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小皇叔 >

第2章

大唐小皇叔-第2章

小说: 大唐小皇叔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迁作为李元婴的贴身小太监,早知道他家殿下最近的脑袋有些迷糊,连忙附耳道:“殿下,任城王道宗是您的堂兄啊!”

    李元婴这才明白过来,原来李元晓口中的“任城皇兄”就是有“初唐三大名将”之称的李道宗。不过他记忆中李道宗不是江夏王吗,怎么变成任城王了?就算蝴蝶效应也不该这么快吧,他这翅膀还没开始扇呢!李元婴哪里知道,李道宗徙封江夏王还要再过几年呢。

    虽然李元婴还是有些不得其解,不过这个疑问他就不敢再抛出来了,否则即使李元晓才不过八岁,心里肯定也会有所怀疑,身为皇室中人,自然不是只会骑竹马的普通稚童。就在这时,李元婴耳边突然多出了一个令人烦厌的声音,登时将他的心情破坏殆尽。

    注:史书中并没有记载腾王李元婴的生年,只知道李渊第二十子李元祥生于贞观二年。虽然我也曾经在野史中看到李元婴是生于贞观四年的,不过在拙作中还是将李元婴和李元祥、李元晓一起设定为生于贞观二年,毕竟贞观二年的时候李渊都已经六十三岁了。而在月份上也晚于高宗李治,也就是设定李元婴的年龄要小他侄子李治几个月。

    ps:李渊的某些器官功能还是很强大的--!
………………………………

第三章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哟!这不是我们李家的大孝子,寡人的好悌弟二十二郎吗?父皇才驾崩不过半月,我们的大孝子怎么就开始有心情一览大安宫内的山林胜景了?”一个身着紫色遥邸⑼范ピ队喂冢鄣裼褡恋陌氪竽泻⒃谧笥业拇赜迪拢缧〈笕艘话愫坪频吹吹刈叩皆ず驮拿媲埃皇橇成闲绰艘貊病

    虽然李元婴没有见过此人,不过经过这段时间的耳闻,也猜得出眼前这家伙应该就是他的第二十皇兄许王李元祥了。“看他那副欠揍的模样和阴阳怪气的声调就知道不是什么好东西!”李元婴在心里诽议,皇家的子孙,没一个是简单的,即使只是一个八岁的小孩。李元婴知道,这位从小和他不对付的许皇兄,肯定是因为他突然间名声大噪,又实封了八百户而心生怨恨,要知道李元祥虽然早就得了亲王爵,却还没有实封。不过不得不说,皇室的基因就是没的说,不管是他自己,还是元晓、元祥以及他们那位天可汗哥哥,都属于美男子的范畴。当然,他们三兄弟现在只是处在候补阶段。

    李元婴今天是第一次见到许王元祥,只好作壁上观,以免徒增他人的怀疑。不过李元晓可就没有这么好说话了,压着嗓子低吼道:“李元祥,你有什么资格在孤面前称孤道寡!自知国丧期间,竟然穿着如此华丽,还敢在孤面前说三道四,莫以为孤会怕了你?”

    李元祥脸色一僵,暗道失算,他怎么把这茬子事情给忘记了,眼睛狠狠地瞪了他那几个随从一眼。犯了这么大的忌讳这几个小太监竟然没有一个出言提醒的,害得他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不说,还在最不愿见到的人面前丢了脸面。

    李元婴看着李元祥的表情变化,不由失笑,就李元祥那暴躁脾气,哪个小太监敢冒着雷霆之怒去劝阻他,绝对是打灯笼上茅房——找死(屎)。

    李元祥马上一改先前冷冰冰的表情,讪笑道:“二十一郎、二十二郎!不要动怒嘛,愚兄只是和你们开个玩笑而已!二十二郎病体初愈,已然容光焕发,可喜可贺啊!”哪还有刚才那趾高气扬的样子。

    “多谢许皇兄关怀!”伸手不打笑脸人,虽然李元祥生性阴险,不过李元婴也不想当面得罪他这位二十皇兄。

    李元祥见元晓也不再板着个脸,顿时就放下心来。多年的兄弟了,他自然了解元晓和元婴的城府并不深,既然关系已有缓和,他们绝对不会再去二皇兄那里告黑状。看着他那几个只会拍马的小太监越看越不顺眼,厚着脸皮说道:“二十二郎啊!说实话,愚兄还真羡慕你身边的郭迁和王伦呢,看着就知道贴心,不知二十二郎能否割爱啊!”

    郭迁和王伦顿时同被点了**道一般,石化当场,冷汗直下,只能泪眼汪汪地注视着他们的腾王殿下。跟着许王元祥?笑话,看看对面那几个欲哭还笑的小太监,那可比下无间地狱还惨啊!

    李元婴气闷不已,对于李元祥,他并不想得罪,这种人虽然不见得会给你什么好处,但是要坏事还是很容易的。(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而这半个月来,李元婴对郭、王两个小太监还是挺满意的,把他们推给李元祥,不仅于心不忍,而且脸面亦无光。

    就在李元婴还在组织语言委婉拒绝的时候,李元晓就抢先骂道:“李元祥,你还是该干啥干啥去吧,别整天琢磨着歪主意!”对于李元祥,他一点好感都欠奉。

    李元祥也只是为了弄出一点话题缓解尴尬罢了,当然不指望能从元婴手里调走郭迁和王伦。不过他也没想到李元晓会这么不给面子,眼睛顿时闪过一丝凶光,冷哼一声,带着他那几个狗腿子拂袖离开园子。不管怎么说,这身紫色遥鄣酶辖艋坏簦潜煌钡教炜珊垢绺缒抢锶ィ统圆涣硕底抛吡恕

    如释重负的郭迁和王伦像一滩烂泥般瘫软在地上,想是被李元祥刚才的话语给吓坏了。李元晓看着元祥的背影,鄙夷道:“一小人耳,二十二郎何必要给他面子!”

    李元婴冲元晓微微一笑,不过心里却在暗叹,皇家就是皇家,两个仅仅只有八岁的孩童就斗得如此厉害,而李元晓和李元祥还是两个不可能继承皇位的两个皇族而已。怪不得有唐一代,从天可汗哥哥一手策划的“玄武门之变”,到最后僖宗奔蜀,就没有停止过宫廷政变的发生。许王元祥、密王元晓,呵呵,也不知他们能不能躲过几十年后武后称制那一劫。

    了解过腾王生平的他知道自己是可以善终的,但是子孙数人还是难逃武后的毒手。唉,经过十六年的武周之后,李唐皇族十不存一,现在贞观盛世中谁又能想到呢!不成,未雨绸缪,既然知道将来的事情,为了子孙后代,定不能再让阿武乱政的事情发生。可是该怎么入手呢?

    李元晓见元婴眉头紧皱,心事重重的样子,还以为他是被李元祥给气坏了,连忙开解道:“二十二郎,元祥从小就惹人厌,你知道他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不要把他放在心上就好。”

    李元婴展颜一笑,不再把担忧写在脸上,不过心里却琢磨开了:“纵观高宗朝,如果不是李治屡屡放权给阿武,她也掀不出什么大浪来。君不见,就算李治把阿武的左膀右臂李义府给贬到帯荩錾獠换梗膊桓宜敌┦裁矗哉馄渲械墓丶谟诶钪巍6瞬蝗美钪稳缋分械哪茄桶⑽洳脸龌鸹ǎ詈玫陌旆ň褪遣蝗冒⑽浣!

    怎么才能阻止阿武进宫呢,李元婴现在有些头疼,要不咱吃点亏,把阿武领进腾王府算了,这倒算是一个釜底抽薪之计。凭着咱英明神武,还怕降伏不了一个目前还是懵懂女孩的阿武?再说阿武是应国公、荆州都督武士彠之女,怎么说都是功臣之后,作为腾王妃的硬件软件都还凑活。反正咱又不是天可汗哥哥的儿子,皇位是没什么指望了,也没必要去和长孙家、房家这样的朝堂新贵或者五姓七家这种传承千年的豪门士族联姻。

    想着想着李元婴的嘴角不由咧开,就在他美滋滋地时候,突然如遭雷击。

    “怎么了?”李元晓紧张地问道。

    李元婴苦涩地摇摇头,低喃道:“密皇兄莫担心,小弟想一个人走走!”说罢也不理会坐在地上的郭迁和王伦两人,独自朝小山丘上走去。

    见元婴心情时好时坏,元晓还是不放心,踢了郭迁一脚,怒道:“你们两个还不快过去侍候着!”

    李元婴缓缓走在山坡上,低头苦笑,他隐约记得阿武进宫应该是在贞观十一年,距现在最多也只有两年的时间,而他却要为刚刚死掉的李渊守孝三年,这条釜底抽薪之计还怎么执行!

    对了,李元婴一拍脑袋,好像他那个天可汗哥哥纳阿武入宫的前因是长孙皇后已逝。李元婴对这位二皇嫂还是很有好感的,史书上可是说她贤惠得不像话,若是能够延长她的寿命,可谓一举两得,而且貌似李治恋上阿武也是恋母情结在作怪。

    来到唐朝已有半个月,李元婴从其他人口中也了解到自从去年他这个二嫂在九成宫染疾后就没有痊愈过,尚药局名医无数,前些天为自己看病的尚药奉御许孝崇就是一代医家,这些人都没有办法,更何况是自己呢,除非是能找到传说中的药王孙思邈。

    郭迁和王伦看李元婴脸色一直阴晴不定,当然不敢打扰,只是在心里嘀咕,自从腾王殿下从昏睡中醒来后,就感觉有些怪怪的。
………………………………

第四章 第一只蝴蝶

    “啊——终于解脱了!”站在大安宫内的一处小山丘上,李元婴忍不住大吼了一声。整整二十七个月的守制生涯终于在今天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作为天可汗哥哥树立的孝子典范,这二十七个月来,李元婴一直是老老实实地宅在大安宫内,就差没有去献陵结庐而居了。在没有任何娱乐项目的情况下,李元婴只好提起毛笔,用写写画画打发时间,正好系统地学习下繁体字,否则一个不识字的亲王要是传出去,非被人笑掉大牙不可。

    李元婴在历史上本来就是一个有名的画家,也许正是骨子里这点天赋的作用,李元婴的作品流传出去后,曾经在少年宫学画无疾而终的他竟然得到了刑部侍郎阎立本的夸奖。

    这可真是个意外之喜,阎立本啊,他的《步辇图》乃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也是《凌烟阁功臣图》的作者,和胞兄阎立德一起被称为唐初最出色的画家。不仅如此,阎立本还有着出色的政治才能,并在高宗年间拜相,时人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之说。如果能拜阎立本为王师,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王师”是从三品的职官,而阎立本现在是正四品下,可行性还是有的。

    书画不分家,受到鼓舞的李元婴很快就摆脱了当年在少年宫里留下的阴影,愣是让颜体提前了一百年问世。这还得归功于他前世在少年宫里临摹了一年的《颜勤礼碑》,虽然当年的水平惨不忍睹,但是现在已不可同日而语了。相对于那些精通百家字体的全能型穿越者来说,李元婴并不是一个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人,一个颜体就已经很知足了。

    唐太宗李世民应该是中国历代帝王中对书法最为狂热的一位了,不仅自己“工隶书、飞白,得二王法,尤善临古帖,殆于逼真。”而且他在位期间,书法名家虞世南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褚遂良更是与外戚长孙无忌一起在他临终前被召为顾命大臣。

    本就对他这个幼弟极为疼爱的李世民在看到李元婴用颜体书写的《过秦论》后,立刻就被其外拓开张,刚劲雄强的风格给吸引住了,虽然笔法稍显稚嫩,却依旧爱不释手。大喜之下就让李元婴留在了京师,并在靠近皇城的平康坊赐给了他一座府邸。随后,颜体被正式命名为“腾王体”。

    李元婴自然是喜不自胜,虽说如果出阁之藩就是天高皇帝远,但初唐和其他历史时期可不一样,宫廷斗争频繁,像他这样的皇族,若是外放出去,以后指不定就会被牵连到太子谋反案、房遗爱谋反案中去。而且大唐的首都是七世纪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好不容易来个人品大爆发,到大唐走一遭,比起那些普通的州县,李元婴更愿意留在长安城。

    值得庆幸地是,李元婴那位贤惠得不像话的二嫂,终于颤颤巍巍地熬过了这两年,并且身子骨也越发地健朗起来。当然这主要是李元婴的功劳,李世民之所以对他这位幼弟如亲子般的宠爱,有一半是因为这个原因。

    当日,唐高祖李渊葬于献陵,李元婴也第一次见到了他那位赫赫有名的二皇嫂,虽然害病一年有余,脸色略显憔悴,但仍能从其中看出她昔日的风采。怪不得在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会在禁苑中起一座极高的台观,时常登观以望昭陵,以释其思念之意。

    当李元婴提到孙思邈后,他这位天可汗哥哥也只能黯然长叹,药王孙思邈在隋朝的时候就已经名满天下,可其人却视功名如粪土,多次征召,称疾不就,加之又行踪不定,李世民虽贵为天子也无能为力。

    李元婴前世对药王孙思邈很是崇拜,野史传说他活了一百四十一岁,所以对他也有过一些了解,记得他相继在太白山、终南山和峨眉山隐居过。话到嘴边李元婴突然冷汗直下,要知道他那个便宜老爹才死了五个月,若是早知道孙思邈的下落,那为什么当日不说出来呢!

    心里暗道好险,不过为了以后的身家性命,又不得不发。长孙皇后见元婴欲言又止的样子,关切地问道:“二十二郎,你是不是有什么事想求你二皇兄啊?”

    见长孙皇后关怀之心溢于言表,投桃报李也好,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也好,李元婴把心一横,踟蹰片刻后回道:“皇兄、皇嫂!是这样的,几日前臣弟曾经听周围的宫人谈论,孙思邈曾经在太白山、终南山以及峨眉山一带隐居过。臣弟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若是皇兄遣使能够找到孙思邈,他也不敢不来京师吧!”

    李世民捋须点头道:“那是当然,我即位之初,也曾与其有过一面之缘,只是此后再无他的行踪。二十二郎,那些宫人又是从何处得知?”

    李元婴挠挠脑袋说道:“这个臣弟就不清楚了,只是今日见皇嫂面色不佳,突然想起这事情,如有不当之处皇兄不要见怪!”

    李世民虽然已为皇帝,但最为宠爱的依旧是伴随他半生的长孙后,听了李元婴的话,高兴还来不及,又岂会怪罪。不过长孙皇后见李世民意动,却劝阻道:“陛下,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万不可因臣妾一妇人而劳师动众啊!”

    李世民皱眉道:“皇后说的是什么话,你为天下母,岂是一般的妇人可比!不要说了,你的身体已经拖不得了,既然连甄权都束手无策,那不管能不能找的到孙道长,我都要试一试!”

    就这样,李世民以长孙皇后的表弟,高士廉之子高履行为使,下剑南沿途寻访孙思邈,终于在峨眉将正在研制太一神精丹的孙思邈给强行请到京师。

    长孙皇后渐渐恢复健康,李世民大喜过望,亲笔提下《赐真人孙思邈颂》:“凿开径路,名魁大医。羽翼三圣,调和四时。降龙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师。”愣是把这位药王给强留在了长安城。

    而孙思邈可能也从什么地方听说了他的行踪就是被腾王给泄出去的,每每见到李元婴就没给过一点好颜色。弄得李元婴郁闷不已,这个世界上最不能得罪的有两种人,一种是伴君如伴虎的皇帝,另一种就是医生了,特别是像孙思邈这样能从阎王手中抢命的神医,没想到却把他给得罪了。别人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而他却是收之东隅,失之桑榆。

    注:唐朝帝王的自称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森严,只要不是在正式场合,很少有自称“朕”的,一般都是自称“我”、“吾”、“余”等,特别是和亲近大臣宗族对话的场合更是如此。

    参见唐人笔记《隋唐嘉话》,例:太宗尝止一树下,曰:“此嘉树。”宇文士及从而美之不容口,帝正色曰:“魏公常劝我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