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镇海王-第8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它仅仅只是建造长江大桥的预计费用,想要在长江上面修建起一座大桥来,天知道要丢多少银子到长江里面去。
“这长江大桥我们能够建起来?”
弘治皇帝也是震惊不已,为王守仁这个大胆的想法所震惊,他虽然没有去过长江,但也是知道这长江的一些数据,想要在上面修建一座大桥,无疑是这个时代的世纪工程。
“陛下,以我们大明目前的技术来说,在长江上修建大桥虽然存在诸多的困难需要克服,但也未必不行,还是可以做到的。”
曾鉴想了想非常肯定的说道。
这些年大搞基建,他这个工部尚书可是非常忙的,也很清楚这些年建了多少的桥梁,积累了丰富的建桥技术和经验。
在长江上修建大桥其实是完全可行的,技术上来说,虽然困难,但还是可以想办法去克服的。
更何况,刘晋还专门成立了大明建筑工程学院,这个学院就是专门培养建筑工程人才的学院,同时也是专门研究桥梁建造、水泥公路、铁路施工、隧道施工等等技术的学院。
学院里面毕业的诸多学子早已经遍布大明的每一处工地,工部这边都特招了大量学院的学生为官员。
没办法,谁让他们的技术确实是厉害呢。
“即便是可以修,那也不需要花费五千万两白银吧?”
弘治皇帝听完,沉吟一番又说道。
“陛下,根据南直隶这边提交上来的计划书,修建的长江大桥,它是公路和铁路两用的大桥,同时桥梁的高度上面,设计超过四十米,所以总造价预计需要五千万两白银。”
曾鉴也是立即回道。
“你是工部尚书,你觉得有没有必要修建长江大桥,这个造价会不会太高?”
弘治皇帝微微点头,随即又问道。
这修建长江大桥可不是小事情,这可不是说在皇宫之中修一个园子,它可是关系到整个大明长远发展的大事。
甚至于可以说这座大桥,如果真的要修的话,它甚至于可以写进历史,也可以写进自己的治国功绩之中,毕竟修桥铺路自古以来都是好事。
“陛下,修建长江大桥确实是有其必要,我大明已经在黄河上修建大桥,不仅仅满足了公路和铁路的需求,而且也极大的便捷了南北往来。”
“长江一直以来都是南北往来的一大重要天堑,如果能够修建一座长江大桥,它将极大的便捷长江南北两岸的往来,从此以后天堑变通途。”
“火车也是可以继续往南修建,再联通公路,则我大明南北往来将会更加的便捷。”
曾鉴想了想也是回道。
桥肯定是要修的,只是这一次是在长江上面修大桥,技术难度大,投资大,但也正因为如此,这长江大桥一旦修建完毕的话,未来它的作用也会非常巨大。
公路铁路两用的大桥,这意味着以后火车可以直接往南继续修下去,有了火车,这南北之间的往来就更加的便捷、快速了。
“陛下,长江大桥的修建确实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长江天堑,严重阻碍了南北之间的往来,我大明的火车修到这里都没办法在往南修建。”
“我大明幅员辽阔,类似于长江这样的大桥还有很多,未来我大明铁路沟通四方,在大江大河上面修建大桥也是必然的。”
“现在修建长江大桥,不仅可以便捷长江南北之间的往来,也可以积攒下丰富的建桥经验和技术,为日后修建更多的大桥打下基础。”
刘晋也是站出来说道,修桥是好事,这以后要修的桥还多着呢,现在修一修,积累经验,掌握技术,也是可以给以后打基础的。
群臣一听,也是纷纷点头。
“陛下,刘公所言有理~”
“长江流域乃是我大明富庶之地,湖广、江西、江南,铁路又关系到国家的交通命脉,未来还要继续往南修建,沟通浙江、福建、两广以及下南洋前往,交趾、象林。”
“陛下,自古以来修桥铺路都是利国利民之举,也是足以名传千古之事,古圣贤之君皆重视兴修水利。”
“现今我大明繁荣鼎盛,远超历朝历代,这修建桥梁自然是要建更大、更好的桥梁,长江大桥的修建于国于民有利而无害。”
一个个大臣也是纷纷站出来表示支持,特别是南方的官员,江西、浙江、南直隶的官员,那更是表示支持。
这长江大桥要是修起来,对这些地方的发展就太有作用了,以前过河太麻烦了,都靠船。
大船不好停泊,又不方便,小船颠簸,运不了多少东西。
这要是有一条大桥,还公铁两用的话,以后不管是走公路,还是通火车,往来就极其的便捷了,对于拉动大明江南地区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作用。
“这修桥是好事,只是这长江上建桥,我们有这个技术吗?”
“是啊,是啊,长江何等宽广,想要在上面修建桥梁实在是太难了,怕就怕到时候桥梁建不起来,即便是建起来了,也怕支持不了多久啊。”
“是啊,投资如此巨大,五千万两白银,这纯粹就是用银子给推起来的,如果有保证的话还好,可要是被冲跨的话,这五千万两白银岂不是打水漂了?”
“陛下,臣以为这其中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长江可不是小河,想要在上面修建桥梁实在是太难了,也太危险了。”
有大臣支持,也是有大臣反对,反对的官员无一不觉得在长江修桥具有太大的风险,技术可能做不到,即便是建起来了也怕不够长久,怕庞大的财富打水漂。
群臣争论不休,也是让弘治皇帝陷入了两难之地,这长江大桥到底能不能修?
第1570章 大明建筑工程学院
尚书房内,弘治皇帝看了看眼前的几位重臣说道:“这长江大桥一事,大家怎么看?”
刚刚早朝上面,关于要不要修建长江大桥,大臣们也是争论不休,主张修建的也有主张修建的道理。
长江天堑,严重的阻碍了长江南北之间的往来,修建长江大桥沟通南北,对于促进南北之间的往来非常具有帮助,而且现在铁路都已经修到了南京,想要继续往南修建的话,就必须要修建一座大桥。
反对修建长江大桥的大臣则是觉得风险太大,长江上修建大桥,这长江可不是小河、小溪的,河面非常的宽,江水翻滚,想要在上面修建大桥,难度非常大,而且施工极为不宜。
况且这大桥投资巨大,需要五千万两白银,绝对可以算得上是世纪工程,要知道即将通航的埃及运河,它的总投资也不过两千万两白银而已,这造一座大桥却是耗资五千万两白银,这简直就是用银子来堆一座大桥出来。
这桥如果能够建起来还好,如果一旦建不起来,或者是建起来之后很快有倒掉的话,如此庞大的财富砸进去,可都是打水漂了。
朝中反对的大臣很多,都觉得这个风险太大了,技术上存在太多难以攻克的难题了。
“陛下,臣以为修建此桥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长江天险,江水又深、又急,河面非常宽,修建此桥,可谓是前无古人。”
“况且所需资金实在是太大了,五千万两白银,这可是一笔巨大的投入。”
刘健首先站出来,他是反对修建此桥的,觉得风险太大,投资太大。
“陛下,刘公所言有理,长江天险,非人力所能克服,长江大桥的修建风险太大了,这成功还好,一旦失败的话,恐怕会遗臭万年啊。”
李东阳也是跟着说道。
他们两个对于修建长江大桥都是持保留意见的,这其中并不蕴含任何的党派之见,纯粹就是觉得这个投资大、风险大,难以修建。
“陛下,在长江上修建大桥,虽然是前无古人之事,但并不代表我们就真的无法在上面修建大桥,也正因为以前从来没有人在上面修建过大桥,所以我们就更应该开历史之先河。”
“当然,这能不能修,我们说了都不算,因为我们都不会造桥,也不懂造桥,在这方面,臣以为还是应该多听听那些懂造桥、修桥的人来说一说,最好是能够派遣一支考察团前往长江这边进行详细的考察和论证,进行相关的实验,这样才能够得出准确的答案。”
“如果我们有技术可以修建此桥,那我们就应该勇于去开创新的时代,投资虽大,但于国于民都是有利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当然,如果确实是无法修建此桥,那我们还是应该谨慎出发,将这件事情交给后人去做。”
刘晋沉思一番也是站出来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能不能修,大家说了不算,因为大家都不是造桥的,不懂造桥的技术,别说是长江了,就是随便一条河流,叫大家去修,大家也不知道该如何去修。
这事情,还是要让专业的人员去做专业的事情。
听到刘晋的话,众人也是微微点头。
刘晋说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涉及到造桥、修路、挖隧道这些事情,大家是真的说了不算,还是要让专业的人来说。
“招工部的工匠来问问?”
张懋想了想说道。
“不,我们应该去大明建筑工程学院这边走走、看看,和建筑工程学院的教授们聊一聊、问一问,听听他们的意见。”
“工部的工匠,他们的造桥技术是远不如建筑工程学院的,现如今,我大明的公路、铁路的建设,大部分都是建筑工程学院的教授、学生们领队完成的。”
刘晋摇摇头提议道。
不能说工部的工匠技术就真的不行,而是工部的这些工匠,技术大多数都是祖传下来的,尽管有很多精湛的技术。
但是在创新方面是远不如刘晋建立起来的诸多学院。
刘晋所创办的诸多学院,参照的是后世的高等教育,所招收的学生又都是经过系统性基础教育出来的学生。
他们所学的东西都非常的广泛,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等诸多学科都要学习,同时又要学习大明诸多传统的技艺,两者互相集合,这才有了现如今大明科技技术的突飞猛进,能够不断的研究出各种各样的新机器出来。
造长江大桥可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指望传统的这些工匠,根本就不可能完成,还是要看建筑工程学院的人。
“嗯~”
弘治皇帝微微点头,他也是知道刘晋麾下这些学院的厉害,铁路都能够修建起来,一条铁路的修建也是极其复杂的工程,一直以来也都是建筑工程学院的教授、学生来完成的。
“去建筑工程学院。”
……
大明建筑工程学院坐落于京城南区新城这里,和大明皇家理工学院、大明理工学院、大明化学院、大明机械学院等等诸多高校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片庞大的高校片区。
每一座学院的占地面积都极大,投资浩大,校园环境极其的优美,每年都要招收大量的学生,为大明源源不断的培养理工科人才,促进大明在科技与技术领域的迅猛发展。
弘治皇帝、刘健、李东阳、刘晋、张懋一行人身穿便服来到了大明建筑工厂学院,行走在优美的校园之中,随处可见大量的学子拿着书本在认真的学习。
这个时期和后世是完全不一样的。
后世之人,很多人对于读书根本就不上心,不用功,甚至于觉得读书无用,大学生都在给小学生打工之类的。
这个时期就不一样,一直以来读书都是一件极其奢侈的事情,唯有真正有钱的家庭才能够供应孩子读书,一般的家庭根本就供应不起。
再者读书人在这个时代享有超然的地位,纵然是一个秀才,也拥有诸多的特权,远不是普通的老百姓能够相比的。
一旦能够考上举人、高中进士的话,那就是真的一飞冲天,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了,尊贵非凡。
大家对于读书人也是相当的敬佩,根本就没有人会说读书无用,也不可能会出现说举人、秀才给泥腿子打工的事情。
所以刘晋创办新学,给普通的贫寒子弟提供了读书的机会,无论是这些孩子,还是孩子的父母以及身边的人,所有人都会告诉你,要好好读书,珍惜机会。
你要是不好好学,学校里面老师的戒尺会告诉你什么叫严格,回到家里面,父母的混合双打又会告诉你什么叫恨铁不成钢。
再要是调皮捣蛋,学校直接将你开除出去,不想读书就早点滚蛋,别浪费资源和时间。
所以这个时期的学生,读书都是极其刻苦,每一个人都在拼命的学习,珍惜这难得的机会,不敢有所懈怠。
不仅仅是因为读书的机会难得,学校的要求严格,家里面寄托了父母的希望,而且是因为读好书之后,他们确实是能够获得一个好的未来。
刘晋所办的新式教育,只有小学、中学和高等院校三个级别,其中中学毕业考试的时候,如果考不上好的成绩,那就没有办法进入刘晋所创办的诸多高等院校之中继续深造, 只能够出来工作。
一般中学出来工作的时候仅仅只有十几岁的样子,不过他们都读书识字,又都会算数,还懂很多基本的常识,故而也是很受诸多工厂、作坊、商行的欢迎。
招进来,先跟着老师傅学两年,到了差不多20岁左右的时候,基本上也都能够独当一面了,成为工厂、作坊、商行等等之类的中流砥柱了。
真正厉害的还是能够考进高等院校的这些学生,他们在这个没有应试教育的年代里面,纯粹就是靠着自己的天赋考进高等院校,可以说都是天才。
在这高等院校之中,他们继续进行深造,同时也是肩负了研究的使命,研究科技与技术,一般他们出来的话,基本上都是大商行、大工厂、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给抢走,一毕业,基本上都可以获得很不错的工作和待遇,生活是绝对不要犯愁的。
特别是这大明建筑工程学院的学生,因为他们是专门研究建筑工厂,现如今这大明在大搞基建,城市发展又极其的迅猛,对他们这些建筑工厂的专业人才需求非常的旺盛。
你建房子需要他们这些人去设计、去把关吧,毕竟现在的大楼随随便便都好几层,可不是以前的泥土房。
你修路建桥需要他们吧,没有他们,你的路和桥就根本不可能修得好,有了他们这些专业的人才,不仅仅可以修的更好,还可以节省大量的银子出来。
需要他们的地方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建筑学院的学生人还没有毕业,往往就已经收到了很多的邀请,给出的待遇一个比一个好。
第1571章 造桥其实很简单
“不错,不错~”
弘治皇帝看着学子们都很勤奋,也是满意的点点头。
自己的儿子朱厚照是不喜欢学习的,这让他一度非常伤脑筋,对于热爱学习的孩子,他是很喜欢的。
“看到他们就仿佛看到了我年轻时求学的一幕,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啊。”
刘健摸着自己斑白的胡子,忍不住感叹起来。
自己都已经快八十的人了,想一想自己年轻时候求学的一幕,顿时就觉得时间过的是太快、太快了。
“是啊,还是现在好啊,这学院建的很不错,环境相当好,教室也很明亮,不好好读书都对不起刘晋你每年大把、大把银子的花进去。”
李东阳也是跟着点头。
要说刘晋吧,他最佩服的还是刘晋在教育上面是如此的大方和舍得,建学校是从来眼睛都不眨一下,每年上千万两银子的砸进去,完全免费试的供着大量的孩童上学。
换成其他人,有如此庞大的银子,用来自己享受不好吗?
所以,他是很佩服刘晋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