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兴 >

第101章

汉兴-第101章

小说: 汉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讨厌。”徐世杨小声说。
    “什么?”徐睦河没听清楚。
    “没什么。”徐世杨摇摇头,想把心中的厌恶情绪赶出去——他很讨厌这种政治联姻,但不得不承认,这种事对自己的事业、野心和徐家的未来是有利的。
    政治人物不能让情绪左右自己的行动,但厌恶就是厌恶,发自内心的厌恶。
    “如此,我同意联姻。”徐世杨皱着眉头,忍着心中的恶心说道“等主战派上台,他们可以往青州派监军,但那只是监军而已。”
    “还有,世柳期待的援军,我不打算给了——新军现在不适合出现在江南,我打算把想回江南的禁军编练成军,让大哥带到江南去——两千多人估计也够了。”
    徐睦河点点头“这个我同意,军权必须掌握在咱们自己手里。”
    “不过,有件事为父提醒你一下,你招到一起开会的那些军官,真的全都看不出文介甫这么明显的暗示?”
    “他们只是不想涉及到咱们徐家内部的争执中吧?”
    “在他们眼里,这件事涉及到你、世柳、世松几个人,还有二房跟长房,以及你未来的子嗣,这属于……,嗯,主公家事,他们不敢掺和进来而已。”
    “这是什么意思你明白吗?在那些人眼里,你已经不是个普通的坞堡主或豪强家主之类的人物了,你今后的行为,也应该有一些主公的威严。”
    “以后不要让这些儿女情长的事占用你太多心思了。”
    “你应该有这种自觉了!”

第248章 登州
    被一个封建文人教育了……。
    徐世杨觉得十分不爽。
    在部下面前应该有主公的威严?
    还是说,直接把自己当成皇帝?
    毕竟,下面那些军官貌似已经把自己当成主公或者皇帝了,没看他们对涉及青州徐姓内部的利益时一个个唯恐避之不及吗?
    自古以来,牵扯进皇帝家事的大臣大多没有什么好下场。
    所以他们连意见都不肯提?
    ‘挖封建毒瘤挖的不够深啊。’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青州大部分地区本质上依旧是典型的华夏式封建社会,就连近代化进程最快的新军,其实也没好到哪里去。
    这真是个让人十分沮丧的事实。
    更让人不爽的是,到目前为止,没这些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家伙们,徐世杨什么都做不到。
    改革,还是流于表面了。
    “要认真去做的事真多啊。”
    徐世杨苦笑着自言自语道
    “表面上让同胞们站起来很容易,内心也让人站起来就显得太困难了,不知道我穷尽这一生能不能做到目标的十分之一。”
    ……
    联姻的事,还是由徐睦河做主了。
    实际上,除了联姻,徐睦河还会跟文相公要更多的承诺,包括确认他为节度使的文书——一旦主战派上台,立刻生效。
    徐世杨对这些事不再提任何意见,全都任由老爹自己去跟文相公讨价还价。
    表面上来看,徐世杨似乎有些气馁,似乎打算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军事上。
    当然,徐世杨内心是如何想的,他不说,别人也看不出来。
    只是他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确确实实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军队建设和备战上了而已。
    ……
    建兴十三年十一月中旬,青州军发动对登州府的进攻。
    此次青州军兵分三路,一路从莱州府出发进攻招远,准备经招远、黄县进攻登州府。
    另一路主攻栖霞、福山一线,然后略微北上合力攻打登州府。
    第三路经莱阳攻打文登。
    行动开始,几路部队进军都还算顺利,只有第一路部队在招远遭到当地一个松散的坞堡主联盟较为坚决的抵抗。
    青州军集中炮兵轰击三轮,随后禁军发动冲锋,当抵抗者意识到对面的军队是正牌的大周官军之后,战斗很快结束了。
    时候审问被俘的坞堡主得知,登州的抵抗较为强烈,最大的原因是招远这边有金矿,而更东面的登州府有面对辽东的港口,这边能够通过采金业和对辽东的贸易维持最起码的经济水平。
    因而登州豪强并不像莱州坞堡主那样急于抱上青州的大腿过上稍微平静一点的生活。
    当然,在绝对武力面前,这种抵抗决心并无多大意义。
    青州军在十一月低攻占招远,十二月初五占领黄县,初八抵达登州城下。
    登州方面与招远逃亡到登州的部分坞堡主合流,组成一只兵力超过八千的军队,准备死守。
    守军人数倒是不少,然而全是乌合之众。
    虽说矿工应该是十分优秀的兵员,但坞堡主们对底层人民的压榨十分沉重,高层与底层之间的鸿沟大的惊人,民兵并无为坞堡主拼死的决心。
    而且,登州有海上贸易,又有金矿,但坞堡主居然不愿意给自己的兵精良的装备——大概是因为怕堡民造反?结果登州的民兵装备跟流民乞丐也没有多少差别。
    更要命的是他们面对的是对底层比较优待,名声上一直很好的青州军,以及拥有大义名分的正牌大周官军。
    大周现在毕竟还是民众心中的官府,再怎么说,名声也是有的,在老百姓眼里,对抗大周官军就是造反——虽然现在造反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双方还没开战,登州的守军就开始大规模逃跑,很多人上山当了土匪,更多人干脆直接投入青州军麾下。
    这些降兵把登州坞堡主的部署和状态全部透露给青州军。
    目前,登州虽然兵力很多,但人心惶惶,很有些并无战心的感觉。
    青州军抵达登州府城下后,等待几天,第二路部队于十二月十一抵达登州城下,第二天青州军击溃了一支从南面赶来增援的当地豪强军队,俘获500多人。
    青州军又等待一天,并派出俘虏对登州府城头喊话,表示青州优待俘虏,主动投降者可以得到青州平民一样平等的对待。
    十二月十三,青州军发动进攻。
    战术上照样是以盾车掩护炮兵击中轰击,主攻目标是登州南门,其他几个城门则轻轻放过。
    缺乏统一指挥的守军果然上当,大部分抵抗最坚决的豪强都率军云集在南门,拼命在炮击下加固城墙。
    登州与莱州、兖州、青州不同,这座城市在之前十几年的战乱中损毁较轻,作为府城,城墙相对非常坚固,远不是青州军所能集结的那几门小炮能够对付。
    现在青州军的做法不过是用大炮的气势压制对方的军心而已。
    第二天,以“等瀛洲”号为核心的青州舰队5艘福船抵达战场,完成对登州港口的封锁。
    十四日夜间,登州内部发生民兵反叛,叛变的民兵打开兵力较为薄弱的登州东门,两刻钟后,青州军以陷阵兵为首,大量选锋兵一拥而入,顺利攻入登州城内。
    随后禁军攻陷登州西门,并从这里进入城内。
    天亮之前,只有不足两百人的青州水军接受登州水城的投降。
    至此,守军兵败如山倒,大批民兵向青州军投降,只有几十个坞堡主和他们的子侄、亲信共300多人依旧在南门城楼上拼死坚持。
    青州军负责登州方向作战的总指挥官解珍可不像徐世杨那样喜欢对汉人同胞手下留情,他认为自己对抵抗者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了。
    于是,青州军在盾车的掩护下,在南门城楼下挖掘地道,并塞入大量火药。
    十五日清晨,在所有投降者的注视下,青州军对登州南门城楼进行爆破,一声巨响过后,登州所有抵抗的豪强化为齑粉。
    十二月十七,文登县城无血开城,第三路青州军进入文登。
    至此,登州被纳入青州控制之下。

第249章 利息
    公孙胜负责的泉城府攻略作战比登州府方向略微顺利一点。
    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公孙胜对江湖人的习气很是熟悉,而泉城府这边,最麻烦的其实不是已经被人轮番劫掠过无数遍的泉城,而是在泉城府南部,山高林广的泰山山脉潜伏的无数山贼强盗。
    这边的泰安州、莱芜、新泰等几个县附近,泰山冠山宫山莲花山以及各种有名无名的大小山占据了绝大多数土地。
    即使新军战力强大,在这种地形中也很难发挥——这种地方,兵力比单兵战斗力更重要一点。
    新军指挥部估计,全面清扫泰安州附近山区,至少需要五万以上的兵力,这是目前的青州无论如何都出去不起的数字。
    但是公孙胜有他自己的办法,他仗着自己多少有些江湖上的好名声,按绿林的规矩,一路走一路与各山头的好汉结拜。
    公孙胜事先得到了节度使徐睦河的首肯,与愿意下山的匪首达成招安协定。
    匪首们摇身一变,纷纷登堂入室,成为泰安州治下几个县的地方官员,他们的财产都被合法洗白。
    作为交换,青州军不费一兵一卒,轻易控制泉城府南部令人望而生畏的山区。
    另外,青州还获得了部分不愿继续窝在山里的人口。
    顺利越过泰安州后,青州军在泉城府的进军就显得顺畅许多。
    十二月初八,青州军进入旧齐省省城泉城。
    两天后,另一路从高苑出发的青州军分别占领青城、齐东、济阳,抵达泉城与公孙胜会合。
    至此,运河/黄河以东齐省大部分地区都已经被青州军占领。
    其实,徐世杨对攻略泉城府是有些后悔的——这里面实在掺杂了太多太多不安定因素了。
    特别是泰安州附近的原土匪,先后下山接受招安者超过十万人,这数字与保守苦难的泉城府其他地区剩余人口几乎相当。
    徐睦河从这里面迁走了大约2万人,但其他人口仍旧牢牢掌握在那些原来的土匪头子手里。
    这让泰安州附近一大片领土,成了青州控制区内的半独立藩镇,这是徐世杨所不能容忍的。
    偏偏他现在还没有实力去清理这些半独立势力,这简直是如鲠在喉——咽又咽不下去,吐又吐不出来。
    相反,登州府那边就好了很多,由于大部分登州坞堡主的坚持抵抗,登州本地豪强势力被解珍无意中清扫了大半,这让徐世杨可以放开手脚,按自己的想法改造登州。
    首先要做的,当然是理清土地权限。
    登州豪强所拥有的土地和矿山都被纳入青州政府直辖,然后所有权转让给新成立的登州农业公司。
    登州农业公司与青州农业公司属于同级别,相当于青州节帅府的“央企”,权利很大。
    得到这些土地后,登农公司平毁旧田埂、界碑,把所有耕地连成一片。
    随后又集中收缴旧田锲、鱼鳞册之类土地产权证明,完全剥夺了抵抗青州的地方豪强的土地所有权。
    原本在这些土地上耕作的佃户,全部打散,重新安置。
    节帅府不辞辛苦,从青州、莱州迁移五千户至登州,又从登州迁走五千户,补充青州、莱州。
    用这个政策消除本地宗族的影响,代价很大——光一个移民路上所需的粮食,就不是个小数目。
    好在青州的库藏还算丰富,徐世杨亲自干涉下,给移民的粮食补贴足够,而且青州毕竟是个大军屯,大家都没有多少私产,迁徙中造成的个人经济损失微乎其微。
    当然,这种政策也就是在目前的齐省这么小的范围内还算能运行,若是将来势力范围扩大到全国,再用这种招数,必然会造成民众的极大损失,甚至引发民变都有可能。
    即使如此,徐世杨依旧不敢大意,为了争取民心,他明确规定,若是自愿移民,节帅府在经济上可以给予更多优惠。
    首先是租借耕牛、耕马等大牲畜,以及房屋、家具、农具、种子、口粮等生活必须物资的时候,自愿移民者可以获得一个更低的利率——只相当于强迫移民者所需支付的一半。
    而且同等条件下,自愿移民者可以优先租种跟肥沃的土地,纳税也可以酌情削减。
    为了配合这个政策,建兴十四年年初,徐世杨在青州府成立“齐民银行”。
    此时,齐民银行的权限相当于央行和商业银行的结合体,拥有发行货币(银币和粮票两种)的权利以及发放贷款和吸储的功能。
    徐世杨为齐民银行准备了20万元新银币、3万万文大周制钱(不到43万贯,之所以不用贯这个单位,目的是配合一元新银币相当于一千钱的币值)和价值50万新银币的粮票作为准备金。
    完成编户齐民的地区——青州、莱州、登州以及兖州部分地区,登记在节帅府人口黄册内的人口,都可以在齐民银行借贷。
    齐民银行的贷款利率最高为年息百分之三十,而且严禁九出十三归,以及驴打滚的复利等陋习。
    汉人农民或者老实或者愚昧,但从来不傻,与动不动“倍利”的旧时高利贷相比,齐民银行的贷款简直是天降甘霖!
    很多人甚至迫不及待的抵押身家性命,试图从银行借贷大笔资金,先把旧时欠坞堡主的高利贷还上,再去租种土地、当兵或进入工厂,慢慢偿还节帅府的贷款!
    这个时候,登州府以及青州府北部那些坞堡主已经被连根拔起的地方就显得较为有优势了——因为节帅府在平毁田埂、田界的时候,顺便把之前记录大家欠坞堡主的钱粮借条都一并焚毁了。
    因此,登州、青州北部等地的农民不用先欠银行一大笔钱去堵以往高利贷的大窟窿,直接借贷种子和口粮,就可以进入下一年的生产生活了。
    这又引发了更多的连锁反应:
    很多地主势力依旧强硬的地区,比如青州中部,兖州、莱州部分地区,以及泉城府那些直接投靠过来,没有挨过刀子的地方豪强,依旧通过高利贷压迫佃户,强行控制坞堡民的人身权利。
    这些地方的坞堡民在得知其他地区的坞堡民所享受的利率后,难免会有别的想法,很多人开始尝试举家逃亡,逃到齐民银行覆盖的地区,逃避坞堡主沉重的经济的压迫。

第250章 乡绅
    这种大量坞堡民自觉投向青州实控区的情况,正是徐世杨所希望看到的。
    他不清楚自己老爹打算怎么对付坞堡主,也不太清楚别人怎么看待他的施政方针,不过,他非常清楚自己的目的——铲除坞堡主这个阶层!
    首先是从经济上。
    成立农业公司,成立银行,都可以为这个目标所服务。
    前者可以慢慢剥夺坞堡主的土地控制权,后者可以轻易摧毁坞堡主发放高利贷的能力。
    两者一结合,实际就是挖掘坞堡主对堡民的人身控制权。
    当然,坞堡主还可以用暴力手段控制坞堡民。
    只是,论暴力,坞堡主依旧无法对抗节帅府,而且,节帅府也很期待对方能够给自己一个动武的理由。
    这个时候,任何成功逃亡到青州实控区的坞堡民,只要表示愿意参军,接受节帅府指挥,不管能不能加入到新军中,都可以得到节帅府的庇护。
    一开始还有些坞堡主按照以往的规矩,带狗腿子找来,试图把人带回去,结果遭到节帅府的言辞拒绝。
    后来坞堡主们改变做法,掏出不知道什么时候签署的,不知真假的借款单据,要求逃民连本带息还款。
    节帅府直接宣布这些借条不合法,代替逃民强硬的拒绝偿还这些借款——本息都不支付。
    甚至,若是逃民还有家人留在坞堡,节帅府还会出面要求把这些人带走。
    有些坞堡主恼羞成怒,对逃民的家人动用私行,打死打伤不少人。
    节帅府也不客气,直接派兵进驻这些拎不清情况的坞堡,将坞堡主判处死刑,其他坞堡高层流放,坞堡民编入青州直辖的户籍。
    这种事发生几次之后,很多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