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兴 >

第256章

汉兴-第256章

小说: 汉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世松曾经提议裁军,把厢军彻底裁汰,择其青壮编入禁军,再把禁军中的老弱裁掉,精实兵员,弥补缺额空饷。
    这样既能提高战斗力,又能降低军费,一举两得。
    但是大周立国到现在,禁军将门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冗兵冗响问题也已经成了顽疾,徐世松一个外来户如何动得了那么多人的利益?
    这是连皇帝都做不到的事。
    如果不是徐世松是徐家人,动了他容易引起江北震怒,恐怕这位大周的枢密使早就被发配岭南,客死他乡了。
    结果就是,皇帝想要强军,那就只能扩充禁军建制,但扩充出来的建制都被将门瓜分(当然,文官肯定也能从中分一杯羹),空饷大的吓人,有战斗力的部队还是不多……。
    这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除了冗兵,还有冗官。
    隆道皇帝动不了将门的利益,他更加动不了文官集团的利益。
    毕竟大周是“君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一点上,连文相公他们都不会帮隆道天子,徐世松这大忠臣更是管不到文官头上。
    于是,仅仅兵饷官奉两项,大周一年的岁入就全都出去还能饶几百万贯的亏空。
    财政压力让隆道天子夜不能寐,所以他就把压力转移到盐政和织造两个传统经济支柱上面。
    隆道天子给巡盐御史林如海定下的指标,是最近三年要把盐课提高最少三成!
    这可真是让林如海感到十分头疼。
    徐代炫听到话题进行到这,心里忍不住替林如海哀叹一声:你这是自己跳到碗里来啦!
    本来,徐代炫作为皇太孙对文季的计划明确表态以后,文季应该会重新考虑是否把计划贯彻下去(如果这不是既定政策的话)。
    但林如海这一抱怨,事情就全变了,就像一艘无炮的旧式帆船拿着船头对着64炮风帆战列舰船舷冲锋,非得把横头让给风帆战列舰,那不占横头就显得太过迂腐了。
    果然,文季听到这话,立刻顺势提出一个解决林如海林大人烦恼的办法:
    江北愿意以江南市价一半的价格,私下里给林大人出售食盐,文季以人格担保,不论林如海想要多少,他都可以提供,而且全都质优价廉。
    林大人得到这些盐后,是当成淮盐出售,还是明说齐盐,江北方面是不会管的。
    反正,去掉运费和必要的打点,林如海可以得到大约两成的利,其中一部分当然是他自己的“劳务费”,其余的,林如海可以拿出去满足隆道天子制定的计划指标。
    文季当场帮林如海计算了一下,江淮晒盐法得到的食盐,成本大概是直接购买江北盐(含运费)的三倍,这样,大规模购买江北盐不仅可以直接增加食盐数量,甚至还能节省很多成本。
    这里面又是饶出一大笔,大周盐政的官员,林如海本人,隆道官家,甚至还有江北内阁,都能从中获得很大的好处。
    只要巡盐御史大人同意,大家就都能满意了!
    林如海沉吟一下,他没有当场同意,但语气松动了很多,不再是一开始那种本不想来却为了礼节不得不来拜会的样子。
    连带对默认这笔生意的北朝皇太孙徐代炫,脸色也好了不少,至少不再是严防死守的样子了。
    实际上,徐代炫没说话,纯粹只是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
    林如海自己开这个口子,这就怨不得别人没有对大周手下留情了。
    “这事,林兄也不必太着急做决定,反正盐就在那里,也跑不掉。”文季最后说道:“林兄知道哪里能找到小弟,有了决定,再派人来找小弟商议即可。”
    汉兴

第637章 如何选择
    徐林两家要去的目的地不同,徐家要继续沿运河南下,经过常、苏前往临安。
    而林家则主要走长江前往金陵。
    因此虽然林如海很想继续跟文季谈谈盐务的问题,但两家还是不得不分开了。
    毕竟徐家的目的是探望病重的老人,这事耽误不得。
    “文贤弟,愚兄会派人去府上拜会文相公,祝文相公早日康泰!”
    分别的时候,林如海站在船头,对逐渐远去的文季挥手。
    “小弟在此谢谢林兄!”
    文季在礼节上做的也算毫无纰漏。
    ……
    “东家为何一去许久?”林家的船上,师爷贾时飞小声问。
    “那文季有个提议,很有趣。”林如海毫不隐瞒的把文季的提议详细解说以便,然后说道:
    “北朝厉害啊!那文季在江南的时候,我也听说过他,被文相公逼着考进士之前,总是跟江湖人混在一起,简直丢文相公的脸,没想到,在北边历练这几年,如今已经变得这么厉害了。”
    “江北当然是厉害的,否则就不会是如今这个局面了。”贾时飞小声嘀咕一句:“东家这是打算答应吗?”
    “为何不答应?时飞兄觉得这里面有什么……”
    “不,在下不是这个意思。”贾时飞的声音越来越小:“在下的意思是说,这里面涉及的利益可就太大了!”
    “替官家分担吗,这不算什么,何况我也不是迂腐,该有的都能从中拿一份。”林如海无所谓的笑着:“就按旧制,大家都能拿到好处,应该就没问题了。”
    “那不一定啊,东家。”贾时飞小声解释:“以往,大家一年的分润大约是八十万贯,东家拿大头,大家也都接受。”
    “可若是江北掺一脚进来,这就不是增加三成,恐怕翻一番都不止,一百六十万!再按照原来的比例分,恐怕就会有人觉得不够了。”
    不患寡患不均,人性如此。
    以前的盐政分肥,虽然丰厚但也不至于让那些手眼通天的官绅家族眼红,大家你拿一点我拿一点,相处融洽。
    但利润一下子翻一翻,这情况就会变得不一样,有些家族恐怕会希望拿更大的部分,以便让自己的家族变得更加强盛。
    这些人恐怕会觉得以往的分配比例并不合理,自己在其中吃了很大的亏。
    而这其中,拿最大份额的林如海,就是最不合理的那一个。
    “江北的盐不是给林大人您的。”贾时飞十分肯定的说道:“那是给巡盐御史这个官职的,只要东家您不再担任巡盐御史,那么您就一点都分不到了。”
    想分更多的人,大多是根深蒂固的豪绅官绅家族,或者大周的皇亲国戚,互相之间别苗头的可能性有,但说实话并不大。
    那么他们应该分谁的份额呢?当然是林如海这个巡盐御史的。
    毕竟官职虽大,那也是流官,把林如海弄下去,换个大家都满意的新人上来,只需要给他一点,其他的份额就可以拿出来满足大家了。
    现在这种林如海一个人占最大份额的分配方式,恐怕早就有人看着不爽了吧?
    想到这一点,林如海的声音也不自觉的变小了许多,他换上讨教的语气,轻声问道:“时飞兄计将安出?”
    “东家,您现在占最大的份额,是因为官家信任您,所以您是巡盐御史。”贾时飞回答:“想要在江北拿最大的份额,同样只要让江北只信任您就行了。”
    “只信任我?这怎么做?”林如海低头琢磨一下,片刻后,他猛地抬起头,断然拒绝道:“时飞难道是那个意思?绝对不行!”
    贾时飞微笑着摇摇头:“东家,为何不行?”
    “那金陵贾家,难道真的是个合适的选择?”
    金陵贾家早就衰落了,表面上看似乎还是繁花似锦,但实际上内在早已腐朽。
    贾家现在家主也不过是个闲职,家中已经三代人没有出过进士,连举人都很少,这在以文御武的大周,本就是衰落的证明。
    何况贾家生活极尽豪奢,丝毫不知收敛,以至于家中亏空严重。
    当初把嫡亲小姐嫁给林如海,其实是想借助这位探花郎的势。
    等林如海当上巡盐御史,贾家又盯上林家的家产——林如海无子,那么他的财产都是女儿的嫁妆,只要贾家娶到林小姐,那么几百万贯的庞大财富就到手了,贾家就可以继续沉浸在他们奢靡的生活当中,直到林家的钱财耗尽。
    林如海好歹在官场沉浮这么多年,这点门道是看得出来的,但现实就是如此,他命中无子,身边有没有可以掌家的夫人,女儿就是他的一切,为了让女儿有个依靠,作为亲家的贾家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林如海不怕贾家窥视自己的财产,只要女儿嫁入能贾家掌家,那么那些身外之物就当买女儿的幸福了。
    可问题是,如果自己从巡盐御史的位置上跌下来,那些钱财早晚有花完的时候,以贾家现在的奢靡程度,花完之前女儿的事还不能定下,那问题可就严重了!
    看贾家那个样子,一旦发生这种事,他们肯定会拖下去,直到能找到新的财富来源……。
    若是以往,自己的位置稳定,女儿又没有别的选择,那林如海再不情愿也得把女儿送入贾家。
    但现在吗,贾时飞不是提醒他有别的选择了吗?
    可是……。
    “那是天家。”林如海想了半天,最后还是遥遥头否决道:“天家恐非良配。”
    自古功大莫过拥立,罪大也莫过拥立错误。
    北朝徐世杨又不是只有一个儿子,自家女儿要是嫁过去,结果最后发现押错了注,那可是阖家赴难,万劫不复了。
    所以,真正有前途的士绅家族,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不会让嫡亲女儿嫁入深宫。
    “东家。”贾时飞小声劝道:“您还是再想想吧,那贾家能有什么前途?”
    “他们是大周的权贵,大华南下他们第一个倒霉,小姐嫁过去,到时候怎么办?”
    “就算他们不南下,贾家现在这样子,出不了进士,小姐掌家又能怎样?贾家还是要败落。”

第638章 孩子们
    “容我再想想吧。”林如海依旧没有同意的意思。
    虽然他也知道,即使有自己那点家财支撑,那金陵贾家也支撑不了多久,毕竟自己一个流官,再怎么捞还能支撑那样一大家子的豪奢生活?
    能填补一下亏空,让贾家喘过这口气来就不错了。
    不过,如果自己女儿能在贾家如愿掌家,那么只要自己活着,至少女儿的幸福生活,他林如海还是能护得住的。
    女儿掌家,稍微辛苦一点,稍微改改贾家的生活作风,那么贾家的底蕴,至少一两代人之内还能维持下去。
    最大的危险,当然是北朝南下。
    这是挡不住的,大周朝廷挡不住,林如海和贾家更加挡不住,江北自然不会留着贾家这样对他们毫无贡献的江南勋贵。
    到那时候,谁都救不了贾家,跟贾家勾连太深的,恐怕也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
    但是,女儿嫁入深宫,这又能好到哪里去?
    哪怕不提有可能押注错误,以女儿那体质,能禁得住深宫之中的暗流涌动吗?
    唉……,真是难以选择啊。
    “如此,东家好好想想吧。”贾时飞也没法有点不甘心的说:“只是,东家一定要记着,如今是文季先来拉拢东家,如此大好良机,错过了可就不见得会有第二次了。”
    ……
    ‘哼,林如海看着精明,实则愚昧至极!’
    长江两岸秀丽的景色并不足以抚平贾时飞的糟糕心情,他站在自己船舱向外望去,心中不住的想:
    ‘这赵家天下早晚要改姓徐!这时候不抱北朝的大腿,到时候哪里还轮得到你!’
    ‘还天家恐非良配,说得好像你家那病痨子想嫁就能嫁一样!害怕押注错误阖家赴难?就一个女儿,贾家亡了不还是等于阖家赴难?’
    ‘不就是觉得女儿入贾家,你官大能护着她;女儿入北朝宫中,你江南的巡盐御史什么都不算吗。也不想想,你能护着在贾家的女儿,你还能护着整个贾家不成?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贾家一亡,你女儿还能独善其身?’
    ‘我可不能跟着林如海这愚人走绝路!’
    ‘得想想办法!’
    ……
    按照帝国与大周各级官僚私下里达成的协议,江北船队进入临安时,一定要尽量低调,免得刺激隆道官家。
    毕竟文相公是有大功的老臣,病重期间隆道官家亲往府邸探望也是正常,若是跟帝国的皇太子碰到一起,来个皇见皇……,那不仅尴尬而且危险。
    于是,离开运河码头登岸后,文月又把大部分随行人员留在城外,自己仅率领二十辆新式马车组成的队伍进入临安。
    这个车队没有悬挂任何北方的标记,规模也不算大,在江南,特别是临安这首善之地,拥有超过二十辆江北新式马车的豪绅家族有不少,二十辆车一起行动似乎并不怎么扎眼。
    理论上是这样,可是,文月并未考虑到伴随的护卫那身红色军装,以及江南官僚士绅见风使舵的本事。
    车队刚刚出发,临安城内以及附近所有多少有点本事的人物就全都知道。江北的太子妃、皇太孙一行已经到了。
    城门税吏自然是得到吩咐不得有丝毫阻拦,从码头到文府这一路,甚至还有人专门驱赶行人,隐隐封了路。
    他们做的太刻意了,以至于徐代灼一眼就看出问题。
    “这都进城了,路上还是几乎没有行人。”
    徐代灼放下马车窗帘,语带不屑的说:
    “至于吗!这是连路都封了!”
    宽敞到足以放下一张书桌的车厢中,文月正在翻看几份报告——她还负责着帝国的妇女工作,即使到江南来,这些关于帝国妇女劳力调查的重要报告也得尽快审阅完毕,因为这对她所管理的妇女部接下来的工作十分重要。
    她头也不抬的说道:
    “现在还是好的。”
    “我们是来探病,他们不好半路凑上来,等我们在文府安定下来,肯定会有很多人一探望你外公病情的名义上门拜访,到时候你就知道什么叫‘至于吗’了。”
    “妈妈,会有很多人来吗?”徐代灼的小妹妹,今年虚岁才六岁的徐代煣甜甜的问:“会有新朋友找我玩吗?”
    “当然不会!”虚岁十岁的徐代焕大咧咧的说:“来的肯定都是些大人!没人陪我们玩的!”
    徐代煣小嘴一瘪,语气中已经带上哭腔:“那哥哥你陪我玩……”
    “不行,我还有作业。”
    “你就陪陪她吧。”徐代灼拍拍弟弟的脑门:“你那点作业用不了多长时间。”
    “可我……”
    “没有可是,我有时间也可以带你们出去,不过这次我有很多事罢了。”徐代炫摆出一副兄长的模样,轻松压制弟弟的挣扎。
    文月终于从她的文件中抬起头来了,她抱起女儿,温柔的说:“小煣不要哭,你外公家也有很多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跟他们一起玩好了,你会有很多新朋友的。”
    现在,徐世杨有七个孩子,其中老二徐代灼、小六徐代焕和小七徐代煣是文月亲生,所以这次都跟着她一起南下。
    其他几个小子,除了老大徐代炫已经隐隐有了自己的事业外,都还跟着母亲一起生活。
    徐世杨管家的一个特色就是,他的妻妾都有很多工作。
    比如赵珊现在负责燕京的女子护理学校,为帝国各大医院和军队提供女子护理人才,有太子的侧室负责,旁人就不会误会这种女子护理学校与以往的女营有什么关系。
    赵琳负责妇女部下属的女兵和女民兵动员部门;顾横波依旧在负责宣传部,以官衔论,她甚至跟文月平行;就连高丽郡王家那位当做玩物送来的那位翁主,如今也在礼部下属的都亭驿(在华夏不再只是外事接待部门,而成为整个外交部门的代名词)担任北地外蕃(索伦各部和高丽)司的事务助理。
    大家都有自己的事业和大量工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