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镇海王 >

第1290章

大明镇海王-第1290章

小说: 大明镇海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加上这两地都是以汉人移民为群体,故而朝廷也是非常的重视,大量的资金投资到这两省。
  不仅仅修建铁路、功劳,而且对于这两地的教育非常的重视,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是超过南云省的。
  南洋的情况也是差不多,南洋这边以种植园经济为主,除了移民的种植园之外,还有大量的京津地区权贵们的大型种植园。
  再加上南洋省所处的地理位置,工业和商贸发展都极为不错,南洋的造船业和钢铁也极为发达,是大明海外最为重要的钢铁、造船地。
  这些都让南洋省无比的富有,可以算是大明海外最富有的省份了,几遍是算上大明本土的省份,估计也只有北直隶和南直隶可以压过南洋省一头了。
  这样的南洋省,南云省与之相比自然是有所差距。
  除了这河中、辽东和南洋三省之外,其它的任何省份和南云省相比都是有着不小差距的。
  南云省的工业其实也是还可以的,像纺织业就极为发达。
  大量从大明本土转移出来的纺织产业都落户在了南云省这里。
  南云省这里发展纺织产业有着巨大的优势,一个是离原材料产地近,还有就是离市场近。
  大明帝国的纺织产业早就已经实现了全球化生产和全球化销售。
  其原材料的产地覆盖全球各地,欧洲人、奥斯曼帝国、波斯帝国、中东、天竺、非洲等等,几乎是全球各地都在为大明的纺织厂生产棉花和羊毛。
  南云省这里无论是离欧洲,还是奥斯曼帝国又或者是波斯、中东等地都非常的近,原材料运输过来的成本可以更低。
  其次就是市场,大明帝国的布匹早就已经销往全球,南云省这里离主要的外销市场欧洲、奥斯曼帝国、波斯帝国、中东等地都很近。
  生产出来的布匹主要都是销往这些地方,以外销为主。
  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再加上抓住帝国本土产业升迁换代的好时机,南云省的纺织厂是遍地开花,纺织业发展的极其迅猛。
  此时,在南云省西极港这里的一座大型工厂这里,刘晋就在这里参观、视察。
  眼前这座名为锦云纺织厂的纺织工厂,规模很大,占地面积很广,雇佣了超过2万名纺织工人,拥有大量先进的纺织机器,产量非常大。
  刘晋带着自己的仆人、管家,乘坐着几辆顶级的奔驰汽车来到锦云纺织厂,再加上刘晋本身的气质和气场,这锦云纺织厂的东家谢云山一看,立即就屁颠、屁颠,热情万分的前来接待。
  没办法,今时不同往日了,现在的纺织业早已经是一片尸山血海的红海了,竞争极其的激烈和残酷。
  谢云山算是大明第一批纺织产业资本家了,经历过纺织产业发展的黄金期,到白银期,再到现在的红海期。
  他最早的时候是在天津这边开纺织工厂的,那个时候,纺织出来的布匹非常的长相,机器纺织出来的布匹不仅仅成本非常的低,而且质量也是非常可靠、相当的不错。
  相比起传统的手工纺织布匹来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当时一匹布可以卖200多文,而成本还不到50文,利润非常的惊人。
  再加上机器的纺织效率,可以说纺织厂就是下金蛋的母鸡,日进斗金,财源滚滚,直接刺激了大明第一批资本家和工厂主的诞生。
  当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太久的时间。
  在东方这片土地上任何赚钱的买卖很快就会吸引无数人的投入。
  大明的权贵、士绅们也是纷纷加入到纺织产业当中,当时的纺织产业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技术含量,只要能够买到新式的纺织机器基本上就可以躺着赚钱了。
  一时之间,纺织工厂遍地开花,也是让纺织产业迅速的进入白银期。
  好在大明帝国本身的市场足够大,再加上在不断的对外扩张和殖民,这才让大明帝国的纺织业一直持续了足足20多年的黄金、白银期。
  但是伴随着工厂越开越多,很快就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原材料严重不足的问题。
  这一度导致棉花的价格直线飞涨,供不应求,后来刘晋弄出了羊毛纺织,这才大大地缓解了纺织产业的原材料不足的窘迫境地。
  但是这依然还是不够,西域、河中等地区的棉花种植园开始大规模的兴起,大量的纺织业资本家自己建立种植园种植棉花。
  可是这依然还远远无法满足大明帝国庞大的胃口,转头又开始在全球的殖民地、藩国这里大规模的建立种植园,这才逐渐的满足了大明帝国这个庞大无比的市场需求。
  一直到了最近这些年,刘晋使用粮食冲击全球,让全球各地放弃种植粮食,该种棉花和养殖绵羊之后,这原材料的问题才得到了解决。
  原材料的问题逐渐的得到了解决。
  但是人工成本上升,土地使用资金上升的问题,也是不断的迫使大明的纺织产业不断的进行迁移。
  起初是从京津地区、淞沪南京地区迁移到内陆省份,后来又逐渐的迁移到西域、河中、南云等地,有些甚至于直接迁移到海外的殖民地和藩国去。
  纺织产业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也是经历了诸多的变迁。
  并且从原先的单纯纺织布匹到现在的慢慢的发展为以成衣、成品制造为主,纺织产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而现在大明的纺织产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产能过剩!
  谢云山看着自己的锦云纺织厂,内心之中就充满了焦虑和忧愁,他丝毫没有一个大资本家、大工厂主的幸福。
  这家锦云纺织厂是他从一开始仅仅只有十几台纺织机器一步步做大做强建立起来的,是他的全部心血,是他的青春,是他的财富,是他要传给自己子孙后代的家业。
  眼前的庞大工厂相比起早期的工厂来,规模大了不知道多少倍,所使用的机器也全部都是最先进的纺织机器,全部都是使用电力来驱动的机器。
  比起早期的纺织机器来,不仅仅效率更高,而且生产出来的布匹质量也更高,同时还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去生产各种各样的成衣加工和制造。
  可以说这样的一座纺织工厂,要是放在20年前的时候,这样的纺织工厂绝对是一座金山,每天都可以源源不断的产出滚滚的财富。
  可是现在,锦云纺织厂的开工已经严重不足,员工们只需要上半天班就可以了,因为工厂接不到足够的订单,生产出来的布匹和衣服卖不出去,大量的挤压在仓库里面。
  仓库里面挤压的布匹和衣服数量非常的惊人,都快要将谢云山给压垮了,他急切的需要将这些布匹和衣服给卖出去换成银子来给自己的员工发工资将工厂给维持下去。
  如果要是再这样持续下去,开工不足、发不出足额的工资的,自己工厂里面的工人将会大幅流逝,到时候想要再将这些工人给请回来就难了。
  说实话,现在的大明人还真心是不缺工作,到处都可以找到工厂,大量的商行、工厂、种植园、庄园、养殖场、农场等等。
  即便是在南云省这里,想要找一份工作并不是什么难事。
  如果锦云纺织厂发不出工资、开工不足的话,大家是肯定会去找其它的工作的,不会跟着你一直死磕,大明人的选择还是很多的。
  对于这一点,谢云山非常的清楚,所以他即便是亏本也都要维持半天的开工,让工厂的工人有事情做,还可以继续坚持下去。
  他是绝对不敢停工的,更不敢停止发放工资,一旦这些优秀的纺织工人离开的话,想要再召回来就非常难了。
  熟练的工人可是比什么都重要的,没有这些数量的工人,到时候即便是再有订单重新招人去做的话,可能质量就达不到要求。
  心急如焚的谢云山、谢锋父子得知有大东家来工厂参观的时候,那是马不停蹄的就赶来了,热情的接待起刘晋来。
  一边热情的介绍自己的工厂,也是一边仔细的观察刘晋。
  眼前的这个人,来头似乎好像还挺大的,单单是乘坐的汽车都是限量版的奔驰汽车,是奔驰汽车生产的限量版汽车,有钱都一定能够买得到。
  其次就是刘晋的样子,虽然自己衣着普通,但是这身边随身跟着不少的随从负责保护刘晋的安全,跟着管家和下人负责伺候刘晋。
  这派头一看就是大人物的标准了,更何况,刘晋的气质,这一看就是长期久居上位者,气度不凡,妥妥大人物。
  这样的大人物来自己的工厂视察,这要是能够达成合作的话,这随随便便的也都是大买卖,不说让自己的工厂以后有了一个大客户,这随便让自己的工厂开足马力生产几个月肯定是没有丝毫问题的。
  “刘先生,我们锦云纺织厂是整个南云省,乃至整个大明西部地区最有实力的纺织厂,您看,我们所使用的机器全部都是最先进、最新的电力纺织机械。”
  “不仅仅纺织的效率非常高,最关键的是这纺织出来的布匹质量绝对是有保证的,还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定制和改变,想要任何的图案都可以,当然颜色方面,我们也是有合作的专业印染厂,绝对提供最好品质的印染服务,并且费用一定是同行最低的。”
  谢云山带着刘晋一边参观也是一边详细的介绍其自己工厂的情况来。
  说实话,这个工厂真的是将谢云山多年来的急需都给砸进去了,这些先进的纺织机械可都是不便宜。
  他和其他的资本家不同,他前期所赚的钱基本上都是投资进来了,不断的扩大自己的工厂、购买更多的机器。
  再加上从京津地区迁移到南云省这里来等等,也是将他多年来赚到的钱都砸进来了,甚至于为了维持下去。
  他还出售了自己以前所购买的种植园、庄园、股票、商铺、土地等等大量的资产,可以说是咬着牙齿的在坚持着,为的就是度过眼前的难关,想要将这个凝聚自己心血的工厂给一直办下去,绝对不能让它倒下。


第2253章 产能过剩、经济危机2
  “你们的机器确实是不错,都是最新、最先进的机器,投入不小吧?”
  刘晋仔细的在工厂里面参观,眼前这个工厂,规模大、设备先进、管理也是相当的不错,只是可惜了,现在的纺织业是红海一片,利润已经到了最低,非常的微薄。
  没办法,自己当初选择使用粮食冲击全球的粮食市场,以达到控制全球的目的,其结果就是大大的增加了全球的棉花和羊毛产量。
  棉花和羊毛产量的大增也是让大明帝国的纺织企业开足了马力,生产出来的布匹和衣服数量比起以前来增加的太多了,一下子就让纺织业从白银期到了红海期。
  大明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纺织厂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在没有转变经营思路和经营方式的情况下,想要在红海之中生产下来,实在是太难了。
  这里面做的最好就是王守仁王氏家族的彩云纺织厂,彩云纺织厂从一开始就大规模的使用机械化生产,赚到了纺织产业最开始的黄金。
  紧接着在王守仁的思想指导下,彩云纺织厂专注于成衣制造和生产,布匹生产仅仅只是纺织业最初始的一个环境。
  在以前的时候,大家都是自己买布匹自己做衣服,因为技术的缘故,这自己做出来的设备往往不尽如人意。
  很简单的一点,古代的衣服大多数袖口很大,这并不是因为袖口大的衣服好看,而是因为制造衣服的技术不行。
  王氏彩云纺织厂专注于成衣制造,伴随着大明帝国工业的兴起,大量的人涌入城市,成为产业工人,大家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自己做衣服。
  成衣制造也是因此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迅速的在大明发展起来,彩云纺织厂也是因此又赚到了纺织产业的第二桶金。
  到后来做成衣的企业越来越多,彩云纺织厂这边又转变思路,专注于品牌和时尚领域,雇佣专业的设计师设计衣服、鞋子等等,制造出来的衣服是最好看的衣服、同时也是最时尚的衣服。
  一直在引领者大明人的穿衣着装,彩云纺织厂这个金子招牌也是被大家所认可,同时在全国各地开设的专卖店。
  里面的衣服比起其他人的衣服就是要更贵很多,然而大家已经依然认可彩云纺织厂的品牌、质量和时尚,销售就是要比起其它的衣服更好。
  此外,彩云纺织厂还专注于体育用品领域,鞋子也是彩云纺织厂的另外一大拳头产品,大明的诸多足球比赛,基本上都是使用彩云纺织厂生产的鞋子。
  这也让彩云纺织厂成为了大明年轻人最认可的品牌,即便是价格昂贵,依然卖的火爆。
  当无数像眼前这个锦云纺织厂一样的企业在红海之中苦苦挣扎的时候,彩云纺织厂的小日子却是过的相当舒服。
  注重品牌、质量和营销的彩云纺织厂,始终牢牢的占据大明纺织企业龙头企业的宝座,每年的产值非常的庞大、惊人,利润又极高。
  “刘先生慧眼如炬,这些机器确实是都不便宜,都是最新的机器,还是京城机械厂生产的纺织机械。”
  谢云山一听,笑了笑点点头说道。
  “京城机械厂吗?”
  刘晋一听,顿时就微微一笑,这也是自己的产业了,京城机械厂一直以来都是大明机械领域的扛把子,以专业生产各种机械、研究机械动力技术为主。
  纺织领域的机械仅仅只是其中一部分的生意,现在京城机械厂主要是以生产各种机床、发动机,研究新式机械为主。
  一直以来都以质量第一、性能第一、服务一流享誉行业,是大明人最喜欢合作的对象,尽管京城机械厂的机器价格并不便宜,但一分价值一分货,大家还都是更信赖京城机械厂的。
  “嗯,你们的产能看样子很不错啊。”
  刘晋微微点头,想了想说道。
  “刘先生,不是我吹,我们锦云纺织厂绝对是现在最先进的工厂,产能绝对有保证,要多少货都可以满足。”
  谢云山一听,顿时就拍着胸保证,心里面其实也是暗暗的期待,期待着眼前的这个刘先生能够给自己下一个大单子。
  “你们的布匹卖多少钱一匹?”
  刘晋微微点头,想了想问道。
  “真人面前不说假话。”
  “在我们纺织行业里面一直以来的规矩就是拿的越多,价格越便宜。”
  “在我这里,我的价格绝对要比同行更低。”
  “5万匹以内我可以给伱70文一匹,达到10万匹的话68文一匹,超过20万匹的话可以给你65文的价格。”
  谢云山沉吟一番,想了想也是爆出了一个价格。
  这个价格谢云山的利润其实已经非常低了,但还是有利润的。
  现在机器的效率虽然比起以前来要更高很多,但是人工却比以前贵了很多,总体来说布匹的成本价依然还是维持在以前50文左右的价格。
  当然谢云山因为是全新的机械,价格昂贵,设备折旧费用算在里面的话,他的成本超过60文,只有卖60文以上,他才有一些利润。
  “你这个价格比起同样的价格可没有便宜啊,反而还要更贵一些。”
  “据我所知,在海外的一些藩国和殖民地,他们的布匹价格可是可以做到60文以下的。”
  刘晋听完,想了想说道。
  “先生,看来您也是行内人,知道的很清楚。”
  “海外确实是有人可以做到60文以下的价格,不过他们所使用的机器是不如我的机器,这纺织出来的布匹质量自然不如我的。”
  “另外就是他们使用的是奴隶纺织的,这奴隶能够纺织出什么好布匹来,我这里雇佣的可都是南云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