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镇海王-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了海鱼,京城这边的百万人口再加上聚集过来的灾民依然会需要他手中的粮食来活下去,手中的粮食王牌武器就依然能够起到决定胜负的作用。
然而前几天早朝上面发生的一切实在是太出人意料了。
还没有等朝中诸公提出严厉海禁,禁止捕鱼,户部尚书周经就提出了全面解开海禁的事情,接着更加出人意料之外的是朝着诸公竟然最终同样了允许沿海地区捕鱼,更是将天津这边作为试点全面解开海禁。
这个消息一出,宛如一个超级大地震,直接将胡万安所有的部署和后续的计划都给彻底的打乱了。
这意味着不仅仅天津这边可以下海捕鱼,整个大明沿海从此以后都可以下海捕鱼,更重要的是这天津出海经商、贸易都算是合法的了,以后享受这海贸巨额利润的就不仅仅是南方的大家族、大商人了。
这北方的大家族、大商人也同样可以享受到海贸的巨大利润,这几天不知道有多少北方的豪门、大商人往天津这边跑,准备着提前进行布局。
“输了,这一次是彻底的输了。”
胡万安在自己的房间内走来走去,这几天来他一直都在苦思对策,然而想来想去,他都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来。
他清楚的意识到这一次,自己输的很惨、很惨,而且更为关键的是,他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弄清楚自己到底输在哪里。
一切本来都按照他的部署进行着,眼看着胜券在握,但是形势却是突然之间急转直下,仿佛一下子全部崩盘一般。
他清晰的感觉到这背后的一切有一个极其高明的人在操控,自己所有的部署都被对方给看透,并且相应的提前就进行了布局,一旦出手,让自己竟然没有丝毫的反手之力。
“少爷、少爷~”
就在胡万安苦思对策的时候,管家胡怡宁急匆匆的走了过来。
“什么事?”
胡万安连忙问道。
“其他人降价了,他们不顾约定开始降价卖粮了。”
胡怡宁显得很气氛。
这一次是胡家牵头,带着众多的粮商、盐商一起做局,大家原本的约定是听胡万安这边指挥,一起发财,一起宰一次超级大肥羊。
现在其他的粮商、盐商还没有得到胡万安的命令竟然开始私自降价出售粮商,胡怡宁岂能不气?
“开始降价卖粮了吗?”
胡万安显得很平静,似乎对此早就已经有所预料了。
因为他太清楚了,现在他们这些人手中握着的粮食到底有多庞大,这临清仓、德州仓两大官仓里面的粮食在他们的手中。
这灾荒以来南方粮食运到北方出售的粮食也是被他们以高价给全部吃了进去,再加上原本手中就握着数量庞大的粮食,可以说整个北方三省的粮食几乎都到了他们的手中。
握着庞大的粮食,更为关键的是这些粮食的成本太高了。
从德州仓、临清仓里面弄粮食,这前前后后的打点都花了上百万两的银子,从朝中诸公的孝敬到管理两个仓库的官员、小吏等等,哪一个不是需要打点,需要疏通。多的需要几万两银子,少的也需要几百两银子。
北方有灾荒,南方地区这边的粮商自然会源源不断的运粮到北方来,饥荒年代这粮食的价格本来就高,想要吃下这些粮食,价格就非常的高,比平时要贵上几倍,这还是要熟人,否则对方都未必会卖给你。
因为这粮食他们自己卖的话,完全可以卖出更高的价钱来,卖给胡万安这些人价格肯定是要更低一些的。
吃进南方粮食的投入是最大的,饥荒的消息一出,追逐利益的商人自然会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般汹涌而至。
徽商和盐商的力量、影响力虽然庞大,但是却并不能左右整个大明所有的商人,有很多的商人都是不鸟他们的,特别是湖广、江西、四川、河南、山西等等大明西边、北边的商人,他们才不会管什么徽商还是盐商,只认钱。
为了吃进这些南方来的粮食,胡万安这些人花费的银子都有数百万两,因为不管有多少的粮食进来,他们都要吃进去,只有如此才能形成控盘的局势。
“都顶不住了,也不怪他们。”
胡万安倒是没有怪罪其他人的意思,因为他知道,大家都已经顶不住了,朝廷这边的赈灾粮食一到,大家都末日就到了。
“传我命令,将我们家的粮食都拿出来降价出售,我们也卖一文钱一斤,这个时候了,钱财已经不如性命重要了。”
第218章 成了香馍馍的钱有财
自从刘晋去天津这边之后,京城西山煤业这边的事情就交给了钱有财负责,他原先仅仅只是京城一个煤炭店的小老板,现在却是成为了西山煤业的股东之一,和当今皇帝一起合伙做买卖。
当初得知自己和弘治皇帝一起合伙做买卖的时候,钱有财还吓了一跳,甚至于主动想要将自己的一份全部交给弘治皇帝,毕竟对方是皇帝,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小老百姓,身份地位相差太远了。
更何况,这西山煤业现在的生意越做越大,已经不仅仅在京城这边做蜂窝煤的生意,更是开始将蜂窝煤向周围的大城市扩散,一年赚上百万银子的大生意,虽然很舍不得,但是小命才是最要紧的。
不过弘治皇帝派驻到西山煤业的人却是回话让钱有财安安心心的拿自己的那一份,将这个西山煤业打理好,多向刘晋学习,所以钱有财现在已经慢慢的脱离了原有小商人的味道,在打理西山煤业的产业时更加的用心,因为这不仅仅是自己的产业,更是当今弘治皇帝的产业。
自己亏钱了、不赚钱了倒也没有什么,这不能让弘治皇帝跟着亏钱吧,更何况,这西山煤业在刘晋的管理下,一切井井有条,蒸蒸日上,很是赚钱。
西山煤业用工足足有上万人,每天需要采购的东西非常多,其中粮食就是大头。
众所周知,不管是这后世还是这大明朝,这采购环节都是油水十足的环节,西山煤业这边也接连查出了几个管事,所以在采购这一块,钱有财都是亲自去把控,特别是大项的采购,比如粮食的采购,都是钱有财亲自去谈,不放心将这事情交给下面的人去做。
和往常一样,钱有财带着四五个西山煤业的管事非常悠闲的行走在京城的街道,街道两边的店铺的掌柜、老板一看到钱有财立刻就会屁颠、屁颠上来打招呼。
无它,还是为了钱。
钱有财掌管的西山煤业采购的物资需求实在是太大了,别的不说,单单是统一制式的衣服,西山煤业这边就要给自己的这些员工发几万套。
几万套的衣服放在后世根本就不算什么,随便一个小厂都能够轻轻松松的完成,但是在这个时代,大家流行的是买布匹自己做衣服,很少有成品的衣服可买。
所以当初刘晋就是自己购买布匹,然后自己再额外建一个西山制衣厂,专门招募西山煤业这些员工的老婆、姐妹之类的来做衣服。
原先仅仅只是做衣服的西山制衣厂算是大明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专门制作成品衣服的工厂,当然了,现在主要的客户还是西山煤业和玻璃厂,以及天津这边刘晋麾下的诸多产业。
单单是这些产业,每年需要的衣服都超过十万套,让西山制衣厂这边的招工人数也是有好几百人。
西山制衣厂也是隶属于西山煤业,所以单单是这布匹的采购一项上面,涉及到的金额就非常的庞大。
整个京城做布匹生意的人都知道西山制衣厂,都知道钱有财,所以每当钱有财出现的时候,这些布匹店的老板、掌柜都会殷勤的出来打招呼,拉这钱有财去自己的店里面喝喝茶、坐一坐。
“老钱,老钱,晚上一起吃个饭吧,听说望月楼这边新出了一些海鲜菜品,味道很是不错,我们一起去尝一尝吧。”
这是一个布匹的老板,殷勤的邀请钱有财吃饭,望月楼因为刘晋一鸣惊人,也是跟着水涨船高,专门做一些创新的菜品。
最近这段时间以来,天津这边源源不断的有海鱼进京,自然而然的望月楼这边也是推出了一些海鲜菜品,非常受欢迎。
“钱老板、钱老板,我这最近新到了一些雨前龙井,还请钱老板赏光帮忙品鉴一下。”
这是一个卖茶叶的老板眼巴巴的上来和钱有财拉关系。
“钱老板、钱老板,我这有一批上好的木料,价钱嘛我给你最低,都是老朋友了,让我赚个跑腿费就可以了。”
这是一个卖木料的老板,跟钱有财比划着,要将一批新到的木材卖给钱有财,西山煤业木材的需求同样非常庞大。
钱有财很享受这样的感觉,遇到熟悉的老板、掌柜也是会停下来互相聊几句,遇到不熟的也会笑着和对方谈几下,生意人嘛,都是面玲珑,圆润无比。
他以前是一个木炭店小老板,哪里能够享受到现在的待遇,这京城各行各业的老板、掌柜都要讨好自己,都想要从自己手中获得订单,赚到银子。
这种被人讨好的感觉自然是很让人享受。
连带着跟着钱有财一起出来办事的人一个个都抬高了自己的头颅,穿着西山煤业管事衣服的时候都显得更加自豪一些。
当然这也是西山这边一贯的传统了。
不管是西山这边做工的,还是西山这边的管事,又或者是西山煤业员工的家属,对外的时候都挺自豪的,因为西山煤业这边能够赚到钱,普通的员工一个月也差不多能够赚到两三两银子,有些勤快、刻苦的,愿意专研某项技术更是能够达到四五两银子一个月。
西山煤业这边又是包一日三餐的,这赚到的银子都是可以拿回家的,这收入在这个时代绝对是杠杠的,再加上长期以来的荣誉感培训,让员工上夜校读书识字,西山煤业的员工对西山煤业的忠诚度是非常高的。
自然而然的,西山煤业的人对外表现出来的感觉就是比较牛气。
钱有财带着人在京城的街道上走着,很快就来到了专门买卖粮食的地方。
要说西山煤业这边其它的采购,钱有财从来都是很顺心,只要这银子撒下去的,大把、大把的人愿意跟自己做买卖,唯独采购粮食这一块,自从灾荒蔓延自后,他有钱都买不到粮食。
很多时候即便是钱有财求爷爷告奶奶都没有用,这让他既气愤又很无奈。
第219章 有猫腻
本来粮食这种大规模、大需求的买卖都是和人谈好价钱自后,对方按时送来,根本就不需要每天出来采购的。
但是因为这些粮商似乎都约定好了,卖给西山煤业这边的粮食都是算好的,非常少,往往只是够当天的量,第二天需要的话,还是一样要重新去采购。
这价钱一天天涨就算了,关键是还有钱都不肯大规模的卖粮食给你,你说气不气?
气归气,可是钱有财依然没有任何的办法,每天都要到粮店这里来采购粮食,天津这边的海鱼虽然每天都源源不断的运过来,但这粮食依然还是少不了。
西山煤业这边的人干的都是体力活,光吃海鱼是不行的,必须要配一定的大米饭或者面食才行。
在别的地方,都是其他的老板、掌柜讨好钱有财,到了这粮店这里,一切都是反过来了,钱有财必须要去讨好这些掌柜和老板。
“这些可恶的粮商,要不是有海鱼进京的话,这粮食还不知道他们会卖多贵。”
看着街道两边的沿街排列的米店、粮店等等,钱有财都忍不住吐口唾沫,这饥荒年代,这些粮商的心都是黑透了。
“一斤粮食卖两百文,天底下就没有怎么贵的粮食。”
钱有财想到了采购粮食时的价格就忍不住一阵肉疼,西山煤业这边需要的粮食实在是太大了,尽管现在都是大规模的、尽可能的使用海鱼来替代粮食,但是每天怎么也是需要几千斤粮食的,这采购粮食一项的支出就非常大了。
微微摇摇头,钱有财换上了笑容往前走。
卖粮的街道非常的冷清,每一家门店前面都是门可罗雀,现在能够吃得起白面、大米的也只有京城这边真正的有钱人、贵族豪门了,至于普通的老百姓,早就已经到一个个海鱼售卖点这里去买海鱼了。
一文钱一斤的海鱼,两夫妻花几文钱就能够为一家人买到几斤海鱼肉,足够一家人一天的所需了,根本就没有人再来这里卖两百文一斤的粮食。
因为人太少了,每家粮店里面的掌柜、小二都闲着无事,所以也都是看着外面的街道发呆,时刻留着街道上面出现的客人,看看其它粮店卖出去多少粮食。
钱有财算是这里的老熟人了,因为几乎天天都嚷嚷着要大量采购粮食,而且每天都要采购几千斤大米,也算是大主顾了。
所以钱有财一出现,各个米店的小二也是马上急匆匆的向自己的掌柜、老板汇报,很快,当钱有财才刚刚走进街道这里,一个个粮店这里的老板、掌柜就立刻殷勤的跑了上来。
“钱老板、钱老板~”
“老钱、老钱~”
钱有财被这些掌柜、老板的热情吓了一跳,以前的时候,对自己可是爱理不理的,现在一个个怎么立刻就转变了态度。
“钱老板,我这里新到了一批上好的苏州米,价钱嘛,好商量,你需要采购多少都没有问题。”
孙氏米店的掌柜跑的最快,当然这孙氏米店也是在街道口,离的最近,所以也是一把拉住了钱有财就往自己的店里面走去。
同时孙氏米店的小二们也是联手将其他的掌柜给拉住,一边拉住也是一边说:“先来后到、先来后到~”
其他的掌柜、老板一看,顿时就忍不住跺跺脚,这规矩还是要遵守的,只能够眼睁睁的看着钱有财被孙氏米店的掌柜拉到自己的店里面。
孙氏米店内,掌柜拉着钱有财在一旁的厢房坐下,奉上了上好的香茶。
钱有财直到现在依然都还在发愣,都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地方,要是在别的地方,这些老板、掌柜如此热情,他一点都不意外,这里却是卖粮食的地方,这饥荒年代,这些粮商哪一个不是鼻孔朝天,牛啊~
孙氏米店的掌柜拉着钱有财一番寒暄过后,也是谈起正事来。
“孙掌柜,今天粮食卖多少钱一斤?”
钱有财喝着孙掌柜这边奉上的香茶,上好的雨前龙井,他以前来可是连茶水都喝不到,现在和待遇还真是让他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
“钱老板,我们也是老熟人了,你们西山煤业在我这里采购粮食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今天只要一百十文一斤,而且你要采购多少都没有问题。”
孙掌柜看了看钱有财,非常认真的说道。
“一百十文一斤?”
钱有财一听,顿时眼前一亮,这价格比起昨天来跌了二十文一斤,算下来一天也是可以剩下好多银子了,更为关键的是这一次竟然没有限制自己的采购量。
不过钱有财眼珠子一转,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仔细的想一想,总觉得今天这些粮商的表现实在是让人觉得很意外,仿佛发生了一百十度的大转弯一般。
以前是价格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爱买不买,而且还严格限制了采购的量,一天也仅仅只能够采购到当天的量,根本就不会让你多购买,现在却是没有了限制。
“这其中必然有什么猫腻~”
长期经商,钱有财这点嗅觉还是有的。
所以想了想钱有财也是说道:“孙掌柜,这个价钱能不能再便宜一些,你也知道我一次购买的数量可是很大的。”
“钱老板,你也知道,现在是饥荒年代,这粮食就是命啊,实不相瞒我这边也是因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