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辽宁1950 >

第216章

辽宁1950-第216章

小说: 辽宁1950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的各方势力,为了说服这些势力同意新政府反对欧美国家作出了不少让步,估计是铁了心要跟中苏一起反对美国了。

    扶持一个傀儡势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之前的伊朗军政府已经给了他们足们够的教训,就算他们成功找到一个愿意当傀儡、又有足够影响力的人推翻摩萨台,中苏两国也不会坐视不管。说到底,伊朗政府做出什么样的态度根本和伊朗自身没多大关系,只要是稍有远见的领导人都看得出跟中苏两国混才能得到更多的利益。

    “第三,伊朗的石油出产其实也并非那么关键,伊朗的石油禁运并不会在长期情况下产生致命的影响。我们的这个星球上到处都能找到石油,比如委瑞内拉和利比亚,从特殊渠道获取的信息可以证明,委瑞内拉和部分非洲国家产出的原油完全足以超过伊朗的产出。”

    英法等国的领导人几乎快忍不住打断艾森豪威尔的废话了,他们当然知道世界上的其他地区也有很多的原油,但是如何将他们开采出来,并运到欧洲是个巨大的问题。各国的石油公司都在委瑞内拉有不少的投资,但是从那里开采出来的石油基本上是没有太大利用价值的重质石油,开采成本也远远高于中东地区。至于非洲各国的原油,他们现在只是知道那里有石油,但是并没有多少油田已经投入开发,要发掘非洲石油的潜力至少得用个几年时间,但他们几个月之内就要国破家亡了。

    即使他们能够在南美洲和非洲挖出足够的石油,难道中苏两国就会放过这些地方么?两大阵营的对抗在这短短的大半年时间里进入了白热化阶段,中苏明显是抱定了北约不死誓不罢休的准备,单单是那艘此时已经进入大西洋的超级航母,就能让欧洲各国再也无法从海上获取任何石油。

    艾森豪威尔此时给出的建议,就像是让已经双脚悬空的绞刑犯对坐在几百米外的行刑官隔空挥拳,如果真正实施,除了让人看到他们濒死挣扎的丑态以外没有任何用处。

    “最后,我们也可以付出实际的行动,改变中东地区目前不利于我们的格局。”艾森豪威尔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各国领导人也集中了注意力,他们知道今天要讨论的真正重点终于来了。

    “就目前来说,中国人和俄国人以武力胁迫阿拉伯世界,让他们不得不俯首帖耳。我们必须让阿拉伯人看到,中国人的武力还没有到能够在这么遥远的地方解决一切问题的程度。”

    “伊朗已经倒戈,沙特阿拉伯也摇摆不定,现在我们必须破而后立,先打破目前的中东格局,然后树立起新的格局。而这件事情的关键点,自然是我们在中东地区最重要的盟友,也就是以色列。”

    “我们要让阿拉伯人看到,就维护中东地区的和平稳定这件事,没有我们是不行的。”

    艾森豪威尔说完之后,所有人的表情都变得严肃起来,他们知道这将是非常冒险的尝试。

    “你的意思是说,战争?”艾德礼挑破了艾森豪威尔话中的意思。

    “是,但必须是有所控制的战争,我们要让阿拉伯人知道,完全倒向中苏两国是不可取的策略。只要他们自己表达出这样的意愿,中国人就不会强行逼迫他们,这是我们的优势。”艾森豪威尔点了点头。

    “可控的战争?”奥里奥尔疑惑道,“你们有什么样的计划?”

    “犹太人不是需要生存空间么?他们为之进行争取也是应该的,我们应该看到阿拉伯人正尝试违背联合国的决议,将犹太人赶出他们的故土,我们作为联合国的重要成员,稍微支持一下以色列也是应该的。”艾森豪威尔目前不打算向盟友透露他们具体的作战计划,否则有很严重的泄密风险。

    “你们能保证战争的规模可控吗?如果中国和苏联借此全面开战,我们要怎么办?”加斯贝利担忧地问道。

    意大利总理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战争几乎不存在可控一说,尤其是在当前的战略格局之下。中苏两国的军事实力和北约已经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上,从最糟糕的情况下进行假设,中苏两国完全不怕与北约进行第三次世界大战,倒不如说他们可能会寻求这样的机会对北约的军事力量进行最后的抹除。

    如果以色列挑起的战争没能在短时间内结束的话,战火完全可能由中东烧向全世界。欧洲各国还处于战后重建状态,根本不可能打得起下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各国的军队缺少装备,人民也毫无作战意志,这几个月时间欧洲各国的扩军计划相继遭遇阻力,完全是举步维艰。

    “当然了,”艾森豪威尔很自信地说道,“这将是一场规模很小的特殊军事行动,而且将在中国人和俄国人反应过来之前结束,他们甚至将来不及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应急提案。”

    美国总统的说法并没有让其他领导人放心下来,毕竟稍微想想就知道一场战争怎么可能想开始就开始想结束就结束?不过艾森豪威尔接下来说的话让他们全都不寒而栗起来。

    “再说了,如果我们的这次行动不能成功,我们的文明就将毁于一旦。”艾森豪威尔的语气突然变得严肃起来,“到那时候,你们以为还能够独善其身么?你们以为中苏两国会让你们继续过上贵族生活吗?如果你们不怕被吊死、被清剿所有财产,那么大可以选择向共产党屈服。”

    “先生们,我们的文明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你们如果还是不愿意为自己和子孙后代的幸福作出最后一搏,那么我也没什么话好说了!”

第298章 阴云密布

    时间进入夏季之后,气候干燥的中东地区变得炎热起来,三十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加上大片荒漠中的干燥气氛,使得久居于此的本地人大多不愿意外出走动。不过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之下,依旧有一群人每天在沙漠里面来来往往,完全不畏惧烈日的烧灼。

    “动起来动起来!距离下一个目标地点还有一公里,不想被炮弹炸飞就给我动起来!”

    一名身穿黄色迷彩服的以色列军官坐在装甲车上,用便携式扩音器对在炙热的黄沙上爬动着的手下士兵们大声下达命令。天空中艳阳高照,地面上的砂砾经过数个小时的曝晒变得滚烫无比,而这些正在训练中的以色列士兵不得不穿着长袖军服,戴着沉重的钢盔,后背背上十几公斤重的背囊,手里还拿着几公斤重的步枪,爬行在热气腾腾的地面上。

    他们所进行的地狱式训练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在两个多月之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是平民百姓,响应了以色列政府的号召加入军队,准备为“国家与民族的存亡”奋战。相比起以前的军队训练,新来到这里的美国教官们编制了完全不一样的训练手册,对士兵的要求非常严苛,经常有人在训练的时候脱力晕倒。从美国运来的新式装备也让以色列的士兵们花了不少时间去适应,他们原本没有那么多的技术兵,好在欧美各国都送来了一批“犹太人”老兵与他们共同编进新成立的装甲师里面,以求迅速地形成战斗力。

    不少当地人觉得最近以色列政府和美国人对以色列军队的要求实在有些过分,毕竟与他们相邻的阿拉伯国家全都费拉不堪,第一次中东战争已经证明阿拉伯人的军队基本上不堪一击,以色列士兵的素质要比那些长期吃不饱饭、没有什么文化的阿拉伯士兵强得多。以色列对比周遭国家有更多的高素质兵力、更多的枪支和火炮、更多的坦克与战斗机,从任何角度上看以色列都完全足以挡住阿拉伯联军的下一次进攻。

    “行了,现在所有人站起来,向下一道壕沟冲刺!”军官在装甲车上继续下令,原本在交替掩护、匍匐行进的士兵们纷纷站起身来,有几个人因为被热的头晕,站起来之后摇摇晃晃的。

    士兵们开始向前冲刺之后,留在原地的军官发现两名士兵没能从地上站起来,他立马叫来了救护人员,将这两个中暑昏迷的倒霉蛋带了下去。在这种天气条件下进行训练确实很容易导致士兵中暑昏迷,不过以色列人没有更多的选择,他们的战斗并不会在天气较为凉爽的冬天才开始,让士兵们提前适应炎热环境是唯一的办法。

    “动作利索点!到了壕沟之后你们还要进行清剿作战,注意调整呼吸,不要跳进壕沟里面后累的像条死狗一样!”

    随队的军官乘坐装甲车跟随着在训练场上推进的士兵们,而在他们身后还有几支类似的队伍正训练着同样的项目。以军的高级军官摩西达扬此时正站在没有遮阳棚的观察位上,手持望远镜看着士兵们的操练,在他旁边的还有美军将领崔格特。

    目前这支蓄势待发的以色列军队中,混杂了不少外籍的“志愿人员”,包括其最高指挥部中也有来自美国的参谋军官。他们正在策划一项秘密的军事行动,并且已经为之准备了几个月的时间。

    “看来你们的小伙子还是很卖力的。”崔格特悠闲地坐在一张椅子上,这处露天的观察位里只有他一个人处于一把遮阳伞的阴影下面,“希望这段时间的训练能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士兵。”

    摩西达扬放下手中的望远镜,转过头来说:“我并不这么指望,崔格特将军,我们面前的这些士兵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有过作战经验,其他的新兵在经历战火之前是不能被视作一名士兵的。”

    “哦,天哪,你对他们的要求太严格了,你也不看看我们要面临的敌人是什么样,那些阿拉伯的农夫和牧民怎么可能进行过这样的训练?”崔格特哼笑两声。

    “轻敌总是不对的,我们毕竟面临过可怕的困境。”摩西达扬摇了摇头,然后继续观察起正在训练中的士兵们。

    他自然知道阿拉伯军队大多没有什么战斗力,那些封建国家的军队首先就没什么先进的装备,然后部队的组织架构也一塌糊涂,过去大多是给英国人的殖民军队打下手的伪军。最近一段时间的渗透侦查还证明,由于夏季的天气过于炎热,以色列周边这些阿拉伯国家的军队大多疏于训练,军官和士兵们都躲在营房里不愿意出门晒太阳。不过摩西达扬作为经历过第一次中东战争的有功之臣,在策划军事行动十分大胆的同时,对事前的准备工作又非常谨慎,他不仅仅将阿拉伯人的军队考虑进去,也设想了苏联红军介入的情况。

    美以两国的作战计划是速战速决,但计划总赶不上变化,摩西达扬知道如果苏军乃至是中国人的军队加入战场,以色列不会有任何胜算。到时候他所能够做的,仅仅是指挥部队多抵抗几个小时,为争取有利投降条件拖延时间。

    “要我说,你们应该趁早开始进行机械化行军的训练,像今天这场徒步行军的练习对我们之后的作战根本就没有意义,他们跑完一圈训练场需要的时间就是我们整场军事行动的时间时了。参谋部制定的计划里面可没有攻击敌人坚固要塞和防线的内容,我真搞不懂为什么你们执着于这些项目。”崔格特懒得站起来看以色列步兵们的训练,在他看来美国给以色列的装备足够武装起一全机械化的部队,但是以色列军官们直到现在还没有让他们的士兵熟悉机械化作战。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我们的老兵不算多,在行动开始的时候他们将被编成独立的部队作为进攻的矛头。如果我们不能让这些新兵把基本功练扎实,那么到了战场上他们就只会制造混乱,干扰其他士兵的作战。”摩西达扬头也不回,他不喜欢这个傲慢的美国将领,但却不得不受到他的钳制。

    “那又如何?”崔格特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我们的行动时间顶多有24个小时,然后就必须停火撤退,计划中没有对有准备的敌人进行进攻的部分。”

    “万事皆有可能,我们不能假定阿拉伯人没有任何防备。。。。。。”

    对于主要由美国人筹划的“上帝之鞭”行动,以色列将领们大多持保守的态度,即使是激进派的摩西达扬也认为这个计划非常可疑,他们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给中东地区闹出足够大的乱子,以便让沙特阿拉伯重新考虑他们的安全问题。目前沙特阿拉伯王室正因为美国大量给以色列提供武器,没有全面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他们与新中国的石油开发协议还停留在意向阶段,迟迟没有更深入的进展。

    现在各国都知道了沙特其实有一个超大规模的未经开发的陆上油田这一事实,如果中苏两国不能完全拿下沙特的石油出口,那么欧洲就还有吊命的机会。为了保住这个最后的机会,美国方面为以色列制定了一个以空袭为主的大规模计划,势必要让几个主要的产油国对以色列和他们背后的势力有所忌惮。

    以色列将领们对这个计划有所忌惮的主要原因是,他们一方面认为犹太人现在并没有太强烈的战争意愿,另一方面又知道阿拉伯国家的心态已经悄然改变。以色列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的胜利主要是外交的胜利而不是军事的胜利,当时包括苏联在内的各个国家都支持以色列的建国,但现在社会主义阵营为了拉拢阿拉伯国家选择与以色列作对,那么他们在外交上其实处于弱势地位。以色列军队向阿拉伯国家主动进攻,肯定会引来中苏联军组成的维和部队,如果中苏选择扩大战争事态,那么以色列这种没有战略纵深的国土扛不了几天。

    本·古里安为首的以色列内阁也知道这一计划纯属火中取栗,犹太人自身几乎不能从这次军事行动中获得任何的好处,反而要受到阿拉伯国家进一步的敌视以及中苏两国的压制。美国人制定的军事计划完全是为了解决欧洲的石油问题,没有考虑过以色列能得到什么,但同时他们也不得不听从美国人的命令,这个刚立国不久的小小国家处于阿拉伯世界的包围之下,如果同时失去两大阵营的支持,势必不能久存。

    万般无奈之下,以色列的军事将领以及内阁成员都同意了这一计划,并在几个月的时间中悉心准备。

    而与此同时,以色列周边的阿拉伯国家也并非完全没有注意到这件事,从美国和以色列的关系变得紧密开始,沙特、埃及、约旦等国就经常和美国联络,询问是否有什么重大变故的发生,但美国从来不予以正面回应。在这几个阿拉伯国家当中,沙特是最为焦虑的一个,毕竟有伊朗这个前车之鉴,谁都会怀疑美国人是不是要对其他不听话的阿拉伯国家下手,于是沙特王室也果断地采取了和伊朗类似的策略,也就是向中国求助。

    沙特阿拉伯的费萨尔亲王在伊朗正式宣布对欧美的石油禁运之后,专门乘坐飞机来到了中国,并受到了周总理的接待。费萨尔亲王急忙访华的目的自然只有一个,那就是想得到中国对中东局势的态度,毕竟福建号战斗群此时已经进入大西洋,其影响力不再覆盖中东地区。

    “贵国是否会对某些国家在中东的军事挑衅作出回应?”

    “请您放心吧,新中国永远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维护和平,而且是在联合国框架之内,利用我们合法的权力。”

    “那么,你们现在在阿拉伯世界还有多少力量?”

    “我们可以在紧急事态演变为对中东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悲剧之前,组织其进一步地扩展。”

    周总理流畅地回答了费萨尔亲王的问题,中苏两国对中东的态势也一直有密切的关注,毕竟刚刚稳住一个伊朗,现在正是中东战略的关键时期,不能有任何一点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