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兴-第1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听到同伴的抱怨,那个消息灵通的头人很不屑的说道:“那又怎么样?经略大人不想见你,你家娃子就是去喝血也得等着,你还敢反抗不成?”
“你这话什么意思?我也只是说说而已。”头人悻悻的说道:“谁敢反对经略大人?那不是找死吗!”
“何况,只要不反对经略大人,他其实人挺好的。”
“至少比大周朝廷好很多。”
……
“老陆啊。”
徐世柳坐在小凳子上,眼睛盯着河面的浮标,似乎有些漫不经心的问道:
“你怎么跑到我这来了?”
“大人……,下官……,下官在顺义军那边过不下去了。”
陆文昭语气痛苦的答道:
“下官想转到荆湖军这边来,不想再在顺义军了。”
“怎么回事?”徐世柳似笑非笑的问道:“翁书平现在深受官家信任,你们跟着他怎么会过不下去。”
“就是因为他是官家的红人,我们这些江北来的武夫才活不下去。”
听陆文昭的语气,他都快要哭出来了:
“我们这些江北来的,在翁书平眼里一钱不值,他也不信任我们,他接管顺义军,带来了很多江南将门的子弟,那些人才是翁书平眼中的红人。”
“大人,下官说是千户,这官看起来不小,但江南的那些人……,他们掌握着钱粮,只给下官三百兵的粮饷,这怎么过的下去?”
“啊哦,这样啊。”徐世柳的语气还是没有多大触动,他平静的问道:“不过咱们都是义军,本来粮饷定额就只有禁军的一半,少发点也没什么。你们不是还分了永业田吗?”
义军开拓江淮一带,每户人分永业田五十亩,勤奋一点的话,这些田已经足够养活一家人了。
只是……
“永业田也被江南来的豪绅占了大半。”
陆文昭是真的开始抹眼泪了,他哽咽着说道:
“下面小的们辛辛苦苦开了2、3年荒地,好不容易算是熟田了,豪绅过来,说那是朝廷南迁前他们家的地,虽然抛荒了,可地契还在,那翁书平就让咱们把田让出来,再去别的地方开荒。”
“开荒能有几个收成啊?还得给朝廷交税赋,兵士们活不下去,养不了家,很多人就抛了永业田,去给士绅当佃户去了。”
“下官说是千户,其实现在手下连三百兵都不一定能拿出来了。”
“这么惨啊?”徐世柳感慨道:“朝廷不公啊。”
其实这些事他都知道。
因为荆湖这边也有士绅派人过来试图侵占军士的永业田,不过徐世柳表面上答应的很好,私下里直接派遣洞蛮把人全扔进江里——反正他不配合的话,朝廷根本不知道是谁杀了士绅的家人。
失踪的人多了,自然每人敢再来了。
不过,想都不用想,翁书平肯定不会像他这样为了军士的田地去得罪江南士绅。
第453章 铁钱
翁书平不会做的事,徐世柳却是毫不在乎。
他不允许士绅侵占永业田,也不在乎朝廷克扣应该给的粮饷。
因为徐世柳有别的办法补贴部队。
首先自然是荆湖北路的土地,隆道年以来,徐世柳开拓荆湖,一共开荒150万亩,此外还占据了原来洞蛮的150万亩熟地,总计三百万亩土地,已经足以养活6万户人口。
徐世柳开拓荆湖实际分配到的流民不过3万户,这几年通过对洞蛮编户齐民和招募淮河以北的流民增加不少人口,不过总数也不过4万户,不计算抓来的洞蛮奴隶,只有二十多不到三十万人口而已。
多出来的土地,徐世柳自己占下高达五十万亩作为私产,另外送给自己的老师文家三十万亩,一些跟他相熟,能给他在朝堂上带来助益的大周官员分了二十万亩。
所有这些土地,都由各家族派管事、庄头负责管理,徐世柳以租赁或直接买卖的形势为他们提供蛮子奴隶耕种。
种出来的粮食沿着长江顺流直下,到两浙路那边或走运河或走海运,卖给齐国——不是因为徐世柳总是向着自己家,只是江南粮价不高,在江南出售获利不如卖给齐国而已。
徐世柳的父兄并不支付给他粮票,而是用钱付账——铁钱。
齐国现在的三大控制区:齐省、冀省、辽南都是煤铁资源丰富的地区,在有高炉的支持下,齐国钢铁产量已经远超大周。
毫无疑问,现在齐国钢铁产量毫无疑问是世界第一——哪怕没人知道东方之外的文明世界产铁量有多少。
大量的钢铁,自然也让齐国钢铁制品的价格飞速下跌,因此齐国从隆道二年下半年开始,由户部牵头铸造铁钱。
这些铁钱并不在齐国内部流通,而是通过双屿李家或荆湖徐世柳拿去江南套购物资。
在江南,因为铜料缺口太大,大周铸造钱币的数量一直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在大周,市场上一直是金、银、丝绢、铜钱、铁钱并行流通。
在这里面,质量不至于差太多的货币,大致兑换比是:
1两金兑5两银;
1匹绢兑1两5钱银;
1两银兑换15贯铜钱等于1125文;
1贯铜钱可以兑换2贯铁钱,1500文。
而且,大周铸币始终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周钱的用料实际上超过钱本身的价值——也就是说,把大周制钱融化成铜,所得铜料价格超过你融化的铜钱面值。
这就给了齐国一个很棒的套购江南物资的买卖——齐国私铸大周铁钱,由于齐国铁价低廉(机器辅助下人工费用相对大周也低不少),拿三文铁钱去换一枚足重周制铜钱都是暴利。
在这种情况下,齐国以1800文铁钱兑换一贯铜钱的价格,大规模向江南流入铁钱,以套购包括大周货币在内的各种物资。
这样双方居然还都感觉自己赚到了。
当然,这买卖做不了太久,因为大量铜钱流出之后,铜钱价值必然会上涨,到时候江北的铁钱汇率就没有优势了,不过那毕竟是将来的事,齐国户部认为这种暴利生意最少能做十年——如果那个时候大周还存在的话。
作为齐国的王子,徐世柳可以按照2000文铁钱兑换一贯铜钱的汇率向齐国出售物资,同时他也可以把朝廷发给荆湖军的军饷全部截留,代之以1800文汇率的铁钱发放。
这让他迅速积攒了大量私人财富,同时荆湖军的军士们还觉得经略大人是故意拿自己的私财补贴大家的军饷——真要细算起来,士兵们确实相当于拿12倍的军饷。
毫无疑问,大周历史上,这还是第一次有如此照顾兵士的高级文官,士兵们自然愿意为徐世柳效力,旁边顺义军的兵士们自然也十分想念老长官,像陆文昭这样自觉没什么前途的武将,自然也会想尽办法投靠徐世柳。
“老陆啊,我记得,你是最早跟着我的老人,对不对?”
徐世柳突然问了一个跟话题不怎么相关的问题。
“是,难得大人还记得在下。”陆文昭恭敬的说。
“那就不要叫我大人了,我年纪比你小不少,又是老朋友,这样说话我有点不习惯,你以后可以直接叫我世柳。”徐世柳猛的拉杆,一尾大鱼正在鱼线劲头拼命挣扎。
“真是好鱼!”陆文昭擦擦眼泪,依旧恭敬无比的赞道:“大人好手段!”
“太生分了。”徐世柳摇头笑道。
陆文昭这几乎就是在明说他不会在徐世柳面前这么放肆。
徐世柳也没有过于坚持,他接着说道:
“老兄弟们愿意来投靠我,我自然欢迎,毕竟我这里也是刚起步,很缺人帮我。”
“老陆我记得你的功夫不错?”
“大人过奖了。”陆文昭低头道:“只是禁军的将领还没人能打得过在下而已。”
“勇将啊,其实大周很缺勇猛的将领,只是诸位大人——除了我那位族兄之外,都有点看不起武人。”
“你既然来投靠我,我怎么也得给你个机会。这样吧,你想办法把还在顺义军的老兄弟拉过来,能拉多少是多少,若是能凑够一千户正好,若是凑不够,我给你补足兵额。”
“把老兄弟们拉过来?”陆文昭小心翼翼的问道:“若是翁大人不同意怎么办?”
“你很勇猛,猛将可以鲁莽一些。”
“这……。”
见他由于,徐世柳阴恻恻的说:“别怕死人,只要翁书平没事,其他江南来的杂碎,无论谁失去踪迹,我都能给你把事情摆平。”
“谢大人!”陆文昭的嘴角都快咧到耳朵边了——他此行的目的已经达成,怎么可能不高兴。
何况徐世柳暗示他可以顺路找那些可恶的士绅出出气。
“老陆啊。”
徐世柳一边看着陆文昭把刚刚钓上来的鱼放进鱼篓,一边看似不经意的说道:
“你说,朝廷如此欺压武人,将来若是有事,你们武人该怎么选择啊?”
陆文昭猛地抬头看向徐世柳那似笑非笑的脸,片刻后,他又在徐世柳的注视下低下头去,斩钉截铁的说道:
“我陆文昭只知道大人,大人让陆文昭干什么,陆文昭就干什么!”
“呵呵,今天收获不错,老陆你来我府上吃饭吧,尝尝咱们荆湖路的鱼味道怎么样。”
第454章 向北航行
捕鲸船“大顺风”号孤独的航行在鲸海冰冷的海面上。
“大顺风”号是隆道元年,登州造船厂建造的专业捕鲸船,按照现在齐国航海人之间时髦的专业说法:
此船标准排水量220吨;双桅杆;与传统的华夏船型不同,本船船艏甲板较为平直,没有艏楼,因此航速相对较快;而船艉内倾,后桅杆处装有绞盘和绞索,抓捕到的鲸鱼可以顺着内倾的船艉迅速拖上船。
鲸鱼上船越快,鲸鱼血引来的鲨鱼造成的鱼肉损失就越少。
为了更好地对付庞大的鲸鱼,“大顺风”号在船头和两舷各安装一门捕鲸炮,这东西可以发射带绳索的鱼叉,能远距离攻击鲸鱼,一旦命中,不管是凶猛的座头鲸还是庞大的蓝鲸,几乎完全没有逃脱的机会。
当然,不安装鱼叉的时候,这三门捕鲸炮也可以发射3斤重的炮弹,这个时候它们的主炮目标通常是倭寇,或者走私船。
齐国海关是户部、刑部、兵部共管的强力部门,任何没有经过海关验收完税的商船都不能随便进入齐国的港口,走私船更是齐国海关的大敌。
因此,像是捕鲸船这样有武装的齐国海船,都有逮拿走私船的义务——船主和船员可以获得走私船所携带货物百分之十作为奖励。
因此,捕鲸船所能获得的利益,那是相当丰厚。
船长张顺穿着一件厚厚的大棉袄,还在里面套了一件羊毛短衫,抄着袖子站在船头位置,极目眺望。
他这个位置并不适合发现鲸鱼,鲸海这边更是没有走私船,就算有,这种活也是前桅桅盘瞭望哨的工作,张顺在这里的目的也不是亲自找什么猎物。
他只是很喜欢这种站在船头,看自己的船在大海中乘风破浪的场景而已。
没错,自己的船。
张顺出生于登州坞堡主家庭,小时候就曾跟着家族里的长辈出过海——捕鱼,或是跑到江南或辽东做生意。
因此,张家经济情况,当时就属于十分富裕的那一类人。
齐军攻占登州的时候,张顺家也参加了反抗齐军的坞堡主联盟,不过十分幸运的是,张家所在的地区处在齐军攻击顺序的最末端,因此他们有充足的时机迅速调转船头,向齐军投降。
当时,直接被打败的坞堡主,不管是地方豪强还是曾经中过功名的士绅,无一例外都被没收全部家产,家人变为庶民分散流放。
但有机会主动投降的坞堡主,下场就会好不少。
比如张顺家,战后齐军对他们家族惩罚,不过是罚了差不多一半的名下土地和船舶,强行接手了他们家所有佃户罢了。
张顺的家族依旧保持不少以前积攒的钱粮,一半的土地和船舶,再经过后来几年的经营,当时还是大都督府的齐国开始鼓励民间航运和捕鲸行动,张顺立刻抓住机会,拿出家里窖藏的钱帛和粮食,再从银行带了一笔粮票,购买了一艘属于自己的新式捕鲸船。
从那之后,张顺每年出海3到4次,每次都能猎到至少一只鲸鱼。
以比较常见的小须鲸来说,一条鲸鱼能给张顺带来4吨左右的鲸鱼肉,五百公斤左右的鲸油和其他鲸鱼产品。
这样一条鲸鱼,送到旅顺或登州,大概能换到7到8万斤粮票,航行成本一半,给船员的工资也得有几万斤,不过张顺本人还能剩下一万斤上下,这个数字甚至高于齐国中阶层官员的工资。
而且,由于船属于自己,张顺不用执行海军的特别任务,如果需要临时征召,海军还得给他雇佣费用。
如果没有征召,他就可以自行决定自己的行动——比如这次这样,不惜时间成本,为了一次获得更好的收获,跑到鲸海这么远的位置。
实际上,“大顺风”号这次出来已经猎到一头亚成年布鲸了,这条鲸估计重量超过15吨,仅仅鲸鱼肉,张顺就获得高达6吨之多,此外还有600公斤的鲸鱼油。
按说,这个收入已经非常令人满意了,张顺的选择应该是返航回到齐国,把肉和油交给官方,换取粮票。
但张顺没有回家,而是继续沿着海岸线向北航行,一直走一直走。
他的目标,是要在高丽半岛以北寻找一个合适的港口。
这是齐国兵部发布的探险任务,有信心且没有任务的私家船长可以主动承接这样的公开任务,齐国将会给完成任务的人丰厚的回报——不论是名誉上的还是经济上的。
简单来说,能够完成这个任务的船长,能够得到高达五十万斤粮票的经济奖励,同时获得至少二十个功劳——在齐国,平民升公民只需要十个功劳,公民再获得十个功劳甚至可以封爵了!
奖励之丰厚,以至于张顺觉得冒些风险都是值得的。
张顺就那样站在船头,看向不远处隐隐约约的海岸线,仿佛在寻找自己和自己家族的前途。
兵部公布的任务要求,是这个港口每年必须有一半时间处在可航行状态,这样海军就有时间建设这个港口,让在未来在鲸海航行的捕鲸船可以就近获得一个船只休整和处置鲸鱼产品的机会。
此外,齐军参谋部希望这个港口能处在女真人的北方,如果能够跟生女真联盟取得联系,继续维持对女真鞑子的四面压力自然最好。
如果生女真联盟已经崩溃,那就以这个港口为基地,派遣屯垦部队,照样能在关键时刻捅鞑子的后背。
到今天为止,张顺的“大顺风”号已经在鲸海航行了十多天,顺着一个长条形的大岛进入一个狭窄的海峡之后又继续航行了几天,但他一直没能发现合适建造港口的地方。
他只能看到自己船舷左侧海岸线上连绵不绝的山脉——生女真称呼这座山为锡霍特山,他们说这座山是神山,根本没有边际。
然而张顺认为,这种无稽的传说只能证明鱼皮鞑子太没见识——这座山有南部边际,怎么可能没有北部边际?
再说,张顺船上的文书告诉他,生女真聚集的墨龙江就在锡霍特山以北,那条大河必然有出海口,那个出海口就是最符合海军目标的宝地。
第455章 目的地
张顺船上的文书名叫朱武,不知道为什么,张顺总是觉得这个人很亲切,他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很快就成了朋友。
这个曾经的读书人很快上了张顺的船,并且成为副船长和他的文书。
朱武给他出了很多主意,比如这一次,他就对张顺说,找这个港口,完全不要考虑别的,就直接找墨龙江入海口就行了。
那个地方未必有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