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镇海王 >

第898章

大明镇海王-第898章

小说: 大明镇海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换成其他人,有如此庞大的银子,用来自己享受不好吗?
  所以,他是很佩服刘晋这一点的,自己并不贪图享受,拥有庞大的财富,基本上都是用在了投资新式教育上面。
  “他们能够学有所成,我也是很高兴的,这说明我的银子没有白花,也说明我大明多了更多的人才。”
  刘晋笑着回道。
  众人一边参观校园也是一边聊天,很快就来到了一处小溪旁边,只见一群学生正在小溪旁边忙的团团转,一下子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连忙走了过去。
  “你们这是在做什么?”
  弘治皇帝看着这群学生又是搅拌水泥,又是在不断的制作小木板,同时一旁还堆着不少的小钢条,还有学生在小溪里面来回跑来跑去,不断计算着什么。
  “我们在模拟建造桥梁~”
  梁烽看了看弘治皇帝、刘健、李东阳等人,丝毫没有认出眼前之人就是当今天子,一边忙着在草稿纸上画来画去,计算数据,一边也是吩咐起自己的同学起来。
  “先挖地基,地基是最重要的称重部位,要挖深一点,钢筋用粗一点的。”
  “模拟建造桥梁?”
  弘治皇帝等人一听,顿时就来兴趣了,也不急着去找学校的院长、教授,而是静静的看着这群学生在这里不断的捣鼓。
  只见这些学生先是勘察出一个不错的位置,在小溪的两边进行开挖,接着挖出一个个小小的深井,将捆扎好的小钢条伸进去,再然后将水泥浆不断灌入其中,两边的地基就算是完成了。
  接着就是建造桥墩,还是同样的办法,挖出小小的深井,捆扎好的小钢铁插进去,再外面帮上小木板,浇灌水泥浆,一个个桥墩就出现在了小溪的两边,不断的朝着小溪的中间延伸过去。
  同时在两边有学生也在桥墩与桥墩之间开始用小钢铁进行连接和捆扎,再困上小木板,浇灌上水泥浆,一段桥梁就从图纸上出现在了这个小溪上面。
  “大家休息下,休息下,等这个水泥干了,再继续。”
  梁烽看了看小溪的两边,仔细的量一量,对比一番,这才满意的吩咐起来。
  “你们就是这样建桥的?”
  弘治皇帝看得眼睛都微微瞪大了,原本觉得建桥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肯定是极难的,但是现在看起来,似乎好像并不是很难的样子。
  看看眼前消息两边的桥墩和已经建起来的部分桥体,弘治皇帝都仿佛能够看过,再过几天的时间,一座小小的桥梁就要横跨这个小溪了。
  如果将这个小溪看成是一条大河,这上面的小小模拟桥梁无疑就是一座跨江大桥了,都能够想象到它的庞大和威武身躯了。
  “对啊~”
  “这建桥其实很简单的,关键点就是这个支撑点、受力点,只要这个桩基、墩台身、梁体没有问题,那么建一座桥也是很简单的事情。”
  “你看,这个桥墩就是受力点和承重点,这桥墩有多高,相应的就应该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往地里面打桩,挖深来,同时在用钢筋和高强度水泥进行浇灌,这样做出来的桥墩就具有很强的承重能力。”
  “并且,因为它的根基足够深,还具有很强的抗震能力。”
  梁烽点点头,见弘治皇帝很感兴趣,再看看弘治皇帝一行人,还以为是某个大商行来学校招人呢,所以也是详细的给弘治皇帝介绍起来。
  随着他的讲解,弘治皇帝、刘健、李东阳、张懋、刘晋等也是听的津津有味,遇到不懂的地方也是会再问一下。
  梁烽等人也是非常热情的给弘治皇帝等人进行解说,什么拉力、应力、承重力、河流水流的流速、含沙量、地质结构等等一些词也是从他们嘴里面不断的蹦出来。
  以至于弘治皇帝等人听了也是一愣、一愣的,和看起来似乎好像很简单的桥梁,其中设计到的知识竟然如此之多。
  “如果说在长江上面建桥的话,你们觉得可以实现吗?”
  弘治皇帝详细的听完,想了想也是问道。
  “长江上建桥啊?”
  “完全是可行的,长江其实也就是河面比较宽一点,水流量大一点,其它条件来说,并没有什么太难的地方。”
  “真正最难建造桥梁的地方,其实是处于地震带的区域,这些地方建造桥梁的话,还需要考虑地震的因素在里面,那才真的很难建造。”
  “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原,水流也比较稳定,建造桥梁是完全可行的,只不过要在长江上面建桥的话,造价会非常的高昂。”
  梁烽一听,想了想也是非常肯定的说道。
  “你是说我们完全有能力在长江上面建造大桥?”
  刘健一听,连忙再次问道。
  “这位老爷爷,我们都是学造桥技术的,在方面我们虽然还比不上老师,但我们至少也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了,这方面还是有发言权的。”
  “长江上建造大桥并不难,唯一难的就是筹集经费,想要在长江上面建造一座大桥,随便一算,它至少也是需要上千万两白银的,如果还需要加高或者有特殊要求的,费用还会成倍的增加。”
  “现在长江上面连一条大桥都没有,我估计着如果真的要建造长江大桥的话,到时候这个大桥肯定是还要通火车的,这火车、公路两用的大桥,随便一算,估计着也要几千万两白银。”
  “如此庞大的资金需求才是建造长江大桥最大的难题。”
  梁烽显然是有水平的,随随便便计算一番就得出了建造长江大桥最大的难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经济问题。
  它需要的投资实在是太庞大了,几千万两白银,如此庞大的投资,除了朝廷能够拿得出来之外,也只能通过天津证券交易所这边上市的方式来募集资金了。
  “你就如此确定?”
  李东阳听完也是再次问道。
  “哎呦,这有什么啊,不就是在长江上面建大桥嘛。”
  “我们在黄河上面都已经建起一座大桥来了,这在长江上建大桥又有什么难的。”
  “这个世界上大江大河不知道有多少,我大明国土广袤,河流众多,这大大小小的河流成千上万,在未来还不知道需要建造多少大桥呢。”
  “这长江上建大桥也是迟早的事情,信不信再过些年我们就可以在长江上建起大桥来?”
  梁烽笑着回应李东阳。
  他们在学院里面学习建造桥梁,同样对于大明现在的建筑工程行业是非常了解的,大明现在大兴基建,公路、铁路,水库、河提、桥梁、港口、码头等等,这些都是属于基建领域,现在都非常的火,到处都在建。
  听到梁烽的话,李东阳、刘健顿时就无话可说了。
  不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似乎好像无论如何也是争论不过对方的,再看看眼前这座尚未完工的小小桥梁,又觉得他们说的是很有道理的。
  这建长江大桥对于他们来说,似乎好像真的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
  “信,当然信~”
  “我大明蒸蒸日上,日新月异,气象万千,将来什么都是有可能的。”
  此时此刻,弘治皇帝却是信心大增。
  眼前这些仅仅只是学院里面的学生而已,他们对于建造长江大桥就如此的有信心,详细这学院里面的教授、老师,他们就更加的有信心了。
  看来这建造长江大桥技术上来说是没有什么太大问题的。


第1572章 好日子要结束了
  当大明天子派遣一支由工部牵头,大明建筑工程学院诸多教授、老师、学生为主的,足足有上千人的庞大团队前往南京考察、研究、论证建造长江大桥的可行性时。
  远在万里之遥的埃及,埃及运河的挖掘也是已经到了最后的阶段。
  身穿大明官府的童源骑着高头大马在运河工地上面巡视,看着眼前庞大而繁忙的工地,足足有近三十万人在参与埃及运河的修建。
  最后这十几里的路段上,到处都是忙碌、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在运河工地的两岸,原本是一片荒漠之地,寸草春晖,一片沙漠,但伴随着运河工地的挖掘,童源这边考虑到大量工人用水的问题,所以也是事先就挖掘了专门的引水渠,将尼罗河的淡水引过来。
  淡水所过之处,滋生出一片片的绿洲,再加上大量工人聚集再次,衍生出了极其庞大的市场,运河两岸,一眼看过去,都是连绵不绝的棚户区。
  能够看到数不清的孩子在哪里无忧无虑的玩耍,看到妇女在哪里忙着准备饭食,也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商店,生意非常的不错。
  骑着马来到一处沙丘之上,目光远眺,都已经能够看到远处的大海,感受到大海的气息。
  “三年多的时间,终于要完工了!”
  童源算了算时间,埃及运河从弘治十八年开始挖掘,现在已经是弘治二十二年了,算算时间,再过个把月,这运河差不多就可以竣工,正式通船了。
  不到四年的时间就挖通埃及运河,这速度还是相当可以的。
  当然这主要还是因为埃及和大明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与合作,大明这边出钱、出技术,埃及这边出人、出地。
  三十多万失去耕地的农民成为了最廉价的劳动力,只要给饭吃,再给点工钱,他们就踏踏实实的给你干活。
  资金充足、劳动力充足,再加上提前就考虑到诸多的因素,进展就无比的顺利。
  当然这也跟埃及这边的土地有很大的关系,这里的土地基本上都是沙土地,非常的松软,挖掘起来也是非常的方便、轻松。
  所以才能够在不到四年的时间就将这条埃及运河给挖通,即将迎来正式通航。
  “童大人,终于要完工了。”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坎苏二世骑着马来到了童源的身边,
  想比起童源的迫不及待,坎苏二世却是显得非常头痛。
  这运河一旦完工的话,到时候眼前这几十万人就失去了生计,自己上哪里去给这三十多万人找工作?
  尽管这几年来,坎苏二世一直在努力,努力打击埃及内部的大地主、大封建领主,想方设法的想要将土地从他们的手中给弄出来给农民。
  然而他还是低估了国内这些大地主、大封建领主、贵族们的力量,所有的努力几乎都是以失败告终,土地依然牢牢的掌握在这些大地主、大封建领主、贵族的手中。
  这些马穆鲁克王国的封建领主、贵族,他们是马穆鲁克王国统治的基础,但现在同样在动摇着这个帝国的根基。
  土地过于集中于少数贵族、领主的手中,大量的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国内的矛盾异常尖锐。
  要不是刚好运气好,大明这边斥巨资来开挖这个运河,给几十万人提供了工作,间接极大程度的缓解了埃及内部的矛盾的话。
  恐怕此时的埃及早已经改朝换代又或者是被一直以来都虎视眈眈、垂涎三尺的奥斯曼帝国给侵占了。
  现在运河终于要完工了,几年的好日子也是马上就要结束了,坎苏二世丝毫没有运河开通的喜悦,而是满面忧愁。
  一下子几十万人失去工作,失去了生活的来源,到时候必然是要出大问题的。
  他其实是希望这个运河能够多挖几年,挖久一点,自己就有更多的时间来整顿国内的事情。
  但他又知道,自己国内的问题迟早也要解决的,迟早也是会爆发的,这运河也终有一天是会挖通的,这一天迟早都会来。
  “是啊,终于要完工了,幸不辱使命,终于要完工了,也算是对得起我们大明和你们埃及!”
  童源笑着感叹。
  几年的时间,自己都在埃及这边,纵然是过年也都没有办法回去,家乡的父母、妻儿,还有自己的恩师。
  当然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天子的命令,是无数埃及运河股东的期盼。
  自己这几年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总算是要完工了。
  “童大人言重了,要不是有你在此主持大局,这运河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挖通呢,也幸亏是有你,我们埃及这几年来也是过上了难得的好日子。”
  坎苏二世和童源现在也算是好友了。
  童源是大明人,还是大明的官员,坎苏二世纵然是一个国家的国王,但童源对他却是始终不卑不亢。
  再加上童源和埃及这边没有什么利益瓜葛,所以可以很平等的相处,再加上童源是刘晋的学生,耳濡目染之下,多少也是知道很多治国之道,对于埃及的局势多少也能够分析出一二来。
  和童源聊天、谈话也是让坎苏二世获益良多,几年的时间,他也是在逐步的巩固自己手中的权势和地位,同时思索好的治国之策。
  “这都是互惠互利,我们大明人看上了运河的航运价值,恰好又有钱有技术可以开挖,你们埃及也需要运河带来的收益,同时需要给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寻找工作。”
  “我们双方的合作对我们都有利,所以我们才能合作的如此愉快,也希望我们两国能够永远保持这样的友好合作关系。”
  童源笑了笑回道,埃及的情况,他很清楚,封建大贵族、大地主、大领主们的势力非常强大,坎苏二世很难撼动他们的地位,因为这本身就是埃及的统治基础。
  但如果不动他们的利益,等到运河完工,这三十多万没有土地的农民,你让他们靠什么活下去?
  纵然是开通运河之后,埃及每年都能够分到大量的运河通航费用,国库收入可以大大增加,但农民需要土地,需要粮食,光有钱是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的。
  现在大明各个藩国、殖民地愿意以正常的价格卖粮食过来,那是因为挖运河是大明帝国的一件大事,关系到无数人的利益。
  可是运河一旦挖通了,你埃及要是缺少粮食,你信不信那些藩国和殖民地会直接将粮食给提高十倍?
  所以坎苏二世现在很难,运河挖通,他既高兴又满是忧愁。
  “那是当然,大明是我们埃及永远的朋友,我们永远不会做出对不起朋友的事情。”
  坎苏二世一听,立即就非常认真的说道。
  伴随着和大明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他自己都学习大明的语言、文字和文化,每天都要看从大明这边过来的报纸。
  算是真正了解了大明帝国的强大。
  无比广袤的版图、庞大无比的人口、无穷无尽的资源、富裕、强大、纵横世界,纵然是强大的奥斯曼帝国也丝毫不敢招惹大明帝国。
  更别说自己一个小小的埃及了,别的不说,单单是大明驻扎在红海的红海军以及驻扎在地中海的地中海舰队就足以让埃及吃不了兜着走了。
  面对这样的一个庞大帝国,它不侵占你,你都已经要烧高香了。
  要知道大明人可是在全世界各地殖民,海外的殖民地、藩国都不知道有多少,埃及的地理位置如此重要,这大明人不侵占过来,他都觉得有些意外了,还招惹大明人,除非是不想活了。
  “我估计再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差不多可以挖痛了,你要做好准备。”
  “到时候这几十万人失去土地的农民,如果找不到新的土地或者事情的话,你就麻烦了。”
  童源看着热火朝天的运河工地,看在坎苏二世这几年给自己送了很多美女的份上,也是郑重的提醒起来。
  “我知道,实不相瞒,我的新军也是已经训练完毕,接下来我准备尼罗河上游以及往阿拉伯半岛这边扩张。”
  坎苏二世点点头,他知道童源这是以朋友的身份在提醒自己,所以他也是讲出了自己的打算。
  国内的这些大贵族、大封建领主、大地主是动不了了,一动的话,自己这个位置都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