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小皇叔-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元婴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个看似木讷的大胡子这么生猛,连程咬金的小儿子都被他揍过,果然很李逵啊。“程处弼被打伤,卢国公就没什么表示吗?”李元婴脑海里顿时浮现出前世电视剧里看过的程咬金的形象,虽然他也知道那只是民间演义塑造出来的角色,不过“三板斧的程咬金”实在太过深入人心了。
前桌这个同学撇撇嘴说道:“这么丢脸的事情,程处弼哪敢和卢国公实话实说啊,他也是武勋世家出身,难道说自己五六个人却打不过一个刘大胡子吗?不过那次以后,刘大胡子和那帮功臣子弟算是彻底撕破脸皮了。”
“那帮功臣子弟?难道这个刘大胡子还是外戚不成?”李元婴的眼睛瞪得老大,外戚,貌似窦家和长孙家的基因不会出个“李逵”吧?至于他们李家,那就更不可能了。
由于李元婴声音突然大了一些,刘大胡子显然也听到了李元婴他们在议论自己,斜睨他们一眼,冷哼一声,又专心投入对《礼记》的钻研中去了,仿佛李元婴他们不是在说他一般。
前桌被李元婴的声音一吓,连忙转过身子,马上装成一副认真听讲的模样,半晌后发现萧老夫子并没有注意到他们这边,又重新回过头来,埋怨道:“小声点,被萧老学士发现了终归是不好。”接着摇摇头又继续了刚才的话题,“那倒不是,刘大胡子名叫刘仁愿,听说祖上是匈奴右贤王刘豹,西魏时就开始镇守北疆,和太祖(按:即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被追尊为唐太祖)相睦,历经北周、隋、唐数代,也算是一方豪杰了,其父是右骁卫大将军、彭城郡公刘大俱。所以他们刘家也算是大唐的开国功臣,但是和卢国公他们并不是一伙的。”
原来是匈奴后裔,怪不得长相不似中原人。李元婴也明白过来了,刘家的背景应该是和宇文士及差不多性质,属于他们李家的老朋友。心里暗笑,没想到这位一千多年前的弘文馆同窗也深谙后世的上课之道啊。不过刘仁愿?这名字好像有点耳熟啊,只是怎么也想不起来再那听说过。才十四五岁就这么得骁勇,想来也不可能是无名之辈,看刘仁愿那副认真的模样,还是不要招惹他了。这种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以后指不定要找他帮些小忙,若是一不小心得罪了他,那就不太好了。
前桌那个同学接着又道:“其实我也想不明白刘大胡子的脑袋里是怎么想的,以他的武艺和家世,在陛下身边当个千牛备身也不是难事,何必跑到弘文馆来受罪呢!”
李元婴顿时有了一种找到知己般的感觉,笑道:“学兄也认为来弘文馆是受罪吗?”
“唉!”前桌一副挫败的模样,叹气道:“也是年幼时候不懂事,装什么不好,偏偏装一副神童的模样,也写了几篇文,这下好了,被家兄送到弘文馆来受罪,追悔莫及啊!”
李元婴两手一拍,果然是知己啊!
前桌见李元婴如此表情,黯然道:“看来兄弟和某也是同病相怜了!后悔啊,早知当年就和家兄一样,习武去了。”
“哦?学兄也是武勋世家出身吗?元婴唐突,刚才听学兄话里的意思,学兄和程处弼他们的关系应该不怎么样吧?”李元婴奇道,前面这个人提到程处弼的时候,语气虽然不能说不屑,但也没有什么好感。
前桌脸上微微一笑,坦然道:“在下李孝逸,陛下恩典,得了一个梁郡公的爵位,家父淮安靖王。和程处弼他们的关系确实不怎么样!”
淮安靖王?那不就是他已经死了好几年的堂叔李神通吗?原来他这个前桌还是个亲戚呢。李孝逸,李元婴当然听说过这个名字。因为在宗室中,梁郡公李孝逸这个名字向来就是和滕王李元婴并称,当然这个并称是不包括战功赫赫的河间王李孝恭和江夏王李道宗的。
这时李孝逸也回过神来,惊讶道:“元婴!你是滕王殿下?”
“哈哈!”李元婴低笑两声,拱手道:“说了半天,原来是孝逸从兄,元婴有礼了!既是兄弟,又何来殿下不殿下的,孝逸从兄唤元婴二十二郎即可!”
李孝逸是皇族近枝,也不矫情,拍手笑道:“哈!‘大唐黄香’、‘滕王体’,二十二郎的大名孝逸早就听说了,没想到二十二郎也到弘文馆受罪来了,怕是现在也后悔了吧!”
李元婴苦笑,没想到这个向来和自己并称为宗室双杰的李孝逸也和自己是一般心思,这番对话要是被传到天可汗哥哥耳中,非把他气吐血不可。
“咳嗯!”由于李孝逸这么一兴奋,一下子就忘记了压低嗓门,结果声音陡然高了起来,课堂上的二十多双眼睛也纷纷转了过来,心里暗道原来刚刚半途闯进来的新同窗是滕王李元婴啊,不过这些眼睛里并不包括距离李元婴最近的刘仁愿。老萧虽然八十多岁了,不过依旧耳聪目明着呢,对于李元婴和李孝逸的小动作自然是看在眼里,不过他早已修炼到视而不见的境界了,直到李孝逸突然高声叫了起来,他才不得不重重地咳了一声。
李孝逸叫出来后就知道坏事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回过身去,捡起案几上的那卷书,装模作样地看了起来。
………………………………
第四十七章 未来的皇帝
被萧德言的咳嗽声警告了以后,李孝逸就再也不敢转头和李元婴说悄悄话了。虽然如今他长兄李道彦去凉州当都督了,淮安靖王一脉仅他一个人留在京师,不过自从长兄随卫公李靖征讨吐谷浑的时候犯下大错,数万大军全军覆没而差点被盛怒的陛下砍了脑袋后,对他的教导,也越发的严厉起来,即使人不在京师,也会经常派人到负责教导他们的这些弘文馆学士那里了解他的近况,所以萧德言对李孝逸还是有一些震慑力的。
这下李孝逸也成乖孩子了,极端无聊的李元婴就只好趴在案几上睡上一会儿,今天天还没亮就被郝处俊从被窝里拉了起来,睡眠严重不足。难怪很多动物过冬的时候都喜欢用冬眠这种方式呢,睡觉的时候时间果然是过得最快的,没感觉多长时间李元婴就被李孝逸打断了和周公女儿的约会。
“怎么了?”李元婴睡眼蒙蒙,一脸不解地问道。
李孝逸指了指窗外道:“这会儿已经是午时了,二十二郎在弘文馆还没待够吗?”
哦,原来是放学了,李元婴揉了揉惺忪的眼睛,伸了伸懒腰,问道:“孝逸从兄的府邸在哪个坊里啊?”原本还想将案几上的书卷收拾下让郭迁、王伦他们抱回家,不过看到李孝逸他们都是两手空空地离开,也就放弃了原来的打算。也是,这些书卷放在弘文馆里也不可能会丢掉,以他们的家世,家里再配一套又有何难,再说这些贵族子弟离开弘文馆后还能看得进书的估计也是凤毛麟角了。
这时候,萧德言也在上官仪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走了过来,笑呵呵地说道:“滕王第一次来弘文馆,不知对德言的教授习惯否?”
李元婴连忙恭维道:“萧老学士乃硕学大儒,元婴自然受益匪浅!”只不过心里在后面又加了一句,可惜一句话也没听懂。
老萧的脸皮也不薄,心安理得地接受了李元婴的称赞,指着上官仪说道:“腾王初进学,若有疑惑之处,可以向游韶垂询!孝逸,你也一样!”
李孝逸在弘文馆中已经呆了一年多的时间,对萧德言自是了解得很,见老萧好像又要开始口若悬河地唠叨起来,脸色顿时就变,赶忙答应了下来,拉起李元婴就跑。若是让老萧有了兴致,不讲上半个时辰以上是不可能罢口的,也不知道这八十多岁的老头儿哪来这么多的精力。上官仪也是暗暗松了一口气,若不是李孝逸反应快,那他今天也得在这里继续聆听萧老学士的教诲。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
看来李孝逸对萧德言很有怨念,惊慌之下连前路都没怎么注意,刚刚跑出弘文馆,就把一个人给撞翻在地。在弘文馆二十几个学生中,李孝逸应该算是比较强壮的那几个之一了,当然,和刘大胡子是没得比。而与此产生鲜明对比的是,被李孝逸撞倒的那个人却是一个七八岁左右的孩童,登时在地上就滚了好几滚。
李元婴刚才倒是看得真真切切,可惜那么短的时间内他也拉不住李孝逸,马上抛开李孝逸的手跑过去将那个小男孩扶起来,这么点大的小孩,若是撞出个好歹来那就罪过了。拍了拍小孩衣服上的尘土,关切地问道:“小郎君,没有被撞疼吧?”心里暗道,看这小孩不哭不闹的,应该没什么问题了。这个小男孩李元婴刚才在弘文馆里面也见过,就坐在上官仪原本为他准备的那个座位旁边。
结果没想到,这个小男孩听到李元婴的询问后,仿佛在外面受了委屈的小孩遇到大人一般,豆大的泪珠顿时就从脸颊两侧滚落了下来,呜咽道:“呜……疼!疼叔,疼!呜呜……”
李元婴微微一怔,疼叔疼……什么意思?突然脑子里灵光一闪,疼叔,该不会是说“滕叔”吧!貌似这么理解还说得过去。而能叫他“滕叔”的人大概只有天可汗哥哥家的那几个小崽子了,那几个小崽子里面,成年出阁的,就已经到各地之官去了,而未成年的,则养在深宫之中,这两年来,李元婴也就见过太子李承乾和特许留京不之官的魏王李泰。转头回望,等着还没有回过神来的李孝逸给他介绍一下。
“晋,晋王殿下!您杵在门口干什么呀!”李孝逸错愕道。
“孝逸王叔!”被李孝逸这么一说,好嘛,这个晋王哭得可就更凶了。
这时候弘文馆里面也听到了外边的动静,上官仪连忙跑了出来,没想到却见到了这幅场面,拉了拉李孝逸的衣服,尴尬地问道:“梁郡公,这是怎么回事啊?”
“没事,没事!”李孝逸把脑袋一伸,见萧老学士并没有跟着出来,暗松了一口气,否则自己这双耳朵就又要受罪了。
李孝逸口中的这个晋王殿下这时候也总算是止住了眼泪,依旧带着哭腔说道:“上官学士,没事,只是我今天第一次见到滕叔,所以站在弘文馆门口想等着滕叔出来,结果不小心被孝逸王叔撞倒了!呜……呜呜!”
李元婴从怀里掏出早上初雪为他准备的一条手绢,擦了擦这个哭鼻子的晋王殿下脸颊上的眼泪,上上下下地打量了老半天,才轻声问道:“你是稚奴?”
小男孩扁着嘴,委屈地点了点头,“稚奴见过滕叔!”
李元婴总算是确认了下来,这个小家伙就是大唐未来的皇帝,有着史上第一彪悍老婆武则天,而且更改起年号和官职名称来像吃菜一样的唐高宗李治了。要不是亲眼所见,李元婴实在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倒不是说李治刚才哭起来没完没了,毕竟人家现在还是个半大孩子而已。只是李元婴记得他这个九皇侄好像比他还要大上几个月吧,怎么长得比他还矮了一个头,刚开始他还以为这个小家伙是老十纪王李慎呢。如果李治现在能听得到他这个“滕叔”心里所想的话,肯定比现在还委屈,明明是滕叔自己长得太高了嘛,他现在这个头才是十岁男孩的标准身高。
不过“滕叔”这个称呼实在是有点不好听,听着就跟“疼叔”一样,感觉渗得慌。李元婴吓唬着说道:“稚奴啊,你以后叫叔为‘小皇叔’好了!今天你第一次见到小皇叔,就被你孝逸王叔撞疼了,估计就是因为你心里一直在叫叔为‘滕叔’闹的。”
………………………………
第四十八章 学习滕王好榜样
李治登时就被唬住了,忽闪着眼睛,连连点头。(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滕叔”这个称呼是不敢再叫了,否则他现在这个小身板,天天被孝逸王叔撞上一下,还不得散架啰。
李元婴满意地笑笑,吓唬小孩可是他的强项,什么巫婆啦,人贩子啦,穿越前邻居家那个三四岁的小孩就没少被他吓唬过。“稚奴在门口等着皇叔有什么事情吗?”
见李治好像没什么大碍了,李孝逸和上官仪都暗松一口气,若是晋王殿下摔出个好歹来,那他们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上官仪朝李孝逸一拱手,又退了回去,作为老萧在弘文馆里的助手,他还承担着送老萧回家的任务呢。
李治嘟着嘴说道:“昨晚听母后说小皇叔今天也会来弘文馆,让稚奴以后在弘文馆要听小皇叔的话,认真听萧老学士他们讲课。不过小皇叔今天坐到孝逸王叔那边去了,稚奴没能向小皇叔问好,所以下学后就在门口等候小皇叔出来。本来稚奴也跟纪弟(即纪王李慎)说好了的,结果一下学,纪弟就不见了。”
李元婴这下明白了,恐怕长孙皇后平常没少拿他当榜样教育这个未来的皇帝吧。唉,看来这学习“滕王精神”的热潮要平息下来还遥遥无期啊!心里顿时尴尬起来,今天在弘文馆睡了一个上午,估计全被这个未来的皇帝看在眼里了吧。不过面对一个小孩,李元婴的脸皮也不见得比萧德言薄多少,假装不经意间说道:“原来皇嫂也早知道元婴今天要到弘文馆上学,怎么那个滕王友郝处俊到今天早上才通知我,害我昨晚看了一整夜的《左传》,今天困死我了!”并且配合着说话打了一个哈欠。
李治顿时恍然大悟,怪不得小皇叔今天在课堂上睡了一上午呢,原来是昨夜没有睡好啊。不过李孝逸却是被彻底逗乐了,早上和李元婴交流过一遍后,他现在哪还不知道李元婴是什么德性。就他,还能彻夜读《左传》?怕是连《千字文》都读不下去吧!转过头去偷笑了好一会儿,才慢慢地平复下来,戏谑地看着李元婴促狭道:“不知昨晚二十二郎都看了《左传》里的哪些名篇啊?”
李元婴一怔,恶狠狠地瞪了李孝逸一眼,心里暗骂,有这么拆台的吗?不过说到《左传》,虽然整本书李元婴没看过,但前世的语文教科书里好像也入选过几篇,这可难不倒他,假作羞涩地说道:“只是囫囵吞枣地略读了一遍而已,并未细读,也就‘烛之武退秦师’、‘秦晋崤之战’、‘郑伯克段于鄢’这几篇印象颇深。”
李孝逸原本还想再捉弄一下李元婴,不过估摸着萧老学士也快要出来了,马上就改了主意,忙催促李元婴和李治先离开这里再说。李治听到屋里传出来的脚步声渐渐清晰起来,立刻心领神会。李元婴当然巴不得离开这里,李孝逸那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家伙要是再让他背一遍“烛之武退秦师”之类的东西,那他可就要干瞪眼了。
不过李治和李元婴他们哥俩并不同路,李元婴他们自然要出宫,而李治则是回内廷,于是李元婴和李孝逸便把李治送到虔化门外,反正弘文馆和虔化门也就一步之遥。原本李元婴还奇怪,虽说弘文馆离内廷很近,但晋王李治可是长孙皇后嫡出,出门怎么连一个随从小太监都没有。结果刚刚走到史馆,一个头戴高山冠的老太监就出现在了李元婴面前。
“哎哟喂!晋王殿下,您怎么把自己弄成这个样子了?”那老太监见李治一副蓬头垢面的模样,顿时就被吓了一跳,掩口惊呼。掐着兰花指,从怀里掏出一条方巾,就开始给李治整理发冠,喋喋不休地说道:“殿下是不小心摔着了吧,老奴早上就说了,让老奴陪着殿下去弘文馆,殿下就是不愿意,您看,摔疼了吧!”
李元婴见那老太监对他仿佛视而不见,便说道:“稚奴,那皇叔和你孝逸王叔就先告辞了!”
“小皇叔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