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镇海王 >

第832章

大明镇海王-第832章

小说: 大明镇海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门口的伙计很是傲气,尽管说的话已经很委婉了,可是意思却很明确,没点墨水还是别进去丢人现眼了,要不然出丑的可是你自己。
  更何况里面的可都是才子,未来的官老爷,可不是你们这些有点钱的暴发户可以比的。
  听到这个伙计的话,这些有钱的土豪们一个个却是非常的无奈,只能够眼睁睁的看着三五成群结伴而来的才子们一个个略施文采就轻松进去。
  刘晋和朱厚照两个人对于这种小游戏,自然是也是非常轻松的就应付过去了,很快就进入到了这个听雨轩当中。
  听雨轩占地面积极广,里面是很多的院子,风格是江南园林的风格,非常的精致,装饰的也很有品味,随处可见的字画,还有各种各样精妙的对子以及以往一些才子留下来的优美诗词等等。
  给人的感觉是这里充满了才子文人的气息,丝毫没有青楼楚馆的胭粉之气,不过即便是随处可见的伺候人的丫鬟,一个个衣着考究,无论是身材还是样貌都极为不错,这让人对于这里的姑娘充满了无限的期许和瞎想。
  在小厮丫鬟的带领下,刘晋和朱厚照也是来到了一处以湖而建的大庭院处,这处庭院占地很大,中间有一个不小的湖,湖中心还有一座岛,岛上有阁楼,阁楼用轻纱装饰,微风吹动,轻纱飞扬,可以看到阁楼上面有佳人在抚琴弹奏,旁边有三五才子正一边饮酒,一边摇头晃脑似醉如痴的听着琴声。
  除了中间湖心岛的阁楼之外,围绕着这个湖,四周都有一座座小亭,小亭旁边还连接着别苑,每一处小亭的旁边都有不少的才子似乎在苦思冥想。
  有想出的则是高高兴兴的往下一处小亭走去,没有答上来,却是只能够到旁边的别苑去了。
  “还真是会玩!”
  看到这一幕,刘晋顿时就忍不住笑了。
  仔细的数一数围绕着小湖的小亭子,竟然有九个,这意味着要通过九关才能够最终有资格到湖心岛上面的阁楼上去听听歌,见一见听雨轩今年推出来的当红头牌花魁。
  这套路玩的,即便是这些才子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佼佼者,然而最后能够到湖心岛阁楼的,估计着也是寥寥无几,大部分的才子也只能够去旁边的别苑里面和听雨轩其她的姑娘聊聊心了。
  “没意思~”
  一旁的朱厚照看到眼前这一幕,顿时也是撇撇嘴说道。
  朱厚照嘛,虽然是太子,但是要说这文采嘛,恐怕连一般的秀才都不如,这想要到湖心岛的阁楼去听听曲,见见这听雨轩的头牌,似乎好像根本就没有可能。
  要知道这九道小亭,里面不仅仅有听雨轩这边话重金请人设置的难题,到了后面,还有前来参加这次诗会的才子们互相设下难题。
  对对子、猜字谜、写诗作赋、画画什么的,你几乎是要样样精通才行。
  文人嘛,曲水流觞,名士风流,什么东西都能够玩出花样来,没点墨水,你是真心玩不动的。
  “这两人肯定是东榜的考生~”
  “必然是了,东榜的考生嘛,大家都懂的,肚子里面墨水没有多少,全靠着朝廷恩典才能够来参加考试,要是放在我们江南之地,他们恐怕是连秀才都考不上。”
  刘晋和朱厚照两人驻足不前,倒是引来一阵鄙视,有几个才子听到刘晋和朱厚照的话,投来了鄙视的目光,同时也是断定刘晋和朱厚照是东榜的考生。
  “东榜的考生怎么了?”
  这时,还没有等刘晋和朱厚照回答,一伙才子模样装扮的人就走了过来,听到几个江南才子的话,顿时就显得极其的气愤。
  刘晋和朱厚照一听,连忙看了过去,只见这群才子,一个个虽然穿着长衫长袖,可是长相上和大明人有着巨大的差别,很多人一看就知道并非是汉人,而是来自大明各地的少数部族的才子。


第1459章 鄙视链
  李南山、王奇、田丰、黎民、云天空等东榜的考生这一次也是收到了听雨轩诗会的邀请,结伴前来听雨轩这里。
  只是没想到刚刚才进来,就遇到了如此让人不愉快的事情,竟然有人鄙视东榜的学子,顿时王奇就极其不爽的站出来说道。
  “几位兄台~”
  “在下浙江绍兴府徐文元,这位是浙江宁波府的张福~”
  听到王奇的话,对方微微一笑,接着倒是很有礼貌的介绍起自己来。
  “在下河中王奇~”
  “南云李南山~”
  “南洋田丰~”
  “交趾阮文杰~”
  李南山、王奇等人见对方有礼的介绍自己,几人也是纷纷介绍起自己的名字来,接着介绍完之后,大家又齐刷刷的看向刘晋和朱厚照。
  “额,我是京幾朱寿~”
  “北直隶昌黎县刘晁~”
  朱厚照和刘晋两人微微一愣,接着想了想也是随便说了个假名字。
  “原来是北直隶的朱兄和刘兄~”
  大家互相一番介绍之后,互相也是拱手致礼,尽管徐文元和张福似乎好像很是看不起来自北直隶的朱厚照和刘晋,更看不起东榜的李南山、王奇、田丰等人,但是毕竟是读书人,读书人嘛,诗书礼乐,礼字不能废。
  “刚刚徐兄和张兄似乎好事对我们东榜的士子颇有微词?”
  客套之后,王奇也是看着徐文元和张福说道。
  “对,是不是看不起我们东榜的士子?”
  田丰也是跟着说道,他本身人不高,又长的黑,再加上鹳骨突出,既不符合大明人的审美,穿着长衫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有点沐猴而冠的样子。
  “不是我们看不起东榜的士子~”
  “我们只是在说一个事实罢了,要说才子佳人,那自然是我们江南之地最多了,其次就是北方了,至于两京十三省之外的地方,水平就堪忧了。”
  徐文元淡淡的说道,尽管语气是很委婉的,但大家都是读书人,岂能听不出他话语之中充满的鄙视。
  这也算是大明朝的一个传统了。
  从大明开国开始,大明北方的考生就考不过南方的考生,大明开国之后的第一次科举考试更是让南方的士子霸榜了,于是酿成了‘南北榜案’,从此以后大明的科举考试就分成了南榜和北榜。
  南方士子鄙视北方士子,这几乎是每次科举考试都会出现的事情。
  几乎每一次的诗会之类的,南北榜的考生都免不了要互相的比试一番,南方的才子,才华横溢,对于北方的才子,往往是没有看在眼中的。
  现在,从上一次科举考试设立东榜之后,这东榜的学子自然是最垫底的存在,故而也是一直遭到南方士子和北方士子的鄙视。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岂能因地域而看扁我们!”
  听到徐文元的话,李南云顿时就生气的说道。
  他是个天才,学习能力超强,尽管不是汉人,但要说学识嘛,还是相当不错的,要不然也不可能成为南云省的解元了。
  “就是,就是~”
  “我等虽是东榜考试,但学习勤奋,未必就比你们差多少,像李兄你是南云省的解元,力压南云省诸多学子夺得头魁,学富五车,难道会比你们更差?”
  田丰等人也是跟着纷纷说道。
  “咳咳~”
  “这光说不练假把式,嘴上吹牛谁不会啊。”
  “依我看啊,大家还是互相比一比,这孰高孰低,自然分高下。”
  一旁的朱厚照看着眼前的这些人,顿时就来精神了,唯恐天下不乱提议道。
  “对,对~”
  “比就比,谁怕谁啊~”
  “没错,就该互相比一比,这样才能够知道孰高孰低,这江南虽然自古多才子,但未必人人都厉害。”
  听到朱厚照的提议,李南山、王奇、田丰这些东榜的士子顿时就纷纷嚷嚷着点头。
  至于徐文元、张福两人则是显得非常自信的笑了笑说道:“朱兄说的有理,是要比一比。”
  说完,两人就站在门口这里,每当有人进来的时候,立即上前去询问一番,然后将刚刚几人的比试的提议说了出来。
  于是很快,在门口这里就成了三伙人,南榜的士子、背榜的士子以及东榜的士子,一个个互相聚在一起,看着对方的时候都充满了火药味。
  文人之间的比文斗墨,那自然是要文雅很多。
  尽管南方的士子鄙视北方的士子,北方的士子又鄙视东榜的士子,东榜的士子又看南方的士子不爽,但彼此之间依然还是李兄、王兄、张兄的称呼来、称呼去的。
  “各位兄台~”
  “今天呢,刚好也是以文会友,这听雨轩也是精心筹划~”
  “眼前这个小湖,它周围一共有九个小亭,每一个小亭这里都有对应的考验,只要通过了考验就可以前往下一个小亭。”
  “九个小亭全部通过就可以前往湖中心的小岛阁楼上听一听听雨轩当家花魁的琴音。”
  徐文元看了看眼前众多的同期士子,笑着提议道。
  “好~好~”
  “比就比,谁怕谁啊~”
  “就是~”
  其他的众人一听,顿时一个个都不服的喊了出来。
  这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都是读书人,彼此之间自然是谁也不服谁,不互相比斗一番,自然是很难服气的。
  刘晋看着眼前的这一幕,顿时就笑的很开心。
  一下子就想起来当年自己参加科举考试时的参加诗会的一幕,何其的相似,只是当时是南北榜的士子们在互相比斗,现在多了东榜的士子而已。
  众多的士子很快就纷纷朝着第一个凉亭这里走去。
  第一个凉亭这里的考验倒是不难,是对对子。
  只见上联写着‘日月同辉永不落,万里疆土任驰骋!’,很简单的一个对子,但仔细的想一想,它又不简单。
  因为日月代表的是大明,永不落,再加上万里疆土,这是在说大明的疆域广袤,同时也是再说在大明的疆土上面,太阳和月亮永不落下,是日不落帝国!
  这很切合当今大明的情况,想要对出下联来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老刘看你的了~”
  “我可对不上来。”
  朱厚照摸了摸自己的鼻子,有些尴尬了,这第一个都对不上来的话,丢人就丢大了,没办法,只能够悄悄求助刘晋。
  “天地共主恒万载,亿万子民颂天恩!”
  刘晋略微一想,便悄悄的对朱厚照说道。
  “哈哈,不错,不错~”
  朱厚照一听,顿时就开心的笑了起来,很快就用刘晋想出来的下联过了第一关。
  至于刘晋自己,随便一想又想出一个下联,也是很快就过了第一关,再看看第一个凉亭这里,大部分的才子都能够轻松通过,但依然还是有一些东榜的士子在哪里苦思冥想。
  很显然,这东榜士子的水平和南北榜的比起来,确实是有着较大的差距。
  特别是那些少数部族的士子,因为学习汉家文化的时间尚短,水平有限,简单的对子就将他们给难住,一个个苦思冥想,却始终想不出好的下联出来。
  不过也有人让刘晋刮目相看,来自南云省的李南云,虽然不是汉人,但水平相当高,当大家都还在前面几关苦苦思索的时候,短短不到十分钟的时间,他都已经接连过了四五关了,大有一口气冲到湖心岛阁楼的趋势。
  这种速度实在是厉害,就诸多来自南方的才子都忍不住刮目相看了。
  要知道这凉亭这边的题目可是越来越难的,很多来自南方的才子都有被难住,迟迟无法通过的。
  李南云这个高鼻深目,金发碧眼的南云省士子竟然能够如此迅速的想出答案,转眼间就快要接近湖心岛阁楼了,岂能不让人刮目相看。
  “有意思~”
  看到李南云如此迅速的通过一道道难关,刘晋都忍不住笑了起来,露出了浓浓的兴趣,于是也是带着朱厚照迅速的过关,朝着湖心岛阁楼这边前进。
  准备好好的在湖心岛阁楼这边会一会来自大明五湖四海的顶级士子,看看这些士子们的水平,当然了,也要看看有没有什么值得培养的人才。
  这些传统的才子,虽然文采是很不错,但一个个都是儒家大工厂造出来的标准货,很难有所突破,思想禁锢的比较厉害,对于其它方方面面的知识知道的却是并不多,治国来说,更多的还是需要实干型的人才,而不是空喊口号的才子。


第1460章 新旧之争
  听雨轩内,湖心岛的阁楼之上已经聚集了十几个顶尖的才子,这其中有来自陕西的大才子吕柟,师从这个时代的儒家大家薛敬之,是赫赫有名的正学书院的大才子。
  也有来自江南的才子景旸,与蒋山卿、赵鹤、朱应登三人,被人成为‘江北四才子’,比起前些年大名鼎鼎的江南四才子来也是丝毫不差。
  还有来自福建的天才少年戴大宾,这个戴大宾现在仅仅只有十九岁,从小勤奋好说,据说三岁能背诗文,五岁便可吟诗作文,有神童之名。
  能够到湖心岛阁老上来的才子,每一个都是这个时代真正的才子,此时此刻,一边听着优美的琴声,也是一边谈天论地。
  当入口的比斗消息传到这里的时候,在场的这些才子又忍不住微微笑了起来,文人嘛,尿性其实都差不多,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说到底,人性都是一样的。
  “吕兄~”
  “这一次的科举考试,主考官是当今吏部尚书刘公~”
  “刘公一向锐意改革,也不知道这一次会出什么的题目出来。”
  景旸喝口酒,笑着对身边的吕柟说道,吕柟虽然是北方人,不过才华横溢,也是让吕柟钦佩无比。
  虽然说自古以来江南多才子,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不过华夏大地,历来人才辈出,几乎每一个地方每一个时代都有人杰涌出,北方数省,每一次的科举考试总是能够涌现出无数的俊杰。
  “刘公是弘治十二年的状元,传说乃是高人子弟,他出题想来定是与众不同的。”
  吕柟想了想说道。
  “刘公虽锐意改革,但所办新学,所授之课皆是旁门左道,想必刘公出题不会走正道吧。”
  有才子跟着说道,话语之中显然是对刘晋颇有微词。
  自从新学在大明推广开来,越来越多的新学学校开办,大量的招收学生,全新的教育模式再加上教学课程,极大的有别于传统的是儒家教育。
  这给大明上下整个社会都产生了剧烈的冲击,也是让儒家的子弟们深感危机。
  相比起南北学子之间的互相鄙视,这种新旧之学的争论才是真正席卷大明上下的浪潮。
  南北学子,只是互相争一下谁更有文采,彼此之间并无‘道’方面的差异和争论,可是和旧学相比,新旧学之间的争论始终贯穿大明的上下以及方方面面。
  即便是这一次的科举考试,在这个小小的诗会之中,依然有儒家的学子对刘晋颇有微词,因为一直以来旧学攻击新学,矛头都会对准刘晋。
  认为是刘晋在大力的倡导新学,大力的支持和开办新学,这才形成了现在的新学之风气,大有淹没旧学之势。
  相比起新学的大规模的投入,在传统的旧学方面,刘晋表示出了厌恶,不仅仅没有任何的支持,既不办私塾、书院,也没有像支持新学一样大量的出钱资助。
  可是偏偏刘晋又是传统旧学出身的,还是科举考试的状元,又身居高位,这让很多旧学学子和儒家大家们对刘晋极其的不满。
  “李兄慎言!”
  旁边有人连忙出声提醒道。
  刘晋可是这一次的主考官,还是吏部尚书,弘治皇帝身边的红人,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要巴结他还巴结不上,你现在仅仅只是一个参加会试的举人,先不说能不能高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