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镇海王 >

第1170章

大明镇海王-第1170章

小说: 大明镇海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下去可不行啊,天津港受到的影响太大了,长时间被冰封住的话,会严重影响天津港,也会影响京津地区对外的往来和贸易。”
  刘晋看着厚厚的冰层,陷入了沉思。
  天津港是现在大明最为重要的港口,同时天津也可以说是现在大明的经济中心、工业中心,关系着全球的经济。
  一直以来天津港口也是承担着重要职责,海量的货物都是通过天津港口转运至全球各地的,京津地区是大明最为重要的工业经济中心。
  海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在受到寒冷的天气影响,渤海结冰,这严重的影响了天津港以及整个渤海地区港口的运转了。
  “发电给天津造船厂这边,让他们研究破冰船,使用破冰船来保证渤海地区港口的正常运转和往来。”
  想了想刘晋也是给身边的下人吩咐道。
  渤海地区的冰层虽然比较厚,但是和北极地区的冰层相比就不算什么了,只要有破冰船,还是能够轻松的将这些冰层给破碎掉。
  破冰船的研制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最关键的一点其实还是动力。
  如果是传统的帆船或者是人力的划动的船,想要破冰肯定是非常困难的,但现在大明的内燃机技术已经发展多年,早已经运用到了船只上面。
  只需要按照大马力的发动机,再进行特别的设计,完全是可以建造出破冰船来的。
  有了破冰船就可以轻松的在海域上开出一条道路来,进而保证船只的通航,保证天津港口的运转。
  “是!”
  府上的下人一听,也是连忙去传到刘晋的命令。
  “弘治三十八年马上就要到了。”
  “时间过的真快啊!”
  看着眼前冰封的渤海,算算时间,马上就弘治三十八年了。
  历史上这个时候都已经嘉靖朝了,算是真正开始进入大明的多事之秋的时候了,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内忧外患。
  外部的北方草原的鞑靼、辽东女真、东南沿海的倭寇、西南的土司,几乎都是无休无止,没完没了。
  内部,土地兼并严重,人地矛盾尖锐,再加上小冰河期的威力逐渐显现出来,气候开始发生变化,时常都有各种灾荒。
  但这还不算什么,最大的矛盾是大明朝廷开始收不上税了,国库空虚,为此嘉靖皇帝不得不多次派人去江南各地督促税务搞银子。
  然而终究是治标不治本,有时候可以搞到银子,有时候又搞不到银子,大部分时候依然面临着捉襟见肘的尴尬境地,没钱什么事情都办不成。
  有钱的士绅阶层根本就不用纳税,没钱穷苦的老百姓却是承担起越来越重的税赋压力,矛盾日益尖锐,问题逐渐的爆发出来。
  因为刘晋这个穿越者的缘故,大明发生的改变太多、太多了。
  弘治皇帝活的好好的,朱厚照也是一样活的好好的,现在还在不断的造人,至于嘉靖皇帝朱厚熜现在已经在西非这边接替了兴王的位置,成为了兴国的兴王,目前正在为兴国的事情烦的焦头烂额。
  因为兴国入侵金岛的事情,导致兴国被人唾弃和孤立,现在的兴国其实日子是非常难过的,什么都发展不起来。
  “老爷,有来自京城的消息。”
  就在刘远思索着的时候,有下人急匆匆的拿着电报和信件走来。
  “嗯~”
  刘晋结果电报和信件仔细的看了起来。
  里面有弘治皇帝给刘晋的批复,也有韩文、钟藩、李昆等人的电报。
  谈的事情都是一样,就是关于刘晋所提的小冰河期的事情。
  “看来大家对于小冰河期的认识还是不够。”
  “或许是因为现在小冰河期还没有真正展现出自己的威力,所以才觉得可以轻松的应付下来。”
  刘晋快速的看完,也是明白了弘治皇帝和朝中大臣们的决定,大家都觉得即便是出现什么灾害,大明朝现在也是完全有能力可以应付下来。
  加上大明朝本身就已经有的诸多粮仓以及现在便捷的交通,所以根本就没有必要再画蛇添足的花费大笔的银子去做这个事情。
  “如果要是他们知道历史上崇祯朝的时候有一连七八年都干旱无比,颗粒无收,而且还是北方几乎所有的省份都这样的情况,他们是否还会有这样的信心?”
  “更何况,除了干旱之外,更可怕的还是鼠疫和瘟疫。”
  “明朝中后期瘟疫和鼠疫横行、肆虐,不知道死了多少人。”
  “现在大量的人口集中在城市地区,如果在这方面控制不当,措施不严,没有相应的制度和机制的话,到时候可是要出大问题的。”
  “难道仅仅只是粮食的问题吗?”
  刘晋仔细的思索着。
  自己所担心可不仅仅只是粮食的问题,还有这个瘟疫和鼠疫的问题。
  极端的严寒以及来年的极端干旱,不仅仅粮食绝收影响人的生存,连老鼠的生存都会存在巨大的问题。
  这个时候,老鼠就会不断的聚集到人类生活的城市之中去,过度密集的老鼠群体必然会引起鼠疫和各种瘟疫。
  这个一旦肆虐的话,情况就会非常的严重了。
  饥荒是看得见的,瘟疫是根本就看不见的,无形之中的传播才是最可怕的。
  “算了,现在歌舞升平、海清河宴的,大家自然觉得不会出现那样的情况,即便是现在天气冷一些,对于朝中的大臣来,貌似也没有什么影响。”
  “他们该吃吃,该喝喝的,无论什么时候,小日子依然是舒舒服服的。”
  “或许只有经历几年极端的气候以及所带来的各种混乱之后才会明白吧。”
  刘晋微微摇头,没有再去管这个事情。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自己闲着在家就好好的在家闲着,上了奏疏已经是尽到自己的责任了,至于其它的事情就不要再去管了。
  “刘清那孩子现在好像同时跟两个女孩子谈恋爱,还真是花心大萝卜一个。”
  刘晋很快又想起家里面孩子的事情来。
  自己的孩子,刘晋都是有关注的,尤其是小儿子刘清就在京城,也算是在自己的身边,关注的也就更多一些。
  这个时期的人讲究三妻四妾的,这谈恋爱也是可能同时和几个女朋友谈着,放在后世那是要被人骂死的。
  但是这个时代貌似还是正常的现象,而且大家似乎好像还都能够接受,只要自己愿意,貌似问题都不大。
  “算了,随他们年轻人吧。”
  很快,刘晋也是摇摇头。
  只要自己的儿子喜欢,多娶几个又何妨,反正大家也都一样,三妻四妾的很正常,即便是普通的大明老百姓,很多都是有小妾的。
  购买欧洲的白奴,又或者是找朝鲜、倭国、暹罗的当小妾,这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这也是现在大明人口增长非常快速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最高地位的大明人,不仅仅是从全世界范围内席卷财富和资源,而且也是席卷了海量的女性到大明。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女人也是一种资源,还是最为重要的资源,因为关系到了繁衍生息的重要大事。
  看看后世,崇洋媚外的人太多了,外嫁的女人不知道多少,可以说这也是一种巨大的损失,嫁出去多少就意味着自己这边有多少人要打光棍,意味着要减少大量的新生人口,同时也意味着大量财富和劳动力的流逝。
  时间慢慢的流逝。
  很快,伴随着新年的到来,大明正式进入弘治三十八年。
  弘治三十八年刚刚开年就极其的不顺。
  因为寒冷一直在持续,即便是到了开春的时候,天气依然没有变暖的迹象,依然寒冷无比,本来已经到了开始春耕、春种的时候,但是天气寒冷,给春耕和春种带来了极大的问题和困难。
  同时北方地区种植的冬小麦也是因为太过寒冷的缘故,大量的冬小麦被冻死、冻伤,本来还指望着春天的时候能够回暖重新恢复过来,谁知道寒冷一直在持续。
  然而这还仅仅只是开始。


第2048章 大旱2
  辽东。
  李大毛看着外面呼啸的寒风以及鹅毛般的大雪,眉头都深深皱起。
  现在都已经开春了,按照往年的情况来说,现在的气温已经开始逐步的回升,大家要忙着开始春耕的事情了。
  可是现在竟然一丝回春的一丝都没有,依然寒冷无比,寒风呼啸,就跟寒冬腊月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这要是一直持续下去的话,今年的春耕就要耽误了。
  “今年怎么回事啊,现在都已经开春了,可是竟然也还是如此冷。”
  李大毛皱着眉头,看着日历。
  这个冬天实在是太冷了一些,自己养殖场里面的猪和牛羊都冻死了很多,让李大毛损失惨遭,移民来辽东已经20多年的时间了,这还是头一次遇到这一次这样寒冷的时候。
  “大毛,今年也着实太冷了一些。”
  “可不是嘛,这又冷又下大雪,地里面的虫子倒是冻死了,但我们也都差不多要冻死,这了猫了一冬天了,这都开春了,天气还是没有回暖。”
  “在等等吧,估计在过些天就要回暖了。”
  邻居们也是讨论着这个事情。
  对于辽东的人来说,冬天的时候算是最舒服的时候了,因为往往一连几个月的时间都是猫在家里面吃吃喝喝,什么事情都不用做。
  但坐吃山空,而且一直窝在家里面人都要生锈,所以也都是算着日子,等待着开春之后开始新一年的忙碌。
  黑土省大丰镇。
  李大一家人聚在一起,显得有些愁眉苦脸。
  “这气温还是很低,一直这样下去的话今年的春耕可就要耽误了。”
  “可不是嘛,也就是冬天的时候冻死了很多的牛羊,不然的话,这草料都不够了呢。”
  “这天气确实是有些反常了,太冷了,往年这个时候可是没有怎么冷的。”
  “听报纸上说了,说现在我们大明各地都很冷呢。”
  “关内的山东、北直隶、河南、陕西、陕西等地区,这一次可是损失惨重,冬天的时候太冷了,而且一直持续到现在都还没有回温的迹象,冬小麦怕是要绝收了。”
  “那岂不是粮食要涨价了?今年我们不久可以多种一些粮食了。”
  “粮食肯定是涨不了什么价的,我们大明现在粮食多的很,我们家都还要几个大仓的粮食没有卖出去呢。”
  “我们黑土省别的什么都不多,就是粮食多,前年的粮食都还有呢,另外辽东、河中也是产粮大省,粮食都多到卖不出去。”
  “所以大家也就多养猪和牛羊来消耗这些粮食,不然就只能够放着这些粮食烂掉了。”
  “今年还是要多种一些牧草用来养牛羊,还是牛羊猪更好卖一些,也更赚钱。”
  “这时代啊,真的变的太快了,粮食多到没人要。”
  李木匠想到家里面堆积如山,满满几个仓库的粮食,也是忍不住叹口气。
  以前在山里面的时候,粮食可是老精贵了,家家户户都恨不得有更多的粮食,很多时候因为没有粮食吃,大家都只能够饿肚子,吃野菜什么的。
  可是现在呢,自己几个儿子的情况都差不多,家家户户种出来的粮食都很多,多到根本卖不出去的地步了,即便是价格低都没有商人来收购。
  没办法,只能够搞养殖业,将上好的粮食用来喂牲畜,即便是这样,粮食依然还有大量的剩余。
  所以大家种粮的积极性并不高,都开始大量的种植牧草,或者是干脆就将一些田地荒废下来,进行轮耕,而不是将所有的田地都进行耕种。
  大明关内河南。
  老农民张老三看着地里面的麦子,整个人都愁眉苦脸起来。
  “死了,全冻死了!”
  “哎,这个冬天实在是太冷了。”
  “而且到了现在,它还不变暖,如果现在变暖的话,说不定还能够慢慢的活起来。”
  张老三种了一辈子地了,作为一个老农民,一辈子都是在地里面干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最看不得的景象就是眼前这种景象了。
  这辛辛苦苦种的麦子,竟然全部都被冻死了,这意味着要绝收了。
  “唉,也就是现在时代好,要是放在以前的时候,还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哭断肠呢。”
  “估计着从现在开始大家都要开始逃荒了吧。”
  张老三叹口气。
  时代变了,现在生活比以前好太多了,家家户户的粮食都吃不完,还有积蓄和银子,即便是麦子绝收了,貌似影响也不大,大不了买粮食吃,也花不了几个银子。
  要是在以前的话,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家家户户都指望着这麦子成熟收割之后的新粮来过日子呢,这冬天的时候要冻死了,绝收了,这新一年都还不知道要怎么过去呢。
  很多时候都会选择性的去逃荒,逃到外地去乞讨,先度过了几个月的时间再说。
  那个时候人也是特别多,家家户户一大家子,再多的粮食都不够吃,关键是地还少,基本上都没有自己的地,都给地主当佃户,种的地有限,产的粮食也有限。
  本身就吃不饱,更何况还出现灾荒的就更惨了。
  然而时代变了,大量的人移民去关外和海外了,以前热闹的村庄现在都冷清无比,十户剩下的都不到一半了。
  即便是剩下的人当中还有大半也都往城里面去了,都在城里面打工,虽然也是比较累一些,但是收入更高,一年赚几十两银子,哪里吃的完啊。
  “看来是要重新翻耕,然后种小麦了。”
  张老三叹着气,看着自己的麦田,再看看自己的村子。
  似乎在怀念着以前村子里面热闹的景象,又似乎好像在回忆以前时的艰难岁月。
  20多年的时间,大明发生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也不过,对于张老三这样的底层老百姓来说也是影响巨大,这冬小麦被冻死,貌似也不是什么大事了,也没有什么太多值得伤心的事情。
  直接翻耕,然后再种上春小麦就是了,一年种不了两季,种一季还是可以,没有任何问题的。
  只是这一次,情况和以往都有很大的不同。
  一直到了三月的时候,天气才开始逐渐的回温,但即便是天气开始回温了,异常的情况又频频的出现。
  其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即便是过了三月,也时常会有寒潮,寒冷无比的寒潮一过,就跟大冬天的时候没有任何的区别,一切都被霜冻起来,这给春耕又带来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可能刚刚种下去的庄稼,一下子就被冻死了。
  然而这才刚刚开始,最可怕的事情是弘治三十八年一来,一连几个月的时间,大明大部分的地区竟然一滴雨都没有下,可怕的大干旱开始蔓延起来。


第2049章 极端的干旱
  本应是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五月,本该是夏日炎炎,酷热难耐的天气。
  然而极其诡异的一幕出现在了江南大地,伴随着一夜呼啸的寒风,第二天的时候,大家极其震惊的发现,在夏天的时候竟然起霜降了。
  “六月飞雪~六月飞雪!”
  “老天爷这是要吃人啊!”
  老人们惊恐的喊了出来。
  接着大家来到田地里面的时候,顿时又忍不住要哭了起来,因为才种下去一个多月的稻子一夜之间全部冻死。
  “天啊!”
  “全死了,全死了!”
  “这叫我们老百姓怎么活啊!”
  有老农民痛心的大喊大叫起来,对于这些经历过苦难岁月的老农民来说,这稻子被冻死了,往往就意味着今年的收成基本上是要绝收了。
  好在现在赶紧重新去育苗、播种,还可以再种上,只是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