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极品无赖 >

第56章

明末极品无赖-第56章

小说: 明末极品无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吃着破碗里的残羹剩菜,童牛儿不但不觉得恶心,反倒甚感香甜。

    迷惑半晌,才知自己在骨子里就是讨吃剩食的命,不论攀爬到怎样地位也改变不了。不禁觉得丧气,以为干脆放弃一切,重新做回乞丐算了。

    多半日走下来,已经把古良城转个大概。知晓一条正阳大街贯通南北,是最繁华热闹的去处。

    另外几条街都窄得不容车马,没什么风景。童牛儿想着自己和金锦夫人素未谋面,也不知她生得怎样嘴脸,要在这万多人里寻出来也不是一件容易事,不禁有些发愁。

    夜里宿在城西一座破败的谁家祠堂里,伏在能遮挡风寒的供桌下面。佝偻着身体一觉睡到天亮,连梦都不曾做。

    直到阳光转过遮挡的半块破烂门板照在他的脸上,童牛儿才缓缓睁开双目。

    恍惚半晌,明白自己不是睡在被褥松软的榻上,才觉出腰背的麻痛。

    慢慢起身,望着四壁蛛网漫结、空中尘埃浮荡的四周,还是觉得凄凉悲惨。以为自己这大年纪若还在吃剩食、睡冷地,活得倒也真的没什么滋味,不如死掉好些。

    其实人生不怕别的,就怕比较。因为鼓动了也要如何的欲望,所以才有了患得患失的痛苦。

    这般让人不断攀爬向上的动力其实是最害人虐物的根源,若把持不住,就会沦落为被奴役的奴隶挣扎,跌入得失的深渊里浮沉。

    所以知道如何向前不是能为,知道适可而止最重要。

    从各家门前走过,童牛儿见有妇人在,就上前询问可见一名叫金锦的夫人来过。

    有没趣的一句不答,转身就走;有见童牛儿眉眼生得端正的,笑着逗弄他几句,但最后却没个答案在。

    童牛儿直走得两腿酸软,问得口干舌燥,嗓子眼冒火。接连三天下来,还是一无所获,不禁好生失望。

    但他有从小被困厄磨练出的倔犟,一副抵死也不肯认输的无赖性格。把牙咬紧,将讨来的寒冷剩饭囫囵装入肚中,让身体被夜里的凉风吹拂得瑟瑟而抖,却不曾有过丝毫退缩的念头在。

    这一日走到城南折西的一条巷子里。看两边的房子建得还算规整,门楼也甚高大,住的应该都是家境殷实的人家。

    童牛儿正逐户打量,听不远处的门吱呀一声打开,抬头见一名妇人高挽袖面,两手吃力地端着一个大木盆,正将其中的脏水泼洒在街面上。

    不待她回身,童牛儿高叫一声喝住,疾走几步上前问道:“敢问小大姐,这附近可住着一位叫金锦的夫人?”

    那妇人一惊,脸上立时浮起紧张惊惧的神色,道:“你找她作什么?”

    童牛儿眼光何等毒辣,立时瞧出异样端倪,不禁仔细打量她。

    这妇人衣饰虽然粗陋,面上虽有尘土,但却遮掩不住眉眼间的光华丽色和自幼生活在锦衣玉食里、受礼乐教化养成的矜持典雅气量,是与众不同的大家闺秀形色。

    童牛儿脑中灵光闪动,张口问道:“你便是金锦夫人吧?”妇人却吓一跳,慌忙摆手道:“不是不是——你认错人——”转身就走。

    匆促间却将松散发髻间插的一只玉簪掉落下来,正跌在石阶上,一声脆响后断做两截。

    妇人哎呦轻叫出来,显然疼惜非常。稍微犹豫后还是慢慢关上门扇,被遮掩的目色里满是幽怨地看向童牛儿。

    童牛儿被那目光所刺,心里不知为何生出难以解说的疼。

    呆怔片刻,低身将两截玉簪拣起端详,才惊见簪头镂雕的竟是一只双展翅膀欲飞的凤凰,不禁大骇。
………………………………

第九十一章   恩爱难长久

    须知那时礼教森严,等级详细,龙凤形状从来都是皇家御用,旁人不得篡越。而民间一旦查知,将获重罪,得满‘门’抄斩、诛灭九族的处罚,谁敢鲁莽?

    这只‘玉’簪不仅材料上乘,而且雕工‘精’细,造型不凡,一眼可知是宫里流散的东西。

    童牛儿自然明白,在民间‘妇’人头上能见到宫里的凤头簪子,唯一来路就是皇帝赏赐,除此无他。

    这‘妇’人能有此物,自然不是寻常家世里出来的,必有父亲或丈夫曾在朝中为官显赫,叫这‘妇’人得机能入宫中陪伴嫔妃,获赐此物。不然焉敢戴在头上招摇?怕是活得腻味了。

    童牛儿所料果然不差。

    金锦夫人的娘家虽然平凡,却也是浙商中出类拔萃的人物。家道厚重,‘门’风高洁,不然岂能养出如金锦夫人这般端庄出‘色’的龙凤来?

    金锦夫人天‘性’贤淑,心灵巧妙,工诗善词,对琴棋书画无不解语。自从嫁与时任的周宗建大人,虽是后续,但夫妻二人琴瑟鸣和,恩爱非常。

    周宗建出身官宦,让金锦夫人得机入宫陪伴皇太后。金锦夫人言辞溢‘色’,伶俐机敏,善于应答,博下太后欢喜,所赏颇丰。这只凤头‘玉’簪只是其中之一。

    此次周宗建获罪下狱,金锦夫人提前得到抄家的消息,只比官差快一步出‘门’,侥幸逃过卖入青楼为娼的厄运。和一名将自己养大的‘乳’娘历尽千辛万苦才回到娘家。

    却不想周家被推倒‘门’楣的消息比她来得快。当地官员得知后自然不肯放过这献媚阉儿、为恶地方的好机会,把金锦夫人的娘家,连同九族之中牵藤挂蔓的亲戚,不问青红皂白,远近亲疏,一并破家败户,尽数查抄到将住民驱逐到大街上,寸丝寸缕也不给留的地步。

    只这一桩,为恶官员就从中获利巨万,还可向魏阉儿报请一功,得机升迁。似这等官利双收的好事谁肯不干?岂不是傻子?

    是以每当魏忠贤等一班阉党做下一桩冤狱,下面便有无数贪财好利的宵小之辈借机大肆发挥,为恶之深却不比那阉儿差多少。叫一班良善陷落穷苦,流失道路,惨不忍睹。

    到金锦夫人娘家来抄的差人不识金锦夫人面目,将她轻易放过。再有他们只对财物感兴趣,也知这些人都是冤的,若没有上司的吩咐,都懒得为难她们。

    金锦夫人此时已成惊弓之鸟,还以为他们来捉自己,在家人的掩护下只身匆忙逃出,什么都没来得及拿。

    头上这只‘玉’簪正是当时所戴,侥幸留下。此时见它跌碎在石阶之上,金锦夫人的心痛如刀搅,只觉得自己便也如那只‘玉’簪一般,已经断做两半,各自生死。

    有心上前捡回,但看到童牛儿的不善面‘色’,以为怕是来抓拿自己的,终是不敢。掩上‘门’后把疲惫身体靠在上面,双手掩在脸上嘤嘤啜泣,心中苦不堪言。

    哭过片刻,金锦夫人把泪水收拾起,低叹一声,提起脚边的大木盆向厨下走。那里还有一堆菜蔬需要整理烹煮,几件衣裳需要缝补,几个屋子的灰尘需要擦抹打扫,是她一天里必须要做的事情。

    其实和晚间那个流氓姐夫的纠缠比起来,这些都好忍熬,不过是劳累些罢了,毕竟还舒心。

    金锦夫人每当想到和龌龊姐夫一直要持续到自己的堂姐出来叫骂才能完结的对抗挣扎,就感到头皮发麻,心慌气堵,似连多活一刻的勇气都丧失得干净。

    她本是诗书半壁、礼乐规矩的大户人家出身,从小在洁净光明的环境里长大,从不曾有在污泥潭里苟活的经验,哪里知道该如何应付?只好一味地吞泪忍让。

    却不知肮脏环境里就是如此,你退缩一寸,它便‘逼’进一尺,直到把你完全淹没为止。但这般艰难的所知是要如童牛儿一样在其中拼命挣扎过才懂得的道理,金锦夫人自然不明白。

    这个堂姐说起来和金锦夫人并不熟悉。唯一的瓜葛是堂姐嫁娶那一年恰巧周宗建携金锦夫人回来给岳父拜寿,得邀到堂上稍坐,吃过她两盏喜酒,送过一封喜金而已。

    这堂姐家本是小户,父亲在自家地面上做个小小的差役,每月领些微薄的俸禄养家。

    堂姐嫁的这人也不过是个街巷间一无是处的泼皮无赖,没一点可拿出来在人前炫耀的资本。

    今见有周宗建这般在京为官的人物来贺,都喜到无措,不知该如何接待才好。‘弄’得手忙脚‘乱’,颠倒上下。

    但也就因为如此,叫这个堂姐和她嫁的这个姐夫对周宗建夫‘妇’印象深刻。

    自逃出家后,金锦夫人漫无目的地流‘浪’,如一只蜷缩了身体、畏惧了‘精’神的猫儿般可怜,也不知自己的下一刻该在哪里停留落脚。

    好在临出来时身上还有几文散碎银子,一路行走着,饿极了就买点甚么充饥;累极了就随意寻个地方倒头睡下。

    那时阉党当朝,万众为恶,叫天道不周。加上旱涝无定,赋役繁重,使天下大‘乱’,十家倒有九家食不饱腹、衣不蔽体。

    但也不能坐在家里等着饿死,只好拖带着一家老小出来四处行乞求活。一时间哀鸿遍野,流民失所,已经是众人惯见的。金锦夫人‘混’杂其间,倒不显眼。

    眼看着金银‘花’空,囊内羞涩。金锦夫人只一天没有东西吃就饿得双眼昏‘花’,四肢无力,堪堪支持不下去。

    但她无论如何也舍不得将头上这只唯一值钱的凤头‘玉’簪当掉,更张不开嘴似别人那般嘶哑着声音乞讨。

    只呆呆地坐在路边,夹杂在一行‘花’儿乞丐当中凄凉着,哀哀地想着或许自己的死期将近吧?心里倒有几分解脱的快慰。

    慢慢回想起来自从儿时曾经的种种甜美生活。父母的疼爱、亲人的娇惯,每日里只在诗书词笺间、琴声箫咽里过着锦衣‘玉’食的华丽生活,不曾有过丝毫烦忧愁苦。

    后来得嫁周宗建为妻。周宗建是翰林出身,文辞俱佳。人又生得俊逸,是风流倜傥,尽解风情的出‘色’人物,与金锦夫人正好‘操’琴鼓瑟,音声鸣和,不差毫厘。夫妻的日子过得直如糖里拌蜜,好不甜美。

    只是可惜时光短促,二人婚配不到三年,‘性’格耿介、嫉恶如仇的周宗建就再忍不得,在朝堂之上当众指责魏忠贤‘目不识丁,怎堪职称’。并上折本要求皇帝罢免其官职,问他‘祸‘乱’后宫’的大罪。

    说起来周宗建是第一个跳出来把‘魏忠贤不识字’这个对别人来说只是个笑谈,但对魏忠贤来说却是奇耻大辱的秘密公布于天下的,魏忠贤岂能不恼恨?是以一朝抓到机会,就把周宗建下入诏狱,折磨致死。

    史载:阉儿手下的五彪之一许显纯当时负责折磨周宗建,叫人将其肚腹以下打得皮‘肉’稀烂,骨骼寸断。只留一口气不死。并骂曰:“看尔还能说魏公子不识一丁否?”

    周宗建恨不能言,喷血眦目相向。许显纯见了大怒,命人将一根根三寸多长的棺材钢钉钉入周宗建完好的上身之内。不死,又用沸水浇之,叫‘皮肤卷烂,赤‘肉’满身’,惨不可言,婉转两日才死。

    金锦夫人不知丈夫临死之前唯一所念就是自己。牵挂她少年守寡,从此人生惨淡,天地昏暗,以后怕是要有得苦痛凄凉的煎熬忍受,是以一直留着一口含冤之气不绝。

    直到童牛儿去问,他将‘锦儿’二字喊出,这才甘愿放手尘世,魂归奈何。

    却不知金锦夫人若知如此,她该心痛到怎样不堪?

    其实仔细分辨就会发现,愈是爱得甜蜜,到最后愈要痛得深湛。

    人生本就是山高才显出谷低的经过,若曾得到如此,却也不能怨怪老天‘弄’人够狠。总不该贪心到‘怀拥如‘花’美眷到天长地久’这般吧?天下的好事何曾叫一个人都得下?

    金锦夫人昏沉到第二天早晨时已经半伏在地,支撑不起。

    恰巧这时有一批在汪烧饼手下聚义的汉子到城里抢掠回来路经,其中一个无意间看到金锦夫人所穿的衣饰华美,顿起歹意。高叫一声,扑过来就要扒脱。

    这群人本就是心思龌龊,行为肮脏的宵小,被‘逼’无奈,举旗造反。胜时为王,水火苍生;败时为寇,祸害天下。其实骨子里都是一样猪狗的东西,从不肯放过虐待弱小的机会,叫一班无力挣扎的百姓遭殃。

    金锦夫人神智尚清,见自己要遭受侮辱,自然拼死抵抗。那人待见得她抬起的脸儿,不禁惊得瞠目,大叫着“美人儿”便要向怀里搂抱。

    却不防后背踹来一只脚,把他踢到一边。正要恼怒,转头看去,见正是带队的汉子。

    这汉子低身端详金锦夫人片刻,道:“可是锦儿妹妹?怎地流落至此?”

    金锦夫人听此呼唤,呆了片刻,却认不出面前的人是谁。怯怯地道:“你是——哪位?”汉子嘿嘿一笑,说出姓名。金锦夫人恍惚半晌才想起他正是自己堂姐的丈夫。


………………………………

第九十二章   生死易分明

    这汉子原本就是个‘混’迹于古良镇里街巷间的地头无赖,素日只靠着赌钱放债过活。

    但因他头脑灵活,心思‘花’滑,善于坑骗,倒也积攒下一份家业,过着小户人家衣食无忧的生活。

    后来汪烧饼拉起大旗造反,先就占领了古良镇。金锦夫人的姐夫见其风头劲健,以为跟着他‘混’或许更容易为恶作‘乱’,从中捞取好处,是以投靠。

    然后每次出去抢掠都第一个报名,下手从来最凶狠,‘私’藏从来最多。至于侮辱民‘女’,放火烧杀的恶事不知已经做下多少,却还觉得名头冠冕,本是应该。

    其实纵观中国的历史就会发现,朝代的更迭从来都是这些不讲善恶、心狠手辣之人的事,和平头百姓没有丁点关系。只因兴亡都是百姓苦,无论秦汉唐宋。

    金锦夫人被其姐夫救回家里后,她堂姐当年存下的那点尊敬还在,自然殷勤相待,好不周到。

    金锦夫人正值饥寒‘交’迫、困顿无依之时,突然得此温暖,心下怎能不感‘激’?她本是懂事的人,思讨着自己目下身无一物,无以回报,只有抢着帮衬做些厅里厨下的杂事。

    这堂姐和所有‘女’人一般心思,原是见不得金锦夫人昔日那幅高高在上、峻冷孤傲模样的。此时见她落魄到如此地步,高兴得连梦里都在放鞭炮庆贺,只是严把着两片嘴不肯当着金锦夫人的面说出来罢了。

    但她脸上那幅幸灾乐祸的表情金锦夫人又如何看不出来?可想着外面正兵马慌‘乱’,自己无处投奔,能有这个遮风避雨的场所已经是万幸,也就强自忍下。

    却不料更加不堪的还在后头。

    她这姐夫本是个见‘色’起异的‘浪’‘荡’子,早就对貌美如‘花’的金锦夫人心怀恶念。只是碍于其妻凶蛮,以为在家里不方便下手,是以窥视至今。

    但人‘欲’之中,‘色’字最狠。时间稍长,这姐夫也便收敛不住,常常趁没有他人在场的机会言语调笑金锦夫人。
     竒*書*蛧*w*W*W*。*q*Ι*s*ú*W*ǎ*Й*G*。*℃*O*m 

    金锦夫人是只适合在暖房里才能开得鲜‘艳’的‘花’草,突遭风雨,自然吓得胆寒,畏缩地躲闪。那姐夫见她易欺,便得寸进尺,愈加放纵。

    金锦夫人的堂姐风闻之后自然不高兴。

    但她本是三从四德教化出来的呆傻‘女’子,不敢怨怪丈夫,只把一腔恼恨都撒在金锦夫人身上。

    初时只是减少热络言语,冷淡下脸‘色’;后来慢慢把所有杂事都推与金锦夫人,呼来喝去地当做佣人使用。

    金锦夫人本是胆小怕事的弱‘女’子,愈被‘逼’迫得凶狠,挣扎抵抗的意识丧失得越厉害,只有逆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