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复秦 >

第126章

复秦-第126章

小说: 复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褚辽哼道:“背主之徒!难怪别人要杀你们!”
  公孙戚摇了摇头,指了指自己的胸口说道:“我们是关中的老秦人,世世代代居住在这片地上。在这里我们的氏族都扎了根,我们如若反抗就是带着所有人一起走向死亡!我们背叛了秦王婴,又背叛了秦王博,投到了楚人项羽的帐下,项羽抛弃了我们,我们不得不跟随司马欣,现在司马欣也死了,我们只能降刘邦。韩信信不过我们,要夺我们的兵权,他们知道我们不可靠,要杀了我们才能真正的掌控内史!”
  公孙戚按着褚辽的臂膀说道:“秦王已经打败了章邯,要不了多久就会杀向内史!你不要去陇西,留下来随我同韩信斗,等秦王打来的那天,我们一起响应,韩信早晚会被我们赶出关中。”
  注:公孙甫是栎阳守将,一个极为庞大的胖子,前文有提过。


第二百三十七章 谋
  泾阳城中,秦军军营。
  军营位于城北开阔地带,外面用木栅围住,木栅里面还有一层木墙,木墙共两层,上面一层可供士卒巡哨,下面可摆放武器盾牌,一旦有敌人接近,就能迅速的拿起武器。木墙每隔数丈就筑有高台,高台是让弓手居高射击的,称为箭塔也不为过。军营中军帐摆放有序,里面也修有防御工事。秦王的大帐在最后面,大帐旁边还修有箭塔两座。
  嬴子婴就在大帐里面,他的背后横着一面高大的山河屏风,屏风上绣刻的正是关中的地形。帐中还有章业、蒯彻、公孙止、冯英、马逸、沙太、杜袭、韦陀、许仪、武向、察哈尔、叔仁通、金宁……十多员大将。
  金宁乃伯彦的部将,叔仁通说服了伯彦,伯彦决定借秦王八千石粮食,兵三千助秦灭敌。从伯彦此举可以看出,伯彦已经将重注压在了嬴子婴身上,都已经不吝血本了。嬴子婴得到伯彦倾力援助之后,粮食之危顿解。伯彦的援助让北地和陇西的军队得以安心,但也没有多余的粮食支持下一场战争了。才不久嬴子婴得到了刘邦派兵袭了内史,领兵的大将是韩信的消息。
  韩信平定内史之快,简直出乎了嬴子婴的意料。嬴子婴明白,只要韩信腾出手,肯定不会放过自己。按照目前的形式来看,嬴子婴只能防御,最好是能支撑个一年半载,等北地和陇西稍微恢复点元气后再和韩信打。但韩信会等人吗?现在嬴子婴不光有北地,还有陇西,甚至是上郡。这三个地方都与内史接壤,韩信要从什么地方进攻,会什么时候进攻完全防不胜防。
  这就是地大兵少的难题,除非韩信愿起所有兵力和嬴子婴死磕在一个地方,那样或许有三分胜算。不然的话,早晚会被韩信各个击破。伯彦派了三千兵到北地,那上郡的兵马不过就五六千,北地几次大战,如今倒是集结了七八千人,守备各城都不够。陇西兵力最少,章燕手中之兵不过四千。如果韩信要攻打陇西的话,可以置各城于无物,直接杀到冀县就行。
  嬴子婴道:“韩信不会给我们太多的时间,如果想不到办法,那就只能坐以待毙。等韩信攻来,我们就陷入被动了!”
  嬴子婴说完就不说了,韩信入关的消息就像上天再一次给他开了一个玩笑。让嬴子婴眼看着就要一统关中的时候,却又多出很大的变数。这种感觉非常不好,就像事情完全出乎意料一样。嬴子婴的眼睛向着在座的诸位一一扫去,然后一颗颗头颅都低了下去。
  连脑袋不灵光的沙太都知道,现在不管是北地还是陇西都是伤痕累累,再也经不起大战了,就跟人一样,打累总是要喘息的,不然就会活活的累死。
  嬴子婴看着诸位将军,这一次连他自己都想不出一个靠谱点的办法。秦国的将士已经跟章邯打得非常疲惫了,这时候是应该休养生息的时候,可偏偏——。
  如果说章邯的死,让嬴子婴喜出望外,恨不得脱掉衣服大声的嘶喊,那韩信的到来就像喊得正爽的时候,头上淋下了一盆水,冰的那种。大帐内静悄悄的,连针掉落的声音都能听见。本是低着头的蒯彻又抬起了头,他死鱼眼四瞟了圈,最后看向了嬴子婴。嬴子婴唇角微弯,脸上流露出一股喜意。
  蒯彻假意咳嗽了两声,然后才施施然的走出。等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他身上的时候,他才漫不经心的说道:“秦王呐!这世上就没有解不开的结,如果真的解不开,我们还可以用剪刀剪嘛!”
  嬴子婴知道蒯彻肯定有主意了,他立即配合道:“如何剪掉?还请先生直言。”
  蒯彻哼了一声,拂袖说道:“前些日子那个赌局就算是臣输了。”
  嬴子婴微微一笑,并不答话。蒯彻继续说道:“韩信之兵是狼,来势汹汹。他平定内史之快,确实出乎了我们的意料,但从中也可以看出,内史肯定还残留着隐患。纵然没有隐患,还有秦王这个大隐患!”
  他这么一说,所有人都笑了,连嬴子婴也笑了。嬴子婴笑着问道:“孤怎么不知道自己会成为大隐患呢?”
  蒯彻答道:“那是因为秦王你没有好好利用你这个隐患!您是秦国名正言顺的主人,是关中名正言顺的主人呐!秦国在此立国百年,纵然经历举国大难,但还是有人惦记着秦国的!在我第一次入关的时候,从洛河偷渡到洛南,在那里看见很多的人,他们非常眷恋故土。在他们心中,关中是世上最好地方,这里很少发生哄闹旱灾,一直都风调雨顺。在北地,去年发生的洪灾,有百姓认为是上天在惩罚秦王。但在内史,那里的百姓不会这么想,他们不知道秦王复国,他们会认为这是天罚,秦国立国数百年都未曾发生灾害,为何会在秦灭之后发生?他们会认为是上天在惩罚司马欣,甚至是自己。他们甚至期盼着秦国复兴,但这样不够!完全不够!
  秦国之兴是兴于国策,秦国之亡也是亡于国策。以法治国太过刻薄,秦律太过残暴,税负超过了百姓的底线。而且统一六国时用的耕战体系,在统一之后并不适用。秦国已经葬失了民心,所以一个张楚就能呼起百万兵,六国遗族才能趁机作乱。秦王以为关中的百姓在这残酷的刑法税负下,还能惦记着秦国吗?有!但那是少数,惦记秦国的,不是百姓,而是一些世族,但大多数世族也已经放弃,所以秦王在北地立誓复国的时候,从者甚少。就说北地,很多将军来投也不过是看到形式有变而已。如果秦王解决了人心丧失的问题,关中又怎么没什么响动呢?
  吾听秦王说过,你在除掉赵高之后,也废除了一些政令,可您忙着征讨刘邦,那些政令真的传达下去了吗?又实施了吗?百姓依旧不知道秦王已经改了政令,这些政令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关中的百姓也不知道。接下来,秦王就再也管不了政令了,您天天打仗,最终输掉了秦国。在北地起事之后,也未曾更改过政令,我知道秦王一直有心改,但始终不见令出。您依旧在不停的打仗,打完这个打那个,感觉到处都有敌人。您身为秦王,坐镇关中,如能得民心,当振臂一呼,百姓云集,三秦叛将,刘邦、韩信根本就没法在关中立足!
  您忘记了亡国的根源啊!只通过打仗!您终究有败的一天,在朝那,如果不是冯将军机智,何须方士愚民?何须用乌氏恐吓百姓?秦王,你得到了秦军将士的心,可您还没得到民心啊!
  您一见韩信入关,心中所想的就是如何用计破敌?殊不知有些敌人不需要用计,就有万千百姓可以将他们逐出关中,让他们在内史寸步难行!”
  蒯彻的一席话,让嬴子婴是如梦出醒,他喃喃的说道:“先生说得是,是孤迷失了,迷失在了无尽的战争中。打仗的日子,孤一直觉得很孤独,总觉得全世界都是敌人,孤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杀完,杀完之后还会有。孤一直在杀戮,将战争越扩越大,大到现在打不下去了。这都是孤的错误,孤认识到了错误,却又在沉侵在另外的错误当中。”
  嬴子婴的话一说完,帐中的章业突然跪地说道:“臣有话说!”
  嬴子婴道:“但说无妨。”
  章业道:“军师说讲的话,就是当年吾兄苦苦寻找的缘由。吾兄为秦国上将军,剿灭张楚、灭韩除魏,将天地都打遍了,可还是有无数的敌人要打!六国遗族,各地反军,剿灭又生,永无宁日!就算没有项羽,这天底下还是有数不清的反贼,他还是会输!只有彻底的根除弊端,秦国才有复兴的希望。军师在前面已经说过,说秦王本身就是隐患,您能影响秦国的百姓,这说明秦王的根基还在,只要秦王拿出了政令,收拢了民心,平定关中并不难!”
  嬴子婴点了点头,蒯彻说道:“章将军想必是明白了!看样子秦王也明白!蒯彻就不妨将心中所想如实道出。如今,我们只有两条路走,一条路就是秦王你现在走的路,不过秦王还不够果决!三地兵力松散,地广人稀,很容易被各个击破。要想取胜,唯有死战!不是防守,而是进攻,集结手中所有力量,在韩信还未曾反应过来之前,打到内史,决一死战,胜者生败者亡!这为决战计!还有一计为求败计!秦王不与韩信死战,韩信若攻,立即退兵,他要陇西就给他陇西,要北地就给他北地。秦王的部队不和他们正面对抗,而是想尽办法,让秦王的决策,秦王的政令,传达到关中每一角落!韩信会越打越害怕,他招不到一个关中士卒,没粮食,百姓处处和他为难,秦王的部队散布关中各地,可以在各个地方击破!只要秦王的政令传递到了关中各地,到时候就是真正的振臂一呼,从者云集!韩信必然被困死在关中!”


第二百三十八章 国之大计
  秦王朝是一个残暴的王朝,它对百姓残忍,苛捐杂税一增再增,严酷的刑法让天下百姓都害怕。始皇帝、二世都喜欢奢华与享受,庞大的宫殿、蜿蜒的驰道、修河筑坝,工程庞大众多。有些工程其实出于军事民用的考虑、如长城、如直道、如河渠,但这些工程还没有开始造福于百姓,就已经逼得各地怨言四起。在百姓的心中,始皇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他自己。在有心的挑拨之中,修筑的东西全部成了始皇帝的罪证。——这就是一个王朝不与民共息、不施仁政的下场。
  秦国一直奉行的是耕战制度,但耕战制度只能造福少部分人。特别是当一个国家统一百姓安居乐业的时候,这种制度就会损坏大部分百姓的利益。秦国通过耕战制度养了大批的部队,所以受益者就是秦国的士卒!在以法治国的国策之下,士卒就是执法者最锋利的武器,当这些武器没有敌人的时候,它就会对准自己,对向秦国的百姓。百姓惶恐,天下又如何得安宁?
  嬴子婴早就想到这些,他的思想也经历了数次的改变。在最初的时候,他刚刚杀了赵高夺取了政权,那时候想到的就是废除耕战制度,轻徭薄赋挽回秦国。可是他的政令才刚刚下达,刘邦就打进了关中。那时候嬴子婴为了稳固权势,依旧用的是那群旧的官僚,等嬴子婴征战之后,他们很明显是阴奉阳违,所以政令根本就没传达出去。打败刘邦之后,嬴子婴立马准备战事,甚至连咸阳都未回。他亲上函谷,最终遭到了咸阳事变,亲手葬送了他的国家。
  他开始流亡,开始落魄。最后在冯英的帮助下,他依靠战争和诡计拿下北地,在那时候,战争又让他迷失了。在他看来,只有战争才尽快的复国,只有用耕战体系才能让他手中的将士为他效命,即使要改变,也要打下关中在改。他继续推行这耕战制度,不可否认,这种制度在打仗的时候非常有效,它能让嬴子婴很快的取得了将士们的忠心。他开始了漫长的征战,然而战争有胜有败,他不是无所不能的神,所以他陷进了战争的泥泞当中,不可自拔。
  他渐渐忘记了自己的初衷,渐渐的迷失。他带着部队不停的打仗,每天都能感觉到死亡的来临。章邯的意外死去,让他喜出望外,韩信的悄然到来让他恐惧万分。在这个时候,他心里想着的是仗已经打到这个份上,自己唯有打下去。
  蒯彻的一席话让他醒悟了过来,让他还想起自己拥有的不光是责任,还有拯救!只有拯救才能复国,战争只会让自己越陷越深。嬴子婴想起了后世的一段话:“知道什么是拯救吗?拯救就是爱,用大爱去挽回。”
  秦国不单单只有士卒,还有百姓,战争不是目地,拯救才是目地。
  他心中早已经有治病的良方,却偏偏拖着病躯要寻人报仇!
  复国不是报仇,到这一刻他才醒悟。
  嬴子婴缓缓目视着周围所有人,那一张张熟悉的、不熟悉的、狰狞的、平静的脸孔。嬴子婴终于笑了,他张着嘴呵呵的笑着,两只眼睛都眯成了弯月,等笑够了他才说道:“孤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你们下去吧!随时准备孤的号令!”
  “喏!”诸位将军抱拳称喏,一个个转身离去。
  等大帐只剩下他一人之后,嬴子婴才从怀里摸出一张洗得乌黑的锦帕,这面锦帕写的是尉寮写的半篇《上谋》,不过现在什么都看不到了。上谋不是一部兵书,也不是治国的良策,它就是尉寮老死之前写的一段莫名其妙的话,书中写道:“谋者,智也。有所思,故而谋之。天下凡俗所能谋者,无外乎人、物、权利、天下。吾之上谋,在于谋心,谋他人之心,明自己之心。”
  上谋所讲的,在嬴子婴看来,更像是后世的心理学书籍。它讲了如何利用自己去影响他人,如何去洞悉别人的想法,如何看明白自己。嬴子婴以前觉得自己明白,现在突然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明白。人在棋盘中,身为棋子,又如何能知道自己会被放在哪个位置呢?位置、环境,都有可能影响自己的决断,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只有洞悉了自己,坚定了信念,才不会被当成棋子。
  要挽回民心,唯有拯救,这方法他心里早有了。
  嬴子婴拿出了竹简,仔细思索着。如今秦国已经灭亡,各地战火不断,实际上很多刑罚都已经名存实亡。天下已经乱了,已经没有法了,这才会使得各地的盗贼横行,危害百姓。自己现在要做的,是要重新立法,即为:盗、奸、杀人者有罪,罪不祸及他人。严重者斩之,轻者服刑。不割耳鼻,不残手足,刑者服其劳。
  写完这段话,嬴子婴笑了笑。如今按照这局势,这东西是写给人看的,用嘛还得慢慢来。百姓关心的还是赋税的问题,嬴子婴决定不破不立,要来就来一场大的!反正关中的世家大族也差不多都完了,想要得到一批人的支持,肯定会损坏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他落笔写道:以前苛捐杂税全部废除,百姓赋税只收田赋,根据田地丈量纳税,可以纳粮也可以纳钱,税率只收三成。分田量地,收荒田为官府(注)所有,由官府一律统管,检地,登陆户册,划地均田。
  这才是嬴子婴的想要干的大事!不过这一次他准备暂时放过关中的那些世家大族,如今那些世家大族都已经衰败破落,关中久经战乱,如今地广人稀,很多田地已经荒芜,只要将这些田地收回去,照样够百姓耕种。这种方法说得详细点,就是将所有的荒田和无主之田,直接收归官府所有,而后对耕地面积进行检测核算,划出区域,然后清点当地百姓的人口,按照男丁数,平均田地,租用给百姓。耕田有优劣之分,大可按照耕田的优劣,再详细规划,就比如每名男丁能够均田十亩地,如果分到最好的田地,可以减免两亩,如果是劣田,则可以增加两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