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镇海王 >

第1178章

大明镇海王-第1178章

小说: 大明镇海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唉,这好好的,我等清贵的翰林竟然要去地方历练,我到现在都还不知道去了地方要做些什么呢。”
  “其实也就是那样,无非就是要抓税收、人口和基建这三块,多收税、多鼓励生育、多修路和水库什么的就不会错了。”
  “那个童瑞知道吧?”
  “知道,河南布政使嘛。”
  “他就是靠着修河提干出业绩,河南境内的黄河两岸都让给全修了新的河提,这一次北方干旱,他有趁机去清理黄河河道的淤泥、河沙,直接将黄河的河道都给挖低了好几米。”
  “因为修河提修出了成绩,以前的时候就很得刘晋赏识,所以一步步的做到了布政使的位置,估计这一次可能要当尚书了。”
  “这修河道也可以?”
  “是啊,这修河道和治国安邦有什么关系,自古以来治国安邦都是要靠读书才行啊,这修河道也只是一时、一地有作用而已。”
  有翰林很是疑惑的说道,在他们看来,这治国之道嘛都在圣贤书里面,按照书里面所说的去做就可以了,修个河提、河道而已,根本就没有什么。
  “这就实干派的人观念和思维了,他们觉得一个人所能够做的事情是有限的,当一个个人都能够做好自己的事情的时候,合起来的时候整个社会和国家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童瑞在河南修河提、疏通河道,可能只是那一段黄河,但如果各地的官员都能够如此的去做的话,整个大明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以后啊,大明的道路更多、更宽敞、这河提也不容易决堤、黄河不容易泛滥,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无数件小事汇聚起来的时候,,整个大明就发生了巨大改变了。”
  “他们的信条是实干才有前途!”
  “原来如此,看来以后还是要多向他们学习、学习了。”


第2061章 天子赐婚
  “嗯,不错,不错。”
  “这有功劳者就该提拔重用,碌碌无为、尸位素餐者就该早点回家去养老。”
  “就按照这份名单去任命吧。”
  尚书房乾清宫内,弘治皇帝看着韩文提交上来的名单,满意的直点头。
  根据这份名单,河南布政使童瑞直接升为礼部尚书,陕西布政使方永良升为工部尚书,同时原工部尚书钟藩为吏部尚书。
  这工部尚书和吏部尚书自然是有着巨大差距的,其实也算是重用、升迁了,毕竟吏部尚书掌天下官员,被成为天官,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天下官员三品以下可以直接任免、调动,都无需经过内阁天子。
  三品以上的官员任免也都是吏部尚书这边为主导,要由吏部尚书提名,内阁审核、天子批准这条流程。
  同时山东和南直隶这边空缺出来的大量位置,也都被韩文安排了实干派的官员给补上了,同时这一次,也是按照弘治皇帝的意思,将一批翰林院的翰林们给下放地方去历练。
  翰林院的翰林和一般科举考试的官员下放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一般科举考试的时候,排名中后的进士,一般都是下放到地方去做官,基本上是从七品的知县、县丞做起。
  这以后嘛,能够做到知府、知州就算是非常不错了,大部分都是很难有什么升迁的。
  除非是得到了某位大老的赏识,或者是有比较深的背景,这才能够升迁上去,接着升迁上去之后,还要想办法进翰林院,成为了翰林院的庶吉士才真正的有前途,能够有希望成为大明的高级官员。
  现在翰林院的翰林们下放到地方去历练,这自然是不能和他们一样了,他们属于是从朝廷中枢到地方的。
  这起步嘛自然都是从知府、知州这个级别来干起的,知府知州再大明朝那都是四品的官员了,有些像顺天府、应天府这样的地方,那都是三品大员了。
  起步高,升迁也肯定是要更快一些的,这个就是翰林院翰林们的待遇了,没办法,这能够进翰林院的人那都是科举考试当中的佼佼者,待遇自然不一样。
  “是!”
  韩文连忙称是。
  这一次实干派的算是打了一个漂亮的反击战了,狠狠的重创了守旧派的官员一番。
  原先的时候,这内阁和六部尚书当中,守旧派的官员占多少,现在嘛,实干派的官员一下子就多了守旧派的了。
  韩文是内阁首辅、钟藩是吏部尚书、李昆是户部尚书、方永良是工部尚书、童瑞是吏部尚书,人数一下子就盖过了守旧派的杨一清、杨廷和、梁储、王琼、乔宇等守旧派了。
  相比起韩文、钟藩、李昆等实干派官员们一个个笑容满面的,杨一清和杨廷和等人却是面无表情,这一次守旧派的官员是没捞到什么位置。
  也就是有不少翰林院的翰林们下放下去了。
  但是到了地方的话,这些韩林们很快就可能会变成实干派的官员,没办法,当初刘晋制定的考核制度就是如此,靠数据和指标来说话,别的不好使。
  这些年来大家也都已经习惯了,并且也是已经影响深远,一大片的实干派官员不断的崛起,现在更是直接到了朝廷的中枢了。
  钟藩、李昆、方永良、童瑞这些都是如此,地方的封疆大吏当中就更多了。
  尚书房的小会议很快就结束了,大臣们纷纷离开,他们还要去办公,现在事情还是很多的,疫情善后的事情,还有干旱所带来的诸多方面的影响等等,算算这些年来少数需用操心的年份之一了。
  弘治皇帝等他们走了之后,也是开始批阅起奏疏了,现在的奏疏量比以前多很多,每天需用花更多的时间看奏疏。
  “陛下!”
  等快到了中午的时候,张皇后带着南洋公主来到了尚书房。
  “父皇~”
  “哈哈,是南洋啊!”
  看到南洋公主和张皇后,弘治皇帝是直接忽略了张皇后,赶紧放下自己手中的工作,这女儿可是他的心头肉、宝贝疙瘩。
  张皇后看到这一幕,顿时就忍不住笑了笑。
  “父皇,你又要忘记按时吃饭了。”
  南洋公主看着一桌子的奏疏说道:“真是的,现在的奏疏怎么比以前多了那么多呢。”
  “不会,不会,父皇怎么会忘记吃饭呢。”
  “我们大明很大,足足有2亿人呢,这大大小小的事情自然是很多、很多的,这有什么奇怪的。”
  弘治皇帝笑了笑说道。
  “你啊,不是忘了吃饭了。”
  “这女儿的终生大事是真的忘了,这都已经马上要到冬天了,再过几个月,南洋都十九岁了。”
  张皇后有些不满的说道。
  她这次过来,自然是为了南洋公主的事情,这南洋公主和刘晋的小儿子刘清也谈的很不错,进展很快,情投意合的,再加上年龄也是已经大了,也该成亲了。
  前面的时候是因为大明又是干旱又是瘟疫的,所以张皇后没有来给弘治皇帝添麻烦,现在疫情过去了,又马上要入冬了。
  张皇后觉得也是时候将南洋公主的大事给办了。
  “啊~”
  “我竟然把这件事情给忘了。”
  弘治皇帝一听,顿时就一拍自己的额头,这段时间以来确实是太忙了,烦心事太多了。
  这都忘记了自己女儿的终身大事了。
  “南洋,你和刘清谈的怎样了?”
  “你觉得他是一个可靠的人吗?”
  弘治皇帝看向南洋公主,笑着问道。
  听到弘治皇帝的话,南洋公主顿时脸都红了。
  她算是最幸福的公主了,都可以自己选自己想喜欢的人,而且还可以先谈着,培养感情,这在以往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公主看似高贵,其实往往命运悲惨,大明的公主虽然说是嫁给普通子弟,但总归来说还是比以往朝代的公主要好很多的。
  南洋公主作为弘治皇帝、张皇后的掌上明珠,就这一个女儿,那自然疼爱无比了,生怕她过得不好嫁的不好。
  所以也是让她自己去选,还可以自己去提前谈一谈,培养感情,这完全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足见弘治皇帝和张皇后对她的溺爱了。
  她可以说是出生在蜜罐里面的了,弘治皇帝从小疼爱,这以后还有哥哥朱厚照疼爱。
  “刘清他对我很好。”
  南洋公主红着脸,低着头,声音很小、很小。
  “哈哈,他对你好就可以了。”
  弘治皇帝一听,顿时就满意的点点头。
  女儿喜欢就好,关键是这刘清对她也好,感情好,这就够了,至于说刘清正花心大萝卜还和另外一个姑娘谈恋爱。
  这貌似没有什么关系,男人三妻四妾什么的,这都很正常,即便是没有这个,这南洋公主陪嫁也是要陪嫁不少侍女、宫女什么的,这些以后都是伺候公主和驸马的,不少都是要成为小妾的。
  “皇后你这边好好的准备、准备,我就这一个女儿,一定要风风光光的嫁出去。”
  弘治皇帝想了想便和张皇后商量起这件事情来。
  就这一个女儿,自然是视若珍宝,这要嫁人了,自然是要好好的准备、风风光光的出嫁。
  “放下吧,我一定命人准备妥当的,保管让南洋嫁的风风光光的。”
  张皇后自然是珍重的答应下来。
  现在可不比以前,以前的时候穷,即便是皇帝那也是很穷的,能够给公主的嫁妆其实是很有限的,往往都是给一些金银珠宝、布匹绸缎、再赐一些田地什么的。
  现在大明皇室可是非常有钱的,产业非常的庞大,弘治皇帝又只有这一个女儿,单单是这个嫁妆都要好好的准备一番,绝对是非常惊人的。
  ……
  刘晋的老家,刘晋很快就收到了来自京城的旨意。
  “啊,竟然要赐婚,将南洋公主嫁给刘清?”
  收到圣旨的刘晋,整个人都傻眼了。
  说实话,自己是从来都没有想着要和皇帝结亲家的,因为大明的传统都是如此,皇帝不娶王公大臣的女儿,也不会将公主嫁给王公大臣,都是从平民中选择。
  现在弘治皇帝竟然要将自己的宝贵公主嫁给自己的小儿子刘清,这对于刘晋来说,这是一份天大的恩荣,但同样也会带来不小的压力。
  公主可不是那么好娶的啊,这以后规矩可就很多了,至少在家里面,自己每天都要给公主请安什么的,这可老麻烦了。
  “唉~”
  “还想着过几年的时间就去云游全世界呢,这恩荣不断的加过来,这以后想要脱身就没那么容易了。”
  刘晋无奈的叹口气。
  早知道当初就早点把刘清的婚事给定下来了,这样也就没有现在的烦恼了。
  “好在南洋公主一向知书达理,不是刁蛮的公主,否则的话就更麻烦了。”
  刘晋心里面思索着,在大明朝大家都是不愿意娶公主的,因为娶了公主就意味着失去了前途,以后没有什么机会了。
  刘清从一开始也是没想着混官场,倒也没有什么了。


第2062章 世纪婚礼
  南洋公主要嫁给前内阁首辅刘晋的小儿子刘清的事情,很快也是在整个京城迅速的传遍开来。
  一时之间,整个京城的老少爷们开始讨论起这个事情来。
  “听说了吗?”
  “这当今天子的掌上明珠南洋公主要嫁给前内阁首辅刘晋的小儿子呢?”
  “真的假的?”
  “这公主不是不嫁给王公大臣的子弟吗?”
  “也不是说不嫁,还有有一些特例的,这南洋公主是天子的心头肉,就这一个公主,那当时不能一般对待了,这肯定是要嫁给青年才俊了,一般小门小户的肯定是不行了。”
  “这刘晋可真是受宠啊,恩荣不断。”
  “可不是嘛,这南洋公主作为当今天子唯一的女儿,太子的亲妹妹,这身份尊贵无比,听说更重要的是南洋公主才貌双全,又知书达礼,不知道要羡煞多少人呢。”
  “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你们知道最重要的是什么吗?”
  “这一次,天子嫁公主,这陪嫁的嫁妆可能要价值上亿两白银呢!”
  “上亿两白银?你就死命吹吧,你知道上亿两白银是什么概念吗?”
  “你不信?”
  “现在可不比以前,尤其是天子麾下的产业非常庞大,价值根本就难以统计,随随便便的拿出上亿两白银来当嫁妆根本就不算什么样。”
  “而且南洋公主封号是南洋,你知道吗?在南洋地区,足足有上百座大岛都是属于南洋公主的封地,到时候都是要一同陪嫁过去的。”
  “上次报纸上就报道过了,南洋这边有一座不算大的小岛屿交易都卖十多万两银子呢,你想想这上百座大岛能够价值多少银子。”
  “这谁要是娶了南洋公主,别说这辈子了,就是十辈子、一百辈子都不用愁吃喝的问题了。”
  “你这样一说的话,那刘晋岂不是又发财了?”
  “对于刘晋来说,这其实也不算什么,刘晋有的是钱,上亿两白银,刘晋也是能够拿得出来的,前几年刘晋嫁女儿的时候,那也是陪嫁了上千万两白银的,直接便宜了一个穷小子,一夜暴富。”
  “啧啧,这真的是让人羡慕嫉妒啊,为什么我们就没有这个命呢?”
  “醒醒吧,你以为随随便便的人都可以?”
  “要么你的爹足够牛叉,要么自己足够牛叉,要么祖上能够冒青烟,三样都没有的话,还是洗洗睡吧。”
  “……”
  弘治皇帝和张皇后为了南洋公主的婚事,那也是操碎了心,提前的时候就已经命人在京城这边修建了一座庞大的府邸,这个以后就是公主府了,也算是嫁妆之一了。
  接着也是直接封刘清为南洋伯,还可以世袭罔替,一个铁饭碗落到了刘晋家,让刘清的生母李贞是高兴的合不拢嘴。
  再接着也是命人好好的合计了南洋公主和刘清的生辰八字,选在了十月初八这个日子来举办婚礼。
  接着又是下旨要求京城这边所有的商户必须披红挂彩,喜庆洋洋,在京城的主要街道、广场、商业街等地方更是重新布置一新,装扮的非常喜庆。
  同时弘治皇帝又再次下旨,大赦天下,除了十恶不赦之人外,其余全部赦免其罪,令其能够改过自新,这也算是普天同庆了。
  婚礼在开始前的两个月就已经开始进行准备,整个皇宫都装扮一新,变成了喜庆的红色,比起当成太子朱厚照成亲的时候都还要更加的热闹。
  等到了举办婚礼的这一天,弘治皇帝是直接在皇宫、帝国广场、足球等多地开设了流水席,三天的流水席。
  皇宫这里的流水席那是给朝中的王公大臣们准备的,只要是在京津地区的五品以上的官员都可以当皇宫里面来参加。
  同时藩国、藩属国、殖民地、外国大使等等也都可以前来参加。
  至于帝国广场、众多足球场里面摆的流水席则是给大明的老百姓准备的,谁都可以去吃席,免费吃。
  这所有的一切费用、开支等等全部从弘治皇帝的内帑里面掏出来,单单是在帝国广场这里就摆了足足有上千桌流水席,一个庞大的厨师团队从头忙到尾。
  为了准备这庞大的流水席,整个京津地区有名的厨师以及酒楼里面的厨工、小二等等,几乎都是被一道命令给征调了,当然了,每个人也都拿到了一个大大的红包,不会让他们白干的。
  到了良辰吉日的时候,在京城文武百官、王公大臣们的共同见证下,身穿绯红色新郎服的刘清来到了王宫这里,经过一番繁琐的仪式之后,这才将公主给带出了皇宫。
  刘清前面骑着枣红马,后面则是跟着庞大的送亲队伍,浩浩荡荡的队伍一直从皇宫绵延到刘晋的府上这里,非常的长,非常的庞大,仿佛根本就看不到尾巴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