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镇海王 >

第1245章

大明镇海王-第1245章

小说: 大明镇海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错,现在大明发展的确实是非常快,有些事物如果不去学的话,还真的是什么都不知道。”
  “上面说了,这一次的科举考试不会考太难的新学内容,只会考一些基础性的内容,所以大家现在努力去学的话,还是很有用的。”
  “这新学的内容可是占三成的分数啊。”
  “走,走,有谁一起去买一些新学的书来好好的学一学的?”
  “李兄,走,走,一同去。”
  “我也去,我也去。”
  不少的读书人也是赶紧急匆匆的开始去购买新学的一些书,准备趁着还有两个月的时间也是好好的去学一学,临阵磨枪。
  这一次的突然科举考试变革,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有些不太适应,但对以往那些屡次名落孙山的人来说,他们则是看到了这一次高中的希望和机会。
  新学的内容,这如果能够好好的学习,把握好机会的话,说不定这次就能够高中了,因为这一次,那是大家都没有学新学,处在同一起跑点。
  甚至于有一些人平时时候就有自己去学过一些新学内容,这些人一个个心里面都忍不住暗暗窃喜起来。
  这平时因为闲着没事做的时候去看看新学的一些书,没想到竟然还有这样的好事,在这科举考试的时候竟然还能够用的上,这感情好啊。
  自己先天上就比其他人有优势了,只要这次出的题目不要太难,到时候自己说不定就可以高中了。
  当然依然还是有很多顽固派的新学学子极其的不服气,觉得这就乱来,科举考试关系朝廷的根基,国家的选才大事,这说改就改,而且还是在科举考试前二个月改动,这不是儿戏嘛。
  这些学生极其的不满,也根本就不想,不屑于去学新学的内容,他们嚷嚷着联合在一起,扬言要罢考,甚至于还准备一起联合起来去东华门这里向天子上书,要求天子取消这个改革。
  对于这些传统的读书人来说,任何的变动,他们都是不能接受的,圣贤书就是最牛的学说,根本就不需要再去学其它的东西和内容。
  现在随意的更改科举考试内容,这就是乱来,会导致江山社稷动荡,动摇国本的。


第2176章 新学也是博大精深
  京城一处安静的雅苑这里,胡希文、孙云、陈茂义三人正在学习新学的内容,这出雅苑也是孙云这个大财主租下来的。
  孙云家可不同于胡希文家,孙云家算是书香门第,他爷爷和父亲都是读书人,爷爷更是进士出身,做官做到四品的地步,他父亲也是举人出身,只不过一直都没有考上,最后去当了个县令。
  出身这样的家庭,孙云的条件自然是比胡希文要好不少,来到京城,因为提前几个月过来,所以干脆也是直接就租了一个雅苑,既方便读书也方便生活,主要就是安静。
  酒店虽然住的舒服,但是酒店人多,很难安静的静下心来读书,尤其是同期的很多考生总是会邀着去到处游玩,参加各种活动什么的,耽误了备考。
  “这新学也是博大精深啊!”
  “以前的时候一直觉得这个新学是旁门左道的杂学,不值一提,也不值得去学。”
  “但这真正的学起来的时候,这新学也是相当的不简单啊。”
  “别的不说,单单是这数学就非常的有意思,很多的问题和事情其实都可以用数学来计算和解决。”
  孙云放下手中的一本初等数学大全,忍不住赞叹起来。
  作为传统的读书人,他一直以来都没怎么去看过新学的书籍,现在为了科考,也是不得不去学习新学的内容。
  这一学就赫然发现,新学的内容其实也是非常博大精深的,有很深的学问在里面。
  并且比起四书五经的死记硬背来,这新学的内容更广,知识面更宽广,同时也更加的有意思,更加的需要活学活用,灵活的思维。
  “确实是不简单啊!”
  “我现在正在学习基础物理的内容和知识,原来很多的东西都跟物理有关,空气的浮力,大气的压力,水的浮力,还有摩擦力等等,这物理的知识学好了,还是很有用的,还有这个电与磁,电磁之间可以互相产生,电生磁,磁生电,各种各样的现象。”
  陈茂义也是跟着说道。
  “这以前不屑于去学,总是觉得这东西是旁门左道,不如圣人学说,但现在看来,这新学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它专门的研究自然规律,对自然规律加以利用也就有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的这些新事物了。”
  “这蒸汽机其实就是烧开了水,让水的蒸汽来推动活塞做工的,原理非常的简单,但真正要去做的时候,这里面又还有很多、很多的学问在里面了。”
  “可不嘛,这新学还是很博大精深的,以前的时候我弟弟妹妹读新学,我就自学了新学的不少的内容教他。”
  “这新学其实还是非常厉害的,比如现在新学的一些教授都在研究着计算光的速度,据说初步计算出来的数字非常的惊人,说光的速度大概在29万公里每秒。”
  胡希文也是跟着开口说道。
  “胡兄,你还学过新学?”
  孙云、陈茂义一听,顿时就微微瞪大了自己的眼睛,这胡希文感情还学过新学啊,这岂不是说他在这次的科举考试当中要占尽优势了。
  要知道大家以前可都是很少有去学这个新学的,现在都在临阵磨枪呢,但新学内容很广泛,这临时2个月的时间能够学到多少?
  这还是自学,恐怕到时候大家考的都要很糟糕,这胡希文以前自学过,优势可就太大了。
  “你们也知道我家里的情况,我家就只能怪供我一个人读书院,我的弟弟妹妹都去读新学。”
  “我父母又没有文化,这家里面很多时候都是我来辅导,所以新学的东西,我很早就开始去学了,自学之后再来教弟弟妹妹,对于新学倒也知晓一些。”
  “这次也算是运气吧,没想到朝廷竟然会进行这方面的改革。”
  胡希文笑着说道,心里面是已经乐开花了,这次改革对自己来说优势很大,自己从小看弟弟妹妹的书长达,虽然是自学,但他人聪慧,很多东西一学就会了。
  “胡兄,胡兄,我们这不懂的,你可是要多多的指点下我,教下我。”
  孙云顿时就连忙说道:“这次胡兄想必必然是可以高中了,胡兄这才十八岁,这要是能够一举高中的话,这以后可就前途无量了啊。”
  “是啊,胡兄这次说不定真的能够一次高中啊!”
  陈茂义也是说道。
  新学考试的内容占比达到总分数的三成,这胡希文的优势太大了,绝对是可以轻轻松松就高中的。
  “哈哈,是有点优势,不过也不能说的太绝对了。”
  “倒是两位兄台,才华横溢,满腹经纶,这次必定能够高中!”
  胡希文笑着说道。
  “别提了,别提了,我都已经第三次来京城参加会试了。”
  “现在会试的竞争实在是太大了,这次虽然增加了200个名额,然而这次参加会试的人数确实超过5万人,五万人争夺700个名额,百里挑一啊。”
  “想要高中实在是太难了!”
  孙云摇摇头说道,说实话,这科举考试的竞争确实是太大了,每次几乎都是百里挑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能够高中除了自身要有才华之外,更多的有时候还是要看运气,看这考题是不是刚好自己知道,复习到了,自己写的又符合考官们的胃口。
  要知道即便是像祝枝山这样的大才子前前后后考了七次都没有高中,文征明这样的才子甚至于连举人都考不上,你就可以知道在这个科举考试的时代。
  不仅仅是要有才华,很多时候也是需要死记硬背,对四书五经滚瓜烂熟,因为考试的题目是越出越偏,摘字断章什么的,仅仅只是破题的时候,如果记不到出自哪里的话,那是直接就要落榜的。
  “是啊,高中确实是太难了,我这都已经第四次来参加科举考试了。”
  陈茂义也是跟着无奈的叹气。
  金榜题名,这几乎是每一个读书人的梦想,但那实在是太难、太难了。
  看看这京城的考生,很多都已经四五十岁,白发苍苍了,这考了一辈子都始终考不上,考个三四次的都算是正常的了,这考六七次的也不算奇怪,有些人考了十几次也是有的,从年纪轻轻的小伙子一直考到白发苍苍的老人。
  三十少明经,五十少进士,这就是最好的说明了。
  尤其是现在大明的读书人越来越多,这科举考试的竞争也是越来越大,不仅仅是这会试,乡试的时候竞争压力同样非常的大。
  以四川为例,四川是人口大省,考生众多,即便是读旧学的人也有很多,每次乡试考试的时候,四川这边旧有一两万人参加乡试,然而四川每次乡试中举的名额却仅仅只有100个左右。
  同样也是百里挑一,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竞争极其的残酷。
  胡希文能够一次性就考过,这也说明了胡希文确实是非常的有才华,能够得到四川学政的赏识。
  孙云和陈茂义就没有那么轻松了,别看他们和胡希文称兄道弟的,但其实他们都已经是四十多岁的人了,比胡希文的爹年纪都更大。
  只是读书人嘛,从来不看年纪的,只看级别,大家都是举人,一同参加科举考试,这就是同期了,又都是四川人,那就是同乡了。
  这就是关系了,以后谁飞黄腾达了,这个都是极为重要的关系,以后还要经常往来的。
  “孙总,陈总,不必气馁!”
  “这次科举考试改革,说不定就是我们的机遇,到时候我们三人要是能够同时高中的话,这也是一桩美谈!”
  胡希文笑着安慰道。
  “对,对,胡兄说得对,说不定这次我们三人都能够高中呢。”
  孙云、陈茂义一听,顿时就开心的笑了起来。
  这科举考试的时候最喜欢听到的就是这话,高中、金榜题名等等,最忌讳的就是听到名落孙山,屡试不第之类的词汇了。
  “继续看书,继续看书,好好的抓紧时间,2个月也是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
  “听说这次的主考官是当今内阁次辅王守仁王公,王公才华横溢,刚正不阿,又是内阁大臣,如果能够得到他的赏识,这以后可就飞黄腾达了。”
  “是啊,是啊,继续努力的学习,新学博大精深,不过这次是第一次引入新学的内容,想必不会太难,只要我们略微学习,还是能够有所收获的。”
  “听说了嘛,有不少的学子跑去东华门闹事了,说是扬言要罢考呢。”
  “别瞎去凑热闹,到时候天子一怒,直接取消功名和考试资格的话那就完蛋了。”
  “就是,这天子引入新学,那也是为了我们这读书人好,为的是江山社稷,为的是大明的长久繁荣,多学习一些东西总是好的,他们在哪里闹,能够又什么好处?”
  “这次的科举考试变革,听说是当今内阁首辅刘公主导的,朝中虽有大臣反对,但大部分的大臣都是支持的,天子对此更是支持。”
  “就是,别理会那些人,我们好好读书,到时候一举高中!”


第2177章 对读书人不能太好
  京城皇宫东华门这里,几百个学子浩浩荡荡的来到皇城门口,将守卫这里的士兵们给的吓的半死,赶紧在门口这里架起了拒马,同时一队队的卫兵迅速的调集过来,明晃晃的刺刀,黑黝黝枪口齐刷刷的对准了朝着宫门走来的这些读书人。
  同时一个紧急电话也是直接打到了尚书房这里,惊动了正在召集大臣开小会的正德皇帝以及刘晋、王守仁、杨云他们。
  “什么?”
  “有书生到东华门闹事?”
  朱厚照一听,顿时就火冒三丈了。
  这些读书人是真心不给自己面子啊,竟然到东华门来闹事,这不是打自己的脸嘛。
  “陛下,或许是有读书人对于科举改革之事不满,所以前来上书请愿的。”
  刘晋想了想也是猜测道。
  这种事情可大可小,这往大了说一群人朝着皇宫而来,这是要干嘛?要造反吗?
  往小了说也不过是一群什么都不懂的书生受人蛊惑前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这要是处理不好的话,后果可就严重了。
  所以刘晋也是先给它定个性,别让朱厚照脑子一热的直接将这些人都给砍了,那就要写进史书里面,狠狠被批评一顿了,连带自己也肯定是少不了被史官抨击一番的,到时候就要遗臭万年了。
  “科举改革是朕和朝中诸公根据当今我大明之形势和发展要求来进行的,岂是这些无知书生们能够理解和妄图干涉、阻扰的。”
  “传朕旨意,所有参与此事的人一律革除功名,取消科考的资格,如果再有闹事者,直接发配到澳洲去。”
  朱厚照可是非常的不爽,这朝廷大事,这些书生们来闹什么?
  朝廷有什么规矩,你们照着做就是了,上面既然如此决定的,自然有它的道理,哪里轮得到这些书生们来指手画脚,还一群人一起到东华门来,这是要干嘛?
  这是要逼朕吗?
  惹毛了我,全部给发配到澳洲去牧羊。
  “陛下,请先容臣等好生去劝说一番,如果他们不听再来处罚也不迟。”
  刘晋和王守仁等人一听,也是赶紧齐声的说道。
  功名对于读书人来说太重要了。
  这不仅仅是关系着身份地位、利益,更是一种荣誉!
  像历史上的唐伯虎因为卷入科考鬻题案,最终被剥夺了功名,且永远不得为官,只能为小吏,这对于唐伯虎的打击是非常沉重的。
  对于他这样的大才子来说,功名不仅仅是身份地位同时也是一种荣誉,属于读书人的荣誉。
  要知道天下的读书人千千万万,能够考上举人的凤毛麟角,这能够考上进士的那更是难上加难。
  考上举人、进士,这是无数大明读书人一生的追求。
  这直接剥夺了他们的功名,还取消他们参加科考的资格,这比杀了他们还难以接受。
  “好吧。”
  朱厚照看看大家,勉为其难的点点头。
  在朱厚照看来,劝说个锤子。
  自己新皇帝上任正要烧三把火呢,你们自己撞到了自己的刀上,那就别怪自己不客气了。
  不狠狠的惩处这些读书人一番,他们还不知道这天下到底是姓什么呢。
  自己的父皇弘治皇帝就曾经说过,这些读书人要说有骨气吧,有的人还真的非常有骨气,但要说软骨头吧,他们又都是软骨头。
  你越是对他们重视,对他们关怀,他们越有可能得寸进尺,伱越是对他们严苛,对他们严厉,他们反而更听话。
  像弘治皇帝早期的时候,这些文官谁会怕弘治皇帝啊,个个都恨不得吐弘治皇帝一脸唾沫,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刚正不阿,显示自己敢于直谏。
  但后来伴随着大明不断的改革,几次狠狠的修理了一番那些守旧派的大臣之后,大家都知道弘治皇帝不跟你开玩笑了,这些大臣一个个反倒是变得听话,老实多了。
  读书人的那点尿性体现的淋漓尽致。
  朱厚照时常去看望弘治皇帝,弘治皇帝也是会给朱厚照传授很多的经验和教训,这让朱厚照也是少走了很多的弯路。
  不像弘治皇帝刚开始当皇帝的时候,人很年轻,什么都不太懂,被文官们都要给忽悠瘸了,竟然还差点废了厂卫,让自己变成的瞎子、聋子,什么都听文官们的,都信他们的话。
  朱厚照很清楚,对这些文人、文官什么的不要太客气了,否则他们只会蹬鼻子上脸。
  刘晋、王守仁、钟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