在庭中,微微眯着眼睛,看着墙角的一株腊梅,沉默不语。
许攸拱着手,站在一旁。
向袁绍汇报完了郭图归来的消息后,袁绍就没有说话,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这让他很不安。
郭图是汝颍人中最得袁绍信任的。他破了相,不能再经常出现在袁绍在前,无疑是一个重大损失。
他冥思苦想,终于想出解决方法,却不敢轻易进言。
他不知道袁绍能否接受。
以袁绍的聪明,不可能看不出他的心思。如何解说,不让袁绍生疑,这是成胜的关键。
“子远,你有何建议?”袁绍忽然转过头,扫了许攸一眼,轻声说道。“公则本重皮相。如今破了相,难免会被人笑话。再让他抛头露面,怕是不太合适。”
许攸暗自叹息。
不出所料,袁绍不想天天对着一个说话漏风的人,就像当初嫌弃曹操不够高大一样。
“主公,郭公则宜为心腹,作傧相太可惜了。”许攸说道。
袁绍想了想,有点无奈。“那就让他先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回来参谋军事吧。我听说,他那个从子在孟德处也是如此,神出鬼没,经常看不到人?”
“是的。”许攸暗自松了一口气。
能不能公开露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得到袁绍的信任,掌握军机要事。让郭图参谋军事,不离左右,这大概是眼下袁绍能接受到的底线。
这也说明袁绍的确离不开郭图,尤其是在荀彧离开曹操,投奔朝廷的形势下。
有这样的基础,他的计划才有实施的可能性。
第二百七十一章 翻云覆雨
袁绍迈开步子,来回走动,似乎有艰难的决定要做。
许攸站在一旁,静静地等待着。
过了很久,袁绍停住脚步,站在许攸面前。
“子远,刘协小儿去太原,会不会是想从井陉入常山,与刘和相呼应?”
许攸躬身说道:“主公所虑深远,臣也正有此担忧。臣听公则说,刘协远老臣,却与出身白波贼的杨奉很是亲近。白波可用,黑山自然也不例外。钟繇在上党,便与张燕常有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