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镇海王 >

第838章

大明镇海王-第838章

小说: 大明镇海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策问题目,当今之大明!”
  “什么?”
  “当今之大明?”
  众多的翰林们一听,顿时一个个就傻眼了。
  以他们的学识,对于四书五经自然是早就已经非常的熟了,也知道这根本就不是四书五经上面的内容,而是刘晋随意出的题目。
  “简直就是胡闹~”
  “朝廷的伦才大典,竟然犹如儿戏一般,竟然随意乱出题目。”
  “无视朝纲,无视祖训,简直乱来~”
  “定要好好的弹劾你~”
  翰林们顿时就气的半死,一个个大呼小叫的,有人立即拿起笔墨就开始写起弹劾刘晋的奏疏来。


第1469章 气急败坏的焦芳
  礼部,礼部侍郎焦芳正在着急的走来走去。
  自己唯一的儿子焦黄中正在参加科举考试,他这个当父亲的自然是显得非常焦急。
  对于自己的儿子焦黄中,他是极为溺爱的,尽管焦黄中这人不学无术又傲慢凶狠,但是他还是对焦黄中寄予厚望,给予了诸多的支持。
  历史上的焦芳,因为勾结宦官刘瑾,是阉党之人,故而在朱厚照当皇帝之后,升迁的非常快,官至少师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内阁阁老。
  后来因为和刘瑾闹掰了,再加上确实是年事已高,不得不辞官归乡。
  但因为刘晋的缘故,弘治皇帝的肠痈治好,身体非常的健朗,故而朱厚照依然还是太子,刘瑾依然还是太子身边的小跟班,而焦芳也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快速的升迁,至今还只是礼部侍郎。
  焦芳这个人为了升官是非常不择手段的一个人,年轻之时,出身寒门的他在朝中没有任何的根据,即便是考中进士,想要获得升迁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所以呢他就去认老乡,当时大学士李贤和他是同乡,都是河南人,焦芳便极力讨好李贤,在李贤这里装的非常老实质朴,和仆人一样尽力的讨好李贤。
  李贤自然是很喜欢,然后大力的举荐焦芳为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进侍讲,也正是有了李贤的帮助,他才能够迅速的站稳脚跟,并且获得了初期平步青云的机会。
  但是这人一旦站稳脚跟,又露出了小人嘴脸,直接对人说李贤对他已经没有利用价值,要另外在寻找靠山,于是又抱上了刘瑾的大腿。
  为了能够进入内阁,他经常令人不断弹劾、攻讦内阁的刘健、李东阳、谢迁三人,以期望能够将三人给扳倒之后,自己有机会入阁。
  可以说,这样的一个人,为了升官是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不过现在情况有些不同,弘治皇帝身体健朗,依然还在,他的一些事情也败露出来,故而朝堂之上,大佬们都不喜欢他,礼部侍郎的位置也就差不多是他人生的极点了。
  但对于自己的儿子,他还是寄予厚望,也是极力想要给自己的儿子铺好路来。
  这想要在大明的官场混的风生水起,这最起码是要在科举考试之中获得一个好名词。
  二甲进士是最起码的,你要是在三甲,一辈子也就是到知州的地步了,绝对不可能混到最顶层这里来的。
  二甲最好都还要最前面,要是在后面的话,也只能够去当个县令什么的,要是自己年纪轻一些,还能够给安排下,现在年纪大了,以后想铺路都不容易了。
  所以最好是能够进入一甲,最好是状元,这样一来的话,在大明朝中就好混了。
  历次科举考试的状元那都是提拔相当快的,像王守仁的父亲王华,现在都已经三品的官员了,还有谢迁,他这个状元已经是内阁阁老,再看看刘晋,才十年的时间,现在已经是吏部尚书,就等着内阁的三阁老有人退休入阁了。
  考上了状元,即便是没有太多的人脉依然可以提拔的很快。
  所以焦芳就很想让自己的儿子焦黄中成为这一次科举考试的状元。
  想要成为状元,这第一步自然是要通过会试,并且最好是在会试之中取得不错的成绩,之后在殿试之中再得到弘治皇帝钦点状元。
  所以现在他儿子在考会试,他也是在焦急的等待着,尤其是今天考的还是策问,他就更是无心办公,在等消息。
  “有消息了,有消息了~”
  “这一次的策问题目是当今之大明!”
  在焦急的等待之中,有报信的人急匆匆的来到礼部喊道。
  “当今之大明?”
  焦芳一听,顿时就傻眼了。
  这刘晋出题目还真是让人意想不到。
  但是很快,焦芳就忍不住骂了出来。
  他的儿子焦黄中不学无术,本身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学问,而且又骄横跋扈,傲慢凶狠,能够考上举人,都还是焦芳用尽了各种各样的办法。
  现在会试考试,刘晋出这样的考题,这对于他儿子来说简直就是致命打击啊。
  你能指望一个不学无术,傲慢凶狠、骄横跋扈的人能够对当今大明的局势有什么深入的看法和见解?
  尽管有着一个礼部侍郎的爹,按理说对当今大明的认识和看法,在耳濡目染之下,必然会有着比较深的见解。
  可是焦芳很清楚自己的儿子是什么水平和尿性,这一次说不定就要考砸了,到时候连会试都通不过,殿试都参加不了,怎么能够当上状元?
  “刘晋小儿~”
  “卑鄙无耻,下流至极~”
  “堂堂朝廷伦才大典,严肃无比的事情,竟然胡乱出题,害死人。”
  “我儿要是不中,我非要当面骂你个狗血淋头。”
  焦芳当着礼部诸多官员的面都在哪里骂起来,一想到儿子焦黄中要是连进士都不是,以后仕途暗淡,焦芳都气急败坏。
  历史上因为焦黄中的事情,就因为李东阳、王鏊将他的儿子放在了二甲,焦芳就极其的不高兴,故而时常辱骂、诽谤李东阳。
  偏偏李东阳年纪没有焦芳大,李东阳身为内阁阁老,又不太好直接和这个焦芳开撕,也是让他更肆无忌惮。
  现在想到了自己儿子可能连进士都没有办法中,顿时就气的半死,开始对着刘晋辱骂起来,言语极其的难听。
  当然了,辱骂刘晋也不仅仅只是因为这件事情。
  事实上,焦芳这个人,为了升迁,那是不择手段,对于位置在自己上面,又不喜欢自己的人,他一向都是不择手段的进行抹黑、攻讦、弹劾,暗中勾结了不少言官,对头上的尚书、阁老什么的进行弹劾、诽谤、侮辱。
  无论是内阁的刘健、李东阳,还是谢迁,他都没少攻击过,特别是谢迁,因为谢迁压下过他提出的一份御边奏疏,他尤其恨谢迁,故而对于浙江人、江西人非常的不喜欢,每次提到都要破口大骂。
  刘晋虽然不是出身南方的官员,但是刘晋是吏部尚书,掌管吏部,是天官,同时刘晋年纪轻轻,三十出头就已经位居自己之上。
  这让焦芳极其的羡慕嫉妒,很想取代刘晋,故而在以往也是没少弹劾、攻讦刘晋,现在气的直接破口大骂起来。
  礼部这里,众多官员看着气急败坏的焦芳,一个个顿时就哑口无言,这个焦芳,一向嘴巴非常的臭,喜欢骂人,而且谁都敢骂,刘健、李东阳、谢迁、张懋、王鏊等等,谁都被他骂过。
  刘晋也是一样,刘晋刚正不阿,从来做事公正廉明,焦芳一度企图想要抱刘晋的大腿,但是刘晋鸟都懒得鸟他,这也是得罪了他,也没少被他骂。
  “哈欠~”
  贡院之中,坐在主考官位置上面的刘晋此时此刻还不知道他出的考题已经在京城这边酿成了巨大的风波,大量的官员正在写奏疏弹劾自己,也有人在骂自己。
  看着考试的诸多学子,刘晋突然忍不住打了一个哈欠,似乎好像有人在骂自己。
  微微摇头,想了想,刘晋也是随意的开始在贡院之中巡视起来。
  天冷了,一直坐着有些冷,多走动、走动,活动下身子比较舒服。
  时间慢慢的流逝,很快会试考试就结束了,学子们伸展自己的身子,带着一身的疲倦走出贡院,他们的试卷立即就会人收集起来,然后糊名,又有誊抄的小吏,将一份份试卷誊抄下来,等待朝中的大臣们来阅卷。
  至于刘晋,也是收到了京城各地的传来的消息。
  “礼部侍郎焦芳辱骂我?”
  对于有人要弹劾自己的消息,刘晋并不感到意外,没人弹劾自己才是意外,有人弹劾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
  但是却没想到这个焦芳竟然在礼部这里,当着众多礼部官员的面对自己破口大骂,这让刘晋也是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脑海中回忆起历史上焦芳这个人的记载,也是知道焦芳这个人小肚鸡肠,心胸狭隘,为了升官又是不择手段的人。
  他辱骂自己肯定是因为这一次科举考试当中有他儿子焦黄中的缘故,自己随意的出题,估计这他儿子肯定是很难写出什么好的答卷上来,考不上进士的话,要么再等三年,要么就去地方当个小官了。
  “焦芳~你儿子肯定是中不进士了~”
  刘晋顿时就笑了笑。


第1470章 选的是治国之才
  会试考试很快就过去了,接下来就轮到阅卷了。
  会试阅卷的阅卷官也是本次主持考试的官员,刘晋和韩文是主考官,称总栽,此外还有进士出身的大学士、尚书一下,副都御史以上的官员,人数大概是18人左右,称之为同考官,基本上都是由翰林院的翰林充任。
  他们的任务就是在考试的时候进行弥封、眷录、校队以及最重要的阅卷。
  此时,阅卷处这里,十八位同考官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阅卷,总共分成三组,分别对应南榜、北榜、东榜的阅卷。
  因为三榜的学子水平差异较大,特别是东榜的学子同南北榜的学子水平之间的差距非常明显,故而也都是分开取士。
  取士的规则则是根据南北东榜各省加起来的人口总数占大明总人口的数量,再根据本次录取进士的数量计算出来。
  事实上明朝的科举取士算是历朝历代最为公正、公平的,比起后世的高考制度都要公正很多,即便是北直隶这边,是天子脚下,京幾之地,也依然没有多少特殊的照顾。
  只是天子有时候会多给几个举人的名额,也就是秋闱的时候,一般省份一次秋闱考试只能够有100人中举的话,北直隶这边因为在天子脚下,天子特别重视,会多给个十个、二十个的名额,也就是一次可以有110或者120人中举。
  但到了会试的时候,也就没有什么特殊的关照,北直隶在北榜内,和北方各省的学子竞争进士名额。
  “刘公,阅卷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一身绯红色衣袍的刘晋来到阅卷处这里,韩文也是赶紧过来请示道。
  “嗯~开始吧~”
  刘晋满意的点点头,然后下令道。
  “是~”
  韩文以及十八位同考官齐声回道,接着就开始紧锣密鼓的阅卷。
  科举考试各项制度都极为严格,而且极为注重公平和公正,在阅卷方面也是有着极多的规矩。
  其中一个糊名易书,就是考生的卷子有专人进行誊抄下来,并且考生的姓名、籍贯等等都进行了糊名,无论是誊抄的同考官,还是进行阅卷的同考官,都不知道自己所誊抄和阅卷的试卷是谁的。
  此外,在阅卷的时候,都是随机抽取进行阅卷,没有任何规则可言,你看着统一誊抄过后的试卷,你根本就不知道是谁的。
  在阅卷上,一般一张试卷至少也是由六名同考官进行阅卷,上面都会留下这六名同考官的签字、画押、印鉴等等,以便后面进行审查。
  阅卷的时候,阅卷的同考官如果中意某个卷子就会推荐给其它的同考官,如果有几个同考官都觉得不错,都会在上面留下‘取’字,批了‘取’字的卷子就会送到主考官这里,如果主考官也觉得不错,就会在上面批上‘中’字,也就意味着高中了。
  同时对于阅卷的时间也是有着严格的规定,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批阅完所有的卷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公布榜单。
  故而阅卷的时间也是相当紧,以至于一向偷懒的刘晋也都不得不加班加点的加入了阅卷的工作之中。
  阅卷处,十八位同考官正在紧锣密鼓的阅卷,刘晋和韩文则是悠闲的坐着,喝着茶,等着同考官将满意的卷子送过来。
  “刘公、韩公,此卷不错,我等几人都觉得可以取中。”
  很快,有同考官将一份卷子拿来,递送到刘晋的面前。
  “嗯~”
  刘晋拿起卷子,仔细的看了起来。
  不得不说,这份卷子确实是文采飞扬,才华横溢,引经据典,写的一手漂亮的锦绣文章,不过刘晋仔细的阅读之后,却是微微皱眉。
  因为文章虽然很漂亮,然而对于当今之大明的认识却是非常的肤浅,只是在一味的吹捧当今大明之盛世,并无实际上的深刻认识,没有看到大明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
  “辞藻华丽,文采飞扬,然对我大明今日之时局认识浅薄,不中!”
  刘晋看完,也是直接给出了一个评价,然后在试卷上面用红笔写下一个‘不’字。
  然后刘晋又将试卷拿给韩文说道:“韩公,你看看~”
  韩文显然也是已经看到了刘晋的披红,也是听到了刘晋的话,拿起试卷仔细的看了起来,看完之后也是大加赞赏道:“文采确实是飞扬,写的积极漂亮,不过正如刘公所言,文采虽好,却是对我当今之大明的认识非常的浅薄。”
  说完,韩文也是在上面写了下一个‘不’字,并且还写上了评价。
  其他的同考官见刘晋和韩文竟然一来就直接给否定了他们认为可行的卷子,顿时就忍不住微微吃惊。
  这个刘晋做事,还真是出人意料,如此文采飞扬的卷子,刘晋竟然说不中,这搞不好公布榜单之后,必然会有一些学子闹事,要求查卷的。
  不过,想了想也是很快就摇摇头,这些事情就不是他们需要烦恼的了,到时候真要是有什么事情,那也是刘晋这个主考官给担着了。
  阅卷在继续,一份份试卷被阅卷官不断的批阅,时不时有卷子被送到刘晋这里来。
  “嗯,这份卷子虽然文采不算太出众,不过却是对我大明今日之时局有着不错的看法和认识,知道我大明所面临的地域广袤,朝廷对边远地区统治乏力的现状,提出要大力建设铁路,沟通我大明各地的建议,也算是不错了。”
  刘晋看着一份试卷,这份试卷的学子认为现在大明所面临的问题是地域广袤,各地之间的交通往来不便,朝廷对于偏远地区的控制乏力的现状,提出要大力发展铁路,构建完善铁路网络的建议,加强大明对广袤国土的控制。
  刘晋非常开心的在上面写下了‘中’字。
  “这份也是不错,充分的看到了我大明内部存在的部族问题。”
  “我大明地域广袤,部族众多,大大小小的部族成百上千,发展水平又千差万别,有的甚至于还是非常原始的部落阶段。”
  “提出的建议也是相当不错,继续坚持全面大明化的策略,书同文车同轨,竖立统一的大明价值观和思想观,最终实现民族的融合。”
  “不错,不错,中!”
  刘晋一边看也是一边满意的直点头,在上面写下了‘中’字。
  一份份试卷不断的送到刘晋的手中,刘晋对于只会一味的堆砌辞藻的考生,基本上都是一律打掉。
  文章写的很漂亮,可是对于大明今日的时局没有什么认识。
  要知道现在大明早报已经相当的普及,他们这些读书人,基本上都会看大明早报,多少也是应该知道一些大明现在的时政,对于大明今日的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