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镇海王 >

第1053章

大明镇海王-第1053章

小说: 大明镇海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鲍鱼的个头都很大,随便一个都有巴掌大小。
  “这个就是黑金鲍鱼吧?”
  弘治皇帝用铁锹撬下一个大鲍鱼,仔细的看了看说道:“黑金鲍鱼,这可真是黑的发光啊。”
  “陛下,这个黑金鲍鱼啊,据说是因为这双星岛这里的多火山,鲍鱼吸收了火山喷发出来的诸多矿物质,所以表面才会形成这层黑膜。”
  “哈哈,今天我们可算是有口服了,没想到这里鲍鱼竟然怎么多,而且这个鲍鱼的个头是真的大。”
  刘晋一般开始忙碌起来,不断的将一个个巴掌大的鲍鱼从岩石上面弄下来,很快就装了满满的大桶。
  “差不多了,差不多了,够吃就行、够吃就行。”
  弘治皇帝连忙说道:“这鲍鱼在我们大明也是昂贵的东西了,没想到在这里竟然到处都是,个头还如此之大。”
  “陛下,很多东西在我们大明是非常稀缺的,但是在大明之外的地方就可能很多了。”
  “像黄金,黄金洲的黄金产量就非常高,这鲍鱼也是,在这双星岛、南非等地,鲍鱼就非常多。”
  “我们大明占领了这些地方,我们大明人就有口福了,吃这些东西就容易多了。”
  刘晋提着装满鲍鱼的木桶往岸边走去。
  想想后世,我们这个民族是一个吃货民族,可是偏偏人口多,占据的地盘却很小,爱吃牛羊肉,却是没有广袤的牧草来放牧牛羊。
  爱吃海鲜和鲍鱼之类的,却是只有东南沿海这片海域,以至于这样的一个黑金鲍鱼随随便便都要大几百块,甚至于上千块。
  普通老百姓根本就舍不得去吃这个东西,但是现在,大明人想要吃鲍鱼什么的,那都是完全吃得起。
  因为不仅仅有自己养殖的鲍鱼,还有双星岛、南非殖民地、南洋、澳洲等地纯天然产的大鲍鱼,产量大、品质好,关键是价格便宜。
  烧烤架里面的炭火烧了起来,小太监们在忙碌不停,不断的清洗鲍鱼,刘晋拿着烧烤夹子,开始碳烤鲍鱼。
  伴随着炭火的炙烤,发出滋滋的声响,弘治皇帝躺在巨大的遮阳伞下面,吹着海风,享受着着难得的悠闲时光。
  还是和刘晋出来可以真正的放松,如果是带那些迂腐的文臣出来,估计着少不了又要说自己注意天子的形象了,这穿着大裤衩和短袖,喝着椰子汁、吃着美味的考鲍鱼以及凉拌鲍鱼片什么的,这小日子过的多惬意、说舒服。
  刘晋是一边吃一边忙碌着,这今天是一定要把鲍鱼吃到吐,好好的提前一世的自己弥补一番。


第1844章 黄金洲
  南黄金洲西部,太平洋东南海域,三艘大轮船在海上慢悠悠的行驶着,通过十几天的航行,弘治皇帝和刘晋他们也是终于穿过了太平洋抵达了黄金洲这边。
  “哈哈,上钩了,上钩了!”
  这时,甲板上传来弘治皇帝爽朗的笑声,只见他吃力的拉着一条粗粗的鱼线,旁边的小太监和侍卫们一听,也是赶紧上前去帮忙。
  伴随着鱼线不断的被拉上来,很快,一只巨大的鱿鱼就被大家合力提上来。
  “这只鱿鱼好大啊!”
  刘晋一看,顿时就忍不住叫了起来。
  普通的鱿鱼仅仅只有几两重,大的也不过一斤两斤而已,但是这里的深海鱿鱼,个头非常大,普通的都有十几斤、几十斤重,个别超大的鱿鱼甚至于可以达到上百斤。
  这里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秘鲁渔场,最有名的就是大鱿鱼,后世不知道有多少的渔场来这里钓大鱿鱼。
  自己好不容易经过秘鲁一次,自然是不能忘记了这个事情,反正在船上的时候也是非常无聊,钓鱼也是可以打发下时间。
  于是刘晋就特意让人准备了一些特制的钓鱿鱼的绳子和鱼钩。
  这里钓大鱿鱼和钓鱼是完全不一样的,不需要鱼竿,只需要足够结实的绳子和特制的鱼钩就可以了,挂上饵料,直接丢进几十米深的海里面,鱿鱼自然而然就会上钩了。
  “哈哈,大家又可以加餐了,通知下去,中午吃大鱿鱼。”
  弘治皇帝看着被拉上来的大鱿鱼,红色的大鱿鱼重量十足,放在后世这样的大鱿鱼价格也是相当昂贵的。
  但是对于现在船上的众人来说,听到要加餐吃大鱿鱼,众人的脸色都忍不住一变。
  这大鱿鱼真心是没有什么可吃的,味道一般般。
  当然主要是随船的厨子根本就不会做这种大鱿鱼,所以做出来的味道很一般,并不好吃。
  可是弘治皇帝每次钓到大鱿鱼都会高兴的给大家加餐,大家都已经快要吃吐了。
  好在,已经抵达了南黄金洲,大家距离目的地崖州城也是已经很近了,不然再吃这个鱿鱼的话,估计着大家以后看到鱿鱼都要吐了。
  “陛下,整片的海域渔产都非常的丰富,不过因为这里远离我们大明,所以一直以来都没有什么渔船来这里捕鱼。”
  “但是在将来,这里将会成为我们大明人最为重要的渔场之一,这里产出的渔获足以轻松的养活上千万的庞大人口。”
  刘晋看着眼前的大鱿鱼,也是向弘治皇帝介绍起海洋捕捞的重要性来。
  以前的大明人,只知道在地里面刨食,海洋捕捞业根本就没有,大家喜欢吃的东西也都是陆地上的,对于海鲜产品是非常不喜欢的。
  大明海边的人算是最穷苦的人了,因为海边可以耕种的土地很少,海洋捕捞又不行,吃饭都是问道。
  但海洋其实也是巨大的粮仓,海洋里面产出的海货也是可以养活很多的人口。
  后世海洋捕捞业发达,每年捕捞上来的海货足以养活上千万的庞大人口。
  这还是仅限于自己的那点海域,要是可以像现在的大明帝国一般,拥有全世界最好的四大渔场,估计着还可以养活更多的人。
  舟山渔场、北海渔场、秘鲁渔场、纽芬兰渔场,后世的四大渔场,现在都是大明的,但目前来说真正开发出来就只有舟山渔场了。
  北海渔场和秘鲁渔场根本就没有什么人捕捞,纽芬兰渔场也就现在的北境渔场,目前也仅仅只是小规模的捕捞,鱼都还是用来做成鱼干的。
  “嗯~”
  “就这样的一条大鱿鱼足够几十个人饱餐一顿了,而且吃的还是肉,虽然肉质有些难吃,但也是肉嘛。”
  “我们仅仅只是随意的钓着玩,如果要是专业的渔船来捕捞的话,那产出来就非常的惊人了,确实是可以养活非常多的人。”
  弘治皇帝也是郑重的点点头。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以前的时候总是盯着田地里面的那点粮食产出,大明人的粮食产量根本就不够吃,土地有限,人口又多,纵然是精耕细作,大明的粮食依然产量有限。
  但是自从大明不断的对外扩张之后,这一切就不断的发生变化了。
  大明之外的世界,好地方多的是,辽东的黑土地,非常的肥沃,土地又偏袒,降水又多,关键是因为维度高,冬天足够寒冷,病虫害还少,产出的粮食有多,质量又好。
  还有这海里面的渔获,淞沪这里所看到的,一船船鱼捕捞回来,端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不仅仅提供了食物,而且也是肉食,让大明人的身体素质变的越来越好。
  所以大明还是要对外扩张,树挪死人挪活,大明就是在不断的对外扩张之中变的越来越强大。
  眼前的海域,在这看不见的海水里面,不知道有多少的鱼群,仅仅只是随意的钓鱼,这钓上来的鱿鱼都能轻轻松松满足很多人对食物的需求。
  吃对于现在的大明人来说实在是太简单了。
  不像以前,大明底层的老百姓,一年到尾辛辛苦苦的劳作,连吃上几顿饱饭都是奢侈。
  “以前看报纸上描绘一些事情,总是有些不相信,像黄金洲这边真的有数量上万的野牛群吗?”
  “朕是一直都很怀疑的,牛在我们大明本土这边是何等精贵的东西,甚至于比人命都重要的,在大明之外的世界竟然还会有庞大无比的野牛群。”
  “当时朕就觉得这肯定是假的,有如此多的野牛,为何不驯化了用来耕种?”
  “或者是干脆狩猎了用来吃也是可以的。”
  “现在,朕算是明白了,外面的世界和我们大明本土是有很大的区别,一切都是有可能的。”
  弘治皇帝看向东边的方向,隐约之间已经能够看到漫长的海岸线,终于到黄金洲了。
  关于黄金洲,弘治皇帝最早的时候是在望月楼这里听刘晋提起黄金洲,说黄金洲这里遍地是黄金。
  再后来伴随着一船、一船的黄金和白银运回大明,他相信了黄金洲这里遍地是黄金。
  接着又从报纸上面看到了很多关于黄金洲的报道,什么到了鲑鱼洄游的时候,河里面全是鱼,数量多到将河流都给淤塞住了。
  什么黄金洲的大平原上面有成群、成群的野牛群,少的几百头一群,多的甚至于有上万头野牛。
  还有什么北境这边的人参,到处都是,一个个还都是百年的老参,这怎么可能?
  要知道辽东这边虽然人参产量也很多,但也绝对不可能说到处都是,还都是百年人参。
  关于黄金洲,他听过了很多、很多的传闻,也是从报纸上面看过了太多、太多的报道。
  很早之前,弘治皇帝就萌发了想要去黄金洲这边亲自看看的念头。
  他想要看看千河城鲑鱼洄游的场面,看看无数鲑鱼将河道堵塞的场面和样子,也想要去北黄金洲的大草原看看,看看庞大的野牛群万牛奔腾的场面。
  还想去黄金洲的金矿、银矿看看,看看遍地黄金的黄金洲到底有多少的黄金;还想去北境看看,看看北境的人参和渔场,是否入报纸上所说的那样。
  现在,终于抵达了黄金洲,有机会来这片神奇的土地,看看这里的风土人情,看看这里是否真的如同报纸上所说的一样。
  “是啊,一切皆有可能。”
  “其实不单单是黄金洲有着庞大的野牛群,在非洲大草原上面也是有着极其庞大的野牛群,每到了迁徙的季节,数以百万的野牛、斑马、羚羊等等组成浩浩荡荡的迁徙大军,极其的壮观。”
  “世界各地,很多的地方都是人烟稀少,还都是蛮荒之地,唯有我们大明和欧洲、中等、南亚等地才有文明。”
  刘晋看向黄金洲的海岸线,也是跟着感叹道。
  自己两世为人,好像也是第一次来这里。


第1845章 信仰的力量
  崖州,后世秘鲁的位置和区域,当然,现在是属于大明帝国和印加帝国交界的区域。
  印加帝国是黄金洲本地土着的三大文明之一,和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齐名,同时也是现在这里仅剩下的两大文明之一。
  玛雅文明早已经消失不见,留下的只是一座座古拉的金字塔,唯有阿兹特克王国和印加帝国在大明帝国的保护下依然延续着。
  历史上这两大帝国先后都被西班牙人所征服,并且西班牙人还故意的大肆传遍天花、鼠疫等疾病到这里,导致这两大帝国的人口锐减最终慢慢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大明帝国征服黄金洲之后,采取的策略就不一样了。
  因为本地的土着信封太阳神,而大明人也是以火德立国,明字本身就是有太阳之意,再加上本地的土着和大明人长相上非常相似。
  所以从大明人第一天抵达这里开始,就将本地的土着称之为殷商后裔,认为他们和大明人是有着共同祖先的,他们只不过是因为亵渎了神灵,所以才被流放到了这片土地。
  只要他们对神明虔诚,不断的洗涮自己的罪恶,他们就可以成为大明人,成为神的子民。
  说实话,这样的低级宗教蛊惑放在后世,鬼都不会信,但是在这个时代,特别是在本地殷商后裔人的心中,宗教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他们不仅仅相信了大明人所编撰出来的这一套,而且还真的在努力的不断洗涮自己的罪恶,以期望于能够重新成为太阳神的子民,回归大明,成为大明人。
  这样的一套宣传方式以及宗教的方式,也是让大明在黄金在的统治得以迅速的稳固下来,不管是阿兹特克王国还是印加帝国,又或者是北黄金洲的其它部族,大部分的部族都是认同这一点,对于大明人并不排斥,甚至于还非常的欢迎。
  在本地的这些土着看来,他们和大明人是一样的,都是神的子民,有着共同的祖先,这一点是非常值得骄傲和自豪的。
  因为大明人神之后裔,所以大明帝国是全世界最强大的帝国,拥有最广袤的土地和最多的财富。
  他们因为亵渎神灵,所以必须要努力的洗涮自己的罪孽,必须要奴隶的挖黄金、白银,用来堆砌成金字塔,同时要不断的学习大明人的文字和语言,重拾祖先的语言,这样才能够重新变成大明人。
  在这样的一种宣传和宗教影响之下,印加帝国和阿兹特克王国是大明帝国最为重要的藩属国之一,其重要程度甚至于超过朝鲜和倭国。
  因为每年,这两大帝国都会用金砖和银砖建金字塔,最终这些全部都流入了大明人的手中,变成了大明帝国手中的财富。
  朝鲜和倭国虽然年年进贡,但折算成银两的话,其实是非常有限的,远不能和这两大文明相比。
  崖州也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应运而生,并且不断的发展壮大起来,到如此也是已经成为了一个拥有几万人的县城了。
  崖州港内,弘治皇帝和刘晋乘坐是三艘大轮船缓缓的停泊在港口之中,弘治皇帝和刘晋站在甲板上看着眼前的港口。
  港口算是比较冷清,远无法和大明本土的港口相比,规模也比较小,三艘大轮船的到来也是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人们纷纷看向眼前的三艘大轮船,一个个都非常的好奇。
  崖州这里,平时是很少有船往来的,只有一些运宝船和货船会定期来这里,将这里开采出来的黄金和白银因为蓬来西城,再通过蓬来城西城这里转运回大明帝国。
  至于货船基本上是十天半个月才会有船来一次,这里除了黄金和白银之外,特产很少,没有什么可以外售的东西。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这里属于南黄金洲,东西黄金洲之间的往来都是通过中间狭小的蓬来城来实现。
  蓬来城分为东蓬来城和西蓬来城,彼此之间仅仅相隔200里,而且已经修建了宽敞的水泥马路连接,据说未来还要修建铁路连接两地,还有人提出了要在蓬来城这边修建运河来贯通东西黄金洲。
  这极大的便捷了黄金洲东西之间的往来,但对于处在南黄金在的崖州来说,显然并不是什么好消息,这意味着来崖州的船只更少了。
  “好大的船啊!”
  “比我们以前看过的任何船都要更大。”
  “听说这个船是我们大明帝国最新制造出来的大轮船,都不需要船帆的,靠着涡轮来推动的。”
  “你说这次是那个商行的?”
  “不知道啊,看船上悬挂的旗帜,似乎好像是天津远洋贸易商行的船只,也不知道给我们带了什么东西过来?”
  “现在挖掘金最需要的就是抽水机和挖掘机了,听说蓬来城这边还有一种大卡车,也是新出来的,动力强劲,一次性可以运很多东西呢。”
  众人看着港湾之中停泊下来的三艘大轮船也是讨论不停。
  大明在黄金洲这边的移民都是集中居住在一个个移民点的,这些移民点逐渐的形成了小镇、县城、城市。
  集中移民的好处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可以保护移民的安全,有什么事情移民们可以团结在一起抵抗。
  坏处就是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