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小皇叔 >

第110章

大唐小皇叔-第110章

小说: 大唐小皇叔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试用货上船,或者卸货下船。心里不由一动。回头说道:旧…毖沉州的船家对山阳读、淮水、汴水一带的水情并不了解,那我们何必要一条船从头行到底呢?虽然省时省事,但也确实耍担当些风险,何不采用分段运输的方法,大可在到了扬州后,将贡楠卸下船,换装到扬州的船去。到了楚州也同理,如此一来,岂不是能大大降低行船的危险!虽然上下装确是麻烦了点,而且也耽误时日。但是却可以一劳永逸,潘使君以为此策可行否?”

    潘求仁听罢也不禁叹道:“妙哉。殿下一语惊醒梦中人!求仁怎么就没有想到呢!比起王洲乡百姓所受之苦,这些麻烦确实算不得什么!”

    不过李元婴却有些遗憾地说道:“贡楠因为数量并不大,反复装卸虽然麻烦,但也还是能够接受。而漕运那边就不能用分段运输这斤小方法了,否则每年也能避免不少的损失!”

    潘求仁赞同地点点头,确实,关中人口众多,仅仅长安一城就有几百万人口,还不算驻扎在皇城里的几个万府兵,八百里秦川虽然自古被称为“夭府之国”但也不可能养活这么多人口,粮食自然要河南、江南等地的大规模漕运才能足碜供给。

    如果这种大规模的漕运也使用分段运输,反复装卸的方法的话,那船还没有翻,人可能就先累死了,而且装卸的过程中也是会有很大的损耗。所以,漕运那边的人就算想到了用分段运输的方法能够降低行船的危险,但也会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而弃之不用。

    潘求仁见连漕运的人都没能想出什么方法来,反正只要让王洲乡的那些果农受点罪,做好两手准备,就算中途船翻了,也不会耽误贡插进京,所以他自己也就没有再动什么脑筋。

    今夭听到李元婴提出分段运输这个方法,顿时豁然开朗。

    李治迟疑道:“皇叔,听您这么说来,那漕运的损失也是可以避免的!”

    “哦?椎奴快快说来!”李元婴有些怀疑地看着李治,连忙追问道。

    李治咧嘴笑道:“既然漕运反复装卸花费太大,那就不要反复装卸。一条船从头行到底就行了!”

    潘求仁怔了一怔,愣道:“晋王殿下此话何解?现在的漕运本来就是一条船从头行到底啊!”

    李元婴狐疑道:“某明白维奴的意思了,你是说不用换船,只要换人就可以了,对吧!”

    李治颌道:“正是如此,只要行到一地,将船上的船工都换成当地那些熟悉当池水情的船工,那和换船不是同样的道理吗?”

    潘求仁微微皱眉,薛仁贵就先反对道:“不妥,薛市以为晋王殿下此策不妥!”

    “为何不妥?”李治登时就不乐意了,凶着脸道。不仅薛仁贵出言反对,而且他的小皇叔、张天水以及那个潘求仁虽然没有表示不同的看法,但从他们脸上的表情中,李治也还是能够看出一点端倪来的。

    李元婴笑着让薛仁贵退下,莞尔道:“仁贵兄说的不错,雉奴此议确实有欠考虑!第一,如果中途将船工换下,那么那些被换下的船工怎么办,他们的船要前往京师,他们总不能也跟到京师去吧,再说这些船也装不下这么多人,而且这些船是他们的身家性命,立身之本,他们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会愿意下船的!第二。如此大规模的漕运,又去哪里找那么多熟悉当池水情的船工,这些船工们也都有各自的货船,没有足够的价钱他们肯定不会弃了他们自己的船只,还是那句话,船是船工的身家性命,没有什么人会愿意抛弃自己的身家性命!”

    “我们可以”

    李治网要反驳,李元婴马上又打断了他的说话,沉下脸严肃地说道:小皇叔知道维奴要说什么。你是说让当地官府一道征调船只、征调船工的符书对吧!不错,这样一来确实很简单,不过椎奴,你不要忘记了当年如日中天的杨隋是怎么一夜间分崩离析的,无他,就是经役过重所致!魏相公就曾经向你父皇进言过,“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卜皇叔希望这句话你也能牢记于心!”

    李治顿时就有些羞赧,声音有些低落地说道:小皇叔说的对,是雅奴考虑不周!”

    李元婴语气也缓和了下来,微笑道:“雏奴也不用自恼,虽然此策有欠妥当,但也说明了椎奴已经长大了。开始能为你父皇分忧了!”

    李治的脸上这才泛出一丝笑容,抿着嘴道:小皇叔放心,雏奴今后一定能为漕运想集一个好办法的!”

    “呃,志气可嘉!”李元婴轻轻抚着李治的小脑袋瓜子微笑道。

    因为李元婴出任江南道黜涉大使,关于李元婴的过往,除了一些秘闻外,潘求仁自然都打听得漆清楚楚的。滕王李元婴因为前御史大夫韦挺左迁象州刺史一事而与魏王李泰交恶一事并非什么秘闻,潘求仁虽然远在杭州,但也清楚得很。

    判才听到李元婴跟李治说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才则覆舟。”这句话后,潘求伫立刻就琢磨过来了。心里暗道,滕王殿下与魏王殿下不和,这么看来滕王殿下恐怕是要扶助晋王殿下争储了。至于太子李承乾,在潘求仁看来,不过是秋后的蚂炸,蹦醚不了几日了。从这一层面上看,李承乾这个太子做得也太失败了点!

    于是潘求仁也腆着脸讨好地说道:“关中粮食多赖漕运,若无漕运。一遇荒年必使粮价徒升,漕运实为关乎江山社稷之大计,晋王殿下荐能解决漕运问题,乃黎民之大幸也!”

    而这时候,从远处岸上传来的阵阵欢呼声也由远及近地传来,李元婴知道应该是快到淅江入海口了。

    宋孝杰拿着浆走进船舱,紧张地问道:“殿下,前面应该就是青龙出现的地方了,我们还是先靠岸吧!”
………………………………

第一百八十六章 如此祥瑞

    听到从岸上传来的那一阵阵此起彼伏的欢呼声。(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潘求任一迎引广江口的那头青龙嘉瑞应该还没有离开,心里那高兴劲就甭提了,在他的治下降下青龙嘉瑞就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事情了,而且又恰好被正在杭州的江南道黜涉大使、滕王李元婴以及晋王李治等人见到,这可比前几年幽州、洛州仅仅是乡人闻见的嘉瑞要强多了。再加上才才在船上,他的一番辩解,以及张天水从旁为他说话。潘求仁也能感觉到滕王李元婴就算因为王州乡贡楠一事对他还有所微词,但肯定不会上疏弹劾于他。

    不过想到马上就要接近那头青龙嘉瑞了,潘求仁心里又没由来紧张起来。青龙,这东西可神秘着呢,想起李治刚才在王洲乡的楠园前提到过,东海广德龙王就是青龙神。而这头青龙嘉瑞又偏偏出现在 邻东海的淅江口,看来即使不是东海广德龙王亲自巡幸钱塘县,那也应该是东海广德龙王的龙子龙孙。立刻患的患失地急道:“宋校尉,我们那还是快点靠岸去吧!要是不小心冲撞了龙王爷,惹得龙王爷一怒之下突掀海潮,那罪过可就大了!”虽然这条船上也坐着两个亲王,但在潘求仁心中,显然还是那头青龙的震慑力更大些!

    站在船头,眼力异于常人的李元婴也已经远远地看到了前面模模糊糊的有个东西在江面上翻滚,不过距离太远,而且江面上水雾也大,就是他旁边的薛仁贵也没能看清是什么东西在作怪。

    李元婴不由摸了摸自己的腰间。可惜空空如也。由于刚才在王洲乡的时候被李治火急火燎地拉上轻舟,李元婴并没有把望远镜带在身上。虽然心里知道跟在这艘小船儿后面的大船已经被落得远远的,没有个把时辰肯定是赶不上来,不过李元婴还是忍不住回头望了望,只可惜并没有什么奇迹,身后江面连个鬼影都没有。毕竟再往前走就是淅江的出海口了,这一带的江面上本就鲜有船只航行,而且今天在淅江口还出现了千年难遇的青龙嘉瑞,所以江面上除了李元婴他们乘坐的这条小舟外,根本就不会有第二艘船。

    宋孝杰听到潘求仁那语调有些颤抖的声音,迟疑了一下,虽然也回到了船尾,但并没有掌舵靠岸。而是操桨在江心固定住这条小舟,让它不再往下漂去。

    否则的话,在江水的带动下。这条船儿怕是不消一会儿就能与那头还徘徊在淅江口的“青龙”撞上。然后依旧将目光放在李元婴的身上。等候李元婴的指示。

    虽然宋孝杰心里本能地也对前面那条所谓的“青龙”畏惧得很,不过心里再畏惧,那也得听李元婴的。如果李元婴要宋孝杰驾船靠近那头“青龙”的话,那他也得硬着头皮将船儿靠过去。而潘求仁,他不过一个杭州刺史而已,哪有那个资格指挥得动宋孝杰。

    李元婴揉了揉有些酸的眼睛,让宋孝杰先保持这样的距离!然后对旁边的薛仁贵问道:“仁贵兄,你看清楚那头青龙了吗?”

    薛仁贵摇头道:“江雾太大。如果能够靠近一些,薛礼也许能够看清那头青龙的原貌,不过若是距离太近,也有可能惊扰了那头青龙。对了,殿下!您不是还有望远镜吗?”

    “望远镜?那是什么东西?”潘求仁茫然地问道。

    而刊才一直趴在船头专心致志地看着前方的李治这时也回头惊叫道:“是啊小皇叔!我们不是还有望远镜吗?”接着便跑过来围着李元婴转了一圈,可惜却没能从李元婴身上找到望远镜。

    李元婴并没有回答潘求仁的问题,把还在他身上东摸摸,西瞧瞧的李治给固定了下来,摊摊手道:“谁让你急急忙忙地就把小皇叔往小船上拉,那望远镜自然是还留在大船上,你是不用再想了!”

    “啊”李治顿时就有些郁闷。都着嘴道:“那怎备办啊?刚才维奴看了半天,也就看到江面上有一团黑乎乎的东西,等到大船赶上来,那头青龙肯定早就离开了!”

    “不成,不成!这青龙嘉瑞可是旷古之胜景,既然被我们遇见了,岂有不观全貌之理!”李治咬咬牙。对宋孝杰道:“宋校尉,我们小心地靠过去吧!”

    “这个宋孝杰面有难色,李治的话他当然不敢不听,但是那头青龙也不是好惹的,只好把求助的目光再次投向李元婴。

    不过没等李元婴开口说话,潘求仁就像被踩到尾巴般急声叫道:“晋王殿平不可!青龙现世乃天降嘉瑞,但若是不小心把青龙给惹怒了,恐祸加杭州百姓啊!”

    李治的脸色顿时就有些不好看,不过他也是刚刚才被李元婴用“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句话给教育过,听到潘求仁把杭州百姓都给搬出来了。也只好讪讪说道:“罢了,罢了!那就还是停在这里吧!”

    李元婴微微蹙眉,他当然不会相信“触怒龙威,而祸加杭州百姓”这种无稽之谈,不过他也大致可以肯定。那所谓的“青龙”应该就是一头看起来有些像龙的青色大鱼。经过李元婴远远地观察,看起来这头青色大鱼的体积应该也小不到哪里去。否则也不会被人误以为是“青龙”了。

    心里琢磨着,在淅江入海口这种咸淡水交汇的区域,水情肯定要比其他地方复杂得多,虽然宋孝杰是李贞从他那越王府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护卫,驾船的能力母庸置疑。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驾这种小船儿在这种水情复杂的区域,谁知道会不会有什么危险,再加上那头大鱼时不时掀起的浪花,一不小心翻船并非是杞人忧天。

    虽然经历过暴风雨下的黄河考验的李元婴,水性还算不错,但是一旦落水,这里水情复杂就先不说了。更重要的是旁边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不明大鱼,李元婴可不想因为一时好奇而把自己喂了鱼。再说李治这个小祖宗还在船上呢,他可不能有什么闪失。

    想来想去,李元婴只好让宋孝杰把船靠上岸去,既然不准备靠近那头“青龙”近距离瞧瞧这头让杭州上下都跟过节仁般的“青龙”是怎生模样,那还不如回岸上观察,反正也差不多距离。

    只是李元婴心里有些疑惑,这条青色怪鱼虽然不可能是什么青龙,但确实有它奇怪的地方。从那个钱塘县主薄驾轻舟赶到王洲乡报信,然后李元婴一行再驾舟顺流而下。都过去好几个时辰了,这条怪鱼却还停留在淅江口徘徊不走,即使岸上人声鼎沸也没能把它给惊走。李元婴以前听说过有些鱼类每年一到产卵季节,都会出现在咸淡水交汇的区域产卵,心里不由猜测,莫非这条怪鱼就是这种情况?

    而且还有更为奇怪的事情,李元婴虽然说距离得远,但观察这条怪鱼也已经有一眸子的时间了,却好像从来没见这条怪鱼挪窝过,就一直停留在一

    ”讨于它的体积来说并不大的半径圈上活动果不是儿旧,约看到这条怪鱼上下翻滚得欢,李元婴还以为是碰到死鱼了呢!

    听到滕王殿下撤回岸上的命令后,宋孝杰也不禁长松了一皂气,立玄就操舵往那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的江岸上靠了过去。

    他可是渣家出身,对龙王的敬畏自然更甚于旁人。

    不过就在宋孝杰开始转舵的时候。突然一声听起来有些气急败坏的厉叫清晰地传到船上众人的耳中。“尔等何人,好大的胆子,竟敢蔑视天降嘉瑞于钱塘!若是惊走了青龙嘉瑞,你们吃罪得起吗?”

    李元婴不由扭头望去,只见不知什么时候,江面上又多出了一艘跟他们乘坐的这艘轻舟差不多样式的小船儿,那厉叫之人正是大摇大摆,一脸傲色地站在船头上的一个身着青色桐袍,头裹褐色平头小样巾的中年男人。不过此人李元婴却也认的。正是钱塘县尉高赐铭。虽然只是一个九品小芝麻官,但高赐铭负责钱塘县治安盗捕,这几日李元婴和李治同游杭州名胜,这个高赐铭当然也都一路随行。

    两船渐渐靠近后,那个高赐铭当然也现了他刚才厉骂的那艘船上载着的都是些什么人,他本来就站的靠前,而且站在小船上可不比陆地上,被这么突然一吓,两脚顿时软,一时没站住脚,就这样直挺挺地栽下船去。

    潘求仁虽然因为天降嘉瑞而心情大悦,但王州乡贡插一事还是让他惶惶不安了几个时辰,听到高赐铭不仅叱骂自己,而且还把滕王殿下、晋王殿下都给骂进去了,登时就气不打一处来,正准备把这个不开眼的家伙狗血淋头地怒骂一顿,让自己。也让两个殿下消消气,却没想到高赐铭却被吓得落水,话到嘴边也只好将它重新咽下去,讪讪作罢。

    李元婴也不禁失笑,没想到出京才一年的时间,他的王八之气就与日俱增啊,这还没说话呢,就能把人给弄到水里去。看到对面船上两个身着公服的皂隶朝他这边行完礼后,便鱼贯跳下去救人,结果手忙脚乱了半天也没能把那个高赐铭给弄上来,李元婴本打算让宋孝杰也跳下去救人,不过想到若是宋孝杰跳下去。那这艘船可就没人操桨了,也只好作罢。

    虽然这里是淅江入海口,水情比较复杂,不过高赐铭作为钱塘县尉。就生活在海边,也应该有些水性才对,而且还有两艘船停在他们旁边。可惜事与愿违,也不知是不是高赐铭被刚才这么一吓,掉进水里后还没有反应过来,手脚不停地挣扎着,就是不肯配合施救他的那两斤,皂隶。最后还是薛仁贵实在看不过眼,轻轻一跃跳进水中,一把揪住高赐铭的衣领,将其拖到船沿,猛地一举,才把他给举上船来。

    随着小船儿缓缓靠岸,耳边的噪声也渐渐地大了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