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汉之魂-第2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肯定晋商大出血会为灭亡建奴立下不朽功劳,黄汉不准备赶尽杀绝,原则上一个不杀。
人死了万事皆休,唯有留下奸商一大家子的命,才能够把隐藏得深的财富慢慢挖掘。
因此会采取不分青红皂白把所有的卖国晋商包括他们的家小统统送去皮岛、身弥岛在劳动改造中慢慢审讯,夺取朝鲜后他们会是第一批屯民。
不用担心朝廷有太多跟晋商有瓜葛的大臣,黄汉已经约等于自立,有财力、物力、数百万人口和强军在手,跟皇帝都开始讨价还价,还会鸟那些贪官?
有人敢跳出来,黄汉就敢杀他们的头抄他们的家。
如果一网打尽卖国晋商真能搞到以两千万两白银计的贵金属和奇珍古玩,接受一百万户,五百万人口都能够做得到白养他们整整三年。
五百万人口中青壮年男子不会低于一百万,训练使用白蜡杆长枪突刺半年,这一百万人的战斗力肯定强过流寇的乌合之众。
“红旗军”正兵、卫所军一两万人马,带上十万民壮武装组建方面军,搞出五六个这样的方面军撒开大网围困流寇,相信半年时间就足以消灭所有的具备成千上万规模的流寇武装。
布防在前线的必须是正兵,后方有卫所军、乡勇武装和民事官安定地方足以,保甲联防已经完善,户口制度已经在体系内普及,遭遇猝不及防的农民暴动绝无可能。
严防死守京畿之地也有利于“红旗军”体系,最起码永平府、天津这些地方不会遭遇建奴忽然攻击,建奴突破明军防线之时,“红旗军”留守部队有了足够的调度时间。
第六百五十九章:人马
驻防夔州府的顾准一直在扩充人马,由于体系内自生铳产量节节攀升,火绳枪全部淘汰下来成为了南洋贸易的商品卖给大越国和广南国。
如今连卫所军的热兵器都是自生铳,正兵火枪手中米尼枪占比以经接近三成。
现在顾准麾下实力不可小觑,有三个千总山地步兵人数三千三百余,还有两个把总炮兵拥有可以拆解后扛着翻山越岭的一磅弗朗机炮六十门。
这彪人马中只有六个百总兵丁使用冷兵器,分别是长枪手、刀盾手、步弓手。
隶属于顾准指挥的团练武装分部在九个县城人数有二十七个把总,明明可以训练更多的川东老百姓成军,但是考虑到各县乡绅、老百姓的负担也只能适可而止。
原则上采取一个县保持三个把总的乡勇武装,平时有两个把总留守参与维护县城治安,一个把总和其他县城的人马联合起来在顾准率领的正兵指挥下进山拉网,清除土匪、山贼、流寇。
白杆兵实际控制的州府县城达到十几个,也同样派兵组织乡勇、团练武装强化治安,手里的地盘大了,拥有的田亩多了,秦良玉、马祥麟手里的钱粮逐渐增多。
被动防御早晚要挨打,顾准在黄汉临走时得到了不要让麾下闲着,只要不是农忙季节都要有计划发动攻击的命令。
因此顾准部不间断蚕食周边,尽可能在外围跟流寇交战,使得“红旗军”控制下夔州府的中心区成为王道乐土。
“红旗军”、旗卫共同努力,加上友军白杆兵的力挺,川东在马祥麟和顾准坚守下,一百余万老百姓已经能够自食其力。
由于大量种植马铃薯、玉蜀黍提高了粮食单产,估摸着今年秋后应该还会有十几万石余粮能够支援别处。
在不间断打山贼、流寇之手,以工代赈也在进行中,组织百姓修缮道路加固关隘总在进行中。
在得到地利的前提下,在有炮火、自生铳、米尼枪协防的情况下,有“红旗军”和白杆兵联手,固守川东、石柱地区保四川一方水土不被流寇践踏不成问题。
赵坤驻守的“望川堡”不仅仅固若金汤,如今还欣欣向荣。
因为流寇肆掠湖广,不少信任“红旗军”的地主老财达官贵人寻到这里购买宅院躲避匪患。
人口中增加了不少有钱人,消费自然增多,带动了周边屯户的大生产,蔬菜、鸡鸭鹅、羊、生猪都能够卖上好价钱。
“长江分遣队”现在拥有战船一百八十余艘,水兵四千余。
最小的哨船乘员十一人,人人都有自生铳,船头和船尾各有一门一磅弗朗机炮,现如今的水兵都是全能,不仅仅能够操帆、划桨、掌舵,还人人都会打响弗朗机炮。
最大的内河战船排水量不足三百吨,乘员一个总旗五十六人,拥有两门三磅、四门一磅弗朗机炮和一门六磅红夷大炮,这样的火力在长江上可以横行无忌。
荆州地界二十几万隶属于“红旗军”体系的百姓已经完成了保甲联防,建立了户口本、粮本,这就意味着他们能够享受到平价粮和诸多官价商品。
自耕农把土地投献士大夫说不定还会被盘剥得山穷水尽,但是投献给“红旗军”从今往后就能够保证土地的足一半收益,而且土地所有权不变。
为“红旗军”种田当然成为体系内一份子,每家每户只要出一丁参与集训就能够按月领取五斗杂粮、六钱银子,不仅仅得到平价商品等等好处,还有了保护伞。
地方上的衙役、胥吏再也不会来派徭役收取苛捐杂税,任何要钱、要人的事由都有“红旗军”全部代付。
明末官府盘剥得民不聊生难道是崇祯愿意的吗?不是!怎么看辽饷加正税都不可能让老百姓流离失所,况且崇祯还经常给某地赈济、免税。
也不会是封疆大吏逼得老百姓走投无路,而是那些最基层的小吏、衙役。
这些人扛着为朝廷办事的牌子,胡作非为,乱摊派吃拿卡要存属正常,但是这些人都是欺软怕硬的主,他们知道自己巧立名目的盘剥上不了台面,怎么可能敢跟“红旗军”叽叽歪歪?
以贪赃枉法收集一个胥吏、衙役的罪证容易得很,赵坤只不过安排了两三次,十几个衙役、胥吏被扔进徐明扬管理下的大狱,最后判处充军送去辽西,打那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捋虎须。
徐明扬组织军民守城有功,前年已经官升一级当上了荆州府同知,这还是荆州地方官和乡绅联名上书挽留的结果,否则徐明扬升官后会调任。
这三年时间徐明扬真的很开心,眼看着荆州在自己参与管理下,几十万老百姓安居乐业,该完成的朝廷税赋从来不愁。
他更加深刻领悟到武力的重要性,他在执政期间也会遇到同僚的刁难。
每当觉得安民、养兵的政策受到了阻力之时,心腹家丁不知联系了什么人,紧接着就把那些不服管教官员的丑事收集了一箩筐。
用不着针锋相对,被拿住把柄的官员都有了觉悟,知道在荆州这一任还是规规矩矩拿俸禄过日子,想刮地皮有可能送了命。
现在荆州地方官都知道,在这里当官保准能够出政绩,但是也保证得不到实惠,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绝大多数官员都接受了这个事实,不再存有痴心妄想。
靠近长江的这个地肥水美的地方,只要不存在人祸,天灾的威力不可怕,人祸不仅仅是流寇打家劫舍,还包括官府横征暴敛。
荆州如今有了徐明扬这样的好官,有了“红旗军”这个坚强的后盾,这方水土何止能够养活这方人,还能够结余大量粮食支援山陕、河南。
这就是黄汉以后的执政纲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严格管理官员、吏员、衙役。
这些人相当于后世的公务员,只要做到公务员不吃拿卡要依法办事,不懒政、怠政,这个国家自然欣欣向荣,老百姓肯定能够安居乐业。
第六百六十章:杀来了
教育很重要,提高升斗小民的认识,拓宽他们的视野自然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荆州府的不少家庭加入“红旗军”体系,家中有一个男丁在农闲时节参与集训不仅仅练就杀敌技能,还能够感觉到集体的力量。
手里握着白蜡杆长枪,由于经常听“红旗军”宣传队员和镇抚官讲课,开始读书、识字、学习的升斗小民懂得了自尊自爱。
他们再也不会逆来顺受,村子里参与“红旗军”集训的青壮年多着呢,衙役、胥吏真的不敢放肆。
赵坤麾下有“红旗军”正兵五个千总,有训练时间超过一年的乡勇一万五千人,这段时间荆州沿江一百里内没有出现过大股流寇聚集。
现在赵坤不断出击,也在不遗余力收集战马、挽马,他争取组建一支两千骑规模的骑兵队伍,这样才能够做到把那些妄图接近荆州地区的小股流寇歼灭,而不是击溃。
安庆府“红旗军”染指时间仅仅一年而已,转正的乡勇不多,主将裴元武麾下的“红旗军”正兵只有五个把总一千八百人马,其中有骑兵三百六十,还有训练中的乡勇有三千。
由于这里读书人比例高,罗名士管理的宣传队人数倒是发展得很快,现在有足两个百总,包括罗名士在内都在苦练自生铳射击。
内地驻防的“红旗军”将领手里骑兵最多的是谷如山。
他如今拥有两个千总骑兵,都能够拥有双马骑乘,基本上是一匹中上等战马、一匹挽马或者下等战马混搭。
谷如山还有两个千总火枪手,一个千总冷兵器步兵,一个把总炮兵。
颍州、霍邱县等等州县被流寇祸害得太狠,太多衣食无着的老百姓被转运去了辽西走廊屯垦。
故土难离的百姓人人自危,都自觉自愿接受“红旗军”训练,这里有农闲时集训的乡勇高达两万。
谷如山来到颍州后已经跟流寇交手七八次,甚至于干掉了草上飞、上山虎几个七十二营里有名号的大头目,这当然归功于有骑兵奔袭的好处。
也是由于拥有奔袭能力形成了良性循环,导致能够袭击到流寇马队能够缴获到战马、挽马壮大骑兵队伍。
颍州地界众志成城,每家每户都跟流寇不共戴天。
又有谷如山不断出击杀散七十二营的队伍在流寇中有了一些威名,现在流寇绕着这里走,基本上不肯往颍州流窜。
一年内多次混战,直接影响了收成,颍州这一带即便种了玉蜀黍、马铃薯和甘薯也无法做到粮食自给自足,崇祯九年初春紧急调运了三十万石粮食才遏制住了易子而食的大饥荒。
河南被流寇、建奴轮番祸害更加民不聊生,更多难民涌入南直隶江北地区。
谷如山一直在布置麾下引导难民前往安庆、海州进行转运,还好有“红旗军”运进粮食、运出难民,历史上百万人饿死的惨剧没有上演。
由于今年保全了四百余万亩田地完成了秋收,其中有一半属于“红旗军”组织的屯垦,谷如山得到了马铃薯、玉蜀黍、甘薯以及一部分麦子和杂粮,总量达到一百余万石。
以颍州为中心几百里地界的百万人口手里也有了一些收成,在能够得到“红旗军”一些救济粮的情况下不至于流离失所。
但是这要建立在不被流寇或者清兵抢劫的情况下,可是旗卫、斥候传回的情报表明,建奴已经打到了开封,大有可能继续往东攻城略地。
谷如山高度紧张,倪姑、倪本纯组织的宣传队也在广泛宣传,霍邱县、颍州等等“红旗军”染指的地盘都在加强盘查和防御。
不少官员得到“红旗军”解救不仅仅自己死里逃生,还保全了一大家子的性命。
他们都不遗余力宣传以“红旗军”为主导的保甲联防,加入宣传队的仕子、童生不在少数,甚至于有了十几位士大夫的子弟。
为了不让流寇和建奴得到补给,宣传队号召军民们把所有的粮食和牲口都运进就近的城池。
已经被流寇荼毒一次的颍州军民、官吏见识过了兵灾的可怕,他们没有了幻想。
知道唯有齐心协力坚守城池才能够保全自己和家人,几座县城里组织的守卫者都超过一万,最起码都有白蜡杆长枪用来刺杀。
河南、陕西、山西诸多凭借城池坚守的军民、官吏见建奴依旧肆虐没有一丝退兵意图,而由于大量人口涌入城池导致粮食所剩无几。
再这样下去用不着清兵攻打,城里就会爆发人吃人的惨剧,太多文官武将感到绝望了。
不少文官都有了干脆上吊自杀的念头,个别武官开始琢磨着打开城门投降建奴或者干脆从贼当流寇去。
就在此时,朝廷信使、四方快运镖师、“红旗军”哨马不断出现在各座依旧在坚守的城池外,他们根本不要求入城,而是大声呐喊。
内容虽然更简单,但是如同一股暖流驱散了寒冬。
“某某城里的大人、军民们,请大家互相转告,征虏大将军率领十万“红旗军”人马进入山西攻击清军,第一目标就是袭击建奴盘踞的朔州城。”
“明军兄弟们,咱们是‘红旗军’的信使,辽国公没有坐视建奴横行,已经发动了犀利攻势,不日就会收复朔州城断了那些杂种的归路。”
“兄弟们再坚持一下,‘红旗军’十万人马杀来了,建奴离死期不远了,万万不能降贼祸及子孙后代还要遗臭万年啊!”
“红旗军”已经是大明军民心中唯一的指望,哪怕诸多文官武将痛恨征虏大将军从严治军,惩治贪腐,拒绝任何人吃空额吃拿卡要,此时也觉得来了及时雨。
太多失去信心准备与其饿死还不如打开城门干脆向清兵投降的武将顿时有了信心,最起码不少守城决心动摇的将佐要看看“红旗军”参战后的效果才会决定自己的去留。
这一切完全是黄汉刻意安排,他知道清兵入寇时间太长,使得太多地方没有能够秋收,缺粮的城池不知凡几。
第六百六十一章:声西击东
黄汉为了创造望梅止渴的效果,激励守卫者再咬咬牙熬上十天半个月。
命令刘在旗、黄四方尽可能广而告之十万“红旗军”杀来了。
这样做还有一个目的,省得“红旗军”满世界去寻找清军主力决战,干脆就在朔州城附近好好的跟满蒙骑兵来一场大会战。
很快“红旗军”十万人马意图攻击朔州城的消息就传到了红歹是耳中,此时他正准备放弃攻打开封继续往东劫掠杀入山东或者南直隶。
奴酋将信将疑,何时黄汉那厮准备攻击某处会提前搞得尽人皆知?这里有没有阴谋?
此时的建奴和鞑子没有吃到败仗,自信心无穷大,崇德皇帝依旧谈笑风生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
他相信在早就部署了应对方略的情况下,以满蒙骑兵的战斗力和机动力,根本不担心被“红旗军”偷袭再次吃大亏。
既然黄汉那厮来了,咱们八旗子弟打起精神迎战呗!
清军中军鼓响如雷,崇德皇帝聚集文武议事。
此时的满清正是上升期完全做得到军令如山,将士们军容整齐,一通鼓声过后绝大多数满蒙将领打马疾驰而来,三通鼓声结束文官武将早就完成了集结。
红歹是看了看由于入关来抢得心花怒放,每天大块吃肉、喝好酒养得满脸红晕的八旗将领,道:
“朕御驾亲征伐明小半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取明国城池三四十座缴获不计其数,无有一支明国军队胆敢与我大清军野战。
如今有探报送达,黄汉那厮终于坐不住了,居然亲自领兵杀往山西,并且高调指明预备夺取我大清军的大本营和主要物资囤积地朔州城。
朕等那厮出手久矣!此次定然要给予‘红旗军’痛击,以告慰这些年被黄汉偷袭而战死的八旗子弟在天之灵。”
二等公老将舒穆禄·扬古利乃是跟随老奴努尔哈赤的起家人马之一,也是老奴的女婿,他打了一辈子仗属于资深屠夫,打心眼里瞧不起任何明军将领。
此时昂然道:“来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