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复秦 >

第228章

复秦-第228章

小说: 复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郦食其心中一起了这念头,便要立即开始实施。他派哑人仆从先回去取衣驾车,自己在原地等待。等哑仆驾车过来后,郦食其便让他赶车至丞相府。
  秦国丞相蒯彻,乃是张良数次在汉王面前夸赞的智者。郦食其对此人事迹早有耳闻,心慕久已。如今入得秦国,第一个拜访的便是他。
  郦食其车马在丞相府停下,让典尉呈上门贴。不多时,蒯彻便亲自出门相迎。二人执手进屋,分主宾坐下。二人刚刚坐下,郦食其便道明来意:“昨日在王宫,秦王已经应允出兵伐楚,却不知秦军主将可有人选?”
  蒯彻闻言皱起了眉头,沉下脸说道:“秦国之事自有主张,郦公此问怕有不妥吧?”
  郦食其摇头说道:“此一时彼一时,如今秦汉已为盟国,而我主又为盟主,询问秦军主帅乃是应有之情!”
  蒯彻迟疑了一会方道:“今日朝会,秦王已与我等正在商议此事。虽然还未定下,但大多数意见依旧是让上将军马逸做秦军主帅。”
  郦食其道:“马逸入魏已久,对战场形式了熟于胸。此人做主帅倒也名正言顺!只是魏军久败,而马逸将军在战场上也失去以往的锐气!如今面对的是不可一世的楚王,再用马逸为主将恐怕有所不妥!”
  蒯彻低叹一声道:“马逸将军乃秦国名将,早在四月前就带援军入魏。奈何久战久败,楚军之精锐竟然连秦军都颇为不如。若非魏地还有魏央存在,魏国怕是早就灭亡了。”
  郦食其正色道:“正是如此,固以为马逸不可为主帅!”
  蒯彻淡淡笑道:“马逸若不能统帅秦军,那便只有秦王了!只是此番秦国倾国出动,若是秦王离开秦国,这关中秦地又有何人能镇压得住?秦国边关亦有不稳,匈奴在北虎视眈眈,九原云中又出了变故。若是秦王在此时出征,后院起火又该如何?”
  郦食其面向王宫一拱手,然后向蒯彻一脸严肃的说道:“自昨日见了秦王,郦生方知道秦君乃英明之主也!奈何天生项籍,绝世无双。汉王久败,诸候惶惶。故以为,当今这世上,只有秦王与汉王并肩作战,方能打败楚王!”
  “项籍……项籍……唉!”蒯彻连叹了两声,脸上不禁乏起了一阵苦笑。心中不禁想起当年,那时候自己入秦献计而不得用,本有归楚之心。奈何那项籍目视甚高,竟然瞧不上自己,这是何等骄傲之人?说他不能用人也罢,小看天下人也罢!不得不说的是项籍确实有这个资本。
  自当年的巨鹿一战后,项羽至今未曾一败。不论是秦王子婴,还是汉王刘邦,说到底二人都曾是项羽的手下败将。项羽一代天骄,犹如烈日当空,使得群星黯淡皎月无光。“莫非真如郦食其所言,只有秦王汉王联手方能打败项羽?”蒯彻心中已有意动,但是思及到秦国如今的形式,心中又有所不安。
  郦食其何等老练?蒯彻只是迟疑了瞬间,郦食其心中已经了然,当即趁热打铁道:“郦生以为蒯公过虑了!”
  蒯彻也曾是辩士,自然知道郦食其接下来要说什么,但脸上却依做疑惑问道:“此言怎讲?”
  “秦国形式,看似危机,实则不然。月氏国虽然战败,但月氏一日不灭,匈奴就一日不会入侵秦国。据郦生所知,月氏贵族陈腐顽固,且又自视甚高,要他们投降匈奴那是比杀了他们还难。所以匈奴要么是灭了月氏一族,要么将其驱逐。这两样都耗时日久,所以匈奴之危机是在以后而不是眼前!至于秦国九原云中二郡的变故,郦生以为,似此等窃鼠蚁辈,最多有裂土之心,而无吞秦之胆。秦国又有黄河为屏障,只要拒河而拦,窃贼就只能望河而叹!所以这二处所谓的危机都在将来,而非眼前!眼前最大的威胁是项楚,项楚一日不灭,秦国一日不安!此番秦王若能亲征,一旦灭楚,秦国现在的危机就会立解!此战若胜,可换秦国百年安平!”
  郦食其一说完,蒯彻就哈哈大笑,他忍不住执郦食其之手道:“好一个辩士!好一个郦生!我心中所想却从你口中道出了!事不宜迟,今夜我们联手入宫面见秦王!务必说服秦王领军亲征!”
  郦食其起身稽首道:“敢不从命?”


第四百二十二章 约战
  公元前202年八月,秦王子婴起战兵八万,辅兵十三万,自栎阳祭天告主之后,便杀向魏地。而在秦国动身之前,汉王刘邦已领大军以掩耳不及盗铃之势攻破了临江国的重镇信阳,威逼都城江陵。共傲之子共驩(一作共尉)誓死不降。汉军围城三日之后,大将灌婴带共傲首级前来。刘邦将其悬挂在长杆之上,大旗上书:“共傲首级在此!”。特命骑兵持旗绕城而走,以破城中军心。
  临江军见到共傲已死,果然军心大乱。当夜有人打开了城门,放了汉军入城。共驩遭部下所擒,送至汉军大营。刘邦升帐议审,特命诸将皆来观看,两旁更设有刀斧手。共驩入帐之后,张口破骂刘邦,死不跪拜。刘邦大怒,在帐中立杀临江国大臣十余人,怒斥共驩道:“如若不降,当如此等!”
  共驩死不投降,伸首受戮。临死前依旧面不改色,骂声不绝。共驩已死,刘邦摇头叹道:“未曾想共傲之子竟有如此傲骨!”,特命人收敛其尸骨,将共驩与其父共葬于伏牛山。
  汉军攻破临江国国后,刘邦意欲北上援魏。谋士陈平劝阻道:“楚国精锐尽在魏地,大王之军看似众多,实则战力不足。若强上魏地,一遭失败必然大溃!不如继续南行,进攻九江国,断却楚国粮道。”
  刘邦听其所言,立即带领大军入侵九江国。九江王英布听闻汉军入侵九江,立即向留在河内郡的范增辞别,带领九江国士卒回师国内。九江国地域辽阔,但国中防备力量不足,竟使得汉军一路高歌,十三天连破十余城,大军横跨数千里。待英布赶回国内之时,九江国已有小半被攻陷。而就在此时,秦王子婴的大军已经赶至魏地。秦军刚至渑池,就闻洛阳告破,魏央带残部后撤,两军沿河撤离。
  由魏央坚守了两个半月的洛阳城虽然告破,但楚军在洛阳亦损失惨重。项羽破城之后,放任大军屠城,却将一座洛阳城在一夜之间屠成了一座死城。一夜过后,楚军继续进发。魏王豹闻秦军已至,连夜从安邑赶往秦军大营,央求子婴道:“洛阳一破,安邑城亦不能守,死守安邑无异于将整个魏地拱手相让!还请秦王在此地一战,务必要遏止楚军进攻的势头!”
  魏豹说完,竟然放下颜面,当众跪求子婴。
  望着下面那个伏地不起的身影,嬴子婴心中大为震动。当年那个胆怯畏战的魏豹已经不在,如今的魏豹饱受磨难,亦经历过艰难的复国,如今也面临着国破家亡的境地。此时的魏豹在嬴子婴眼中,他已经完全的继承了其兄魏咎的遗志,整个人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历史上那个反复无常的魏王豹恐怕在不复存在了!果然时间与经历才会使人彻底的蜕变!”嬴子婴心中感叹着,立即起身搀扶其魏豹,目视其眼道:“魏王不退,赢子婴也绝不相退!只要魏人还敢战,秦人也一样会战至最后!”
  魏豹抬起头看着嬴子婴那坚定不移的双眼,在那双眼睛里面,魏豹看到决然和真诚!在接触到嬴子婴目光的瞬间,魏豹就不由自主的相信了嬴子婴的话。
  “魏豹愿与秦王共进退!”
  公元前202年九月,魏豹甘愿听从秦王调度,带着驻守安邑的全部人马安扎到黄河沿岸,并与秦军连帐结营,试图在平野上与楚军再战一场!
  秦魏两军连营数十里,完全将楚军前进的道路堵住。楚军到来之后,见秦军阵势已稳,项羽亦不敢贸然轻进,遂与秦军隔着数十里的位置扎营布寨。楚军立下营寨之后,范增坐着小车从河内郡赶到战场。半夜请见项羽道:“刘邦害死项声,如今带着大军攻进了九江国。英布闻此消息,已经无心再战,早在三日前便向我请辞回国。刘邦此贼老奸巨猾,他不北上救魏,反而南下,为的就是断去我军后,扰乱我军军心!所以大王不可此地耽误太久,若英布不敌刘邦,我军就危险了!”
  听闻此言,项羽气得拍案大吼道:“无耻老贼,吾恨不得食其肉!当初怎救听信了这老贼的话,竟使项声丧命于他手中!”
  范增那张苍老的脸上也在不复以往那副智珠在握的神情,他双眉紧锁亦感些许无奈道:“项声未战先亡,我军前进的势头已被截止!虽然现在秦国就在面前,但我军已经无力再征,所以只能退兵回国。刘邦在后,子婴在前,我军不可轻易后退,不然子婴必然会在背后追击!所以大王当用一战击败秦军,然后退军回到楚地。等除去刘邦这心头大患之后,再做打算!”
  项羽虎目中尽是不甘,他一拳砸在桌案上,愤恨的低吼道:“大好机会就在眼前,秦国就在咫尺,却要做后退之举。我项羽伐秦,岂能如此虎头蛇尾?”
  范增闻言一惊,言语未出,项羽已经说道:“亚父且看我一战斩杀子婴,然后再带领骑兵奔袭刘邦!我项羽从不做无用之功,也绝不会路过秦国门口而不入!”
  范增见项羽言语坚决,却还是出言相劝,哪知道项羽根本就不耐烦了,挥手对范增说道:“亚父不用心焦,事后如何等与子婴战后在说!”
  范增喋喋不休的说了一阵,实在见项羽听不进去,最后只得生气的敲着拐杖退去。
  第二日,项羽亲自修书一封,派大将虞子期送入秦营。虞子期怀书进入秦营,面见嬴子婴,一脸倨傲道:“楚王让我带战书一封,不知秦王敢接否?”
  嬴子婴双眉一挑,口中淡淡的说道:“从未听说楚王也有弄笔操墨的一天,孤倒是真的好奇了。项羽想说什么,你念出来便是。”
  虞子期冷冷一笑,伸手从怀里一掏出战书,张口便念道:“子婴小儿,赢姓余孽:当年寡人一时不察,竟使鼠辈逃脱。汝侥幸得存,不思苟延藏匿,却还兴风作浪,着实可恨。寡人已提天兵,特来取汝项上首级。汝若胆颤畏惧,大可再次前来投降,寡人保证留汝全尸……”
  项羽全文全是嘲讽蔑视之词,却没有约战之词。帐中大将听得此文,无不怒气充盈,有的人破开大骂,有的人拔剑欲上。虞子期丝毫不惧,竟然指着众将张口回骂。有大将数次向嬴子婴请命,要斩下虞子期首级,嬴子婴摆手不允。让韩则喝止众人之后,嬴子婴方对虞子期说道:“孤从未听闻项羽舞弄过笔墨,本想见识一下其文采,没想到却满篇粗鄙之言,着实让人失望。既是战书,却无约战时间、地点等具体事情,可见项羽是只会弄戟耍剑的匹夫。项羽虽然言辞未到,但孤不做计较。既然他有心约战,孤也无不应允。暂留你项上人头,报上约战地点后滚吧!”


第四百二十三章 国殇(一)
  伊水畔,舟船弄影,粼粼水声伴随着十万纤夫的号子声在河湾处来回传荡。风过处,戈矛成林,来往的骑士扬起了马鞭抽打着纤夫的后背。那被烈日晒得黝黑的背上,刻印着一道道血影斑驳的鞭痕。痛楚和瘙痒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纤夫,但他只能埋着头抿着嘴,双手拉紧着纤绳,将身子跟随着绳子倾斜,一步一步的向着前方挪移。
  大河中央,余皇之上,有老者闭目呤诗:“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此诗名为《七月》,乃是西周初年豳地(在今陕西旬邑县、邠县一带)的奴隶所做的诗歌,讲述的是一年一季男女奴隶的生活。
  就如这伊水畔的十万纤夫,曾经的他们也是国人,只不过国破家亡,不得不屈服在楚国大军的兵戈之下,为其牵绳使力,帮着楚人一步一步的覆灭自己的国家。他们的国家名魏,他们乃是魏人。
  余皇上的老者驾驭着十万魏奴,带着战舰千舟,沿着伊水西行。
  十万名魏奴,倾斜在伊水畔,光着脚丫踩在又烫又热的沙滩上,他们抿嘴用力,一步步挪移,带着横行在大河中央的巨舟向西行去。
  西方有山,名为白云山,山下有水,名为洛水。自洛水向东北蜿蜒直入河东郡,上下三百里,有良田万倾,国人百万。魏人自迁都安邑以来,在此繁衍生息已有数百载,如今楚室操戈,一路杀奔而来,此时洛阳告破,三川失守,只剩余河东数城未曾幸免。
  白云山下小丘之上,魏王豹头裹白巾,骑白马,手提重剑,站在万千人之前。在他背后,有老者、有少年、一个个头裹着白巾,跟随着魏王迎风眺望。
  烈烈狂风似刮面如刀,却将那胡髯头须吹得张扬四起。沙场处,秦国的黑旗在狂风中肆意乱舞,秦王子婴拔出了身上长剑,迎风高呼道:“此时不战,又待何时?”
  数万秦甲扬戈高呼:“战!”
  其声如雷震,却是一层又一层。有那猛将马逸,闻声驱马,使一杆长枪,直冲楚阵。有那秦士,击盾扬步,滚滚而来。停射在两翼的秦骑,也跟着主将章燕驱马前冲。顿时,黄沙漫天,声震不绝。
  楚阵之中,楚王项羽一身戎甲,手提一柄大铁戟,目视着前方。待听到秦人呼战而来,便仰头狂笑道:“秦狗来矣!江东弟子何在?”
  大将钟离味提戟狂呼:“未曾远离大王!”
  项羽大喝道:“让那秦狗看看,我楚国铁骑的锋锐!”
  “喏!”
  钟离味甩马而出,背后跟着数万楚骑直奔秦阵两翼而去。两支骑兵呼啸着穿过,刹那间,便有无数骑翻身落马,不一会就搅成了一团,捉队般的厮杀在一起。
  秦阵之中,嬴子婴高站在战车之上,举望战场,却见人影在黄沙中穿梭,一时之间也不知胜负为何。旁边跟着骁将褚辽,此时按剑说道:“冀候麾下有三万骑兵,而楚骑却有整整五万。素知楚骑威猛,如今又佩戴了马镫蹄铁,使得战力飞涨,根本不惧怕与秦骑硬战。”
  褚辽之言,嬴子婴又如何不知?秦国骑兵的秘密,早在关东大战之时就暴露了出来。天下诸侯都是精明日,又如何不知两物对骑兵的作用?于是纷纷效仿,如今天底下已经没有当年只会躲在马背上射箭的骑兵。就如这楚骑,本就是项羽手下精锐。在没二物之前,项羽就极喜骑兵,如今有了二物,便当先装备上了。就是有这么一支来去自如的骑兵,所以魏国上下,无人敢出城野战,不得不据城死守,然后被分割包围,一点一点被蚕食。
  从东郡出发,楚军行军数千里,所过之处,无人敢出城野战。今日之战,不在关隘城塞,而在距安邑城三百余里的原野上。这是秦楚二国首次正面交锋,若一方战败,战局立改。
  待骑兵交战不久,很快步兵也接近开战。无数面樯橹被顶在了最前面,天空中箭矢乱飞,地面上手持长戈的士卒已经开始交战。战阵中,不时有楚国甲士护着火车冲出,火车上燃着熊熊大火,散发着熏人的黑烟,一搅进阵中,就使得秦士慌张躲避,原本完整无缺的阵形立即被打乱。
  不等楚军嚣张,秦阵中立即推出一扇扇插满竖刺的刀墙,数十人推着刀墙横冲直撞,楚军的阵势也立即告破。秦军将此利器藏于军阵之中,此时用出,却比火车更为犀利。楚军纵然再骁勇,也不敢以血肉之躯阻拦如此庞然大物。
  子婴在战车之上刚露出一点笑容,就见有楚骑飞马而出,奔驰的时候甩出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