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明末去当兵 >

第231章

回到明末去当兵-第231章

小说: 回到明末去当兵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一名御医带着几个医官过来了过来了,正要进孝庄皇太后营帐,多尔衮拦住了他,把御医悄悄拉到了一边,悄声叮嘱了几句。

    这名御医唯唯诺诺,然后这名御医带着几个医官进去了。

    过了大约半炷香的功夫,多尔衮才进了孝庄皇太后的大帐。

    里面的宫女,太监,医官,太医等赶紧过来给摄政王施礼。

    多尔衮示意他们不必多礼,不要喧哗,轻轻来到孝庄皇太后的病榻之前。

    此时的孝庄皇太后躺在病榻之上面色苍白,呼吸微弱,像是睡着了,眨眼之间像换了一个人。

    苏沫尔守在旁边,面色凄然,还偷偷的抹眼泪。

    多尔衮看了看,然后转身把御医悄悄地拉到了旁边,装模作样道:“太后病得如何?”

    这名御医也是煞有介事道:“回摄政王爷的话,太后操劳过度,急火攻心,不宜再劳神费心了,奴才再给配几副药,休养一段方可康复。”

    “有劳太医了。”

    “奴才的应尽之责。”……

    多尔衮一直在这里呆在孝庄皇太后醒来,孝庄皇太后看到了多尔衮要坐起来。

    多尔衮赶紧把她扶住了,让她躺好。

    “太后不可轻动,方才本王问过太医了,太后不可再为国事操劳了,安心休养身体要紧,有什么事吩咐本王去做。”

    “那就有劳王爷了……一定不能饶了那个狗奴才。”孝庄皇太后也感到自己实在是太累了,说着还咳嗽了起来,苏沫儿赶紧过来给她捶背。

    多尔衮道:“太后放心,本王一定将这个胆大包天的狗东西碎尸万段,不少于3000刀。”

    多尔衮走了之后,孝庄皇太后就睁开了眼睛,从床上坐了起来。

    “老佛爷……”苏沫儿赶紧来扶她。

    “我没事,只是头有点晕。”

    “老佛爷该用药了。”苏沫儿赶紧把熬好的药,捧了过来。

    “用什么药啊,哀家没有病。”孝庄皇太后摆了摆手。

    苏茉儿不解道:“可是老佛爷,太医说……”

    “苏沫儿,你不要相信太医的话,不过摄政王爷现在身体已经康复,能够继续摄政了,哀家也该歇歇了。”

    ……

    多尔衮再从孝庄皇太后帐中出来的时候,心里觉得踏实多了,脸上一点生气的表情也没有了,反而觉得林毅这封信帮了他很大的忙,让他重新拾回了以前那个大清摄政王的感觉。

    他从孝庄皇太后的营帐中出来了,直奔刑场而来……

    洪承畴被人拖出去之后,打掉了官帽,顶戴花翎滚落在地。无数的火把把这里照得通亮,洪承畴光着膀子被捆在了一棵柱子上,更显骨瘦如柴。

    负责行刑的鞑子们进行着凌迟前的准备,清水一盆,大小各式的割肉刀具一套等。

    因为凌迟处死是有讲究的,一共要割多少刀得有个数。

    据说袁崇焕被崇祯皇上凌迟处死的时候,被割了3000多刀,他的肉被割下来的时候,那些不明真相的围观的老百姓争抢着买去吃,一代名将竟落得如此惨地,崇祯皇上最后被逼上吊之后,到了阴间如果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不知道有没有忏悔此事。

    洪承畴绝对没有料到祸从天降,刚才还是位极人臣的朝臣,跟太后和摄政王诸臣共商国是,转眼之间就成了要被凌迟处死的重犯!

    他恨林毅,恨林毅笑里藏刀,太过毒辣,这一下算是把他置于死地了。还不如在明营之中把他杀了算了,现如今还得受这凌迟之罪。

    他更恨他自己,恨自己当了汉奸,真是一入汉奸深似海,上了贼船再想下来就难了。

    眼前又要挨刀了,凌迟处死,这种极刑,想想就令人不寒而栗。

    这可不是用伴君如伴虎这句话简单能解释得了了,崇祯皇帝虽然虎性多疑,洪承畴在大名为官多年,成为大明朝的倚重之臣,但是这期间他感受到的只有龙恩浩荡,崇祯皇上丝毫没有动他一根毫毛。

    而他投降了大清以来,满清鞑子始终提防着他,他们奉行的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直到有一天他们当真相信洪承畴是真心投降大清,才委以重任,但是对他的戒心并没有消除。

    特别是从宁锦之战以来,洪承畴对大清忠心耿耿,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已经对不起的大名,绝对不能再对不起大清。

    但是这些满清鞑子却屡次三番要杀他,很会思考人生的洪承畴,不得不得出一个结论,当汉奸太不好混了!

    洪承畴被绑在柱子上,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

    鞑子行刑的刽子手又过来了,光秃秃的脑袋在火把的照耀下发着亮光,金钱鼠尾辫在背后甩来甩去,把手中小刀磨的明光发亮。

    刽子手来到他近前,凶相逼人,洪承畴不知道他先从哪里下手?

    不敢看,把眼睛闭上了。

    这时就听这名刽子手道:“大人,上头有令,忍着点儿啊,可别怪小的。”

    “刀下留人!”关键时刻多尔衮的亲兵出现了。

    这两个亲兵来到了近前,跟行刑的几个兵将说了几句话,便没有人再敢给洪承畴动刑了。

    直到摄政王出现。这些行刑的清军和那两个亲兵一看,摄政王来了,过来赶紧施礼。

    多尔衮什么也没说,喝退了这些兵将,亲手把洪承畴的绑绳给松开了。

    然后这两个亲信兵将帮忙把洪承畴的衣服给穿上,然后带着洪承畴离开了……

    然后洪承畴来见孝庄皇太后,此时孝庄皇太后已经从床榻上起来了,坐在梳妆台前,苏茉儿正在给她梳理长发,脸色已经恢复了正常,熬好的药在旁边放着他一口没喝。

    多尔衮就明白了八九,这个女人真是厉害,她什么都知道,既然如此,自己也不用藏着掖着了,于是屏退左右,大帐里面就剩下他们两个。

    多尔衮躬身施礼:“太后,本王已经将人放了,请太后降罪。”

    孝庄皇太后轻轻叹了口气,“王爷做的对,哀家这段时间太不冷静了……姓林的够狠,你替哀家劝劝洪承爱卿,和谈之事你们商量着办吧。”

    多尔衮觉得这个女人有几分伟大,而自己有几分卑鄙,脸上一紧,不无沮丧。

    说到和谈之事,多尔衮思忖道:“太后,其实不用商量,能谈出个什么名堂?不过让洪大人尽管去和林毅谈,本王只需用太后身边的一个人足矣,不知道太后是否舍得。”

    “王爷是说苏沫儿吧,王爷是不是早就开始打她的主意了。”

    多尔衮低着脑袋道:“太后说笑了,本王心中只有太后,绝不会有一个婢女。”

    “哼。”孝庄皇太后脸一红轻轻哼了一声,“说正事儿吧,王爷打算让苏茉儿干什么?”

    “太后明鉴,让苏沫儿到明营去一趟,把林毅的脑袋提回来,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

    孝庄皇太后看了看多尔衮,两个人沉默了片刻,然后孝庄皇太后把苏茉儿喊了进来。

    苏沫儿进来以后给两个人施礼,孝庄皇太后拦住了她,“苏沫儿有一件棘手的事情需要你去办,你可愿意?”

    “老佛爷有事尽管吩咐,奴婢万死不辞。”

    “你收拾一下去一趟明营,把林毅脑袋给我捎回来。”孝庄皇太后说到林毅有些咬牙切齿。

    苏沫儿先是一愣,紧接着应诺道:“奴婢谨遵老佛爷懿旨,奴婢这就去准备。”

    苏茉儿说着转身就走,孝庄皇太后把他叫住了,“不必这么慌张,今晚你跟哀家住,明天晚上再走,还有,你一定要活着回来,不要受什么伤害,免得哀家心疼。”

    苏沫儿非常感动,跪下来给孝庄皇太后叩头……

    多尔衮离开了孝庄皇太后的营帐之后,回到自己的营帐命人把洪承畴带上来。

    洪承畴跪倒磕头:“多谢摄政王搭救,若非亲自援手,奴才恐怕早就成了一堆碎肉了。”

    “起来吧。”多尔衮把他扶起来,“今日之事你不必多心,太后也并非有意要置你于死地,这都是林毅在从中作祟,弄的我们乱了方寸,太后已经后悔了,及时收回了成命,方才还让本王安抚于你。”

    洪承畴几经周折,一会是功臣,一会儿是罪臣,一会要五马分尸,一会儿又要他出谋划策,一会要将他凌迟处死,现在又要安抚他。

    他现在已经疲了,看来这个汉奸还是没有当够,但是不当又不成,身不由己。

    因此对多尔衮不无感激道:“奴才受宠若惊,多谢太后和王爷恩典,奴才一定尽全力报效大清,报效太后和王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多尔衮赞许的点点头:“明天赴明营谈判就由你辛苦一趟,与他们周旋,尽可能答应他们的条件,但是要尽量拖延时间,直到明军大营大乱,你就立即脱身撤回,本王要给他来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届时派人接应于你。然后大破明军,你就立下大功一件。”

    “王爷运筹帷幄,奴才领旨。”
………………………………

第370章  和谈 5000字大章

    洪承畴奉了多尔衮的谕令,带着100多名随从侍卫,上了一艘大船,打出与大明和谈的旗号,从三岔河口开了过来。

    这100多名随从侍卫当中还有一个特殊的人物,这就是女扮男装的苏茉尔,这个身怀绝技的绝色美人是大清这次和谈的全部希望所在。

    青衣小帽的她此时像一个玉面书生,立在洪承畴的旁边,又像是他的一个书童。

    这位大清皇宫的大内高手此时脑子里像滔滔的河水一般并不平静,想的是如何的完成老佛爷交给她的任务,这次任务特殊,责任重大,她感到些许压力。

    因为她从事的是一次斩首行动,尽管她武功既高,但是这样的行动对她来说还是开天辟地的第一次。

    她这身本事原来只是为了保护她的老佛爷。因为当时哲哲(孝庄皇太后的乳名)从科尔沁嫁到大清,这不是一桩简单的皇家婚姻,因为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他们是蒙古科尔沁部落和满洲鞑子的政治纽带。科尔沁的部落酋长深知大清后宫勾心斗角,相互倾轧,争权夺势,争风吃醋,也是血雨腥风,甚而至于女人之间的斗争比男人还要惨烈,必须保证哲哲这个政治工具顺水顺风。

    在那样的环境中,为了这样一个目的,苏茉尔才是他们最合适的陪嫁人选。

    她的任务不仅仅是伺候孝庄皇太后,更重要的是当她的贴身保镖,在军队和宫廷侍卫触及不到的空间内,保护她的人身安全。

    出身普通人家庭的苏茉尔极其聪慧,心灵手巧的她,十多岁就有了一身过人的本事,除了女工外,她精通蒙古文和满文,更重要的是练就了一身的好武艺,擅长骑马射箭,精通蒙古刀法。

    跟随孝庄皇太后来到大清的这近二十年,她都以一个贴身侍女的身份出现,给人一种文柔娇弱的形象。

    但是这些年来她的武艺一点都没有落下,而且她利用做女工的特殊工作,悟出了一套玉女针法,每天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她就偷偷的练这种针法,现在12颗飞针百发百中。

    苏茉儿的真本事,只有包括孝庄皇太后在内的极少数人知晓,直到后来那一天,多尔衮发现了她的秘密。

    对苏沫儿来说,保护太后,伺候太后,这都是非常轻松的,但是这一次任务她知道重如泰山。

    几次大难不死的洪承畴,现在他的心情已经调整过来了,看来自己这辈子与汉奸有缘,这个汉奸不当也不行,只要不死自己注定就是汉奸。

    这是天意,既然如此,也不要与命运抗争了,因为聪明的人都不与天斗。

    洪承畴现在早已经把临行大刑前的重誓什么下八辈子不当汉奸给忘却了,不忘却也不行,身入虎狼之窝,只有与虎狼为伍才能委曲求全。

    从汉奸的道路上退回来,他不是没有想过,但是关键林毅连一句劝的话都没有,让他情何以堪?

    他洪承畴不管如何变节,终归也是要脸的人,总不能自己一见面就跪地求饶,请求林毅答应他再当“鞑奸”吧!

    要知道当初他兵败被俘之后背叛大明也是相当曲折的,开始时谁来劝降他骂谁,大清的重臣包括汉奸在内,来劝他背叛大明投降大清的,被他骂走的至少有一打,最后若非是孝庄那该死的温柔攻破了他的防线,他还能坚持。

    而现在竟然连一个劝降的人都没有,不要说大明重臣,哪怕来一个大明的小卒自己也有面子,这说明大明已经不能容他了。

    虽然几级波折,几次与极刑擦肩而过,但终归大清没动他一根汗毛,现在仍然委以重任,这说明孝庄和多尔衮现在仍然对他恩重如山。

    汉奸既如此,夫复又何求?!

    洪承畴站在船头,抚今追昔,思潮翻滚,有一种作诗的冲动。

    但是一想到下一步的和谈,还得跟林毅打交道,顿时意兴索然,刚刚升起的一点诗情画意又被冲淡了。

    林毅的音容笑貌又出现在洪承畴的脑海中。自己的几次大起大落、与死神擦肩而过,皆是因他而起。要不是他大明朝也早就完蛋了。但愿苏茉儿这次能够顺利得手,宰了这个可恶的家伙,也为自己出一口胸中的恶气……

    林毅命令张华把感谢信用特殊的方式送到满清鞑子的手中,接下来他们开始商议和谈的事情。

    林毅知道,现在大清朝明显已经撑不住了,比几年前的大明朝那种惨景有过而无不及,孝庄皇太后和多尔衮唯有坐到谈判桌上来,才能够让大明朝退兵。

    就像当时的崇祯皇帝走投无路了,不得不暗中派人与大清和谈一样。

    这也是他当时抛出和谈这枚橄榄枝,能够让洪承畴和满清鞑子就范的原因。

    其实和谈不是林毅的本意,现在大明朝兵强马壮,完全有条件征服大清。

    当时林毅的这一提法是为了促成走马换将以死人换活人这一计划得以实现。

    没想到现在被洪承畴和这帮鞑子咬住不放了。

    大清朝既然愿意和谈也不是什么坏事,只要他们能够答应自己的条件,双方休兵罢战,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双方和睦相处,友好贸易往来,对双方的老百姓老说也是一件好事,免受了刀兵之苦。

    但是需要大清答应他们哪些条件呢,谈判的时候谈什么,有谁出面与大清使者来谈,林毅当然不会出面直接和他们谈,那有失他大明监国的身份。

    除非是孝庄皇太后和多尔衮亲自过来和他谈判,林毅才有可能出面坐在谈判桌上,但这是不可能的。

    这些和谈的具体细节当然得提前研究一下。

    不过林毅的心中已经有了谈判的合适人选,那就是他的智囊宋献策。

    现在他把宋献策叫到面前面授机宜,拟定了几个条款,如果对方答应了,他们真就撤兵了。

    但是谈判这种事情就像是做生意,买卖不一心,讨价还价是少不了的,林毅和宋献策也定下了一个底线。

    这些宋献策牢记在心。

    这一条条的预定条款,小颖和哲哲在旁边指手画脚,嘀嘀咕咕,哲哲让她安静,最后小颖终究禁不住过来对林毅道:“林大哥,这几条也太苛刻了吧,鞑子们能答应吗?”

    林毅按了按她的小脑袋,“傻丫头,他们不答应更好,我还怕他们答应呢!那就接茬继续教训他们,一直打到大清的京师,端了他们的王八窝。这些年他们无端南下入关,马踏中原,挑起战乱,攻城掠地,烧杀抢掠,罪行滔天,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