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小皇叔 >

第3章

大唐小皇叔-第3章

小说: 大唐小皇叔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参见唐人笔记《隋唐嘉话》,例:太宗尝止一树下,曰:“此嘉树。”宇文士及从而美之不容口,帝正色曰:“魏公常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日果然。”士及叩头谢曰:“南衙群官,面折廷争,陛下尝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若不少有顺从,陛下虽贵为天子,复何聊乎?”帝意复解。
………………………………

第五章 送别

    李元婴有时想想也只能摇头苦笑,别人穿越到初唐,不是拜孙思邈为师,把他肚子里的那点东西给榨干啰,就是把孙思邈给忽悠成自己的私人医生,而他倒好,却成了最不受孙思邈待见的人……

    值得庆幸的是,也许是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后,得到了上天的怜悯,直到今天,李元婴还没有听到阿武进宫的消息。不太放心的李元婴特地让郭迁和王伦去打听了一下应国公武家,特别是武士彠女儿的近况。得知除了武家长女已嫁贺兰安石外,次女、季女都还待字闺中,武家长女应该就是将来艳名远播的韩国夫人武顺吧,李元婴这才放下心来。

    不过那两个小太监的行动却被杨保媪给发现了端倪,郭迁、王伦岂是在宫廷里生活了将近二十年的杨保媪的对手,三下五除二就被套得干干净净。使得这段时间以来,杨保媪总是用一种怪异的眼神看着李元婴,心里琢磨着是不是等孝期结束后,让皇后为殿下选一位贤良淑德的腾王妃,要不先纳几个孺人、媵也成。这也怪不得杨保媪,当年李世民迎娶长孙氏的时候也才十五岁,而那时候的李世民还只是唐国公家的二公子。

    “二十二郎,又在登高远眺呢?”

    一个爽朗的声音打断了李元婴的回忆,李元婴并没有回头,有些不舍地说道:“密皇兄,你什么时候去虢州上任?”

    来者正是密王李元晓,虽然李元婴已经不是原来的李元婴了,但是经过这两年多来的相处,他与这位同龄兄弟也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和被李世民留在京师的李元婴不同的是,李元晓马上就要出阁之藩了。

    元晓强笑道:“这事情可耽误不得,愚兄已经安排好明天离开京师了!”

    “怎么这么急?”李元婴叹道,“小弟明日一定前往灞桥送别!”李元婴知道,一旦藩王出阁,特别是当今皇帝不是自己老爹的时候,要想回京的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唉,我说你们两个有什么好惆怅的,好歹虢州距离长安城才不过四百多里地,你们的老哥我可是要去苏州赴任啊,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回到京师!”李元祥走到元婴和元晓旁边,一脸的阴沉。

    不用说李元婴和李元晓也知道李元祥怕是把他们给恨死了,同是高祖大武皇帝之子,李元婴留在了长安城,李元晓的虢州也在京师附近,而他却被他们的二皇兄给打发到几千里外的苏州去。

    虽然李元祥从小骄纵,与还留在大安宫内的几个兄弟关系都不怎么样,不过李元婴比起他们多了一千多年的见识,长袖善舞,所以大家表面上还算是和和美美的。听出李元祥的怨气,李元婴淡然一笑,并不接话茬。他知道,别说是江王李元祥,就是他的那些大哥哥、大侄子们,对他都眼红着呢,即使是很受李世民宠爱的三皇子吴王李恪,现在也老老实实地在安州当着都督。

    不过李元晓就没有这么好说话了,“江皇兄,二皇兄让你去苏州那是为了你好,如果留在关内、河南,要是惹出什么祸端来就不好办了,还不如远离庙堂呢!您说是不是啊?”去年李元祥由原来的许王徙封为江王,所以李元晓改称他为“江皇兄”。

    李元祥撇嘴说道:“你哥哥就这么没出息?罢,罢,每次和你说话就生出一肚子气来。”说完气鼓鼓地下了小山丘。心中腹诽,果然是会咬人的狗不叫,谁能想到见谁都礼让三分的二十二郎竟然独辟蹊径,靠书法赢得了二皇兄的荣宠。不过也别得意的太早,深受帝宠又怎么样,横竖也不过是一个亲王罢了,难道那头笑面虎还敢觊觎皇位不成?一旦山陵崩,苦头还在后面呢!

    春明门外灞水畔,李元婴第一次见到了被历代文豪千古传颂的灞桥,两岸十里长堤,一步一杨柳,无处不透着离别的伤感。原本李元婴还想像王维、刘禹锡等人那样折柳赋诗,结果搜肠刮肚半天才发现自己唯一记得的两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实在是不合时宜,最终还是放弃了将自己打造成一代文豪的理想,对那部也不知身在何处的《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的怨念就更深了。《中国通史》倒是无所谓,初唐毕竟不是陌生的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时期,李元婴还不至于两眼一抹黑。

    这年头并没有戴红袖标的居委会老大妈,看到周边那些送别之人纷纷折断堤边的杨柳枝,李元婴也依样画葫芦,将两枝柳条分别紧紧地摁在元晓和元祥的手心里。李元祥怎么样先不说,对于这两年对他最为维护的密皇兄李元晓,李元婴的心里确实舍不得,想到此地一为别,马上就要天各一方,李元婴终于体会到柳三变吟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时的心情了。

    “两位大王,该启程了!”灞桥驿的驿长有些忐忑地催促道。

    江王李元祥把眼睛一瞪,离开繁华的京师,他正憋着一肚子火没处撒呢,这个小驿长却撞到枪口上了,含怒一脚就将其踹翻在地,如滚地葫芦一般。元婴和元晓面面相觑,赶忙把元祥给拦了下来,虽然他们身上都挂着亲王的爵位,但若在众目睽睽之下殴打灞桥驿,肯定会造成很坏的影响,灞桥驿可不是那种偏远山区的小驿站。而且他们的父皇已经去世,天可汗哥哥又是个眼睛里不揉沙子的主,想当年才刚刚继位,就把一大堆宗室郡王给降为县公。虽说今天只是李元祥一个人在发神经,但事情若是闹大,同时身在灞桥的李元婴和李元晓也逃不了干系,魏征、王珪的奏疏可不是闹着玩的。

    李元婴压低嗓子吼道:“江皇兄,你这身王袍还要不要了!这里还是京师呢,今天你若打了灞桥驿,明天,那些殿中侍御史的奏疏就会出现在二皇兄的案上!”心里还补充了一句,而且你来就不受天可汗哥哥待见。

    发泄完心中的邪火,元祥也知道自己又冲动了,心有余悸地点了点头,笑面虎所言有理,强作镇定地拍拍紫袍上的尘土,忙不迭地与密王元晓一起踏上了之藩的旅途。被李元祥这么一打岔,原本离别的惆怅也消散了许多。

    看着江王和密王的车驾渐行渐远,灞桥驿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此去千里,经年不归,想来他一个未入流的驿长,应该不会让江王殿下念念不忘吧!见李元婴还站在灞桥上,连忙作揖道:“灞桥驿杜南谢腾王殿下援手!”他知道,今天若不是腾王和密王拦住江王,那他就算不死也得脱层皮,若是从此能搭上腾王殿下这条线,那今天就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了。整个长安城,谁人不知创出“腾王体”书法的腾王殿下是圣人最喜爱的一个弟弟。至于一个小小的灞桥驿嘛,谁爱做做去。

    “什么?肚腩!”李元婴闻言一愣,扭头古怪地看着眼前这个如瘦猴般的灞桥驿的肚子。摇了摇头,这名字和其人实在相去甚远。

    也许在唐朝还没有“肚腩”这个名词,看到李元婴忍俊不禁的表情,灞桥驿一脸茫然,上下打量自己一番,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啊?不过等杜南回过神来的时候,眼睛里只剩下了李元婴和他几个随从的背影。

    杜南沮丧地锤了一下身旁的垂柳,唉,还是老老实实地当着迎来送往的灞桥驿吧!
………………………………

第六章 平康坊

    离开灞桥,李元婴沿着春明大街走进平康坊,新的腾王府就坐落于平康坊西南隅,与阳翟侯褚宅比邻。(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杨保媪早在几天前就把里里外外安置妥当了,就等着今天正式搬出大安宫。

    褚宅的主人名叫褚亮,乃当年秦王府文学馆十八学士之一,官至散骑常侍,封阳翟县侯,不过如今已有八十多岁高龄,早已致仕。虽然同为十八学士,但是褚亮的名气却远不如房玄龄、杜如晦这些贞观名臣,不过其次子褚遂良在中国历史上却是大名鼎鼎的,不仅是初唐书法四大家之一,而且还是李世民临终前选的托孤大臣。当然现在的褚遂良还只是一个从六品上的起居郎而已,不过早已简在帝心。

    说起平康坊,有唐一代可谓赫赫有名,平康坊与长安东市紧邻,其中的北里三曲,可是长安城内青楼妓院最为集中的区域。唐玄宗时期的奸相李林甫的住宅就位于平康坊,传说李林甫的堕落也有周围环境耳濡目染的原因,当然现在大唐立国不过二十载,平康坊的小姐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化。在平康坊中,除了刚刚提到的腾王李元婴和阳翟侯褚亮外,还住着李靖、孔颖达等贞观名臣。

    “腾王殿下?”平康坊西门旁,一个老叟步履蹒跚地走到李元婴面前,有些不确定地问道。(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

    郭迁和王伦脸色顿变,慌忙挡在李元婴面前,防止这个老叟对他们殿下不利。

    李元婴哑然失笑,这俩小太监估计是专诸、要离的故事听多了,就算有人要行刺他也不会找这种连路都走不稳的老头儿吧。不过心里也有些奇怪,这两年守制,他就从来没有离开过大安宫,眼前这老头儿是怎么把他给认出来的呢?难不成他的画像已经在长安城泛滥了?没想到来到这贞观年间,文豪没当成,却被整成了长安城人气偶像了!

    老叟见李元婴迷惑,微笑道:“想是腾王殿下记不得老夫了,两年前在献陵,老夫与殿下有过一面之缘!”说着便朝献陵方向拱了拱手。

    “献陵?”李元婴愣了一下,那应该是李渊下葬那一次了,看来这个老叟的身份也不一般啊!突然李元婴瞥见身旁那座大宅子门匾上写着“褚宅”两个大字,心里顿时明悟,赶紧还礼道:“原来是阳翟侯褚公,小王失礼了!”唉,自作多情了……

    褚亮笑眯眯地说道:“这老夫可担当不起啊!听犬子说殿下今日就要搬进腾王府,老夫远远地才敢确认是殿下。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殿下以后可要多多到寒舍走动走动啊!”

    李元婴暗道一声老狐狸,还不是看上了老子头顶上的圣眷,要不怎么没见你叫元祥、元晓去你家走动呢。也笑道:“褚公相邀,小王岂敢不从!且令郎书法深得魏公(指魏征)推崇,小王一直未能讨教,甚为遗憾,今后少不得上褚公家串门!”

    “串门?”褚亮微愕,随即抚掌笑道:“殿下大才,‘串门’一词贴切得很哪!”

    李元婴挠挠头,一不小心就把后世的俚语吐了出来,他不想在这方面纠缠什么,转而问道:“褚公这是从何处归来,怎么连一个下人都没有跟在身边?您是国老,若是出了什么意外,那可是我大唐的巨大损失啊!”

    褚亮哈哈笑道:“老夫谢殿下关怀,殿下不必担心,有孙道长在京师,老夫的身体健壮着呢。说来我们这些老骨头都要感谢殿下,若非殿下知道孙道长的行踪,我们这些老骨头哪还能这么的精神。”

    得,敢情全长安城的人都知道孙思邈是被老子给绑到长安来的!怪不得孙老头每次看到自己都摆着一副黑炭脸,和包公有的一拼,李元婴不禁长吁短叹。

    “父亲,您怎么又出来了,有什么事让下人去做不就好了!”正和褚亮闲侃的李元婴转过身来,见一个身着深绿色遥郏反髌浇磬闲旱闹心昴凶蛹膊脚芰斯矗锲跷裨埂

    不过那中年男子看到李元婴后马上拱手道:“起居郎褚遂良见过腾王!”褚遂良官拜起居郎,自然是常常跟在李世民身边,哪能不认得这位最受李世民宠爱的幼弟,腾王李元婴。

    李元婴正愁不知道如何跟褚亮告辞呢,见到褚遂良回来,喜道:“原来是登善(褚遂良表字)回来了!那小王就暂且告辞了,改日再登门拜访!”

    褚亮微笑道:“老夫一定扫榻相迎!”

    不过褚遂良却叫住李元婴,见李元婴神色不解,解释道:“腾王殿下,若不是在此巧遇殿下,下官也正准备去腾王府拜访呢!”

    “为何?”李元婴眉头微皱,他记得,待小九李治登基后,褚遂良和长孙无忌会借着房遗爱谋反案,将吴王李恪,荆王李元景等一大批对他们有威胁的宗室大臣置之死地。作为如今最得圣眷的宗室亲王之一的李元婴来说,褚遂良和长孙无忌就像是两把悬在他脖子上的铡刀。

    如果不是因为他知道李承乾、李泰他们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连自己的老师也敢刺杀,若是让他们登基,那他这个名满天下的皇叔立刻就会变成眼中钉肉中刺的话,李元婴绝对会想尽一切办法,不让李治得到任何机会。不过这两年来,他思量来思量去,还是觉得只有李治继位对于自己来说才是最无害的。当然前提是要把阿武和长孙无忌这两根荆棘上的刺给剔除了。

    所以对历史上长孙无忌的铁杆盟友褚遂良,李元婴向来是敬而远之的,虽然褚遂良现在不过是个六品起居郎,但是他早在武德年间就是李世民天策上将府里的铠曹参军事,而且年龄相仿,恐怕早就和长孙无忌相交莫逆了。刚才李元婴之所以和褚亮谈笑风生,也不过是邻里之间的客套而已,并不敢有丝毫的疏忽。

    褚遂良答道:“陛下知道下官的宅院和殿下比邻,所以离开大内前,特意交代下官回家时顺道召殿下进宫一趟!”

    “皇兄要见我?”李元婴心里一惊,古人都说春凉、秋暖、老键、君宠为人生四大靠不住。说的也是,古来为官何其难,特别是天子近臣,哪个不是如履薄冰,伴君如伴虎,卫青、高颖、杨素,皆为前车之鉴。即使现在深受他那位天可汗哥哥的宠爱,李元婴也不愿意天天心惊胆战地面对李世民。连为李世民夺嫡立下汗马功劳,被称之为“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的萧瑀都曾几番沉浮,魏征更是死后半年就被推了墓碑,李元婴当然不愿落得他们那样的下场。

    不过既然是天子召见,李元婴也只能硬着头皮进宫了,希望不是因为今天灞桥驿之事吧!打发完王伦回腾王府跟杨保媪报信后,他便带着郭迁朝皇城走去。
………………………………

第七章 召见

    “哎哟,腾王殿下,老奴还以为要等上半个时辰呢,没想到殿下这么快就到啦!”李元婴刚刚走近两仪门前,就听到一个献媚的声音。

    李元婴将此人拉到一边,低声说道:“有劳张内侍了!我正好在路上巧遇褚遂良,所以来得早了些,不知皇兄今日召见是为何事啊?”并麻利地把两缗开元通宝塞进这个太监的宽袖里。

    这个太监名叫张阿难,是侍候李世民起居的几个内侍之一,也是其中最机警的一个。今天从李世民那里得到接引李元婴的任务后,张阿难的嘴就一直咧到了现在,因为他每次见到腾王殿下都能或多或少地得到一点好处,果不其然,今天又得了两缗钱。对于太监来说,初唐可不比晚唐,皇帝可以随意拿捏废立,所以他们唯一的追求也就只有钱财了。要知道贞观年间的物价,一斗米只要四五钱左右,一缗钱至少能买四十石大米,而一个三品宰相的禄米,一年也才四百石而已。

    郭迁却很是郁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