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镇海王 >

第1104章

大明镇海王-第1104章

小说: 大明镇海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当时就没有再将自己的孙女嫁给刘晋,但对于刘晋,张懋还是极为喜欢的,故而也是主动和刘晋这边定下了这门亲事。
  在老国公在世的时候就有意将这门亲事给办了,只是当时刘信和张芸都还小,故而也是让老国公带着遗憾离去。
  在老国公临终前,更是再三的叮嘱了张伦,等孩子们长大了,就要早早的将这个事情给办了,以后张家和刘家就是真正的穿一条裤子的了。
  等了多年,现在也是终于等到了大小姐出嫁,整个英国公府上下也是极其的高兴,无比的忙碌。
  张芸的闺房这里,一身凤冠霞帔的张芸显得有些紧张,想到要嫁给刘信,她都忍不住想要笑起来。
  两家人往来非常的频繁,刘信和张芸也算是从小玩到大的了,张芸因为比刘信大两岁,小时候的时候,也是经常压着刘信揍,经常也是揍的刘信哭鼻子。
  不过慢慢的长大之后,张芸就变的淑女起来了,因为定了娃娃亲,两人见面的时候都时常脸红,显得极为不好意思。
  “小姐,在想什么呢?”
  就在张芸想着刘信小时候被揍的哭鼻子的时候,身边的丫鬟张彩儿看着有些发呆的张芸,连忙笑嘻嘻的小声说道:“是不是在想姑爷了?”
  “好你个彩儿,竟然敢取笑我,看我怎么收拾你。”
  张芸一听,顿时就面红耳赤了,说完就去挠张彩儿。
  这个张彩儿也是张家子弟,只不过是旁系子弟的女儿,从小就和张芸一起长大,是张芸的贴身丫鬟,以后也是要陪着张芸一同嫁过去的。
  “小姐、小姐,听说现在姑爷在皇家军事学院学习,估计着你现在可能打不过他了。”
  “我又不是他的敌人,干嘛要和他打打杀杀的,以后都是夫妻了,要相亲相爱才是,还有你是我贴身丫鬟,这也是要跟着嫁过去的。”
  张芸撇撇嘴说道。
  像张家这样的顶级豪门,这嫁女儿可是很讲究的。
  单单是这陪嫁的丫鬟就有很多讲究,有贴身丫鬟、陪嫁丫鬟、通房丫鬟几种,这三种丫鬟的地位都算是比较高的了,此外还有一些专门伺候主子、干粗活的一些丫鬟、老婆子什么的,林林总总的加起来可能有几十个之多。
  像这个张彩儿,她本身是张家旁系子弟的,从小就跟着张芸身边,这个就是最贴己的贴身丫鬟了。
  贴身丫鬟深的主子的信任,就如同红楼里面王熙凤身边的平儿,王夫人身边的彩云一样,都是体面尊贵的丫鬟,信得过的人,一般都还敢跟自己的主子插科打诨什么的。
  所负责的事情也是主要就是帮自己的主子管理钱财、身边的其它丫鬟,相当于是娘家人的角色,这嫁过去的时候,至少有个人可以聊聊天解解闷,另外还可以向娘家这边传达下相关的信息,这小姐嫁过去之后过得好不好什么的。
  当然,有时候也是需用替自己的主子伺候姑爷,如果能够给主子生一个一儿半女的,到时候就可以变成小妾了,负责帮着自己主子争取地位什么的。
  有时候主子生不出孩子来,这贴身丫鬟生的孩子甚至于还有可能可以成为嫡子的。
  通房丫鬟,顾名思义就是大户人家小姐从小就培养的专门用来伺候姑爷的丫鬟,有时候自家小姐不方便了就到了这些通房丫鬟们努力的时候了,这类丫鬟往往也是很容易就变成小妾的。
  至于陪嫁丫鬟,这个纯粹就是跟嫁妆一样陪嫁过来的,这类丫鬟一般也都是从小和主子一起长大的,伺候着主子的丫鬟,和主子感情也很不错,陪嫁过来就是专门伺候主子的,毕竟自己人从小就用的更习惯了。
  “哼哼嫁过去就嫁过去嘛,没办法,谁让你是主子呢,更何况姑爷人才貌双全,又不吃亏。”
  张彩儿一听,顿时就红着脸说道。
  “你羞不羞哦”
  张芸顿时就笑着说道,两人的身边站着十几个丫鬟,这些都是要一同跟着陪嫁过去的,有几个姿色颇为不错,长相、身材、样貌等等都是精挑细选的,一看就知道是英国公府专门从小就养着的通房丫鬟、陪嫁丫鬟。
  再仔细的看看,其中赫然是有不少都是金发碧眼的面孔,并不是大明人。
  自从朝廷严厉禁止买卖大明人之后,再加上大明人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这卖儿卖女的事情自然也就越来越少了。
  可是大户人家依然还是需用下人、丫鬟什么之类的,怎么办?
  当然是从外面购买了,朝鲜、倭国依然是允许买卖人口的,有很多的人卖儿卖女,很多小孩子就被卖到了大明这边,被大户人家给买回去当丫头、下人从小养着、培养训练,另外欧洲过来的白奴也是大家都很喜欢的。
  有很多的小女孩也是从小被买过来,当下人、丫鬟什么的给养大大,虽然面孔上和大明人不一样,但其它方面却是地地道道的大明人了。
  “小姐,姑爷到了”
  这时,有丫鬟急匆匆的走了进来,时辰到了。
  很快,整个英国公上下都一阵忙碌,刘信带着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来到了英国公府迎娶张芸。
  一番繁琐的礼仪之后,浩浩荡荡的队伍就从英国公府朝着辽国公府前进。
  打头的奔驰汽车都有几十辆,浩浩荡荡,紧随其后就是庞大无比的嫁妆。
  辽国公这边给出了上千万两银子的聘礼,英国公这边则是给了几千万两银子的嫁妆。
  一箱子、一箱子的金银珠宝,让抬着这些箱子的壮汉一个个都大汗淋漓、龇牙咧嘴,实在是太重、太沉了。
  古董字画、金银珠宝、玉石翡翠、珍珠玛瑙,所有你看过的、没看过的珍贵物品全部都是成箱、成箱的装的满满的,一字排开,绵延不绝,彷佛是将一座金山、银山都给搬了出来一般,
  南洋的十几个种植园、西域、南云省、河中等地区的十几个牧场、庄园、黄金洲这边的几座金矿、银矿、大明各地的几万亩良田。
  还有大明各地的几处工厂、几个商行, 大量的股票、房产、商铺等等,光是装这些产业文书的箱子都足足有十几个大箱子。
  随便一样都是一笔庞大的家产了,足够普通人世代相传,吃很多代了,然而这仅仅只是最普通的陪嫁财产之一。
  “啧啧,不愧是我大明最顶级的豪门了,这陪嫁的嫁妆简直就是富可敌国了,要知道我大明很多的藩国、藩属国,一年的税收都未必有怎么多呢。”
  “可不是嘛,也不看看是谁家嫁女儿啊,这可是英国公啊。”
  “当然还是要看嫁给的是谁,如果是嫁给普普通通的校尉之类的,肯定是不会有如此庞大的嫁妆了,这嫁给的可是辽国公、当今内阁首辅刘公的儿子,这就完全不一样了。”
  “如此庞大的嫁妆,我这辈子都还是第一次见呢。”
  “是啊,这随随便便的一样都够普通老百姓几辈子的吃喝了。”
  “上次也是刘阁老的儿子娶妻,那场面都已经很庞大了,但是和眼前相比就差的太远了。”
  “那个没有任何的可比性,那次是刘公二儿子娶妻,娶还是一个普通商贾的女儿,当然是相差深远了。”
  “这要是能够娶到这样一个千金大小姐的话,这十辈子的吃喝都有了。”
  “你赶紧去做梦吧,梦里什么都有。”
  “啧啧,你们快看,连这陪嫁的丫鬟一个个都是绝色,这随随便便一个都长的如此好看,这个刘信可是有福气了。”
  “羡慕嫉妒啊,不过也只能羡慕了,谁让人家有一个辽国公加内阁首辅的老爹呢……”


第1933章 残酷的科举1
  刘晋的府邸,书房中。
  刘晋正在看书,穿越到这个时代,没有什么太多的娱乐项目,除了看书之外也就是去听听曲子了,不过刘晋是内阁首辅,很多时候需用注意自己的形象。
  故而大多数的时候刘晋都是深居简出,更喜欢待在家里面看看书、看看报纸。
  穿越之前,刘晋可是没办法静下心来看书的,那个年代是一个浮躁的年代,同样也是一个信息发达的年代,有太多、太多的东西可以大发时间了,能够静下心来看的进书都是牛人。
  这穿越过来了,因为缺少娱乐节目,故而也是慢慢的养成了看书的习惯,有时候一看还是一下午的时间,家里面刘晋看过的书也是已经堆满了整整一个书房了。
  “哈切”
  看着、看着,刘晋突然感觉到有些凉,整个打个哈欠。
  “这都已经是大秋天的,马上就要入冬了,你看书就看书啊,还开什么电风扇。”
  这时,徐婉儿和李贞走了进来,赶紧把电风扇给关了。
  “习惯了,习惯了。”
  刘晋笑了笑放下了手中的书。
  “来,这碗参汤喝了。”
  徐婉儿从丫鬟手里面端过来一碗参汤,然后说道:“马上都是要当爷爷的人了,也不注意下自己的身体,这电风扇入秋之后啊就不要开了,我听人说了,现在医院这里有很多人都是因为开电风扇感冒了呢。”
  “我知道,我知道”
  “谢谢夫人。”
  刘晋笑着一口就喝完了参汤,这长白山纯野生的人参就是不一样,刘晋也是隔几天都要喝一次,眼看着马上就要奔四了,可是却依然强壮犹如小伙子,夜夜拉着徐婉儿和李贞做一些快乐的事情。
  “今天可是放榜的日子,相公难道你不去看看热闹吗?”
  徐婉儿见刘晋一饮而尽,也是很开心,这可是他特意盯着厨房这边煮的,隔几天熬一次参汤。
  “啊,今天就放榜了?”
  刘晋一听,顿时微微一愣,这才想起来,今天好像确实是放榜的日子。
  这一次的科举考试,主考官是吏部尚书韩文,所以一直以来刘晋也都没有太关心这方面的事情,再加上一直深居简出,对于京城的涌入的大量学子,热闹的诗会之类的也是没去凑热闹。
  “我去看看”
  想了想刘晋也是换上一身学子服,准备伪装成一个普通的学子,去凑凑热闹。
  这三年一次的科举大典可是非常热闹的事情,尤其是当放榜的时候,高中进士的学子们会拿着钱袋子不断的撒钱,无数的人在贡院门口这边抢钱,非常的热闹。
  贡院,因为今日是放榜的日子,故而早早的贡院这里就已经人山人海了,有三五成群结伴而来的学子,一个个内心忐忑而焦躁不安。
  今年的科举考试,人数实在是太多了,足足有21000多人前来参加科举考试,创下了大明历年科举考试之最。
  因为参加考试的举人实在是太多了,贡院这里原本的考棚都不够,所以也是不得不将贡院北面的一片土地进行临时扩建,这才勉勉强强的满足了这一次的会试所需。
  21000多人参加科举考试却是仅仅只有不到550个名额,算下来,这个录取率低的吓人,仅仅只有2。6%,也就意味着100个学子当中能够高中的人连3个都不到。
  可以说,这也是创了大明历年来最低的录取率了。
  这也意味着绝大多数的学子都将暗然神伤,只有极少数的学子能够鲤鱼越龙门,成功的高中。
  除了三五成群而来的学子之外,还有大量前来看热闹的吃瓜群众。
  京城的老少爷们可是很清楚,今天是放榜的日子,有事没事做的大人小孩能来都会来贡院门口这里,不为别的,就为了能够抢到一些喜钱。
  在以往的时候,有人可是一天就抢到了十几两银子呢。
  很多小孩子对此更是早早的就准备了,能不能有零花钱买好吃的,全看等下的时候能不能抢到喜钱了。
  这没钱的贡士老爷,撒的是铜钱,随随便便的一撒都是一大袋子,一把接一把,地上的铜钱多到捡不过来。
  遇到有钱的贡士老爷,那可是直接撒碎银子或者是银币的,几百两、几千两,甚至于有人还上万两银子的撒过,着实是让前来抢喜钱的人开心的不得了。
  每一次的科举考试,大家都有两次机会抢喜钱,这第一次就是会试放榜的时候,在贡院这里,几百个高中的老爷撒钱,那场面实在是壮观,铜钱、碎银子、银元就如同下雨一般的砸到你的脑袋上面,那种天上掉钱的感觉,可是三年一次才有的盛会。
  第二次抢喜钱那就是在殿试结束之后放皇榜的时候,那个时候一般都是在各大酒店、客栈的门口了。
  因为会试选出了中贡士的人,殿试决定这些人的排名,谁是状元,谁是一甲、二甲、三甲什么的。
  也就是说会试高中了,必然也都会出现在皇榜上,只是排名的前后罢了,一甲的是进士及第、二甲的是进士、三甲是同进士出身,排名很重要,越靠前以后的前途就越大。
  但无论排名前后,只要会试能够高中,这基本上都是能够捞一个同进士出身了,到时候也都可以顺顺利利的去做官了。
  故而会试放榜的时候,这些学子们是最紧张的时候,能不能高中,三年的努力是否有结果全看这一天了。
  至于殿试的时候,大家心态就好很多了,因为都不用担心落榜的事情了,也就是排名先后的事情。
  等到刘晋来到贡院的时候,这里早已经人山人海了,大量的学子三五成群的聚集在一起,彼此虽然在聊着天,可是却时不时的看看手表,焦急的等待着放榜。
  至于抢喜钱的吃瓜群众们则是早早的就已经选好了自认为的好位置,期待着高中的老爷们撒钱的时刻。
  一身学子装扮的刘晋手里面拿着一个扇子,面对微笑又显得极其自信的走来,随便找了一个地方也是观察起身边的这些人来。
  在刘晋的身边,有好些个学子们在焦急的等待着。
  可以看得出来,这些人一个个年纪其实都已经老大不小了,基本上都是三四十岁的年纪,有些甚至于胡子都挺长了,头发斑白了,已经五六岁的年纪了,却是依然还来赶考,没有死了做官的心。
  只有极其少数一些二十多岁年纪的学子,这些人算算凤毛麟角了,能够在20多岁就中举前来参加会试的,那都可以算是天才了。
  大部分的人在漫长的科举考试道路上都需用熬很久、很久的时间,像文征明的一生,前前后后考了十二次乡试,但都没有中举,三年一次,整整花了三十六年,从十七八岁的少年郎一直考到了五十多岁的老头子都没有中举,可谓是科举考试最好的缩影了。
  还有祝枝山,他中举算是比较早的了,他十九岁中了秀才,前后参加了五次乡试才中举,中举的时候都已经34岁了。
  这个年纪中举算是不错了,比较正常的年纪了。
  接着就开启了漫长的科举考试之路,前前后后一共参加了七次会试,全部落榜,一直到了他儿子都会试高中之后,这才熄了心,最后找关系去当了一个知县,但当时的年纪也已经五十五岁的高龄了。
  祝枝山好歹也是考中了举人,补缺还是做了官,当了七品的知县,文征明是真的一辈子都没有考中举人,只是一个秀才。
  到了五十多岁的时候,才依靠关系以岁贡生参加吏部考试,被授予了一个翰林院待诏的职务。
  很显然,在翰林院这种地方,讲究的是出身,最起码也是要二甲头几名进去才有点地位,最好是一甲进去的。
  这文征明连举人都不是,靠着走关系参加吏部考试这才获得了一个待诏的位置,在里面自然是被人看不起,没干几年也就辞官回去了,再也不想着做官的事情了。
  刘晋看看身边的这些学子,一个个年纪都挺大了,很多都和自己是同龄人了,更有大把、大把比自己年纪都大很多的人。
  刘晋虽然马上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