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小皇叔-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言不发,刚开始还有些眉头微皱,不过随即就恢复了淡然的神色。李元婴相信这位有着传奇色彩的应国夫人也已经预见了武元庆说出此话的后果,难道她这是有恃无恐吗?
苏烈同样是脸色大变,眼睛马上在他带来的那几个武候府卫士身上环视一眼。估计这个苏烈平日里也是治军甚严,那几个卫士在苏烈凌厉的目光下纷纷低头,想来他们也都明白了哪些话可以记得,哪些话该趁早把它从脑子里抛出来。回过头来,冷冷地说道:“应国公慎言!”
武元庆不明白地看着苏烈,比起前番,他明显感觉到了苏烈语气中的冷淡。太子千牛殴打开国功臣之后,纵使不是太子授意,太子也逃不了干系,在他的心里早已认定魏王绝不会放弃这么好的一个彻底把太子踩在脚下的机会。难道是他刚才画蛇添足了,还是这个左武候中郎将根本就不是魏王殿下的人?
听到苏烈那冷峻的声音,杜荷那一直吊在嗓子眼的心顿时放下了不少。作为太子的谋主之一,杜荷虽然没有见过左武候中郎将苏烈,但这个名字早就熟记在他的腹中了。此人贞观四年的时候就随卫国公李靖平定东突厥而因功升任左武候中郎将,不过此后就再也没有晋升过,现在看来,这个苏烈应该还不是李泰的人。也是,苏烈在朝中一向是独来独往,除了对他有知遇之恩的卫国公,没见他和谁亲善过,这也是为什么卫国公致仕后苏烈一直未能升迁的原因之一。李泰一个乳臭未干的小辈,要想折服苏烈这样的沙场宿将,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
要上强推了,昨晚写了七八个简介,结果没一个满意的,算了,从中间挑一个最简短的好了!
………………………………
第八十章 始料未及
看到事情并没有像他想象中的那样发展下去,武元庆仿佛从云端上跌落下来一般,眼睛里登时就没有了神气。他今天算是把太子给得罪死了,有赵节、贺兰楚石在这里,他刚才的这番言论怕是顷刻间就会传到太子的耳中,如果不能得到魏王殿下的保护,太子虽然已经弱势,但要对付他还不跟捏死一只蚂蚁般。唉,人算不如天算,谁能想到这个苏烈既为左武候中郎将却不是魏王殿下的人……
武顺见武元庆如同斗败的公鸡,垂头丧气的模样,不屑道:“武元庆,你当自己是个什么东西,竟敢诽议太子殿下!不错,节兄和叔叔都是东宫属官,那又如何?谁让你们这两个狼心狗肺的东西在并州不仅不好好侍奉母亲,而且还跟武惟良、武怀运一起对嫡母出口不逊,刻薄无礼,节兄和叔叔只是想让你们知道知道什么是孝道!如果不是某这次和安石一起回京师拜墓,还什么都不知道呢!”
“嫡母?我呸!”原本躺在地上的武元爽突然跳了起来,怒骂道:“这应国夫人的封号本来就是先妣的,这个姓杨的老毒妇抢走了本该加在先妣身上的封号,还有脸让我等兄弟尊她为嫡母!”
“不错,虽然当年先妣故去时,我等兄弟年纪尚幼,不过后来也曾听人说过,先妣当年走的蹊跷,哼!”武顺的话再次激起了武元庆的怒气,顿时就把对太子的恐惧给抛却一边。
李元婴这回算是看明白了,想来武家这俩兄弟是嫉恨杨氏抢走了本该属于他们生母的封号,而且又在哪听到关于他们生母非正常死亡的谣言,从而产生了对杨氏以及那三个妹妹的怨恨。武惟良、武怀运?也许那些谣言就和武顺口中的这两个陌生的名字有关。
不过李元婴不用想也知道当年武士彟还没死的时候,杨氏对待武家兄弟即使不坏,也肯定好不到哪里去。杨氏出身弘农杨家,一个传承了五六百年的高门士族,武士彟虽然是开国功臣,朝堂新贵,但是在杨氏以及杨家人看来,也是寒门出身的武士彟高攀了。在这种情况下,杨氏嫁入武家,肯定不可能和武士彟亡妻留下的两个儿子玩什么母慈子孝的故事,否则武家兄弟也不会相信这种无稽之谈。武士彟和杨氏之间可是便宜老爹李渊做的媒,他们生母怎么死的都跟杨氏没有关系,再说武士彟还没有让弘农杨家腆着脸要和他结亲的资格。
武顺听到武元庆说他生母的死和她母亲有关,更是怒不可遏,正要反唇相讥,不过却被杨氏给阻拦了下来,淡然道:“家丑不外扬,元庆,元爽!你们过分了!武家的脸面你们可以不要,但你们九泉之下的父亲不能不要!”
“脸面……”
武元爽打断武元庆说话,一手按在眼眶上说道:“兄长,我们不必和她们逞口舌之利!”接着走到苏烈面前,歉然道:“苏将军有礼了,刚才元爽之兄因为盛怒,所以言语中有些欠妥的地方还望苏将军见谅!不过将军您看元爽脸上,这些都是东宫千牛贺兰楚石刚刚打在元爽脸上造成的,想来苏将军刚才在远处的时候也都看见了吧!”较之武元庆,武元爽倒是聪明多了,不说太子,就连赵节都撇开了,只拿贺兰楚石说事。
“不错,武元爽的鼻梁骨就是某打断的!”贺兰楚石倒是不矫情,大大方方地承认了下来。既然这个苏烈不是李泰的人,那他也就没什么好怕的,如今还活跃在朝堂上的武将中,最受圣人信任的那个无疑就是他的老丈人了。苏烈一个小小的中郎将,自然是要仰仗他丈人的鼻息。
贺兰安石连忙道:“苏将军明鉴!那是因为武元庆和武元爽兄弟对他们的嫡母,也是安石的丈母无礼,舍弟出于义愤才打伤武元爽的!”
苏烈摆摆手道:“事情是怎么回事苏某也大概弄明白了,应国公武家的家务事,苏某管不着,也不属于左武候府的职责范围,但是不管怎么说贺兰校尉确实在芙蓉园打伤了武元爽。”迟疑了一下,接着道,“这样吧,今天是上巳节,百官不须衙集,贺兰校尉先随苏某去左武候府公廨委屈一天。待明日一早,苏某马上就把贺兰校尉移送御史台,至于怎么处置那就交给御史台了,如何?”
虽然苏烈的话好像是在和贺兰楚石商量,但是说话的语气却不容贺兰楚石有任何反对。李元婴暗道,移送御史台,看来这个苏烈是铁了心要让贺兰楚石吃点亏了。御史台下属的侍御史,专门负责纠举百僚,推鞠狱讼,其中知推侍御史两人,分知东、西推,而东推的职责就是推鞠京城百官的违法失职行为。
“御史台?”杜荷眉头一皱,小声问道:“苏将军,这是不是太过了?”从苏烈刚才对武元庆的态度上,杜荷知道他虽然身处左武候府,但应该不是李泰的人,本来还以为没有什么事情了,以后再找寻机会教训教训武家那两个不知死活的东西,没想到这个苏烈竟然还要把贺兰楚石往御史台送。他既然不是李泰的人,那这又是什么意思?难道这个苏烈是准备向李泰那竖子示好吗?
贺兰楚石同样也是一脸惊愕地看着苏烈,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苏烈淡然道:“既然贺兰校尉在苏某的徼巡范围内出了事情,苏某职责所在,必须将贺兰校尉移送御史台。如果苏某错了,那知东推侍御史应该也不会为难贺兰校尉的!”
“苏将军,您可能不知道,贺兰校尉和侯相公可是翁婿啊!”杜荷见苏烈语气更加强硬,阴阴地说道。
“侯相公?”苏烈脸色一暗,沉声道:“这位郎君说的是陈国公侯君集吗?”
“不错!”苏烈表情的变化当然逃不过他面前的杜荷,冷笑道。杜荷知道他刚才的这番话肯定是起作用了。
“原来你是侯君集的女婿!”苏烈不屑地看了贺兰楚石一眼,怒声道:“左右,带走!”
………………………………
第八十一章 苏烈往事
那几个左武候府的卫士听到苏烈的命令,立刻就冲上来打算将贺兰楚石缚住,虽然他们也听到杜荷说这个贺兰楚石是侯君集的女婿,不过侯相公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太遥远了,在他们眼里,显然没有他们的中郎将来得可怕。不过贺兰楚石可不会束手就擒,这些番上的府兵只是一些普通的青壮而已,当然不可能有扶余福信那种武艺,顷刻就被贺兰楚石给放倒在地,低喝道:“苏烈,你敢拿我?”
“拿了你又如何!”苏烈眼神一凝,李元婴还没有看清楚怎么回事,贺兰楚石就被苏烈给摔了出去,冷笑道:“苏某十五岁登锋陷阵,纵横沙场三十余年,当年仅率彀马二百为先锋,闯进东突厥颉利的牙帐,苏某都未曾惧过,何惧尔一个乳臭未干的娃娃!”那几个被贺兰楚石撂倒的左武候府卫士很快就麻利地爬了起来,将贺兰楚石紧紧摁住。
杜荷惊愕地看着眼前这一切,心说难道苏烈和侯相公有旧怨,不会吧?他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呢?
贺兰安石大急,侯相公虽然位列中枢,但是对御史台却根本没有丝毫影响力,若是知东推侍御史真要治楚石的罪,即使侯相公也是有心无力。而且御史大夫韦挺素与魏王李泰亲善,楚石如今是东宫千牛,他们又岂会放过,只要认定了楚石犯错,那他们就可以弹劾太子驭下不严了。
这个苏烈竟然连侯相公的面子都不给,那他一个小小的王府功曹又能如何,只好将求救的目光投向李元婴。不过贺兰安石也没敢抱多大希望,看刚才的情形就知道苏烈和侯相公肯定有些过节,他是铁了心要把安石移交御史台了,即使是滕王殿下出面,也不见得能让苏烈放手,就算是死马当活马医吧!
不过贺兰安石和李元婴却只是萍水相逢而已,心里暗思突然向滕王殿下求助,怎么说好像都显得唐突。滕王李元婴现在可以说是他的最后希望了,贺兰安石可不希望因为焦急而在言语间冲撞了滕王,在这种患得患失的心态下,半天就吐出来两个字,“殿下!”
“殿下?”正欲带走贺兰楚石的苏烈微微一怔,躬身抱拳道:“苏某无状,不知这位郎君是?”原本苏烈的第一反应是太子,不过马上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太子早在几年前就加了元服(注1),眼前之人自然不可能是太子殿下。
李元婴当然知道贺兰安石是什么意思,快速在心里头权衡了一下利弊,要是今天的事情究下去,难保武元庆刚才那番石破天惊的话不会被传出去,李泰日思夜盼着扳倒李承乾,入主东宫,当然不会介意牺牲一个小小的武元庆。要是李世民盛怒之下将武氏一家女眷配没掖庭宫,那他原来的那些努力不就全都付诸东流了吗?虽然杨氏是弘农杨家的人,不过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李元婴可不敢把赌注完全寄托在杨师道身上。心里打定主意后,李元婴拱手笑道:“苏将军有礼了,某金州刺史,滕王李元婴!”
“原来是滕王殿下!”苏烈皱了皱眉头,滕王李元婴是如今先皇诸子中除了圣人以外唯一一个留京不之官的,圣眷如何也就不言自明了。
苏烈出身窦建德、刘黑闼势力,武德六年,刘黑闼兵败被李建成所杀,因为苏烈先后两个故主分别死于李渊、李建成父子之手,所以他入唐后就回了武邑老家,并不愿为唐效力,直到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身死,李渊退位,他才得卫国公举荐,起为匡道府折冲,随卫国公平定东突厥。不过由于苏烈直到贞观年间才正式入仕大唐,虽然在征讨东突厥的时候立了大功,却始终未能得到李世民的真正信任,也无法融入原秦王府系统中,所以在朝中他也一向是独来独往,从不与人结交,当然也少与人结怨。
李元婴接下来想要说什么,苏烈当然心知肚明。对于这位圣眷还在诸皇子之上的皇弟,苏烈也不想当面驳了滕王的面子,不过要让他开释贺兰楚石,他心里同样不愿。一来不管事情的起因如何,贺兰楚石确实是在他的眼皮底下打伤武元爽,芙蓉园是皇家禁苑,即使只是在外围也不容他人放肆;另外还有一点,那就是这个贺兰楚石的丈人侯君集了,苏烈和侯君集是没有什么仇怨,但是对苏烈有知遇之恩的卫国公李靖当年奉诏教授侯君集兵法,而侯君集却反而在圣人面前诬陷李靖谋反,苏烈心里对这件往事一直是耿耿于怀。
于是不等李元婴说话,就抢先抱拳道:“滕王殿下,苏烈还有公务在身,失礼先行告辞了!”
“苏将军留步!”李元婴当然不会让苏烈就这么走了,无论是左武候府公廨还是御史台,对于贺兰楚石来说,都是进去容易出来难的地方,连忙拉住苏烈叫道。
苏烈心里暗暗叫苦,滕王的身份可不是刚才那个贺兰楚石可以比的,他哪敢有和滕王动粗的心思,要是滕王殿下胡搅蛮缠起来,他还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再说,就算是动起粗来,那也不见得有用,滕王身后那个虎视眈眈的护卫不用问也知道是这几个月来在京师名声鹊起的滕王府亲事府典军薛仁贵。滕王府的帐内府典军萧钥曾是苏烈的部下,苏烈在萧钥的口中对薛仁贵也有过了解。平日也曾自叹,弹指一挥间他苏烈已经是个年近半百的人,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半生蹉跎,如今已经不是属于他们的时代了!
武元庆怎么也没想到刚才跟着赵节他们过来的那个俊秀的小郎君竟是滕王李元婴,脸色顿时沉了下来,难道滕王李元婴是太子的人?
见李元婴出面要保贺兰楚石,武元庆生怕这个叫苏烈的人顶不住滕王的压力,那他们兄弟俩刚才这顿揍就白挨了,大声质问道:“滕王殿下!武元庆久闻殿下之名,刚才贺兰楚石殴打舍弟的时候想必殿下也是亲眼所见,难道殿下觉得贺兰楚石无过吗?”他刚才都敢将矛头指向太子,又何惧一个滕王李元婴。
※※※※
注1:加元服,即成年礼。
※※※※
章尾求推荐票!!!
………………………………
第八十二章 滕王说苏烈
自从来到大唐以后,除了当初在函谷道将他掳走的刘仇外,武元庆还是第一个敢跟李元婴这么说话的人。也幸亏武元庆遇到的是李元婴,对此并不以为意,如果换成了江王李元祥,恐怕现在武元庆的脸和武元爽也没有什么区别了。要知道,当年李元祥之官苏州刺史的时候,那个灞桥驿仅仅只是提醒他早点启程而已,就被李元祥给踹成滚地葫芦,如果不是李元婴和密王李元晓将暴走的李元祥拦住,怕是李元祥还真打算把那个灞桥驿当沙包踢。
不过武顺在嘴上可不会输给武元庆,冷笑道:“武元庆,你既然听说过滕王殿下的名声,那也应该知道滕王殿下少时就以孝悌闻名,被世人颂为‘大唐黄香’。你们兄弟俩不侍奉母亲也就罢了,却还对母亲刻薄无礼,哼!可知孝为何物?大唐以孝治国,不事父母,何以事天下!不忠不孝之徒,人人得而诛之,小叔就算有过,那也是因为打得太轻了!”(注1)
“你——”武元庆被噎得半天说不出话来,眼中怒火喷薄欲出。
武元爽冷哼一声,淡淡说道:“先妣早已仙逝多年,又何来母亲侍奉?顺娘,几年不见,倒牙尖嘴利起来了。孝悌?呵呵!既然顺娘深知孝悌之意,那不知这些年来顺娘你对我们这两个兄长又有何‘悌’可言呢?”
“都给孤住口!!!”看到武家这几个又吵闹起来了,李元婴勃然怒喝一声。心里面更是火大,都是些不见棺材不掉泪的东西,把贺兰楚石送进御史台对武元庆,对武元爽有什么好处,不过是图一时之快而已,殊不知一旦贺兰楚石被移送御史台,那武家被籍没的日子就在眼前了,老子要不是为了你们武家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