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镇海王 >

第839章

大明镇海王-第839章

小说: 大明镇海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知道现在大明早报已经相当的普及,他们这些读书人,基本上都会看大明早报,多少也是应该知道一些大明现在的时政,对于大明今日的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也是应该有所知晓的,再适当的给出一些自己觉得可行的建议,刘晋很容易就让你过关了。
  可是偏偏有很多的学子在哪里卖弄自己的辞藻,字字不提当今大明的事情,又或者是对大明时局没有自己认识和看法的,刘晋自然是一律否掉。
  紧锣密鼓的阅卷正在进行之中。
  京城各地,经过几天煎熬的学子们终于考完了,也是三五成群的聚集在一起,一边谈一谈这一次的科举考试,一边也是放松下。
  望月楼这里,吕柟、景旸、戴大宾等大明有名的才子们聚在一起,一边喝酒放松,也是一边聊到了这一次的会试。
  “吕兄,你觉得考的如何?”
  景旸喝口酒,当考场看到刘晋的时候,他整个人都变的忐忑不安,这一次的会试考试,他可以说是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故而考完之后,整个人都显得闷闷不乐。
  “还行吧,刘公出题虽然出人意料之外,不过倒也是符合刘公一向的行事作风。”
  吕柟想了想说道。
  “那你写的是哪方面的?”
  戴大宾等人也是赶紧问道。
  “我主要写的是关于我大明人口的问题,我大明地广人稀,土地广袤,但人口很少,我建议我大明应该大力鼓励生育,同时从外部引进女人为我大明人生育子女,同时增加劳动力,另外重视新生儿的保护,大力推广新的接生技术之类的。”
  吕柟想了想回道。
  “这样写行吗?”
  景旸有些惊讶的问道。
  “应该是这样写吧,毕竟题目是今日之大明,肯定是要我们写一写大明现在的情况,找出一些自己认为有问题的地方出来,然后给出一些建议。”
  “刘公属于实干派的官员,我们答题的时候应该要根据刘公的性格和行事风格去答题。”
  吕柟回道。
  “哎呀~”
  “听吕兄这样一说,我就完了。”
  “我完全没有想到这一点上面去,全部都是赞颂我大明今日之盛世,根本就没有写出大明所面临的问题。”
  “完了,完了,这下子完了。”
  有人听到吕柟的话,顿时就忍不住呜呼哀哉起来,一下子就觉得高中毫无希望了。
  一旁的景旸听完,同样也是脸色发黑,他也是用华丽的辞藻在歌颂大明的盛世。


第1471章 攻讦刘晋~
  京城如家大酒店的休闲区这里,李南山、王奇、田丰、阮文杰、武义等东榜的学子们也是聚集在一起,谈论着这一次的科举考试。
  “大家都考的怎么样?”
  田丰看了看众人,几天的考试,大家都很疲倦,不过此时此刻更多的还是忐忑和焦急的等待。
  对于他们这些学子来说,十年寒窗苦读,为的就是今日的金榜题名,纵然是考完了,要说放松的话,还要等到公布榜单,真正高中之后才能够放松下来。
  “我觉得考的还不错,原本还担心刘公出的题目太偏、太难,自己不会写,没想到出的题目如此简单,这自然是好写多了。”
  王奇很是随意的说道。
  “王兄你怎么写的?”
  其他人一听,顿时就连忙问道。
  “当然是歌颂我大明之盛世,大明今日之盛世远超汉唐,大明今日之版图远超古今中外的任何一个朝代、国家,我大明之强,当世无敌。”
  王奇想都没想就回道。
  “王兄,恐怕你是审错题了。”
  一旁的李南山想了想微微摇头说道。
  “李兄何出此言?”
  其他人一听,再次齐声的问道。
  “刘公所出之题目,今日之大明,重点并不是现在大明的盛世之景象,刘公是实干派的官员,他注重的是大明之变和改革。”
  “也就是说,你要清楚的点出大明现在所面临的一些问题,然后针对其中的某个问题给出一些治国之策,这样才符合刘公的题意。”
  李南山说道。
  “啊~”
  听到李南山的话,王奇、田丰等人顿时就忍不住叫了出来。
  “这,这~”
  王奇顿时就傻眼了,接着心一沉,无奈的说道:“看来落榜是落定了~”
  “王兄不必灰心~”
  “我东榜学子和南北榜学子相比,还是有所差距的,到时候说不定王兄还是能够高中的。”
  李南云连忙安慰道。
  “希望如此吧~”
  王奇灰心的说道。
  几家欢喜几家愁,和后世的高考考生差不多,众多的学子们都在忐忑的等待开榜的日子,彼此互相讨论一番,很多人都面如死灰,有些考的不错的则是得意洋洋。
  焦芳焦府。
  “考的如何?”
  焦芳下朝之后急匆匆的回到家里,找到自己的儿子焦黄中,连忙问道。
  焦黄中人已经四十多岁,快要五十岁的人了,然而不学无术,考了一辈子,好不容易才考中了举人,能够有幸参加这一次的会试。
  正所谓三十少明经,五十少进士,焦黄中也算是这个时代读书人的一个典型了,毕竟像刘晋、谢迁、王守仁、李东阳等这些天才还是很少的。
  “考的还不错,这一次的题目并不难。”
  焦黄中很是自信的回道,原本还担心题目太偏、太难,自己完全不会,却是没想到刘晋出动题目如此简单。
  “你是怎么答题的?”
  焦芳微微点头,听到焦黄中的回道,心里面也是好受了一些,不过还是赶紧问道。
  自己年纪大了,做不了几年的官了,儿子焦黄中也已经一把年纪了,这一次要是不中的话,再过三年,到时候都五十多岁了。
  五十多岁中进士,即便是以后仕途顺利,恐怕到时候也很难走到高位去,要知道朝中这些大佬,一个个可都是三十、四十的时候就中进士了,有些甚至于二十多就已经是进士了。
  升迁也是需要时间的,不可能年年提拔,也不可能坐火箭一般的提拔,像刘晋这样的例子还是太少、太少了。
  焦芳不觉得自己的儿子可以和刘晋相比,能够得到弘治皇帝的赏识,火速提升。
  所以这一次能不能高中可是非常重要的。
  “此题我当然是歌颂我大明之盛世,歌颂我大明疆域之辽阔、武力之强盛,天子之圣明了。”
  焦黄中想都没想就回道。
  “什么?”
  听到焦黄中的话,焦芳顿时就忍不住叫了出来,看着自己的儿子,实在是恨铁不成钢。
  “你连刘晋出题的意思都没有弄清楚吗?”
  “他出此题,可不是为让你们去歌功颂德的写赞美盛世之词,而是要你们指出大明现在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适当的给予一些治国的策略。”
  “你这样答题,恐怕是要落榜了。”
  焦芳无奈的闭上眼睛,实在是恨铁不成钢啊,连题目都不好好的去审一审,连刘晋这个主考官是什么样的人,性格、行事风格都不考虑进去。
  自己在考试之前千叮咛万嘱咐,可是他竟然还是忘了这一茬。
  “啊~”
  焦黄中一听,也是傻眼了。
  他本来觉得自己还答得不错,没想到竟然是被焦芳下了一个必定落榜的结论,顿时就如同被人泼了一盆冷水,再仔细的想一想,一下子就沉默不语了。
  刘晋是什么人?
  当今的吏部尚书,改革派和实干派的代表,主导过军制改革、税务改革和官制改革的人,他会喜欢听你对大明盛世的歌功颂德?
  想一想就知道了。
  这科举考试,主考官的喜好、做事风格可是每次考试之前,诸多学子们必须要研究的。
  “这可怎么办?”
  焦黄中一下子就急了。
  好不容易中了举人,参加会试,这要是不中的话,再等三年,自己都五十多了,还考什么,都等着回家养老好了。
  “别急,事情并非没有转机。”
  “刘晋如此出题,有违一贯的规矩,朝中弹劾他的奏疏已经犹如雪花一般,到时候说不定会重考也是难说的。”
  焦芳来回的走动,摊上这样一个不成器的儿子,焦芳也实在是没有办法。
  来回的走动沉思,想了想也是说道:“这些天,你先不要出去滚混了,在家里好好读书,静静等待和准备。”
  说完焦芳也是离开了,急匆匆的离开自己府上,也不知道去拜访谁了。
  翌日早朝。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伴随着萧敬的声音响起,一下子就站出来十几个大臣。
  “臣有事启奏~”
  焦芳、刘春等官员纷纷站了出来。
  “焦芳你先说。”
  弘治皇帝看了看站出来的十几个大臣,一点都不敢意外。
  刘晋这样出题,这些大臣肯定会弹劾攻讦刘晋的,萧敬这边都已经收到了不知道多少弹劾刘晋的奏疏了。
  “陛下,科举取士乃是关系朝廷根据,国家根本的大事,事关社稷兴亡、国家统一的事情。”
  “主考官刘晋得陛下信赖,理应上思君恩,为陛下,为国家,为朝廷选贤能之才,可是刘晋却将科举考试当成儿戏一般。”
  “在策问出题之时,完全没有按照以往的定制,没有按照祖宗之训出题,胡乱出题,乱我朝廷伦才大典,严重影响国家人才的选拔。”
  焦芳站出来,一本正经且极其严肃的弹劾刘晋,给刘晋接连扣上几个重重的帽子。
  “陛下,焦公所言甚是,在科举取士的大典之上,刘晋如此胡乱,必然是仗着陛下一向对其恩宠有加,仗着自己是吏部尚书,权倾朝野,恣意妄为,臣请陛下诛杀此獠,还我大明之朗朗乾坤~”
  有大臣也是跟着站出来厉声的说道。
  口中字字珠玑,都是朝刘晋的小命去说道。
  科举取士胡乱都是笑死了,什么权倾朝野,恣意妄为,还仗着陛下的恩宠胡来,这随便一项都足以让刘晋丢脑袋了。
  关键是将刘晋说的和十恶不赦的奸臣一样,不杀刘晋就好像整个大明都被乌云给笼罩,没有一丝阳光。
  刘晋要是在当场的话,恐怕都要气的吐血。
  这些人杀人都是不用刀的,字字都要你命。
  听到这人的话,张懋、徐光祚、李东阳、刘健等人都是忍不住微微睁大了眼睛,张懋、徐光祚、李蕙更是眼中闪过了寒光。
  刘晋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再清楚不过了,现在竟然被人如此的诋毁,关键是还恨不得杀刘晋而后快,这让这些和刘晋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人都恨不得杀了这人。
  甚至于连坐在龙椅之上的弘治皇帝也是微微眯起了眼睛,刘晋权倾朝野?刘晋肆意妄为?刘晋仗着自己的恩宠胡来?
  弘治皇帝自己会不清楚?
  对于麾下的这些臣子,弘治皇帝实在是太清楚了,刘晋是什么样的人,弘治皇帝也很清楚。
  弘治皇帝信任刘晋,那完全是因为刘晋的能力以及对自己的忠心,对大明的大公无私,为国为民大公无私之心。
  没想到还是有很多的官员恨不得杀了刘晋,仅仅只是科举考试的一次出题而已,竟然已经有人迫不及待的跳出来了。
  “唉~”
  下面,刘健、李东阳等人忍不住心里面叹口气。
  刘晋这次是有点胡乱出题,按照规矩是要从四书五经之中的出题的,这乱出题被人弹劾也是正常,但这些人一下子就忍不住跳出来要置刘晋于死地,那就是真的太过分了,也玩的太过了。
  当然也是低估了刘晋的能量,低估了刘晋在弘治皇帝心中的地位,就这样的一件事情能够扳倒刘晋,实在是想多了。


第1472章 刀光剑影
  “陛下,此人简直一派胡言,刘公一向忠君爱国,为国为民,殚精竭虑,我大明能有今日之盛世,刘公功不可没。”
  “然,此人却在这里满口胡言,肆意攻击、诽谤朝廷重臣、国之栋梁,这不仅仅是要至刘公于死地,而是要毁我大明之正道,毁我社稷之栋梁,毁陛下之肱骨。”
  “如让其得逞,则我大明将真正的没有宁日,朗朗乾坤必将满布乌云,风雨飘摇,社稷动荡。”
  弘治皇帝面无表情,下方的群臣之中,立即有人站出来,指着刚刚攻讦刘晋的官员极其愤慨的说道。
  “陛下,王公所言有理,刘公一直以来忠君爱国,一心为民,大公无私,岂能容这等小人在朝堂之上肆意的攻讦、诽谤。”
  “若让其得逞,从此以后我大明群臣皆危矣,国家社稷之栋梁,天子之巩固,江山之基石都可轻易被毁,我大明从此以后必将社稷动荡。”
  “此等之人,臣羞于其同朝为官,他若不除,则我大明将永无宁日。”
  “是啊,陛下,此等小人之径,只会无端攻讦、诽谤朝廷重臣,却是对国家、对社稷毫无贡献,嘴上说着忠君爱国,做的却是毁我大明之根基之事。”
  “陛下,此等之人,岂能任由其在朝堂之上大放厥词,大肆攻击朝廷重臣,诋毁、诽谤国之顶梁,臣请陛下诛杀此人。”
  接连有大臣站出来对着攻讦刘晋御史张彩,言辞激烈,一时之间整个朝堂之上尽是刀光剑影。
  刘晋毕竟是吏部尚书,深的天子信任,再加上又是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发起者,不管是利益相关的人还是想要投靠刘晋的人都不知道有多少。
  张彩肆意的攻击刘晋,自然是会遭到大量官员的强烈反对,而且这还仅仅只是朝堂之上一些并不是很重要的大臣,真正的大佬,此时一个个都皱着眉头,在思索着什么。
  焦芳同样面无表情。
  这次似乎好像玩的太过了一些,也太操之过急了。
  想要扳倒刘晋这棵大树,绝非易事,根本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成功的。
  张彩刚刚的言语过于激烈,这一下多半是死定了。
  而自己恐怕接下来也没有好日子过了。
  “陛下,科举考试出题、答题的规矩都是太祖皇帝定下来的,这是祖制,刘晋擅自胡乱出题,有违祖制,实乃大逆不道。”
  “臣一心为国,对陛下忠心耿耿,刘晋此贼,仗着陛下的恩宠,一向肆意妄为,祸乱朝纲,多次违背祖制,胡乱改制,权倾朝野,目无王法,又仗着自己的权势,大肆圈钱,与民争利。”
  “此等不忠不义,唯利是图,又权势滔天之奸臣,臣誓死也要上谏,肯定陛下诛杀此獠!”
  张彩见有很多大臣站出来反对自己,并且言语之中对自己也是针锋相对,他知道自己这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只能够装着一副忠心耿耿的样子,痛陈刘晋祸国殃民,希望陛下能够诛杀刘晋。
  听到张彩的话,刘健都忍不住闭上了眼睛。
  张口闭口的提祖制,弘治皇帝以前就是太遵守祖制了,所以被这些文官们限制的死死的,要钱没有钱,想办什么事情都办不成,要权嘛,也没有多少权,连军权都掌握在文官手中。
  当了十年憋屈的天子,你难道还想让弘治皇帝回到从前?
  估计着谁要是再让弘治皇帝交出军权、限制弘治皇帝的财力的话,弘治皇帝绝对第一个杀了你。
  刘晋麾下是有庞大的企业、商行,但这些可都是和弘治皇帝、太子以及朝中诸多权贵们一起合伙办的企业。
  站在这朝堂之上的,至少有一半以上都和刘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太多、太多的商行都是刘晋牵头,带着大家一起发财致富的。
  你要是有这个本事,你也可以。
  可是偏偏你没有这个本事,还在这里说什么与民争利的话。
  这话要是放在以前用来对付下弘治皇帝还行,可是现在,大家谁还不清楚那些商人、士绅们的尿性。
  刘晋麾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