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第2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节也没有隐瞒,只见他苦笑着把信递给朱雪晴道:“四叔写的信,说是想建一所专门培养海军将领的学校,想要得到朝廷的帮助,我也正为这件事为难呢。”
朱雪晴伸手接过书信看了一遍,随后抿嘴一笑道:“四叔也真是的,这不是给姐夫你出难题吗?”
“也不能这么说,现在海军的确需要专业的人才,而且不仅仅海军,甚至航海方面的人才也是奇缺,所以开办一所这样的学校也是应该的,只是陛下那里……”李节说到最后也皱起眉头,朱允熥的态度也是这件事最大的难题。
然而让李节没想到的是,朱雪晴闻言却忽然捂嘴笑道:“姐夫你怎么也和四叔一样糊涂了?”
“呃?什么意思?”李节不解。
“姐夫你肯定是在想,陛下会忌惮四叔的实力增长太快,所以才不肯帮四叔建个海军学校对不对?”朱雪晴反问道。
“对啊,这也是我最头疼的地方。”李节点头承认道。
“那你不妨再想一想,就算是朝廷这边拒绝了四叔,难道四叔就不去建这个学校了吗?”朱雪晴再次反问道。
李节听到这里也猛然站了起来,当即一拍脑门道:“对啊,我怎么糊涂了,就算朝廷不帮忙,四叔那边也会想尽办法把学校建起来,这么一来,朝廷即没有落到好处,反而又因此得罪了四叔,使得双方交恶。”
“就是如此,所以陛下拒绝四叔的这个想法其实也十分不明智,姐夫你如果想要说服陛下的话,不如就从这一点想想办法。”朱雪晴再次一笑道,她以女儿身掌管银行这么重要的机构,本身就证明了她的能力。
“好办法,既然不能阻止,那还不如加入进去,想来陛下也能明白这个道理。”李节再次击节赞叹道。
看到李节高兴的模样,朱雪晴却忽然给他泼了盆凉水道:“姐夫你也不要高兴的太早了,就算是陛下被迫答应了建立海军学校的事,可是两国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因此改善,日后随着四叔的实力增长,朝廷还是会感受到他的威胁,甚至因此两国爆发冲突。”
“这个……”李节闻言也再次皱起眉头,过了许久这才开口道,“四叔之前曾经说过,要将重心转移到美洲去,美洲距离大明这么远,到时两国间的威胁也许就能消除了。”
“就算四叔去了美洲,可是高丽怎么办,如果高丽依然在四叔的掌控下,那就相当于在大明的枕头边放了一把刀子,随时都可能扎到大明的脑袋里。”朱雪晴再次一针见血的道。
李节闻言也忽然想到后世中国的局势,当时的另一个大国控制着朝鲜半岛上的一个小国,的确像是一把刀子似的,直抵在中国的头上,哪怕他们什么也不做,也让中国寝食难安。
相比之下,现在朱棣的情况与那个大国几乎一模一样,甚至他还是大明的亲王,对朱允熥的威胁反而更大,毕竟如果他率兵杀入大明的话,大明内部的反对声音肯定会小得多。
“那你觉得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李节沉吟许久这才向朱雪晴再次问道。
朱棣去高丽的事,是李节一手策划的,而朱允熥登基也和他有着很大的关系,可以说李节自己身在局中,反而不如朱雪晴看的更清楚。
“大明虽然家大业大,但也正因为如此,才难以动弹,相比之下,四叔那边就灵活多了,而且这个问题的主动权也在四叔手上,所以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还是要看四叔自己的态度。”朱雪晴想了想这才回答道。
“四叔的态度?”李节闻言也再次露出沉思的神色,朱雪晴的话给了他很大的启发,虽然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计划,但却有了一个比较可行的想法。
“好了,姐夫你才刚回来,就别在为这些问题苦恼了,姐姐那边还等着你洗澡呢!”朱雪晴这时终于想起自己来的目的,当即拉着李节就往书房外面走。
李节这时也才想起来,之前自己才答应过朱玉宁,要陪她们好好的休息一下,所以现在的确不是想这些的时候,反正这件事也不急,自己也有时间仔细的考虑一下。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李节一边陪着家人,一边考虑着如何解决朱允熥与朱棣之间的问题,当然他也没忘给朱棣回信,主要是稳住他,告诉对方自己这边正在想办法。
第626章 新事物
这天一早,李节陪着家人吃过早饭,然后这才让人准备马车准备进宫,这段时间他也一直在考虑海军学校的事,朱棣那边也不能一直等下去,所以也是时候和朱允熥谈一谈了。
李节乘车出门,这时天色也不早了,街道上到处都是行人,哪怕李节没有刻意去听,依然能从行人的话语间听到“火车、铁路”之类的字样。
说起火车这个名词,其实也是新出现的,虽然后世早就习惯了这个名词,但是在这个时代,火车这个名词却是最近几天才出现的,确切的说,应该是火车试航后出现的。
之前火车一直被称为蒸汽机车,或者简略一点的称为蒸汽车,毕竟它本来就是蒸汽机带动的,与之相对的还有蒸汽船,这些名称最初是由郭正林和解缙他们这些人叫出来的,李节也从来没有干涉过。
不过在火车试航的那天,因为回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当时的火车喷着火光,远远看去十分的显眼,因此许多百姓就将蒸汽机车改称为火车,而在这短短几时间,这个简单直白的名字就传播开来,现在城中也都是以火车代称蒸汽机车。
说起火车和铁路,虽然首次试航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但热度依然不减,因为现在火车已经开始正式运营,任何人只要买上一张车票,就可以坐上火车,往来于北京与太津之间。
要知道太津可是北京城的门户,两个城门之间的来往极为密切,之前北京与太津的官道上,每时每刻都满是货物与行人,甚至连晚上都不例外。
也正是有如此大的人流与物流量,所以第一条铁路才选在北京与太津之间,只是现在铁路上才只有一辆火车,所以现在火车主要还是运人,至于运送货物,恐怕需要过段时间其它的火车组装完毕后,才会慢慢放开。
不过就算火车只运人,依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最关键的是车票钱并算贵,一人二十文的票价,哪怕是穷苦人家咬咬牙也能拿得出来,对于一些不缺钱的人来说,哪怕只是单纯的去体验一下火车,这点钱也完全足够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火车的车票也是一票难求,甚至出现了后世的黄牛票,有专门的人去排队买票,然后高价卖给别人,最初车站根本没有准备,允许一人买多张票,导致黄牛极为猖獗,甚至一人买光所有票的情况,后来车站才严格规定一人一票,这才堵住了漏洞。
脑子里想着铁路与火车的这些事,李节也不由得再次陷入沉思之中,火车与铁路这种新生事物,总会伴随着好坏两方面的影响,比如火车与铁路虽然方便了交通,但也会带来一些交通事故的发生,比如火车撞死人这种事,在后世几乎每年都有,大明现在还没有出现,只是因为时间还短,日后肯定也会出现类似的事故。
但就算是有这种坏的影响,也不能因此停下前进的脚步,毕竟这个世界已经处于一个变革的关键时期,如果大明停下来,日后将会给后人留下无穷的隐患与遗憾。
沉思之时,马车也缓缓驶入皇城,李节也终于从沉思中醒来,然后定了定神,把这段时间的想法在脑子里整理了一下,免得等下见到朱允熥不知道说什么。
很快李节下车,然后迈步来到朱允熥处理政务的暖阁,当他进来之时,只见朱允熥与几位大学士也正在商量政务,李节也没有打扰,就站在一旁等候。
内阁的制度正在完善之中,老朱废掉了宰相,并且立下规模,日后朱氏子孙不许再立相,如此一来,宰相这个官职也终于走到了尽头。
但没有了宰相,皇帝却还是需要大臣帮自己处理政务,毕竟除了老朱这个精力异常充沛的异类外,绝大部分帝王都需要一个或几个帮手来帮自己处理繁杂的政务。
事实上就在老朱晚年时,政务就已经交给朱标来处理,而朱标又没那么多的精力,于是内阁制度就已经有一个雏形,一些官员被挑选出来,成为朱标身边的智囊团,这个智囊团其实就是内阁的前身。
而到了朱允熥登基后,仅仅只靠一个智囊团已经无法满足他的需求,毕竟智囊团只能给帝王一些建议,而无法帮帝王做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内阁制也就应运而生,一些经验丰富的官员被授予大学士的职位,成为皇帝身边的近臣,能够参与各种军政大事。
当然了,现在的内阁才刚刚形成,还达不到那种压制六部的权力,但现在也已经有了这种苗头,毕竟皇帝对内阁肯定会越来越依重,到时也会授予他们更多的权力,甚至日后几个大学士会兼任六部之权,自然可以号令六部,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李节站在旁边听了一会,发现朱允熥与内阁大臣们商议的事还和他有关,因为大明一直在向北方草原挺进,特别是在长城以北的区域修建一些城市,并以这些城市为根基,向草原四周扩展势力。
正所谓敌进我退,草原被大明一点点的蚕食,草原人的生存空间也被进一步压缩,打又打不过,逃也只能逃到更北方的贫瘠之地,面对这种情况,不少游牧的部落也只能选择投靠大明。
这也是草原部分的惯用伎俩,打不过就投降,然后借着中原王朝的力量慢慢的休养生息,等到中原王朝衰落之时,他们立刻就会反咬一口,甚至直接入主中原。
不过现在的情况却不一样,因为大明不像以前的王朝,对草原的统治只能靠草原人自己,而这次大明却是直接派人入主草原,哪怕草原人投靠,也要放弃之前游牧的生活方式,改为固定放牧。
至于粮食的问题也完全不用担心,毕竟有土豆这种高产又耐旱的作物,已经可以在草原上种植,所以草原上也可以出产粮食,牧民的生活方式当然也随之发生改变。
第627章 面对面的谈
安置投靠大明的牧民,这种事十分繁琐,李节听了几句就没什么兴趣了,反正现在大明吞并草原的大势已经形成,接下来只要不出什么大的纰漏,应该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朱允熥也早就看到了李节,所以他也很快结束了与大臣们的商议,然后让这几个内阁大臣退下,这才对李节笑着问道:“姐夫你在家里休息够了?”
“也不能老是呆在家里,铁路和火车的反响很好,再运营一阵子积累一下经验,日后就可以考虑修建下一条铁路了。”李节也笑着回答道。
“正是如此,前几天我和解缙他们还商量了一下,觉得第二条铁路不用再局限于北方,而是可以考虑一下南京到松江,那里是大明最为繁华的商业路线,以前光靠长江水道实在有点慢了,所以不如增加一条铁路。”朱允熥说起铁路也十分兴奋的道。
“这个倒是可以,不过南方的河流密布,想要在南方修建铁路,就必须让人研究坚固的铁路桥,到时也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啊。”李节说到最后时也不禁叹了口气。
在李节穿越之前的中国,号称是基建狂魔,特别是在桥梁方面,前十大的桥梁,几乎全都在中国,其实如此疯狂的基建,也只是在弥补之前的缺陷,而现在李节要面临的情况,可比后世的中国还要困难,毕竟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这个不急,解缙他们也考虑到了,现在这条铁路修建完成后,朝廷也暂时无力再花费巨资修建铁路,所以可以让解缙和郭正林他们慢慢研究桥梁的建造,解决了这个问题再开始修建第二条铁路也不迟。”朱允熥也再次笑道。
李节闻言也点了点头,随后也到了说正事的时候了,于是只见很快开口道:“陛下,前段时间四叔给我来信了。”
李节的话一出口,朱允熥也立刻露出沉默的神色,过了片刻这才叹了口气道:“四叔他肯定是想让姐夫你帮忙,说服朕帮他建造海军学校的事吧。”
“不错,其实这件事我在从南京回来的路上,就听蓝大将军提起过,当时就觉得十分麻烦,结果就在铁路修通的那一天,就收到四叔的来信。”李节并没有在这件事的任何环节上撒谎,毕竟他和朱允熥的信任还是很充足的。
“何止是麻烦啊,简直让我头疼,姐夫你肯定也能体谅到我的难处,按说从感情上,我应该帮四叔,可是从大明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我却绝不能帮,我又不好意直接拒绝,所以最终只能决定拖一拖,没想到四叔还是给你写信了。”朱允熥最后也一脸无奈的道。
“陛下说不错,其实我在接到信后也一直在考虑,如果我是陛下的话,恐怕也会采用拖延的办法,但后来雪晴的一句话却提醒了我。”李节再次实话实说道。
“堂姐她说了什么?”朱允熥闻言也好奇的问道,对于朱雪晴这位堂姐,他还是十分佩服的,银行的事务在她事上也极为兴盛,甚至铁路之所以能够顺利修建,就和银行的集资有着巨大的关系。
“雪晴当时问了我一句话,就是如果朝廷这边拒绝了四叔,难道四叔就不去建这个学校了吗?”李节几乎是把朱雪晴的原话讲了出来。
李节的话一出口,朱允熥也一下子愣住了,他还真没考虑过这方面,或者说他其实也一直在逃避这个问题,毕竟从感情上来说,他其实也不愿意和朱棣产生太大的矛盾。
朱允熥愣了好一会儿都没有说话,最后李节干脆补充道:“其实就算没有朝廷的帮助,四叔那边看似没有经验,也缺少人才,但既然知道武学这个例子在,他们也迟早可以办出一个类似的学校,哪怕刚开始各方面的水平差一些,但也勉强能用,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这所学校日后未必会比武学差多少。”
李节说到最后时,朱允熥也忍不住站了起来,然后在书案后来回走动了几趟,最后猛然停下身子道:“这的确是个问题,如果朝廷不帮忙,四叔会因此心生间隙,最终却还是可以建立起学校,虽然困难一些,花费的时间长一些,但最终的效果是一样的。”
“正是如此,到时陛下这里即得罪了四叔,又无法插手海军学校,可以说是两头不得好。”李节点了点头再次补充道。
朱允熥闻言眉头皱的更紧了,最终却还是叹了口气道:“可就算如此,总不能因此就答应四叔吧,毕竟如果帮他建了海军学校,虽然咱们能插手学校的事,但同样也会让四叔实力大增,从而威胁到京城的安全。”
“是啊,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四叔的实力增长,与朝廷安全之间的矛盾,这件事如果无法解决,恐怕双方的矛盾只会越来越深。”李节看朱允熥把话挑明了,于是他也直接说道。
“就是如此,而且这件事的主动权还在四叔那边,我这边根本只能被动应对。”朱允熥说到这时也再次露出无奈的神色。
“所以现在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那就只能和四叔好好的谈一下了!”李节忽然神情严肃的开口道。
“谈?怎么谈?”朱允熥却露出十分为难的表情,这种事实在太头疼了,他都不知道怎么开口。
“面对面的谈!”李节再次回答道。
“面对面?”朱允熥再次一惊,“姐夫你的意思是让我和四叔面对面的谈?”
“当然!”李节点头道。
“姐夫你的意思是说,让四叔来京城来谈?”朱允熥再次一惊,终于明白了李节的意思,如果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