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开局把系统借给洪武帝 >

第26章

大明:开局把系统借给洪武帝-第26章

小说: 大明:开局把系统借给洪武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标儿,你觉得这个刘基如何?”朱元璋问道。
  “能力很强,但相当别扭!”
  朱标想了想,评价道:“想要功名利禄,又放不下身段脸面,想要名留青史,又不愿意得罪同僚,想要父皇看中,又不愿和皇家走的太近。”
  “太对了!”
  “这个刘基就是这么一个人,正统的文人都有这样的臭毛病!”
  “这种人用起来实在头痛,若不是看他一身才气,咱早就打发他哪来的回哪去了。”
  “可惜啊,距离万历朝的张居正出生还早……。”朱元璋感慨。
  朱标闻言不由咧着一笑:“其实也就一二百年的时间,现在可是灵气复苏,父皇加把劲说不定就能活到那时候了。”
  “哈哈!”
  “傻小子,咱如果做一百年皇帝,那你就要做一百年太子了,永远被人这么压一头,你愿意?”
  “父皇这话就不对了,有老爹帮我治理江山,我坐享其成岂不是更好,高兴还来不及呢!”
  “再说了我修为比老爹你高得多了,等得起!”
  朱标身后朱樉、朱棡、朱棣三人看着自家大哥和老爹有说有笑的互动,开玩笑,全都犹如斑鸠一般缩着脑袋,一句话也不敢说。
  同时心里对大哥的佩服简直要五体投地了,竟敢当着老爹的面说能熬死他,这胆子真是比天还大啊!
  “臭小子!”朱元璋指了指自己旁边的位置,示意朱标过来坐。
  等目光移到朱樉、朱棡、朱棣三人身上时,老朱的脸色顿时就严肃起来。
  “你们三个,听了这么长时间,可有什么想法?”朱元璋问道。
  “回父皇,大哥说的就是咱们几个的想法!”朱樉灵机一动,觉得自己终于聪明了一会。
  老朱闻言一张脸顿时就黑了一半。
  “你们两个呢?”他又问道。
  “父皇,二哥说的有道理!”朱棡道。
  “俺也这么认为!”朱棣赶忙点头。
  这下老朱一张脸已经彻底黑了下来。
  “父皇,二弟、三弟、四弟还小,被你这么一吓,即便有什么想法也不敢说了!”朱标在老朱即将发飙之前,赶紧劝了一句。
  “哼!”
  朱元璋挥了挥手:“老二、老三都跟咱滚回去吧,以后好好练武,十六岁成年之前达不到融劲境,咱就把你们两个腿打断。”
  等两人一溜烟的跑的没影之后,朱元璋目光这才落在朱棣身上。
  “老四,之前咱和你说的那件事你考虑的怎么样了?”
  “你若是愿意留在这里,那咱即刻废了崇祯,让你登基称帝,你也看到了,现如今北方战事顺利,满清鞑子已经蹦跶不了几天了,你这个皇帝位未来会很稳当。”
  “当然你若是想回去,那咱也可以做保,这个世界历史上记载的那些事,你大哥绝对不会追究与你!”
  “他现在就在这儿,咱的话还是算数的。”
  “父皇,俺想清楚了。”
  朱棣没有犹豫,直接跪在朱元璋面前:“俺不愿意留在这个世界,俺要回去做大将军,为父皇和大哥征战沙场,俺敢对天发誓,绝没有造反的心思,若是敢有此念,即刻身死,永世不得超生。”


第六十一章 工商业初发展
  看着跪在地上的朱棣。
  朱元璋和朱标对视一眼,相视而笑。
  “四弟,都是一家人,我还能不相信你吗?”
  “何必如此!”
  “快起来吧!”朱标把朱棣从地上拉起来。
  “老四,看来你没让咱失望,更没有被什么皇帝位迷住眼睛!”
  “好好的跟着你大哥做事吧,未来有比这皇位更好的东西给你!”朱元璋说话的语气难得的缓和了一点。
  可见他对朱棣的选择还是很满意的。
  说完这句话,他甚至还站起来拍了拍朱棣的肩膀。
  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就让今年刚满十二岁的朱棣眼圈忍不住微微有些泛红。
  等朱棣也离开,大殿里只剩下朱标和朱元璋的时候。
  朱标沉吟了一下这才道:“父皇,之前听你和刘先生说话,以后是要严查贪官吗?”
  “没错!”
  “咱从小最恨的就是贪官污吏,你没吃过苦,不知道这些当官的若是贪污腐败,甚至搞官商勾结那一套,会对老百姓造成多大的伤害。”
  “这段时间你也看过这一方世界的历史了,除了洪武一朝,后面全部都是贪官横行,整个大明就是被这些贪官给生生败坏的,咱不整治他们,整治谁?”
  “咱不但要治吏,而且还要不断加大力度。”
  “后面的史书上记载洪武朝叫官不聊生,咱觉得这样挺好,总比民不聊生好。”
  朱标闻言不由叹了口气道:“但有一点父皇你想过没有,官员的俸禄如果定太低的话,那他们面对诱惑的时候,就更容易把持不住。”
  “毕竟他们手握大权,替您管理着整个帝国,越大的官儿,面对的诱惑就会越多,对于他们这样的人来说,想要贪腐实在是太简单了。”
  “我读明史之后发现,有明一朝就没有不贪的官儿,连张居正都不例外,因为他若是不收受贿赂,别人虽然会敬重他,但同时也会害怕他,远离他,不敢和他共事,到头来他就什么事也做不成。”
  “倒是像海瑞那样的清官才是罕见的。”
  “所以张居正的改革失败了!”
  “自己身子不正,自然根基不稳。”
  朱元璋犀利评价,说到这里他又忍不住重重哼了一声道:“再说了咱可是仔细给那些当官的算过的,他们的俸禄足够他们吃喝,甚至请几个仆人照顾一家老小了,和他们比起来,我大明朝多的是吃不上饭的老百姓,他们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干活,更不用风吹日晒,一生劳碌就能享用不尽,还有什么可抱怨的。”
  “至于敢伸手贪的,咱就砍了他们的手,杀了他们的头。”
  “标儿,你还是顾虑太多了,咱告诉你一个道理,这文官就像是地里的韭菜,割掉一茬,后面马上就会冒出一茬来,你不用害怕没人替你治理这个国家。”
  “倒是对他们太仁慈才会坏事。”
  朱标:“……!”
  他发现自己说大道理永远也说不过朱元璋。
  看朱标貌似很受打击的样子,朱元璋不由呵呵一笑道:”标儿,咱知道你的意思,高薪养廉的道理咱怎么会不懂,但现在国家不允许啊!”
  “现在国家初立,正是百废待兴,需要老百姓修生养息的时候,咱不可能收太重的税,无论是商税还是农税都是如此。”
  “现在的税收也就勉强够用而已,多出来的一些还要以备不时之需,用来赈灾救民呢,可是没法子提升官员俸禄了。”
  朱标闻言点了点头。
  这个问题说实话其实挺无解的。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生产力的问题,生产力不提上去,国家就穷,国家穷官员俸禄自然就低,官员俸禄低,自然就要贪,然后国家就会变得更穷。
  这是一个魔咒。
  是中国古代封建国家大都不超过三百年的根本原因。
  “我有一个建议!”朱标突然开口。
  “什么?”朱元璋脸上露出一丝感兴趣的神色。
  “我想再成立几家官营商行,包括造纸、制糖、纺织、等等所有明末有技术改进的行业都要涉猎,然后在明初建立工坊。”
  “这些工坊具体的经营要找适合的商贾去经营,朝廷不干涉具体的内部事务,但可以派人进行监督,同时每年给这些商贾发放净收益的一部分作为酬劳。”
  “而剩下的盈利一部分可以补贴国家,一部分可以用于继续扩大生产,父皇觉得怎么样?”
  朱元璋闻言眼中顿时一亮。
  两年前,朱标建议成立了皇家钢铁商行。
  这家商行经过两年的发展,已经在全国建立了十二个大型的冶炼工坊。
  一方面工坊冶炼的铁锅、农具等用具大大的缓解了民间铁制品稀少的现状,而且因为用到了新的炼钢之法,所以这些铁制品质量更好,价格更便宜,极大的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另一方面,有两个新建工坊所在地去年发生了自然灾害,经过朱标协调,这两个工坊都招揽了一大批流民进入工厂做工,大大缓解了当地的灾情。
  还有就是盈利了。
  别看朱标已经嘱咐沈万三,商行生产的农具刻意进行了降价,但去年皇家钢铁商行依然展现了其恐怖的吸金能力,去年一年的净收益已经达到了三百万两白银。
  要知道这可是明初的三百万两白银,可不是明末大量海外白银流入之后银价贬值的时候。
  三百万两白银的购买力在明初是很恐怖的。
  最关键的一点,皇家钢铁商行赚的这三百万两白银可不是利用低买高卖,囤货居奇赚来的银子,这是真的进行了物资生产的。
  就像是农民种地得到了粮食一样,皇家钢铁商行也冶炼出了铁锅和农具。
  就像百姓必须要吃粮一样,百姓同样也需要用到铁锅,用到农具。
  没有铁锅做不成饭,没有农具无法耕作,朱元璋如何不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他很清楚,朱标建议成立这家皇家钢铁商行的确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也正是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他才会对宋应星这么看重。
  宋应星《天工开物》中提到的工业体系,和现在朱标提议建立的大明国家商业行会,大量建设官营工坊的提议,其实颇有一点异曲同工之妙的意思,都是在扩大最根本的生产力问题的。
  而这才是朱元璋最看重的。


第六十二章 四面皆敌,满清出关
  崔旺是一个骑兵百户。
  他七年前入伍,随着常遇春常将军打过陈友谅,也参加了那一场惊心动魄的洞庭湖水战,同样也在徐大帅帐下听用过,最终随他一起攻入了元大都。
  大约是在两年前,军中的老上级突然找上他,神神秘秘的告诉他,他走大运,被选上了一只特殊的骑兵战队,将要出任其中的百户官。
  刚开始催旺还有些不乐意,他本来在军中就是百户,而且他军功甚高,升职副千户的报告都已经打上去了,只需要等俩月他就是从五品的副千户了。
  怎么这突然一纸调令就要把他调走,而且副千户的职位还没了呢?
  但等真正加入这一只骑兵战队,体验过这里的生活之后,他就只剩下真香了。
  来这里之后才知道,他虽是百户,但却享受千户待遇,而且这里的伙食超级好,肉食管够,鸡蛋管饱,每天虽然训练艰苦,毕竟那狗日的简化版炼体三十六式太难练了,但晚上还会泡药浴你敢信。
  这特么不是贵族老爷才能享受的生活吗?
  就这么痛并享受着的折腾训练了一年多,他们突然接到军令,有了作战任务。
  他们先是穿过一道神奇的门,然后坐船走了几千里,幸好兄弟们大都是南方人,对此没什么不适应。
  再然后就是破城、杀戮,再破城、再杀戮,数之不尽的杀戮。
  崔旺甚至不知道他所在的地方是哪里,更不知道他的敌人是谁。
  唯一知道的就是这些人被称为鞑子,脑袋后面留着一个猪尾巴,看起来有些滑稽。
  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在这一片大地上鏖战了将近一年之久。
  他能感觉到敌人快要撑不住了,他们将要迎来最终的胜利。
  “老大,有情况!”正在崔旺靠在山坡上一边休息,一边想着这两年的神奇经历的时候,手下突然提醒。
  崔旺一骨碌爬起来,顺着手下指点的方向望去。
  那里鞑子的骑兵正在经过,大约三千人。
  崔旺眼睛微微眯起来,仔细观察这些人。
  这些人虽然都是骑兵,但其实可以分成两个兵种。
  一种是带弓箭,穿轻甲的轻骑兵,一种是身披重甲,装备有火器的骑马步兵。
  “老大,怎么说?”
  “打不打?”手下跃跃欲试的问道。
  “王二,你带十个人散开,有敌情就预警,剩下的人随我上。”崔旺一声令下,上百骑兵顿时上马,嗷嗷叫着呼啸而去。
  对面鞑子的将官听到轰隆隆的马蹄声,脸色顿时一变,不过当看到敌人只有不到百骑的时候,才算是暗暗松了一口气。
  “步兵下马,列阵!”他一声令下,三千人顿时下马,列队的同时已经开始点燃火绳。
  “呦……还敢列阵,看来这是新出关的愣种,还没尝过咱们的厉害!”
  崔旺哈哈一笑,在马上直接搭弓射箭
  “嗖!”对面火枪兵中一人眼睛正中一箭。
  而随着他一起,所有骑手同时开始搭弓。
  只这一轮箭雨就让鞑子军中二十多人伤亡。
  “这些人射的好远,而且距离一百五十步,竟然如此之准!这特么还是不是人!”鞑子将官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之前一直在关内,一直听说关外有一伙强的离谱的大明骑兵,之前他还不相信,以为是谣传,但现在他信了。
  只凭这一手骑射功夫,整个满族勇士中都找不出多少来。
  “轻骑兵上马,冲了他们!”鞑子将官一咬牙,再次下令。
  看到对面骑兵冲来,崔旺一勒马头,高呼:“兄弟们,风紧扯呼!”
  他一声令下上百人顿时呼啸而去。
  他们马快,对面的鞑子轻骑兵连马屁都闻不到。
  不过他们也并没有直接逃跑,而是就吊在一百步到一百五十步之间。
  然后时不时抽冷子回头点射。
  他们力气普遍较大,箭法精准,很快就让这些追上来的鞑子轻骑兵伤亡不小。
  而这些鞑子骑兵在这个距离,根本就射不到人。
  这样一直被动挨打,鞑子骑兵很快就遭不住了。
  等他们败退,催旺一挥手,领着自己的上百人马又调转马头杀了回来。
  继续停在一百五十步左右骚扰。
  “入你们娘!”鞑子将官气的暴跳如雷,直接用满语问候了崔旺等人的长辈。
  他打了一辈子仗还从来没这么憋屈过。
  之前不是一直是他们把大明军当狗溜吗?
  现在怎么突然反过来了?
  最终,这鞑子将官终于冷静下来,留下一百多具尸体带着剩下的人跑了。
  他觉得,再打下去,他这三千人恐怕要被这一百大明骑兵打溃。
  然后就能看到辽东大地上呈现而出的奇景。
  一百人追着三千多人一路追杀,杀了二十多里。
  直到对方和大部队汇合,崔旺才彻底停止追击脚步。
  “哼!”满清大营之中,多尔衮自然也看到了这狼狈归建的三千多骑兵,以及他们背后的一小股大明骑兵。
  不过他对这一百人一点胃口也没有。
  他很清楚这些人有多难缠。
  从当初得到大明铁骑入关劫掠杀人的消息到如今已经又过去了八个月。
  这八个月,他先入北平进行了一场惊险刺激的政治博弈,最终险之又险压了豪格一头,暂时掌控住了满清的大局。
  之后就是出关来攻打盛京沈阳来了。
  这是必须要完成的战略目标,若是打不下沈阳,那他们满清恐怕离亡国也就真的不远了。
  因为关内是真的要待不下去了。
  从他撤兵开始,满清占领区的几个方向就同时闹腾了起来。
  海上郑芝龙的舰队,不断在沿海烧杀劫掠,甚至有一次差点把天津都攻下来。
  西边,李自成这个打不死的小强趁着他们调集大军强攻洛阳的机会,又特么的冒了出来,而且这一次他有大明朝廷做后盾,给他提供粮草,这让他顷刻间又聚兵十万,正在攻打太原。
  西南方向,张献忠虽然死了,但他手下大将李定国、孙可望聚兵二十万,现如今已经和那个徐达合兵一处,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