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驸马 >

第313章

我要做驸马-第313章

小说: 我要做驸马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对大明依然是个威胁。
  本来帖木儿的残兵败将又困又乏,连粮食都没有,只能杀马充饥,所以朱棣刚开始也十分容易的就追上了对方,甚至差点就把帖木儿给活捉了。
  然而帖木儿也十分的狡猾,看到情况不利后,他竟然直接将自己的残兵拆分成十几个小部队,然后分头逃窜,而他自己则混在其中,根本没有任何的特征。
  这也导致朱棣他们根本不知道拦截哪一个好,无奈之下他也只能下令分兵,但却不敢分的太散,只能分为五队,每队六千人,这几天他们已经追上了五个队伍,却全都是诱饵,根本没有见到帖木儿的身影。
  “殿下,西北方向十里,又发现一支疑似帖木儿的军队,要不要继续追?”这时有将领上前禀报道,他们在追击的同时,也派出无数的探马,另外还有热汽球升空,监视着周围的动静。
  “追!”朱棣可不是轻易放弃的人,当即下达命令,随后自己也翻身上马,亲率大军往西北方向追杀而去。
  其实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抓到帖木儿的机会也越来越小,毕竟算算时间和路程,对方很可能已经逃进天山山脉了,毕竟天山山脉可不止一条通道,之前使团的傅安等人逃回来时,就是走的天山的小路。
  现在帖木儿把队伍分开,每一队也只有一两千人,虽然人数少了,但也更加灵活,而且他们完全可以走小路通过天山。
  但朱棣却不打算这么轻易放弃,哪怕还有一丝的机会,他也要坚持的追下去,毕竟他们好不容易才打败帖木儿,甚至之前他就差点亲手抓到对方,可是却最终还是让他给逃了,这让朱棣无论如何也不甘心。
  十几里的距离,对于骑兵来说也并不算远,只不过让朱棣失望的是,当他追上这支逃亡的队伍时,却发现依然是个诱饵,领队的将领被俘之后,也是宁死不肯供出帖木儿的去向。
  其实以帖木儿的精明,这些做为诱饵的将领,恐怕根本不知道他的真实去向,所以朱棣也气的再次将这些人处死,毕竟他还要继续追杀帖木儿,当然不可能带着俘虏。
  就这样又过去了五天,朱棣这边一无所获,倒是另外四支队伍又追上了三支逃亡的帖木儿军队,可惜依然是诱饵,而且这三支队伍都是在前两天发现的,后面的三天他们也是一无所获。
  五支队伍在整整三天中都没有新的收获,而且热汽球也巡视了方圆上百里,再也没有发现新的帖木儿队伍,而且时间都已经过去这么久了,帖木儿恐怕早就逃进天山之中了。
  在这种情况下,朱棣也只能无奈的放弃对帖木儿的追杀,虽然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但毕竟他们将帖木儿东征的四十五万大军杀的惨败,估计最后帖木儿就算能逃回撒马尔罕,恐怕也要面临国内的动乱,再加上帖木儿的年纪,估计这辈子都不可能再有机会东征了。
  朱棣集合了大军,然后调转马头回到哈密城,傅友德也从之前决战的军营回到哈密,当初宋晟与哈里勒第一次决战时,就是在哈密城下,虽然当时爆发的战争规模并不大,但对哈密也造成不小的影响。
  朱棣来到城中见到正在养伤的傅友德,自从上次中箭后,傅友德的身体就不太好,虽然伤口已经愈合了,但他毕竟年纪大了,伤口的恢复也很慢,这也让傅友德也暗下决心,这次大战之后,他肯定是要向朝廷辞官的。
  “末将没能将帖木儿截获,还请大将军恕罪!”朱棣见到傅友德也立刻请罪道,当初他率兵追捕帖木儿,可是奉了军令的,现在任务没有完成,理论上也是有罪的。
  “殿下不必自责,帖木儿虽败,但毕竟还有数万大军护卫,再加上他又狡猾无比,想要脱身并不困难。”傅友德却是毫不在意的道。
  当初帖木儿从战场上逃脱时,傅友德就对追捕帖木儿这件事不报太大的希望,只是朱棣一再坚持,所以最后他才同意,只是他早就做好了失败的心理准备。
  “谢大将军!”朱棣闻言也站了起来,不过虽然没有被怪罪,但他的情绪还是不太高,没有抓到帖木儿,总让他感觉这场胜利并不圆满。
  “殿下,帖木儿现在应该已经逃到天山之中了,咱们暂时还没有越过天山的准备,所以这次的战事也算是告以段落,不过接下来咱们还不能回军,而是有另外的事情要做。”傅友德也看出朱棣的情绪不高,于是从桌子上拿起一封书信交给他道。
  朱棣接过书信也好奇的打开,结果发现这竟然是朱允熥的亲笔书信,信上除了对他们前半段战争的表现做出赞赏外,还对战后做了一些安排。
  “咱们大胜的消息应该还没有传回京城,陛下就已经对战后的事情做了安排了,由此可见,陛下早就料定咱们会大败帖木儿!”傅友德再次哈哈一笑道,他们的捷报还在路上,可是朱允熥的书信就到了,而且看信上的内容,似乎是早就料定他们能赢得这一仗,这也让傅友德极为佩服。
  朱棣闻言也点了点头,然后他把整个书信看完,这才终于明白刚才傅友德为什么说他们暂时还不能回去了,因为朱允熥还有一些事情要让他们趁热打铁做完。


第687章 战后
  “陛下有旨,召哈密、苦先、阿速等国王公入京觐见!”
  随着明军飞骑四散而出,也很快将上面这个消息传遍了西域各国,特别是从哈密到天山之间的各个国家与部落,全都接到了明军的正式通知,让他们的国王或头领带着自己的家人前往哈密,然后再由大军护送着进京。
  这个消息一出,整个西域各国都为之震惊,虽然明军嘴上说的好听,但如果仅仅只是觐见大明皇帝的话,只需要派出使节就行了,甚至哪怕国王或部落的头领亲自去也可以,但现在明军却要让国王和头领带上家眷,这不是明摆着要把他们当做人质扣押在京城吗?
  如果放在以前,西域诸国肯定早就闹起来了,毕竟他们虽然表面上向大明臣服,但也并不是完全听从大明的命令,事实上大明的绝大部分命令,都被他们无视了,更别说去执行了。
  然而现在却完全不一样,毕竟大明二十万的大军就驻扎在哈密,而且这支杀气腾腾的军队,之前还将中亚与西亚的霸主帖木儿打的大败,甚至可以说全歼了帖木儿的四十五万大军。
  相比于帖木儿这个中亚与西亚的霸主,哈密这些小国的实力根本不值一提,就算是把他们捆在一块,也别想凑出四十五万大军,甚至他们可能连四十五万匹战马都凑不齐。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西域诸国根本没有与大明讨价还价的本钱,而且明军就是摆明了威胁他们,如果谁敢不服,恐怕明军第二天就会直接杀上门去,到时可就是灭之祸了。
  对于明军的这个命令,哈密是第一个带头响应的,其实它不响应也不行,毕竟明军就驻扎在哈密城,哈密的国王之前也只能住到城外的行宫,现在哈密国王全家的性格都握在明军手,如果他不表达,恐怕第二天哈密国王的位子就要换一个坐了。
  随着哈密国的带头,接着距离哈密最近的周边几个小国和部落也开始响应,他们的国王与部落的头领带着家人,与族人依依惜别之后,这才带着几分悲壮的来到哈密城。
  随着这些人的响应,西域的各个小国与部落也不得不做出妥协,特别是当明军派出数万骑兵,在西域各地游走时,这些小国和部落的动作也更快了,很快哈密城中都汇聚了各地来的王公贵族。
  “大将军,陛下交给咱们的任务完成了,也是时候班师回朝了!”朱棣颇为高兴的向傅友德道。
  对于朱允熥的这个计划,朱棣也十分赞同,毕竟连帖木儿都败于他们之手,更别说这些西域小国了,而且大明肯定要借机把自己的手伸向中亚与西亚,而要实行这个计划,第一步就是将天山东侧的这些西域小国,完全掌握在大明的手中。
  “的确该回去了,这也是我最后的一场仗了,多亏了殿下帮我,这才没有让我一世英名毁于一旦,这次回去我也要向陛下辞官,回老家养老了!”傅友德这时也哈哈一笑道。
  自从决定了辞官之后,他做梦都想早点回去,到时无官一身轻,再也不用参与朝堂上的那些是是非非了。
  与此同时,傅友德的报捷文书也终于快马加鞭的来到京城,报信的锦衣卫高举着捷报,一路高呼着西域大捷,从北京城的南门一路飞奔,然后直接冲进宫门之中。
  西域大捷的消息也随之传遍全城,虽然西域距离北京城很远,但对于这场战事,京城中却有不少人都在关注之中,毕竟敌方可是号称八十万大军东征大明,这也是大明立国之后,面临的最大外部危机。
  虽然之前宋晟成功的消灭了帖木儿的先锋军,但毕竟只是先锋军,相比主力的决战还差的很远,而且帖木儿的兵力又多于大明,所以这让不少人都心中没底。
  现在大捷的消息传来,总算是让许多人都放下心来,而报捷的文书在进宫之后,也是一路绿灯,直接就送到了朱允熥的面前。
  今天刚好李节也在,他和朱允熥正在商议要南方修建第二条铁路,也就是松江到苏州的铁路。
  本来按照原来的想法,李节是想直接从松江修一条直抵南京的铁路,不过后来让人勘测了一下才发现,松江到南京的距离实有点远,是北京到天津的两倍还多。
  另外南京那边多山川丘陵,远不如北方的平原容易修建铁路,所以如果从南京到松江修建一条铁路,工程量可能是北京到天津的十倍之多,技术上也有许多的困难。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李节和朱允熥也只能放弃了原来的想法,改为修建松江到苏州的铁路,这两地的距离与北京到天津差不多,甚至还要短一些,唯一的问题就是南方的河流太多,至少可能需要修建不少的桥梁,不过这也刚好,可以让大明积累一些修建铁路桥的技术。
  结果就在李节和朱允熥正在讨论之时,捷报也终于送到,这也让他们立刻把铁路的事抛到一边,打开捷报就看了起来。
  本来李节和朱允熥早就预料到帖木儿必败无疑,所以对这个结果也并不感到意外,不过当他们看到捷报上的内容时,两人却都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他们也同样没想到,帖木儿在绝境之下,竟然还有绝地反击的能力,以他的亲儿子为诱饵,引诱明军主力分兵,如果不是傅友德和朱棣指挥得当,说不定就要被他给得逞了。
  “厉害,这个帖木儿不愧是个枭雄人物,可惜四叔没能在最后抓到他,否则朕倒是想亲眼见一见他了!”朱允熥看完捷报后,也不禁拍案赞叹道。
  “陛下想见帖木儿恐怕不太可能了,经此一战,他东征大明的心思也彻底被打掉了,而且以他的年纪,恐怕这辈子都不可能再踏入大明半步了,不过他的使团应该已经在路上了!”李节闻言也不禁笑着开口道。


第688章 被俘的叔侄
  居庸关,天下九塞之一,后世曾经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与嘉峪关不相上下,不过在这个时代,居庸关暂时还没有后世那么在的名气,主要是刚开始时,大明的国都在南京,所以居庸关虽然是长城的险要头卡之一,但远不及后世那么重要。
  不过随着大明迁都之后,对于京城以西的防线也极为重视,而居庸关做为京西最为重要的关卡之一,自然也受到朝廷的重视,甚至当初巡视各地的朱标还亲自来居庸关查看,并且亲自下令,征召民夫重修关卡。
  虽然现在大明已经开始攻略草原,而且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长城以北甚至建造起数座大城,以这些大城为中心,大唐也将自己的势力伸到草原,长城防线的重要性似乎也有所下降。
  但京城的安危却容不得半点马虎,所以北京以西的长城沿线,也都得到了加强,比如居庸关再次扩建,不但城墙变得更高更厚,而且还用上了新型的水泥,使得它也更加坚固,哪怕是用明军威力最大的火炮轰击,短时间内也别想对城墙造成什么损坏。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居庸关也变成了一个大工地,整个关城,包括两侧的长城都处于修建之中。
  如果放在以前,修建这样的军事工程,肯定需要从各地征调来民夫,或者是一些军户来干活,毕竟他们本就有沉重的徭役。
  不过现在的情况却有些不一样,干活的人不再是民夫,而是一个个衣衫褴褛的西域人,这些人每十个被绳子串成一串,在监工的督促下努力干活,稍有松懈就会换一顿鞭打,如果有人敢逃跑的话,一组人都会被处死。
  如果之前出使帖木儿的使团众人在这里的话,肯定会觉得眼前的这些场景十分眼熟,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这里的管理基本就是照搬帖木儿对付奴隶的制度,据说是陛下亲自下的命令,为的就是给自己的使团出气。
  而在这些干活的战俘之中,却有两个人显得有些特殊,别人都是十人一组,他们却是两人一组,但这并不是对他们两人的优待,因为别人都是用绳子,而两人却被铁制的脚镣连着,而且还有一个监工专门盯着他们,只要稍不注意就会换来一顿鞭子。、
  这两人正是被俘的沙哈鲁和哈里勒,他们被俘之后,也第一时间被送回京城,其中哈里勒在回来时倒是没吃什么苦,反而跟着使团增长了不少见识,甚至还品尝了大明各地的美食。
  然而哈里勒刚到京城,就被愤怒的朱允熥打入牢笼,随后与其它的战俘一起,发配到居庸关干活,至于沙哈鲁也是一样,只是他被俘的比较晚,昨天才被送到这里与哈里勒做伴。
  好不容易挨到日落,这些战俘也终于回到自己的营地,其实就是一片圈起来的空地,里面摆满了牢笼,连样式都与撒马尔罕的奴隶牢笼一模一样。
  “大明皇帝简直就是在羞辱我们,我们是贵族,应该受到贵族应有的待遇!”回到牢笼里的沙哈鲁不顾身体的劳累,反而喋喋不休的嘟囔道,他可不敢大声,因为如果被监工听到,肯定又会换一顿毒打。
  “我劝你省点力气了,人家摆明了就是羞辱我们,当初咱们是怎么对待大明使团的,他们就怎么对待咱们。”哈里勒白了自己的叔叔一眼道。
  相比刚来的沙哈鲁,哈里勒已经在这里呆了好几个月了,所以他也早就认命了。
  说起来也有趣,当初在撒马尔罕时,沙哈鲁和哈里勒都将彼此视为最大的敌人,可是现在他们两人却一起做了明军的俘虏,而且还被关在一个笼子里同生共死,恐怕这是两人以前做梦都不会想到的。
  “两军交锋不斩来使,都怪那个老东西,就算是扣押了大明的使团,也没必要那么羞辱别人!”沙哈鲁这时再次气呼呼的道。
  “你……你竟然骂祖父!”哈里勒听到沙哈鲁的话也不由得瞪大眼睛,脸上也满是不敢相信的神色,要知道帖木儿在他们这些子孙眼中,几乎如同天神一般,是容不得任何亵渎的。
  “骂他又怎么样,那个老东西明面上是让我率军撤退,可实际上却是让我做诱饵,引诱明军分兵,结果最后我手下全军覆没,他自己也没把握住机会,照样是败的很惨!”沙哈鲁再次愤怒的道。
  沙哈鲁在被俘虏之后,很快就被告知了帖木儿的真正计划,刚开始沙哈鲁还有些不敢相信,可是当与其它的战俘接触后,才让他终于明白过来,原来自己真的只是帖木儿的诱饵。
  也正是知道了上面这些,所以沙哈鲁也是因敬生恨,这一路上都在怒骂帖木儿,至于他们父子间的感情,早就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