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辽宁1950 >

第215章

辽宁1950-第215章

小说: 辽宁1950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共产党掌握政权,否则别想买到一滴石油。

    伯利克爵士介绍完赫德森的身份之后,换上一副严肃地表情,面对赫德森问道:“赫德森博士,您认为如今伊朗政府的这一举动,是出于什么样的动机呢?众所周知,我们与伊朗人民一直保持着非常友好的关系,是什么导致了新上台的伊朗政府要对昔日的朋友作出如此糟糕的举动?”

    “哦,不错的问题。”赫德森博士也收敛了微笑,然后伸出手抬了抬鼻梁上的眼镜,接着说:“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明显,伊朗人民现在遭到了一个短视而暴虐的威权政府的统治,我们可以从伊朗政府的公告中看出,他们选择与中国、苏联这样典型的威权政府合作,以便于压制伊朗国内对他们非法夺取政权的不满。”

    “您的意思是说,中国和苏联支持摩萨台政府的上台,并帮助他们推翻了原本的伊朗政府,是这样吗?”

    “当然,这是共产党国家的一贯举动,他们扶持傀儡政府,用武力推翻原本的政权,剥夺当地人民的自由。”

    “那么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伯利克做出一副疑惑的样子。

    “石油啊,我的朋友,我们不正是在谈石油吗?”赫德森笑道,“中国人和俄国人,他们为了夺取伊朗的石油,做出了这样可怕的事情,我现在十分同情伊朗的人民,他们是这场可怕阴谋中最大的受害者。”

    两个人的问答非常的流畅,因为他们已经事先排练过几遍了,毕竟这是英国政府给他们的任务。

    石油危机已经让一轮恐怖的经济危机隐隐产生,英国石油公司的董事们恨不得剥了内阁大臣们的皮,割他们的肉去熬油。目前来说英国政府还能依靠其国内的石油储备撑一阵子,但是到石油储备用完的那一天,如果美国政府不能送来他们答应好的石油,那么英国干脆投共算了。

    全英国稍微有些见识的人都能看得出他们悲惨的前景,一时间英国上下舆论四起,各种欧洲经济即将崩溃的流言甚嚣尘上。民众开始将他们的愤怒发泄到艾德礼内阁上面,指责软弱的工党政府对中苏两国的绥靖导致了如今的局面。

    “可怜的伊朗人民,希望他们能早日重获自由吧。”伯利克惺惺作态,然后转变了一下话题:“那么,赫德森博士,由于伊朗新政府的这一野蛮决定,从伊朗产出的石油已经彻底落入了中国和俄国的手中。最近一段时间里,我们经常听说失去了伊朗的石油之后,欧洲的经济将面临非常可怕的麻烦,请问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这完全是无稽之谈!”赫德森斩钉截铁地说道,“相信这种无端流言的人,一定对国际石油市场没有任何准确的认知。欧洲的石油供应中,来自中东地区的原油仅仅占了很小的一部分,完全无法对我们的社会造成什么影响,更不会导致什么非常可怕的经济问题。”

    “可是,最近市场上的汽油价格正在飙升,这似乎与您的结论并不一样啊。我们采访了不少的伦敦市民,人们都在抱怨他们开不起汽车了。”伯利克装出一副很关心民间疾苦的样子,而事实上,他的万贯家财使得他在这种时候都能让自己和妻子各开一辆劳斯莱斯轿车上下班。

    “哦,这件事请千万不用担心。我用我的职业道德向您担保,汽油和原油价格的上涨只是因为市场的正常波动,这与我们石油供应是否充足没有关系。”赫德森侃侃而谈,大声说着与他真实想法完全相反的言论,“英国石油公司暂时将原油价格上调,只不过是因为对未来国际市场原油产量的预期发生了变动,他们将很快让原油恢复正常的价格。任何一位伦敦市民,都将在不久之后能够正常地驾驶他们的轿车,甚至还会发现汽车的价格下降了呢!”

    “这真是太好了,不过有些人还是可能质疑,如果伊朗的原油将不能被送到欧洲来,这失去的部分将由谁来填补呢?您知道,如果某种东西的产量变少了,那么它一定会变得昂贵起来。”

    “我很高兴你能问这个问题。”赫德森露出一个自信无比的微笑,然后接着说道:“事实上,人们普遍不知道的是,世界各国在过去都是有意识地降低自己的石油产量。也就是将本来能增产的石油继续藏在地下,这是为了将石油的价格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并不是因为我们没有能力开掘出更多的石油。”

    “如果我们现在不能从伊朗获取石油,那么美国将会扩大他们的原油产量来供应欧洲,这就是我们保证石油将在之后很快恢复到正常价格的底气。中国人和俄国人最终会发现,他们的阴谋没能对我们的国家和经济产生任何效果,反而会让他们暴露出自己统治世界的野心。我在这里向所有人保证,光荣的英国将永将远不会缺乏石油。”

    “这一消息实在是太令人感到振奋了,看来我们的自由世界伙伴将一直坚定地站在我们的身边呢!”

    正在侃侃而谈的两人其实都已经让家人前往美国避祸,英国的精英阶层自然知道事情的真相如何。如果美国所说的石油真的能供应得上,那么英国就还能多撑一段时间,但如果美国人说谎,那么英国经济崩溃已经近在眼前,到时候经济崩溃引起的连锁反应将让整个英国社会陷入混乱,而在这种情况下,谁能保证东边的苏联不会乘虚而入?

    虽然说搬到美国去也不一定有多么的安全,但是至少离中国和苏联都足够远,而且美国的物质生活跟欧洲比也并不差。

    赫德森所知道的事情还要更多一些,他已经从还在石油公司里面任职的朋友口中得知,美国人就算榨干他们现有的所有石油产量,也不可能养得起整个欧洲,因为美国自己的石油需求量也在上升。如果说放弃欧洲大陆,只供应英国的话,或许还有些希望,但是欧洲大陆如果被社会主义阵营掌控,那么空有一个英国也无法支撑太久,美国人不可能做这样的打算。

    除了上面这些原因,英国政府还在想办法帮美国人摆平欧洲人对美军基地的怒意,自从几个月前的意大利美军基地枪杀抗议者事件后,欧洲人对美军基地和美国人的怒意就没有消减过。美国人把这个烂摊子留给欧洲各国政府自己处理,他们不得不花九牛二虎之力来转移民众的注意力,为此甚至好几次制造国家间的外交争端,有些国家甚至想用武装冲突来平息事件了。让民众相信美国将在这种危急时刻对欧洲伸出援手,将极大程度上缓解目前欧洲民众对美国的怒意。

    所以,事实就如同英国的平民百姓们猜测的那样,欧洲的经济将在石油储备耗尽之后面临彻底的崩溃。到了那个时候,工厂将会停工、工人大批失业,英国政府的财政不可能供养这些失业人口,他们将导致英国社会的彻底混乱。上一次这样的大规模经济崩溃,应该得是1929年的金融风暴,而那一次经济危机的结果就是德国纳粹上台引爆欧洲二战。

    但现在的欧洲国家,不太可能再次转向纳粹主义,就算精英阶层引导民众变成纳粹份子,他们也不可能对中苏两国发动战争,那只会导致整个欧洲被核武器夷平。经济崩溃产生的失业人口将开始质疑上层人物,而近来欧洲各国的共产党组织都非常的活跃,想都不用想就能知道一场席卷全欧洲的红色革命已经在酝酿之中了。

    “那么,赫德森博士,我们今天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您认为,伊朗政府是否有可能重新恢复对我们的石油供应呢?”

    “我认为这是很有可能的。”赫德森点点头说道,“首先,摩萨台政府是一个依靠外国势力残暴压制本国民众的独裁政权,他们不可能窃据伊朗政权太长的时间。伊朗的人民迟早会夺回他们的国家,赶走无耻的入侵者,到那时候,我们自然愿意重新接纳伊朗人民成为自由世界的一员,并原谅他们的过失。然后,中国和苏联买断伊朗的原油完全是一种违反市场规律的行为,他们用低价收购伊朗人的石油,然后只给伊朗人一堆没用的废纸,这种赤裸裸的剥削行为怎么可能持续的下去呢?”

    虽说经过几次排练,但是赫德森能够脸不红心不跳地说出如此大言不惭地谎言依旧让伯利克感到惊讶,如果所有受采访者都能这般不要脸的话,他们干脆就别做电视访谈了。惊讶归惊讶,伯利克十分欣赏眼前这位谎话连篇的石油和经济专家,他几乎说得让自己都相信自己的谎言了。

    这期访谈节目很快在英国电视台和广播的黄金时间段播出,大多数稍有见识的人对赫德森的说法嗤之以鼻,但是更多的英国民众宁愿相信这一说法是真实的。如果欧洲经济真的崩溃,他们将是第一批的受害者,而且他们可没有办法像达官贵人们一样将财产转移到美国以规避风险。

    法国、联邦德国以及意大利等国家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各国政府都拼劲全力让宣传机器压低石油危机的危害。他们全都知道自家的石油储备撑不了多久,而中国很快将做出下一步动作,甚至是封锁大西洋,让欧洲大陆以外的任何一滴原油都流不进他们的国土。中国海军的那个环球航行编队在东非海岸上走走停停,接连访问了欧洲的许多国家之后,非洲殖民地的独立趋势也将被大大加速,而当那条核动力航空母舰进入大西洋的那一刻,整个大西洋的所有贸易航线都将处于危险之中。

    一股窒息的气氛开始在欧洲弥漫开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或许结束得比任何人想象的都更快。

第297章 我们的文明岌岌可危

    为了应对伊朗突然宣布的石油禁运,北约紧急在布鲁塞尔的总部召开了领导人峰会,包括此前一直躲在地下堡垒里面的艾森豪威尔也远赴欧洲参加会议,另外联邦德国领导人也被要求参与会议。在这十三个国家当中超过一半的国家已经面临严重的石油短缺,除了美国和加拿大以外的其他国家都将产生规模不等的石油缺口,北约必须对伊朗的这种行为予以回应。

    事实上,除了伊朗之外,沙特阿拉伯官方也已经表明了将在不久之后同样对欧美国家实行全面石油禁运,加上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经完全断供的东南亚地区生产的原油,欧洲国家将会面临高达五成以上的进口石油空缺,这将是美国榨干所有产能也无力弥补的窟窿。本就处于战后恢复阶段的欧洲各国将面临经济危机和财政破产,届时社会主义阵营将不费吹灰之力地赢得冷战的胜利。

    对于地处美洲大陆的美国而言,中东国家的石油禁运不会对他们国内的生产建设造成什么重大后果,不过一旦北约被迫解体,欧洲大陆落入社会主义阵营手中,那么美国也就别想着再称霸全球了。中南美洲各国愈演愈烈的反美斗争也已经证明,未来美国就算想把控南北美洲两片大陆安心发展也是完全不可能的,中苏两国仅仅用这么几招就已经把欧美逼入了绝境,而他们丝毫没有反击的能力。

    在布鲁塞尔的北约国家领导人峰会上,艾森豪威尔、艾德礼、奥里奥尔等人齐聚一堂,每个人都是愁容满面,他们手中的牌已经所剩无几,但是中苏两国甚至连一半力气都没用上,他们将整个中东局势扭转,只不过是靠一支小规模的航母编队而已。正是这个只有三条作战舰船的编队,让全世界其他国家的海军都不敢靠近到其五百海里以内的区域。

    “好的,我的朋友们,现在的情况大家都非常清楚了,我也不更多的赘述。我们今天来到这里,只是为了商讨出一个行之有效的对策,而且要尽量快才行。”艾森豪威尔在会议开始之后首先发言,相对这房间里面的其他领导人来说,他算是比较轻松的,“美国将会拿出所有我们自己用不上的石油来供应欧洲,这件事情我可以向你们保证,但是这不会是长久之计。我们必须想个办法解除目前的石油危机,否则更严峻的事态很快就会出现。”

    “我同意总统先生的看法,但也恕我直言,”奥里奥尔盯着艾森豪威尔说,“贵国在伊朗的各种行动并没有通知我们这些北约盟友,你们是不是早该料到如今的情况?据我所知,伊朗新政府的领导人原本对我们没有那么大的成见,我非常怀疑你们的行动是不是直接导致了摩萨台对我们的看法发生扭转。”

    此话一出,在场其他国家的领导人都看向正襟危坐的艾森豪威尔,美国在没有通知盟友的情况下,擅自干预伊朗局势确实是导致今天伊朗新政府宣布对欧美石油禁运的原因之一,他们都对此感到无比的愤怒。当然了,他们也都知道即使美国不直接动手,伊朗也有很大的可能性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但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让摩萨台如此顺利地说服其国内各种势力搞石油禁运。

    被众人注视的艾森豪威尔对此早有准备,他知道欧洲各国的领导人不会在这件事情上轻易放过他的,不过客观来说,美国对伊朗的干预失败说到底还是由于前国王巴列维的一系列超乎常理的举动。他清了清嗓子,正对着奥里奥尔的目光,开口说:“我认为伊朗的政治局势变化更多地归咎于巴列维的糟糕应对,我们总不可能什么都不做,就那么放任中国人和俄国人将伊朗拿下。另外,我已经说过了吧,我们是来寻求当前紧急事态的解决方案的,不应该将注意力浪费在这种无关紧要的小事情上面。”

    这一回答让各国领导人都不满意,艾森豪威尔显然还是非常傲慢,这场峰会从一开始就变得气氛微妙起来。

    “好吧,我承认这不算什么良好的开场话题,我们还是要将注意力集中到主要的话题上。”奥里奥尔摊摊手,继续说道:“那么,既然您承认伊朗的事态与美国的干预有所关系,我希望能先听一听美国的打算,看看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是的,坐在这里的人都知道,从美洲出产的石油不可能填补整个欧洲的缺口,最多算是能维持一段时间不崩溃而已。”艾德礼不充了奥里奥尔的发言,英国人难得愿意和法国偶说一样的话。

    他们的提问让艾森豪威尔皱了皱眉头,不过并没有引发太多的不快,欧洲各国现在这么急也算是情有可原。

    “我们认为,这件事情有这么几件可以当做应对的策略。”艾森豪威尔语气平和地说道,“第一,关于伊朗这个国家本身,我们不应该就这样放弃通过外交手段改变现状的可能性,他们现在提出来的这些条件有可能是虚张声势。”

    各国领导人对艾森豪威尔的第一个提议作出了一致的反应,他们一听到这个建议眼神中就充满了不屑。他们的外交人员早就已经尝试了一切办法,甚至不惜重金贿赂伊朗的相关人士,但最终得到的答案还是一样的,要么与美国断绝一切关系,要么就别想从伊朗买到一滴原油。

    “第二,我们也应该对伊朗国内的情况保持关注,独裁的摩萨台政府取得权力的方式已经决定了他们的政权并不牢固。有些情报渠道已经证实,伊朗国内依旧存在着反对摩萨台政权的政治力量,我们可以预见到伊朗国内的政治局势还有变化的可能性。”

    已然不是什么有价值的提议,艾森豪威尔所说的伊朗国内局势他们当然有在持续关注,但与艾森豪威尔所说的截然不同的是,摩萨台新政府在上任之后就权力磨合其国内的各方势力,为了说服这些势力同意新政府反对欧美国家作出了不少让步,估计是铁了心要跟中苏一起反对美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