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汉之魂-第3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汉:“是啊,按理说成功的把握九成九,可是没见着船队回来心里总是觉得不踏实。”
……
正是农闲时节,得知“红旗军”过境,永平府的老百姓不但没有躲避,还主动组织壮劳力清理官道上的积雪。
队伍到来之时,附近的村民都围在官道两侧瞧热闹。
“‘红旗军’人个个要牢记,饿死也不抢掠老百姓……”远远地传来了军歌声,群众沸腾了,他们也跟着唱起这耳熟能详的军歌。
跟任何时候都不同,年轻的姑娘原本见到大军过境都躲得远远地,生怕被军爷瞧见,现在她们不仅仅没有躲藏而是都把留着过年的衣裳穿上了。
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笑盈盈瞧着衣甲鲜明神采奕奕的“红旗军”将士们,不知多少情窦初开的姑娘期望被将士们看中,他日成为英雄妻。
不少家乡在永平府的正兵见到了亲朋好友乐不可支,但是他们严守纪律,没有离开队伍。
围观群众没有瞧见按理说走应该是在前面的骑兵部队,却瞧见了骑着单车的步兵队伍,一个个都觉得开了眼界。
一个围观的壮年汉子瞪大眼睛道:“乖乖,‘红旗军’了不得,一个个都用上了风火轮啊!”
一个年纪约莫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斜着眼道:“什么风火轮?你哪里瞧见火了?那东西叫做单车,是今年春天刚刚装备部队的好东西。”
壮年汉子道:“老兄不简单啊!你怎么就知道这许多呢?”
中年人面带得意之色道:“没啥,我家是军属,二小已经当上了‘红旗军’预备总旗官,四小春天选上了新兵,他因为表现好经常得到镇抚官表扬,今年应该能够转正。”
“哎呦喂!失敬失敬,您老教子有方啊!”
“我哪里懂什么教育,只懂下手揍,完全是因为我早早的送儿子去读新学,现如今儿子回来谈天说地,许多话我这个做老子的都听不太懂!”
“新学好啊!我家大小今年满八岁了,已经送去县里开办的新学读书,学校不仅仅不收取束脩,还送了几本书。”
“记住了,这都是‘汉江郡王’的恩典,咱们要知恩图报!”
“那是当然,我家大小的理想就是当上‘红旗军’,为‘汉江郡王’征讨四方!”
这时不知哪位旁观者呐喊一声:“‘汉江郡王’万胜!‘红旗军’威武!”
顿时引得成千上万的军民挥舞手臂高呼万胜,把气氛推向了高潮……
足一万两千单车步兵以每天骑行二百至二百四十里的速度穿州过府,一路上吸引了无数目光,引来了太多讚歎。
后来大家听说用不着多久,单车就会在民间公开售卖,许多人都在盘算着攒钱买上一辆。
第八百七十六章:和平演变
骑车步兵之后才是骑兵队伍,之所以安排他们跟在后面行军,主要原因是一万六千骑兵连携带的备用马,一共三万余匹。
三万匹余马一路上拉屎,那规模哪里小得了,老百姓根本来不及时把马粪捡走,要是单车步兵跟在后面岂不是会跌得满身都是马粪?
马粪乃是农家肥,骑兵队伍过境后用不着三天,沿途村镇的老百姓就会把粪便收集起来留着肥田了。
沿途军民、官宦都瞧见了骑兵和骑车步兵的区别,用不着吃草料还能够跑在骑兵前面,让更多人对单车心嚮往之。
大军行走的路线周边州城府县已经被染指,整个京畿之地的军属家庭已经达到四万。
“红旗军”在京畿之地大量赎买、侵佔田亩交给军属、屯民、农民耕种,并且收取一半收成承包所有的税费。
按月给予耕种五十亩土地的屯民、农民五斗杂粮六百文钱,作为回报,这些家庭必须出一个男丁参与三天一次的军事训练、每天晚上到就近的扫盲班学习大半个时辰。
“开民智、兴民权”谈何容易,黄汉采取的方法是通过教育提高农民的知识面,通过军事训练把一盘散沙的农民凝聚在“红旗军”周围,让所有人感觉到集体的力量。
如此做法已经过去了三五年,最早被染指的永平府地区已经这样渗透了七八年,事实证明卓有成效。
最明显的效果就是当地的地主老财一而再再而三减租减息,被动还是主动不去探讨。
总而言之,地主老财如果不这样做,原本的佃户就会不再租种他们的土地,导致他们手里的田亩荒芜。
大部分地主需要给官府上交田赋,如果没有产出岂不是需要倒贴银子养手中的良田?
严格地讲,明朝其实没有谁是奴隶,佃户更加不是,乃是自由民。
在没有“红旗军”撑腰之前,地主老财都有默契,他们形成了强大的团体共同进退,胆敢跟主家谈减租减息的佃户会被定性为刁民。
他们如果不肯租种主家的田亩,在附近也就无法找到肯接受他们的主家,最后不得不携家带口远走他乡,因此只能逆来顺受。
这几年情况截然不同,已经发展成为被唤醒提高了觉悟的农民形成了强大团体,拥有了话语权。
他们在旗卫唆使下共同进退,跟地主公平谈判,如果地主不答应减租减息,他们的田亩就有可能找不到人耕种。
这其实不算做土地革命,用不着剑拔弩张。
而是拥有大量田亩的“红旗军”这个集体的力量为佃农撑腰,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敢于进行劳资谈判而已。
黄汉不会让农民被盘剥得山穷水尽走投无路,也不走极端,同样不把地主逼得倾家荡产。
俗话说,贫穷生歹意,富贵长良心,视富人为仇敌那是变态的,最终会严重伤害国家的根本,导致国家更加贫穷。
富人的合法土地理所当然获得合理收入,一成田地里的产出作为地租乃是底线,不可以再逼迫地主减租。
农民安定则社会安定,京畿之地农民有了盼头,特别是用不着上交朝廷税赋,只需承担“红旗军”本色的蓟州、天津卫、登莱、永平府地区,升斗小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他们当然感念“汉江郡王”的恩德,“红旗军”过境用箪食壶浆来形容毫不为过。
和平演变是黄汉所愿也!为此不仅仅控制舆论导向从军事上、政治上下手,还在引导大明资本进入“红旗军”体系。
大明的资本外流已经愈演愈烈,不少有名气的私人作坊纷纷往海边“红旗军”染指的城池迁移,有些乾脆漂洋过海去了“汉江省”。
陕西、河南、山西、湖广、四川基本上收不到税赋,直接的恶果就是江南的税赋越加越多。
这个时代即便是锦绣江南也难以承受自然灾害,洪水、颱风肆虐一次,也会导致大量小业主、自耕农破产,同样变成流民遍地。
况且“红旗军”体系大量进口到了原产地印度的优质棉花,又由于规模化大生产提高了工作效率,技术革新提升了棉布的宽度和质量节约了成本。
“红旗军”体系生产的棉布成本价已经比松江府的产品足低了一小半,只要黄汉鬆口来一次降价促销,江南恐怕要有十几万和织布相关的产业工人会失去工作。
目前的市场还没有饱和,暂时用不着打价格战,黄汉保持了剋制,可是每一年体系内都会增加几十万产业工人,而大明由于战乱频繁导致购买力下降。
使得松江府出产的布匹大量销售到了“红旗军”体系,黄汉本着肉烂在锅里的原则做事,一直督促体系内竭尽所能组织纺织品外销。
争夺了广南国、大越国、小吕宋市场后已经在谋求欧洲市场,如今体系里生产的涂桐油防腐的宽幅帆布已经成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最欢迎的商品之一。
随着棉布产量与日俱增,接下来不得不采取降价销售的模式,是不是击垮江南制造业造成恶果也得一分为二看待问题。
技术革命就是为了获得产量更大、质量更好、成本更低的产品,棉布乃是生活必需品,大明衣不遮体者何其多也。
棉布价格要是能够下降三成,会导致多少孩子用不着成天光着屁股满地跑?爱美的大姑娘是不是可以添一件花衣裳?
然体系内产品的棉布降价三成,体系内的织布厂还能保持一成至两成的毛利,而松江布不仅仅得不到利润,还得亏本至少一成,肯定会直接导致大量手工压花、纺纱、织布、印染作坊倒闭。
如果江南出现大量织工失业,大明朝廷更加雪上加霜。
此消彼长,再过个两三年,崇祯皇帝的财政有可能枯竭,而大发展中的“红旗军”体系肯定是繁荣富强。
黄汉拥有少了奴性的知识青年军人五十万,拥有领先时代的枪炮、战船,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是梦想,全取大明、全球殖民为时不远。
大航海时代再也不会缺席了伟大的汉民族,汉语、方块字、唐诗宋词会传遍南北美洲。
第八百七十七章:战术高手
黄汉经常以工代赈发动军民修建、维护官道,不少城池之间甚至于修通了能够并排跑五辆四轮马车的混凝土大马路。
山海关到黄河边不足两千里,大部分地区路况良好,小三万人马用了足七天时间赶到。
由于不是急行军,没有出现减员,也没有人掉队,所有的军人体力都很足。
这就是平时不懈怠一直刻苦训练的结果,“红旗军”训练每天十里的长跑那是家常便饭,一般情况下都是负重六十斤越野十里。
因此步兵骑单车,哪怕一天骑六个时辰都能够做到游刃有余。
拥有两匹战马转乘的骑兵一天跑二百几十里能够坚持半个月以上,才跑了七天而已,当然人人精力充沛,优选的战马状态也毋庸置疑。
满朝文武都在关注“红旗军”,许多大员、勋贵甚至于换上便服带着心腹家丁等在必经之路上。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他们的目的就是亲眼瞧瞧这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强军。
不是这些人关心国事,当然也有一部分官员是以国事为重,想亲眼瞧瞧传说中的文明之师、仁义之师。
但是绝大多数文官武将都是想押对宝,亲眼见过“红旗军”实力才能够放心大胆投资,才会寻找机会投奔“汉江郡王”。
人如虎马如龙的骑兵队伍以前在京师之时就有不少文官武将亲眼瞧见过,只不过一次性瞧见一两万还是头一回,留给大家最深刻印象的还是骑车步兵。
当汉人军队机动不依赖战马之时,汉人骑术不佳的短板就再也不存在,也就省去了花五六年时间把汉人农民训练成为骑兵。
五六年的训练中不知会造成多少伤残,不仅仅是兵丁需要付出血和汗,朝廷还需要付出大量粮饷,总而言之,训练汉人骑兵费时、费力、费钱粮,最后的骑战能力还是比不上建奴和鞑子。
现在好了,有了一天可以轻轻鬆鬆运动二三百里的骑车步兵,一切变得那么简单。
只要拥有绝对的人数优势,步兵不紧不慢骑着单车尾随敌军骑兵,跟三五天无伤大雅,跟十天半个月会让敌军的战马疲惫不堪,再坚持十天半个月,敌军战马会累死一小半。
这不是夸夸其谈,战马的耐力无法跟人比,人骑着单车短时间内追不上战马,但是跑一两天只要不跟错了方向,肯定能够跟得上。
以后的战术当然是骑车步兵配备一成左右的精锐骑兵,由骑兵进行跟蹤、进行斥候战。
敌军骑兵敢于决战,骑车步兵把单车全部挡在军阵前方,迟缓敌骑冲刺速度,然后在车阵后面排枪齐射,只要人数拥有绝对优势,打赢战争不在话下。
太多达官贵人亲眼瞧见了“红旗军”的新兵种骑车步兵后兴奋莫名,他们能够肯定押对了宝,单车真是如孙元化、吴襄、张凤翼等等介绍得那么好,大规模列装部队必不可少。
这样的好东西拿到市场上销售也肯定是抢手货,单车主体结构都是钢铁,由此可见投资钢铁厂、焦化厂、车辆厂一定能够获利丰厚。
也有不少达官贵人肠子都悔青了,他们存了等待观望的心思,谁知没几天“汉江郡王”募集的第一批资本就到位了,如果现在想要投资,就必须等待下一批的项目。
至于下一批的项目是什么,谁都说不准,这得根据市场情况来决定,接待诸位大人的“四方钱庄”职员不能给予准确答覆,只能猜测应该还是以炼钢、造船、铸炮为主流。
开始后悔没有拿出银子认购股权的显贵中就有崇祯皇帝的老丈人周奎、田弘遇,周奎是个守财奴不见兔子不撒鹰,田弘遇是过于精明做事瞻前顾后。
外戚周奎乃是苏州人,当朝皇后的父亲,早年曾在街头依靠行医,占卜赚钱为生,是个吝啬鬼,鼠目寸光,一毛不拔,自认为失去了赚大钱的机会后气得在家里捶胸顿足。
这位被册封为嘉定伯的当朝国丈有太多文官武将捧臭脚,可是黄汉从来没鸟他,他也不敢惹强势的“汉江郡王”,只能自己在家里发脾气。
田弘遇是田妃的父亲,拥有锦衣卫指挥使虚衔,有相当于锦衣卫签事的实职,介于他外戚的身份,实授指挥使李若琏平时让他三分。
此人比周奎好一些,最起码人家有特长,比较擅长少女养成,他因为精心培养了田秀英而一步登天。
田弘遇惯于钻营,见“汉江郡王”如日中天,心里有了想法,他不辞劳苦亲自南下扬州、苏州欲寻觅才貌双绝的佳人调教一段时间,作为大礼送给汉江郡王。
黄汉率领大军到达黄河北岸之时,已经是崇祯十一年腊月十三晌午,穀如山派来联络的斥候队三十骑终于见到了“汉江郡王”。
斥候的任务是把中原方面军发动进攻的计划彙报,并且希望得到入援人马的配合。
黄汉看了看计划方案,交给战术高手孙传庭组织随军赞画进行完善,一个时辰后中军擂鼓聚将。
情报表明,流寇、清军兵分几路往东攻击,很明显是想打到南直隶劫掠大运河沿线。
清军貌似比较谨慎刻意离开黄河附近,他们打下了许昌周围的几座县城,现在联合老回回马守应、蝎子块拓养坤、革里眼贺一龙、扫地王张一川这一路流寇夺取了鹿邑。
由此可见,入援人马奔袭曹州之时一两天内不会遭遇六万满蒙骑兵,敌人仅仅是张献忠、罗汝才、刘国能等等率领的乌合之众。
流寇的战斗力孙传庭还真看不上,他建议速战速决,入援人马一刻也不停留直接杀往曹州。
接近三万“红旗军”精锐在此,即便清军就在附近也没什么大不了,孙传庭的建议得到了黄汉和众将支援。
布置任务前黄汉特意召集宣传员、百总以上级镇抚官开了一个简短的传达会。
命令镇抚官、宣传员要加大劝降力度,还要督促将士们莫要杀红了眼,儘可能多抓俘虏,言明此战不以斩获多少记功,而是以俘获计算。
第八百七十八章:曹州攻防战
此地离曹州只不过一百余里,为了保持体力、马力花三个时辰行军,将士们下午就能够到达战场,趁着天黑前厮杀一两个时辰完全不成问题。
用不着担心满蒙骑兵前来增援,鹿邑离曹州五百里官道,闻报围攻曹州的流寇遭遇突然袭击后也得是第二天。
清军又不傻,犯得着冒着被‘红旗军’伏击的风险真为流寇出头?
孙传庭分析,清军得知来了接近三万“红旗军”精锐参与中原大战,他们的选择应该是利用机动力避战,让流寇跟我军拼消耗。
接下来满蒙骑兵是否参战就得看局势发展,我军打得越猛,流寇败得越惨,清军逃得越快,如果打得胶着,清军就会趁机捡便宜。
用人不疑疑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