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兴-第1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事上最大的麻烦是高俅,这老小子手上有六万兵,而且算是死硬的主和派分子建兴皇帝把他从市井之间提拔上来的,建兴皇帝退位,他的位子肯定也没法做下去,这是利益之争,高俅没有退让的余地)。
文相公希望,如果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徐世柳能够在童贯中立的情况下,率领支持主战派的民军消灭高俅军。
这就是徐世柳写这封信的主要原因他对自己的军事能力有信心,但无论如何,目前十万民军中真正直属于徐世柳的也只有以江北流民为主的不足一万人。
而且,由于方腊军中也有很多江北流民,因此江南许多士大夫看徐世柳的顺义军总是不太顺眼,他的军械和兵力补充都有困难,扩充实力并不容易。
用一万人去对付六万人,徐世柳还是有些不安的,他希望徐世杨这以弱胜强,屡次战胜鞑子的兄长到时候能想办法帮他一下。
信中可以公布出来的主要内容就是这些,赵琳读完之后,徐世杨问围在桌子旁边的一众军官道
“对世柳的请求,你们有什么看法?”
军官们互相看看,都有些吃不准徐世杨态度,因此半天没人敢说话。
“各自说自己的看法有这么难?”
徐世杨问
“需要我先表态?”
那似乎是必须的,毕竟一边是大家的事业,一边是徐世杨的弟弟,节度使大人的亲生儿子。
“如果一定要我先说,那我只说一句以青州的利益为准绳。”
“另外,你们随便说,我不罚任何人。”
“我的要求是,事前你们随便表态,但一旦确定目标,大家都要毫无意义的向目标砥砺前行,期间不准再由别的想法!”
有了徐世杨这一表态,很多问题就好说了。
第一个是公孙胜,他沉思着说道“咱们江北去支援江南,这听起来简直是个笑话,我觉得咱们不宜掺和江南的战争。”
公孙胜的说法代表了新军很多核心军官的想法。
在他们看来,江北援助江南,简直就像是乞丐去援助龙王,确实蛮奇怪的。
“但是,如果我们完全不理会江南那边的事,似乎也不太好吧?”
冯三虎犹犹豫豫的说道
“毕竟,江南也算是咱们的大金主,遇到事一点忙都不帮也不好,说不定他们会停止给咱们的援助。”
“俺也是这样想的。”
解宝附和道
“再说,咱们缺的是钱粮,江南……,呵呵,不客气的说,论兵士战力,咱们才是富裕的一方,高俅那六万大军算得了什么?”
“俺认为,到时候只要派两个营过去,再加上五少爷的民军,对付高俅足够了!”
这话同样得到了一众军官的认可,特别是曾经跟着徐世杨去过江南的,这些人似乎对大周官军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蔑视。
而和亲船队那五千禁军的表现,似乎也证明了这种蔑视是有道理的。
徐世杨想了想,觉得公孙胜和冯三虎说的都有些道理,他也没有直接做决定,而是吩咐赵琳道
“先把文相公的信念一念,看看他老人家有什么要求。”
赵琳点点头,又打开文相公的信大声朗读起来。
文相公的信比徐世柳的简单,他只是在催促徐世杨尽快把仁福公主送回江南。
似乎主战派觉得,仁福公主可以成为主战派一个很重要的底牌——也许是用来拉拢其他宗室的?
还有主战派要回公主,也可以算是一个政绩,拿去宣传,在民间应该能得到很好的名声。
特别是相对主和派之前搞的根括来说。
文相公倒是没有特别提及青州军去江南支援的事,但他明确指出,送公主回家的,应该是徐世松——徐世柳不可能兼顾科举和军队,文相公似乎也不信任江南的将领。
文相公希望能从青州找一个有能力的将领来替代徐世柳指挥民军。
第246章 牵制
徐世杨有些莫名其妙的看着赵琳:
“文相公指名道姓要求徐世松送公主去江南?”
赵琳没有多说什么,直接把信递给徐世杨看。
文相公确确实实指名道姓的点了徐世松的将,虽然徐世杨一开始就是想让他去江南,但看到这封信,他反而有些犹豫了。
“这是什么意思?”
徐世杨有些搞不明白:
“想要干涉我军人事安排?不像啊,这有什么意义?”
把新组建的民军交给另外一个徐家人指挥,让徐世柳专心读书科举,这看似是重新强调了徐家对民军的控制权。
若只是为了干涉徐家的人事任命,付出这么大代价似乎没有必要。
“如果能把十万民军控制在手里,支援江南似乎是一件油水很大的工作啊。”
徐世杨自言自语道:
“事情肯定没有这么简单,我总觉得这是一件诱饵,等着我去咬钩。”
一众从底层走上来的军官对这种事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从表面上来看,文相公信中的要求是件大好事,若是民军……,或者至少顺义军的指挥官始终是徐家人,那么这只军队将打上很深的徐家烙印。
这等于给青州军增加了至少一万有战斗经验的预备队。
然而,天上不会掉馅饼,这么大好处直接送到眼前,百分之百不会像表面上那么简单。
这点道理,眼前这些在江北这种地狱中挣扎求生十多年的军官,肯定是都明白的。
只是他们有些想不明白,文相公的具体目的是什么。
“如果实在想不明白,不如去听听节帅的意见。”
赵琳在一边说道:
“他做过大周的官,对这些事应该比我们了解的更清楚一点。”
徐世杨点点头,表示认可这个提议:
“我觉得文相公和徐世柳两封信应该有些内在关联,反正现在还有时间,这件事暂且放一放,等咱们打退了鞑子必然会来的入侵之后再做决定不迟。”
“琳琳,你接着念李飞虎的信,看看他想说什么。”
李飞虎的信更直接一些。
按他的说法,李氏海盗集团现在有分裂的趋向,愿意跟李飞虎这样支持文相公的大柜只有区区5个人,而这其中愿意继续支援青州的大柜只有他自己和李飞凰!
也就是说,当初答应徐世杨的每年25万贯贷款,已经一文都不会到来了。
青州能获得的,眼下已经只剩下李飞虎私下给的8万贯和李飞凰的2万贯。
“这李家不识好歹!”立刻有人怒道:“已经答应的事也能反悔吗?简直小人所为!”
徐世杨面无表情的一伸手,阻止他们继续说下去,然后示意赵琳把信念完。
其实剩下的也没什么了,李飞虎现在似乎有些手足无措,他的兄长李飞龙已经倒向主和派的秦相公,估计用不了多久,就能实现招安。
他自己被公推为投靠主战派文相公一系海盗的首领(不如说是带头人),但自己底下那些大大小小的势力都在鼓动,希望能尽快完成招安,李飞虎的位子根本坐不稳。
还有贸易问题,失去了扶桑市场,江南又是一片大乱,他这一系人,包括他自己在内,都有些惶惶。
李飞虎没有办法,在信中写明希望能与徐世杨尽快见上一面,他希望两家能够达成一个更紧密的战略联盟。
“相对李飞龙,李飞虎的实力确实弱了一些。”
徐世杨笑道:
“好吧,他既然这么着急,我可以见见他。”
“至于文相公和世柳那边如何回复,等我跟节帅商议一下再说吧。”
“诸位,节帅那边有了结果,我会跟你们通气,但有一点一定要注意,你们是军人,现下最重要的事是顶住鞑子的进攻!”
徐世杨敲敲桌子上的地图,大声说道:
“轮休之后,备战就不能再有丝毫放松!下一步各营的任务都要不打折扣的完成!”
“是!”
……
徐世杨去找他老爹徐睦河商议江南之事的时候,新的部队已经出发了。
进攻莱州、兖州的新军四个营进入轮休状态。
其他营则兵分两路开始出发,准备分别发起统一黄河以南泉城府辖下和登州府地区的军事行动。
考虑到之前兖州府、莱州府两地坞堡的表现,徐世杨估计不出意外的话,这次行动同样会十分顺利,最多跟几个不甘心的运河坞堡以及被当地豪强排斥的土匪打几仗。
他现在完全可以把黄河/运河以东的大半个齐省全部算进自己的势力范围了。
因此,徐世杨对接下来这个没什么危险的军事行动已经不再关心(其实一开始控制兖州和莱州的行动他就没怎么上心),而是直接找到徐睦河,商议江南的问题。
其实,不用徐世杨主动来找,徐睦河就已经要找他商议这个问题了——目前徐世杨只是新军统帅,名义上的节度使是徐睦河,文相公再怎么看中徐世杨,也不可能只给他写信而忘记徐睦河。
这是原则问题,做不好有可能会让两家直接翻脸。
“文相公的信为父已经看过了。”
在徐睦河府邸的书房里,青州节度使等下人上茶之后,就挥手让所有仆役退下,屋里只剩他和徐世杨父子两人。
“世杨你真看不懂文相公点名要世松去江南的意思?”
“父亲,您这是已经用起大周的宫女了?”
徐世杨答非所问,刚才上茶的侍女,所展现出来的形态步态礼仪等,都不是现在的齐省能培育出来的,定然是仁福公主陪嫁的宫女无疑。
“咳咳……”
徐睦河尴尬的咳嗽两声,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却也不好继续在徐世杨面前拿乔,只能顺着自己的话继续说下去:
“文相公想要在咱们这边扶持一个新的势力出来,将来若是有什么问题,也好以小制大,如此而已。”
徐世杨略微点点头,目前来看,似乎也只有这个说法能解释通了。
徐家睦字辈有两位进士,仅仅两年前,去江南的徐家船队还是分别属于长房二房两个系统。
这种事,若是有心,一查便知。
但如今,跟江南联络的只有徐家二房一系,原本属于长房的船队也尽归二房所有,连家主都是做弟弟的徐睦河,徐睦江一系似乎只有一个徐世松还算拿得出手(写信的时候,江南那边不知道徐世柏已经被重新启用了)。
文相公不知道为什么同样有一个进士的徐家长房为何沦落到如此地步,这种问题也不好去问徐世柳,因此只能猜测是长房在青州崛起的过程中犯过重大过错,被二房替代了。
不过,长房很可能依旧还是徐家一个重要势力,若是能够扶持长房系,将来若是徐家真的起了不臣之心,也能有个牵制。
第247章 援助与否2
徐睦河毕竟中过进士,扎扎实实做过大周的官员。
这种官场上的问题,徐世杨只能连蒙带猜,对徐睦河来说,答案却是相当于直接写在明面上的。
“文相公真有意思……。”
得到确切答案之后,徐世杨有些无奈的摇摇头
“江北这边还有一场大战,胜负如何犹未可知;恢复中原遥遥无期;他自己身边也还有一大堆乱事没解决,怎么就先想着分化我们?”
原本,徐世杨觉得自己应该是很生气的,但转念一想,其实很没必要——毕竟他确确实实早晚要推翻大周朝廷!
这反而正好证明了文介甫这人有些预见性,当初能当上宰相,果然不是个简单人物。
“因为这是文介甫应该做的,他不这样做才是怪事。”
徐睦河用有些不以为然的语气说道
“我们对朝廷来说,等于是个独立势力,青州现在的局面都是我们父子一手开拓出来的,兵将也是我们招募,提拔起来的亲信,跟朝廷几乎没有任何关系。”
“这种情况下,即使世柳在江南形同质子,肯定也无法消除朝廷的顾虑。文相公要想大用我们家的力量,达成他们主战派的目的,不想方设法施加些影响怎么行?”
“其实,文介甫写这封信,在为父看来根本就没有掩饰他的目的,他也相信为父肯定答应——现在是合则两利吗。”
徐睦河把文相公的来信一收,很无所谓的说道
“既然这就是文相公的要价,那么为父答应了。”
“所以,现在轮到我们了,这世上没有只得到不付出这么好的事。”
徐世杨问“父亲想跟文相公要些东西?”
徐睦河一摆手“要什么东西?文相公应该给些更重要的。”
“什么?”
“联姻!”徐睦河强调道“为父要与文家联姻!”
“……。”徐世杨一阵无语。
他觉得,这种政治婚姻,八九成得落在自己头上。
过了很久,他才再次开口“嫁还是娶?”
“有嫁有娶。”徐睦河用肯定的语气说道“把你妹妹嫁到文家去,文家也得嫁过一个嫡亲女郎来给你做正妻!”
“世杨你之前不要公主,其实是根本想不通,你的情况,正妻不可能跟江南没有关系。”
除非徐家现在就跟朝廷翻脸,否则,想要朝廷的支持——不管是经济上的还是政治上的,装也得装出一个忠臣的模样来。
而朝廷对齐省鞭长莫及的情况下,跟朝廷联姻就是最好的政治表态之一。
当然,还有接受朝廷的监军,以及暗地里的分化政策。
现在朝廷没有派监军的想法,因为主和派的监军到齐省来就是找死的,主战派则是还没上台,这个时候取得的战功都得分给在台上的主和派一份。
而徐家已经打算接受分化政策,那么再加上互相联姻,青州军和江南主战派就算正式结成真正的同盟关系了。
之前徐家接受江南的支援,以及按约定拦截和亲船队,只能算是合作,终究是比同盟差几层的。
“父亲,我还是坚持不能联姻。”
徐世杨正色道
“何况这次还要涉及到玫儿,您是知道的,咱们家将来一定会造反!”
“若是我们联姻,到时候,我的妻儿如何自处?玫儿和她的孩子又该如何自处?”
徐世杨娶回来,将来最多是老婆翻脸,但至少他可以保证自己妻儿的安全。
若妹妹嫁过去,谁敢保证朝廷不会做欺负女人孩子这类下三滥的事?
“玫儿是嫁给文家,又不是嫁给皇家,文介甫不是那种人。”
徐睦河摇摇头,用很肯定的语气说道
“你当文介甫是傻的?咱家跟朝廷翻脸,他一定会想尽办法保护玫儿,不为别的,就是两面下注而已。”
徐世杨说道“文相公是大周的忠臣。”
“没错,但文家不见得都是忠臣。”徐睦河笑道“若是我们今天就围攻临安,大周危在旦夕,文介甫大概是要全他的忠义,文仲估计也差不多,但其他人呢?文季会吗?文书会吗?”
“就算他们两个想跟着阖家赴难,文介甫恐怕也不能答应。”
“家里有人全过忠义就够了,文家总还得传下去!文介甫肯定懂这个道理。”
当初诸葛武侯家还分事三国呢,若是徐家大势所趋,文家有人顺应天命也是理所应当——徐家又不是鞑子。
“放心吧,世杨,我保证,文家女嫁过来,不会成为你的阻碍——当然玫儿也不能成为文家的阻碍,直到有了最后结果。”
剩下的话不用说的太明白,徐世杨自己想想也能揣摩个大半了——若是徐家输了,在江南的徐世柳和徐世玫,就将互相扶持,成为徐家延续下去的希望。
相反,若是大周朝廷输了,那么嫁过来的文家女,以及徐世玫的丈夫,同样将成为文家在新朝中兴的。
“真讨厌。”徐世杨小声说。
“什么?”徐睦河没听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