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明末去当兵 >

第168章

回到明末去当兵-第168章

小说: 回到明末去当兵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引燃火药,显然提高了效率,到了战场上,持枪者只需瞄准,然后放枪即可,根本不需要再去点燃火绳,从而就提高了士兵的射击精准度,也就是提高了战斗力。

    从火绳到遂发就这一步,中国用了好几百年,也就是说,从明代末期都有了这种技术,但是真正推广使用要到清末及民国的时候。

    这期间主要还是用大刀和长矛来战斗,火枪以及红衣大炮至多是个辅助或者点缀。

    林毅想想这些,觉得这些古人既聪明又愚昧,要说聪明能够聪明到世界巅峰状态,但是要说愚昧,也能够愚昧到令人可笑的地步。

    有新技术,不去推广和应用,反而被洲域列强领了先,难怪落后要挨打了。再看看太平天国、义和团,以及列强进犯中国是的战争场面,放着武器不用,甚至是蔑视西洋火器,只是一味的标榜自己勇敢和武功,甚至是仗着人多势众,更有甚者是大搞封建迷信,结果两军遭遇,血肉之躯,在火器面前真的是不堪一击。

    现在的崇祯朝廷不就是如此吗?这么好的先进技术发明,30年代就有了,崇祯皇帝却视而不见,说他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一点也没冤枉他。

    回到荆州之后,这一个往返就是20多天,祖克勇得报后带着众将出城接出多远,在迎接的队伍中,还有几朵鲜花,这便是全副武装的哲哲带着两个贴身丫鬟等几个女营兵,个个英姿飒爽,特别是哲哲打扮的花枝招展不亚于月宫仙子下凡一般,祖克勇还命人鸣放了九响的红衣大炮,城门口还摆满了鲜花,以示隆重。

    整个荆州城净水泼街,黄土垫道那架势跟迎接天子差不多,林毅在荆州城驻兵的时间可不算短,他的军队纪律严明,对老百姓秋毫无犯,而且对城中的老百姓能帮则帮,特别是对那些穷苦百姓,还开粥厂进行正赈济,赏饭赏衣,深得民心,老百姓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军队。

    因此一听说今天要迎接他们林大人回城,纷纷涌上街头,万人空巷,都想一睹林大人的风采。

    面对老百姓的热情,林毅不停的招手示意,有的地方走不动,他就下马牵着步行。

    回到他的太师府,或者叫总兵府衙门,祖克勇、郝摇旗纷纷回报这期间各营的情况,林毅很是满意。

    这将近一个月期间,朝廷果然又给他拨来了20万两白银和10万担粮草,并催促他加紧出兵剿贼,这些银子和粮食王健都已经全部上账入库。

    20万两白银用于改造火枪,完全够了。

    林毅传令,各营继续加紧练兵,然后命张华在荆州城招募能工巧匠主要是铁匠,利用这个时机,林毅命人照着这本书的样子,又复制了几本书,这是必须的备份,如果就一本,万一损坏了,再到安徽去,见了毕家兄弟不好张嘴,而且那就费大事了。

    只要愿意出钱出粮,这么大的荆州城,找这样的人很容易,很快就招募了一批。

    林毅验明了他们的身份之后,这些人绝不能是流贼的卧底,或者是鞑子的奸细,就是朝廷的目的也不行,必须得有清白之身,是真真正正的老百姓才行。

    然后找了一个绝密的场所,从这一天开始,这些人吃住全都在这里,外面军兵严加防守,没有命令任何人不得擅自出入。

    所需要的铁器,煤炭,火枪,以及打铁用的风箱炉子等等,全都准备齐全了,这里就变成了一个军工作坊,或者干脆就叫兵工厂。

    在这里具体负责的当然是火枪营的统领东胜,然后把这本书交给了东胜,东胜又教给了具体干活的能工巧匠,林毅把他们这些头头脑脑召集在一起,给他们提出了要求,让他们先吃透这个图谱,然后研究改进方案,具体操作等等。

    从这一天开始,林毅除了每天坚持练功之外,然后是到各营的训练场上督查各人的训练情况,再就是一个重点工作,到军工厂看新式火枪的进度。

    数日之后,喜讯传来,第一把自生燧发枪终于问世了。

    东胜兴冲冲的让林林毅试枪,李接过了这杆枪,沉甸甸的,枪的总长度在一米左右,后面是枪托,上面是放火药的地方,下面有扳机,这造型跟后世的步枪有些像了。

    为了近距离拼斗的需要,根据林毅的要求,这枪上面都带有刺刀,不用的时候刺刀可以下下来,或者是折叠在枪上。

    林毅一看这些基本的造型功能都可以,关键是看改进以后的燧发究竟怎么样。

    他把子弹放进去,把火药压好,然后举枪瞄准,200米外有事先放置好的靶子。

    林毅看了看这个枪杆和准星,对于后世的一个特种战士的精英来说,玩枪他太熟悉不过了,只要东西没有毛病,他根本不需要怎么瞄,举枪就能射击。

    但是前提是他必须得熟悉这种枪,这毕竟不是后世的那种先进的枪支,区别太大了。

    因此林毅没有冒失,提前瞄了那么两三秒钟,然后抠了下扳机,弹簧撞击里面的燧石时啪的一声轻响,便引燃了火药,然后发出一声尖锐的鸣响,把子弹喷射出馆外,那响动跟放了一个鞭炮一样,一股白烟消散,那边报靶的军将大喊:“击中靶心,林大人神射!”

    在场的小颖和哲哲,祖克勇,张华,东胜等人也跟着鼓掌。

    林毅觉得没过瘾,上弹装药又打了三发,而且这三个全都命中目标不说,而且瞄准明显快了,明显一枪比枪熟练,一枪比一枪快捷,最后一枪他甚至是举枪就射击,根本没有瞄准的停顿。

    这下在场的人全都静了下来,好一会儿才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与喝彩声。

    都知道他们大人武艺高强,论功夫是当之无愧的天下无敌。以前也打过火绳枪,虽然打中了都觉得那只是不过是一次巧合,但是现在这几枪,一枪比一枪精彩。这可不能再用,巧合来解释了,就他们林大人这打枪的水平,无人能比,就是火枪营中多年用火枪的神枪手也不能及。

    因此包括火枪营的统领东胜在内,顿时都感到惊愕,他们不知道大人这些本事是从哪儿学来的,从过人的武艺到打枪,武艺吧还天天练习,但是打枪没见他怎么练过,看来他们林大人真是天生的战神。可是他们以前在一块当边军的时候怎么没看出来呢?

    东胜,张华,王建,王琦这些林毅曾经当边军的老战友,想不明白,但是现在也不去想那个了,现在是使劲的拍巴掌与喝彩。

    自生燧发枪终于成功了,比洲域人的还早,这是天大的喜事,意义更是非同一般,林毅的内心也很兴奋和激动,等掌声和喝彩声下去之后。

    林毅对这杆枪又指出了一些瑕眦,比如说枪托需要再重一些,不能头重脚轻,然后枪管再加厚一点,以免连续射击,温度过高而炸膛。另外还有一点是安全方面的措施,就是为了防止走火,必须得给枪上一道保险,用的时候打开保险,然后才能射击,就像后世开始设计前先拉一下枪栓子弹才能上膛一样。

    东胜和在场的能工巧匠,把林毅的意见全都一一记了下来,然后又用了十来天,改进之后的燧发枪又造出来了,林毅这次再试枪的时候非常满意,一连打了十几发子弹,然后摸了摸枪管,只是微微有点烫手,又把刺刀装上去舞动了几下,很是满意道:“就这样吧,开始批量生产,第一批500支!”
………………………………

第277章   兵出荆州 二更

    没有社会化大生产,只能靠手工业小作坊,要打造500支精良的枪支,也相当耗费时间。

    为了保证生产质量,催赶工期,这期间火枪营统领东胜,通宵达旦的工作。张华在外面大肆招募能工巧匠,不惜重金购买生铁和钢才,林毅除了天天练武,督促各营练兵之外,也是经常光顾这个秘密的兵工厂。

    又经过了三个多月,这个兵工厂叮叮当当的,终于用大锤加小锤敲打出来第一批500只的新式火枪。

    500支火枪一把一把,都经过几道关的严格质量检查,也就是说500只全部都是质量过关的成品,根本没有残品和次品。

    子弹不用担心,因为他们严密的尺寸,这种枪的子弹跟火绳枪的子弹是一样的。有了这种枪支,一大批火绳枪包括各种火铳都被毁了,等于回炉另造。

    接下来用这500支枪装备了第一支火枪队500名,这当然是东胜的火枪营里挑出来的500人。

    被挑中的每人发枪一支,他们拿着新枪兴高采烈,爱不释手,看看这儿摸摸那儿,听说这枪跟原来的枪是不一样了,但是看着还是那个样子,大小长短,外形上没什么太大的变化,但是听说不用点火了,一扣扳机就能发射,这玩意儿真有那么神奇?

    有的还拿着两支枪放在一起,相互比对呢,结果从大小长短,外形重量,全都一模一样。为了区分,枪托上的号码不同,另外枪带上也可以写上自己的名字。

    人群静下来之后,当头的开始讲了……

    林毅让他们开始练兵,因为换了新枪,必须得加以锻炼,才能形成战力。

    东胜领着这500人开始训练火枪营,与此同时,第二批火枪又开始批量生产了,也是500支。

    在生产第二批枪支之前,林毅为了鼓舞他们的干劲儿,不但如数兑现了他们的工资,每人还加发了二两银子,因此都非常高兴,接下来干得热火朝天,因为有了第一批的经验,接下来就是轻车熟路,干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林毅来到了新式火枪营的训练场上,东胜正在给他们讲解新枪的改进之处和使用方法,看见林毅来了,他们赶紧放下枪支给林毅施礼,林毅让他们继续。

    东胜仗着胆子让林毅给大家做示范。这里的兵将很多都听说过他们的林大人是神枪手,只是没见过。

    林毅也不推辞,接过枪来,很熟练的上弹,填药,然后举枪,打开保险瞄准射击,这500名军将都目不转睛的看着,聚精会神的关注林毅的每一个动作。

    直到林毅啪的一枪,精准的击中了240米外的靶心,全都鼓掌喝彩了,没有人再怀疑燧发枪的神奇了,更见识了他们林大人的神枪手名不虚传。

    在掌声与喝彩声中,林毅并没有停下来,又打了第二枪和第三枪,这两枪明显提高了速度。

    原来第一枪林毅故意来了个慢动作,是为了让大家看清楚,接下来的两枪非常快,从上弹,装药,打开保险,举枪瞄准,扣动扳机,击中目标,时间缩短了一半还多,而且动作非常的娴熟,如行云流水。

    这三枪全部射中靶心,百发百中的神枪手,名副其实。

    下面兵将的巴掌都拍红了,有的嗓子都喊哑了。

    林毅把枪扔给了东胜,让他们好好练习,由于他们是经常是火枪的,只不过是从火铳鸟铳三眼铳变成了统一的自生燧发枪了。

    因此林毅给他们练兵时间非常短,一个半月必须成军,这是林毅给他们下的死命令。

    一个半月之后,林毅专门过来检查500名火枪营的射手。林毅随机挑出了十名,让他们现场操作,从上弹,装药,打开保险,举枪瞄准射击这一套的动作,做的都很到位。

    有九个人都打中了靶子,只有一个没有打中,这个当兵的吓坏了,林毅没有怪他,因为看得出来,这名兵卒由于太紧张了。

    林毅对这样的抽查成绩非常满意。

    一个半月的时间,第二批火枪500只又生产出来了,比第一生产第一批火枪效率整整提高了一倍,拿来装备了500人,继续让他们练习射击。

    与此同时,第三批火枪林毅让他们生产1000支,而且林毅这次只给他们一个月的工期。

    等到这一批火枪生产出来以后又装备了1000军队,也就是总共装备了2000名新式的火枪手。

    这时间就过去了好几个月,如果从林毅的安徽之行算起,到现已经过去九个月了,如果说从林毅贺人龙在宜昌跟孙传庭闹翻之日算起,时间已经过去十个月了,现在已经来到了1643年得8月份。

    这将近一年的时间,朝廷总共催促了他九次进兵,前几次林毅或者祖克勇都找各种理由搪塞过去了,这第九次来催战的还是兵部主事李文海。

    这李文海现在是两头受气,但是他这差事还没人敢接,除了李文海之外,满朝的文武百官没有人敢来,都知道林毅脾气大。

    因为李文海跟林毅还算是比较熟悉,久打交道了,从杨嗣昌在的时候,他跟林毅就开始打交道。

    李文海催过林毅之后,到了皇上那儿,就是挨一顿骂,因为林毅没有起兵,骂完之后,崇祯皇帝还得让他来。

    李文海还不敢不来,领旨之后,在林毅面前更不敢发脾气,别看她在皇上面前受了气,别干她的钦差大臣,到了林毅这里,是龙他得在盘着,是虎他得卧着,得看林毅的眼色说话。

    否则他知道,现在的林毅今非昔比,瞪眼就能要他吃饭的家伙搬家,这位连朝廷都惹不起,杨嗣昌,孙传庭,高起潜这些人都拿他没办法,何况是他一个小小的兵部主事?

    李文海很有自知之明,一共跑了九次,腿真的都跑细了,但是他只是敢半路怨声载道,见了林毅还得一团和气,摆上笑脸。

    林毅当然知道他干什么来了,对他也不失礼数,把他让进营帐之中,让他上座,命人端来茶水。

    李文海跟林毅客气了几句,又表达了皇上让他赶紧出兵的强烈愿望,不过这一次不是让他倒四川跟张献忠作战了,而是让他对付李自成。

    从李文海的口中,林毅更详细的知道了大明朝的情况,现在东北的战事更加恶化。继祖大寿之后,洪承畴和高起潜也投降了鞑子,十几位总兵,战死的战死,受伤的受伤,全都吃了败仗,锦州宁远全部被满清鞑子占去了,山海关成了第一防线。

    崇祯皇帝打击很大,做梦没有想到洪承畴和高起潜能够背叛他,投降了满清鞑子,当了可耻的汉奸。崇祯皇帝还认为他们以身殉职了,还亲自在庙堂为洪承畴开追悼会,致追悼词,而这时的洪承畴,郑自称奴才跪在皇太极驾前磕头呢,太讽刺了!

    吴三桂带着1万多名关宁铁骑,退守山海关。

    为了安慰吴三桂,崇祯皇帝加封吴三桂为伯爵,并为上京的吴三桂的老爹吴襄府大兴土木。

    崇祯皇上的用意很明显,你吴三桂要好好干,守住山海关。如果你要跟着你舅舅背叛了满清鞑子,那你就等着给你老爹收尸吧!

    关内的形势更令崇祯皇上焦头烂额。张献忠已经占据了四川的大部,官军除了吃败仗之外,根本就是输手无策。更令崇祯皇上担心的是李自成,而不是张献忠。

    李自成占据了南阳,攻下了洛阳之后,大举进攻开封。孙传庭带着10万人马援助开封,李自成被开封守将陈永辐射伤了眼睛,只好退兵。在追击李自成的过程中,官军内部发生矛盾,左良玉不战而逃退守武汉,南京的朱大典和保定的虎大卫在追击的过程中,又上了李自成的当,吃了败仗,在项城一带整顿人马。

    现在孙传庭只带着高杰的人马和牛成虎的人马,以及陈永福的开封兵在后面继续追赶李自成的人马。

    李自成的人马现在已经到了南阳。孙传庭追到了平顶山,为了彻底消灭李自成,孙传庭命林毅从荆州出发北上,截击李自成。

    因为现在孙传庭是兵部尚书,挂总督衔,还有尚方宝剑,总督天下兵马,因此他的命令也代表皇上的旨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