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镇海王 >

第485章

大明镇海王-第485章

小说: 大明镇海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晋一听,也是忍不住微微一愣,这个朱厚照还真是一个人才啊,竟然还知道研究碾米机。
  “对,我认真的研究、调查过,我们平常所吃的大米来之可是相当不易,不仅仅种水稻非常的难,这种好之后,想要将这稻谷脱壳得到大米也是一个极其艰辛的过程,需要舂米,非常耗费时间和人力。”
  “所以我就想能不能研究出一种碾米机来,利用机械的力量来舂米,将大米的壳去掉,这样就可以造福我大明的百姓了。”
  “还有,我还想研究出蒸汽磨面机来,用机器的力量来磨面,这样也可以省去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朱厚照郑重的点点头,将自己脑海中的想法也是一股脑的说了出来。
  “殿下的想法非常不错,其实机械的力量非常强大,可以用在方方面面,只是我们一直以来都缺乏对这方面的研究。”
  “殿下研究出来的机器必定可以造福我大明子民,乃至造福整个人类!”
  刘晋心里面也是忍不住感叹起来,这个朱厚照真心牛逼,这是研究机器成隐了,什么机器都想要研究出来了。


第868章 销售火爆的蒸汽耕地机
  京城机械研究所,朱厚照熟门熟路的带着刘晋来到专属于自己的实验室,在这里,他有一个人数超过一百人的研究团队,帮忙负责和一起研究朱厚照想要研究的机器。
  “老刘,你看,这就是我研究出来的蒸汽耕地机,非常的威武霸气吧,我给它取一个特别牛叉的名字,叫大将军耕地机!”
  朱厚照指了指一辆停放在空地上的蒸汽耕地机非常自豪的向刘晋介绍起来。
  “……”
  听到朱厚照所说的大将军耕地机,刘晋顿时就无语了,不过依然还是饶有兴趣的仔细观察起来。
  整个蒸汽耕地机和后世的一些耕地机相比自然还是相差太远,不过依然能够看到一些雏形,核心还是蒸汽机,后面拖着一个特制的大犁,蒸汽机带动前进,拖动犁来犁地。
  同时蒸汽机的设计上面和后世的蒸汽机差不多,结构基本一致,一个大锅炉再加上活塞,活塞做功产生动力。
  “厉害吧,看看这个犁,足足有六个犁面,同时相当于有六个犁在耕地,也就是现在的蒸汽机动力不行,要不然还可以给它增加更多的犁面,一下子耕种更多的地。”
  朱厚照敲了敲整齐耕地机的犁,非常得意的介绍道。
  “现在最大的蒸汽机能够有多少力量了?”
  刘晋一听,便连忙问道。
  蒸汽机的损耗其实还是非常严重的,依靠蒸汽产生的推力其实还是相当有限,远不如内燃机和电机。
  但是在这个时代来说,这蒸汽机绝对是最先进、最牛叉的存在,不过力量依然还是非常关键的东西。
  力量如果不够强的话,它的实用性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比如蒸汽火车和轮船,绝对是需要大功率的蒸汽机才能够带动的。
  另外这个蒸汽耕地机,其实也是需要大马力的蒸汽机来带动,耕地可是力气活,特别是如果想要深耕土地的话,那更是需要大马力。
  “现在最大的蒸汽机已经能够做到十二匹马力了。”
  得知消息,急匆匆赶来的任思恒连忙回道。
  他是京城机械厂的厂子,也是京城机械研究所这边的负责人,现在主要的工作和精力都是放在蒸汽机的研究、改良和运用、推广上面。
  “十二匹马力,倒也相当不错了。”
  刘晋一听,顿时就微微点头,十二匹马力,这力量可以说已经非常大了。
  “蒸汽机的力量增加倒是并不难,真正难的还是稳定性和可靠性,目前我们制造出来的蒸汽机稳定性和可靠性还有待提高。”
  “另外,这蒸汽机力量之间的转换效率太低了,也是我们接下来需要不断的提高的一个方向,还有这机械力量之间的转换,同样也是如此。”
  说到蒸汽机,任思恒就有说不完的话,他是这方面的专家,一直以来都在研究蒸汽机,对蒸汽机的情况可谓是非常的熟悉。
  “慢慢来,不要急~”
  “慢工出细活,关键是要多总结,多发现,多摸索,找出不足的地方,不断实验新的方法去解决这些不足的地方,日积月累、厚积薄发,我们总能制造出越来越强大的机器。”
  刘晋笑了笑鼓励道。
  机器的研究和科学的进步其实都是一样的,需要的是长年累月,一代又一代人不断的去摸索和探索才能够有进步,然后慢慢的厚积薄发,最终迎来飞跃式的发展和突破。
  “听说这蒸汽耕地机开始大卖了?”
  接着刘晋将话题转移到蒸汽耕地机大卖的事情上面来。
  “对,殿下研究出来的蒸汽耕地机现在销售非常的火爆,订单爆满,我们京城机械厂都生产不过来了。”
  任思恒点点头说道“起初的时候,我们这个蒸汽耕地机销售非常的难,根本就没有人愿意花一百多两银子来购买我们的蒸汽耕地机。”
  “后来我们想了一些办法,举办了一些推广活动,同时也是以地价出租了一些耕地机给人使用。”
  “效果非常不错,当大家见识到蒸汽机耕地机的强大和神奇之后,向我们定购蒸汽耕地机的人就非常多了。”
  “特别是我们北直隶以及辽东地区,单单是北直隶这里,我们就接到了一万多辆订单,同时在辽东这边,也有几千辆订单。”
  “不过在大明南方,销售非常差,根本卖不出去。”
  “北直隶和辽东销售火爆,南方根本卖不出去?”
  刘晋一听,顿时就皱着眉头仔细的思索起来
  “这其中的原因你们有去调查吗?”
  “有,我们做过一些调查,北直隶和辽东这边的土地多是平原,非常适合蒸汽耕地机去耕种,而且因为都是种小麦,田都是干田。”
  “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北直隶这边因为京津地区的发展,导致了北直隶这里农村地区的大量人口涌进了京津地区的工厂、作坊、商行等等做工。”
  “所以以前那些地主老财们的田地没有人耕种了,而蒸汽耕地机的出现也是让他们再次看到了耕种土地的希望。”
  “至于辽东地区这边则是因为地广人稀,家家户户都占有很大的田地,蒸汽耕地机的出现,可以大大的方便他们耕种田地,开垦荒地,所以销售非常的旺盛。”
  “在南方就不一样了,南方都是水田,而且大部分的地区,田地都非常的小,并不适合我们这种蒸汽耕地机的工作。”
  任思恒点点头说道,在这方面显然也是下了功夫就研究的。
  “原来如此~”
  刘晋一听,顿时就明白了。
  这北直隶是因为人都去工厂、作坊上班了,没人种地了,毕竟辛辛苦苦种地一年都还吃不饱饭,还不如去工厂做工,包吃包住不说,一年下来,收入比种地多很多,谁还去种地啊。
  这地主们的地没人种了,总不能慌了吧,还是一样要想办法去种些东西的,而蒸汽耕地机的出现,也恰好迎合了这个需求。
  而且北直隶的这些地主们,他们都是有钱人,一百多两银子一台的蒸汽耕地机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很贵,可是对于他们这些地主们来说,那就是小意思了。
  所以在北直隶这边,蒸汽耕地机的销量是最好的。
  至于辽东,那是因为辽东这边地广人稀,大家的田地多,靠人力是种不过来的,蒸汽耕地机的出现,也是让大大的节省了人力,能够让他们开垦出更多的田地出来,销量自然就好。
  “你这边让人送一批蒸汽机去西域的河中地区,另外再弄一批蒸汽机去澳洲和黄金洲,哪里同样也是地广人稀,肯定能够大卖的。”
  想了想,刘晋就对任思恒说道。
  黄金洲这边的土地那绝对是更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种的,后世白头鹰的机械农业那可是出了名的强大。
  河中地区这边移民刚刚迁移过去,正是开垦土地的时候,有了这个蒸汽机耕地机的话,肯定是可以大大的节省人力和时间,开垦出更多的田地出来。
  “是~”
  任思恒一听,连忙点头记下来。
  接着想了想说道“其实这蒸汽机耕地机的销售还不算是最火爆的,真正最火爆的还是我们的蒸汽纺纱机和蒸汽织布机。”
  “因为我们的蒸汽机纺纱机和蒸汽织布机的效率比起旧式的纺纱机和织布机速度要快很多,并且还不用受到地理限制,所以一推出来就受到了纺织厂和纺织作坊的喜欢,订单都已经排到几年后了。”
  “蒸汽纺纱机和蒸汽织布机受欢迎这是预料中的事情,关键是我们一下子生产成千上万的蒸汽机产品出来,我们能不能保证产品的稳定性以及如何保证快速的对故障产品进行维修。”
  刘晋一听,也是微微点头,早就预料之中的事情。
  蒸汽机在纺织领域肯定是最受欢迎的,也是最先应用的,这个时代,人们消费的最重要的一个东西就是布匹。
  大明如此庞大的人口每年需要的布匹数量都是极其的庞大,特别是随着大明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这布匹的销量需求量就越来越大,此外还有更加广袤的海外市场。
  一直以来,纺织行业都在追求更快、更好、更高效的机器,蒸汽动力带动的织布机和纺纱机肯定会大受欢迎。
  “这确实是目前我们非常头痛的一个问题,因为我们机器的稳定性不算高,经常出故障,而且这维修起来也是非常的麻烦,所以我们也是在头痛着该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
  任思恒一听,也是郑重的点点头。
  蒸汽机的出现,给大家带来了强大力量的同时也是带来新的考验,蒸汽机的稳定性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出故障了,该如何快速的维修,这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任思恒带着整个研究所的团队也是研究了很多,伤透了脑细胞,目前来说,依然还是没有找到一个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第869章 标准化
  “经常出现故障这倒没有什么,什么东西一开始都是很简陋,问题层出不穷的,但只要我们不断的摸索,不断的前进,总能够越来越完美。”
  “但这个维修比较麻烦可不行,以这个蒸汽纺纱机和蒸汽织布机来说,如果维修耽误的时间太长,这会严重影响大家对于蒸汽机器的热度,进而影响蒸汽机的推广。”
  刘晋一听也是微微皱眉。
  故障太多、稳定性太差,这肯定是跟技术方面有关,蒸汽机机器这东西毕竟才刚刚出来,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那也是非常正常的,关键还是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
  “我也知道这一点,我们现在售出的一些蒸汽机器也是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以至于引起了客户的不满,现在我们也是头痛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任思恒点点头说道。
  下面反应过来的问题很多,客户的意见也是比较大,特别是蒸汽耕地机,一旦坏了,如果维修不及时的话,会影响农耕的,同样也是会严重影响蒸汽机耕地机的推广和销售。
  “走,去你们的工厂看看。”
  刘晋沉吟一番想了想说道。
  “是~”
  任思恒连忙点头,很快带着刘晋和朱厚照就往蒸汽机制造工厂这边走去。
  京城机械厂占地的规模非常大,一大片的区域都是属于京城机械厂,在这里不仅仅有庞大的厂房,还有员工区,甚至于还有隶属于京城机械厂的学校,京城机械厂雇佣的员工数量都有上万人。
  在其中的一座庞大厂房内,在任思恒的陪同下,刘晋和朱厚照在视察京城机械厂的生产、管理情况。
  巨大的厂房,非常的忙碌,大量的工人都在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工作。
  能够进入京城机械厂这可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事情,这是刘晋和太子殿下的产业,待遇是出了名的好。
  在这里工作,即便是最普通的工人,一个月也差不多可以拿到四两银子,而且还包食宿,再加上工厂这边制定的升迁制度,只要肯努力,肯吃苦,前途也是非常远大的。
  每一个进入京城机械厂工作的人,都很清楚这一点。
  在这里好好的干,收入稳定,工作稳定,赶上几年,攒下银子就可以在京城这边买房子,如果能够升职,那收入就更高了。
  所以大家干活都很认真、也很仔细,学习起来也同样如此,不敢马虎大意。
  大家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十几岁的小伙子,正是学习能力最强、动手能力最强的时候,进入京城机械厂对于他们来说,那都是鲤鱼跃龙门,咸鱼翻身有望。
  谁还敢对工作马马虎虎,每一个人都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工作着。
  当然了,在这个时代,学手艺、做工那都是需要一个极其端正的态度,如果是去拜师学艺的话,那是至少要给自己的师傅做牛做马几年才能够开始真正的学会一些东西。
  对待工作的态度,那绝对是后世的年轻人所远远无法相比的。
  刘晋仔细的看着,一边看也是一边直点头。
  厂房打扫的很干净,所有的东西摆放的也是非常的整齐,大家工作的态度也是非常的认真仔细,效率也是还可以,一件件零件加工出来,然后再由人运送到总装车间去组装。
  刘晋随意的拿起一些相同的零件仔细的对比起来,很快,刘晋就发现了问题所在。
  都是同一组生产出来的零件,然而这些零件的差异,刘晋用肉眼都能够看出来。
  “你们这些零件难道没有进行统一、标准化的生产?”
  刘晋拿着两个有差异的零件对任思恒问道。
  “有啊,我们所有的零部件都是进行统一规格生产。”
  任思恒拿起零件仔细的看了看,他并没有觉得有些什么不妥,因为两个零件都差不多,在他看来这很显然都是合格的零件。
  当然这并不能怪任思恒,在这个时代,在没有工业化、标准化生产的时代,这生产任何东西那都是看手艺人的心情和经验。
  心情好了,经验老道的,这生产出来的东西才能够达到标准,但即便是如此,他们生产出来的东西,彼此之间的差异也是非常大的。
  一旦心情不好了,或者是一些经验不行的,那生产出来的东西差异就更大了。
  这零件的差异太大,这组装起来的机器,它的性能能够稳定才怪?
  而维修的时候,这零部件因为差异太大了,维修起来也是会非常的麻烦,特别是机器这东西是由很多零部件组装起来的,一件零件的差异还不是致命的,这十个零件、一百个零件的差异一旦结合起来,那就非常的致命了。
  “你看看这两个零件,明明是一样的零件,为何会有如此之大的差异,连我用肉眼都能够看出来?”
  刘晋拿着两个零部件,对着任思恒说道。
  “这有差异是难免的,我们不可能说制造出一模一样的零件出来。”
  任思恒不以为意的说道,没有标准化生产概念的人,对这个事情根本就不在乎。
  “有差异自然是难免的,但是我们的机器是一个庞大综合体。”
  “单单是以这个蒸汽机来说,一台蒸汽机,它需要多少个零件?”
  刘晋想了想问道。
  “大大小小的零件加起来的话,恐怕可能有三百多个零件。”
  任思恒想了想说道。
  “那就是了,这一台蒸汽机是由三百多个零件组成,这一个零部件的差异可能不是致命,可是这三百多个零件的差异加起来,可能我们的蒸汽机就完全不行了。”
  “有差异是很正常的,但是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