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意门:开局点化秦始皇-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然,以后没有仗打,他们这些武将也就失去了自身的价值,更失去了升官加爵的渠道。
第二天。
接到了黑龙卷轴的伏念,看完了尚书令起草的内容。
“以四家之言来治国理政?”
他有些不太相信始皇帝的这份黑龙卷轴,更不相信,大秦会以四家之言来治国理政。
到时候,谁是第一,谁又是第四?
或许,还会有其他门派也不一定。
“大师兄,路以为,此次乃是儒家的一个机会。”颜路在一旁建言道。
“何意?”
颜路看着学宫中的池塘,“大秦自从仙门出现以后,便像是这一潭池塘,有了那山泉水。
以前是一池的死水,现在却变成了活水。
我们印象中的那个暴秦似乎已经变了,印象中的暴君也变了。”
伏念却道:“如今之大秦,看似灭六国而一统中原,然六国之人还在。
以四家之言来治国理政,也挽救不了根基不稳的大秦。”
颜路却勾起嘴角,说道:“是吗?那大师兄可相信未央宫中的仙门,相信仙境之中的仙师?”
伏念:“子不语怪力乱神。”
“圣人之言,却有道理,然则,始皇帝一出仙境就杀了赵高,言其以后会修改遗诏,杀死扶苏和蒙恬等人,扶持胡亥继位,大秦二世而亡。
又言要实行仁政,遣右丞相冯去疾遣返了修建长城的民夫。
这不正是圣人所言的仁政吗?”
这难道是暴君能够自己醒悟想通,还是随便一个高人就能说服始皇帝?
颜路不相信。
唯一的解释,也就只有那仙境中的仙师了。
儒家在做出艰难的选择。
墨家同样如此。
农家之人,已经是随时准备谋反求生了。
而在皇陵。
李斯看完黑龙卷轴,眼中蹙眉,却暗含着热火。
从天上一下摔在了地上。
如今,便是他重新回到天上的机会。
三日后。
咸阳城热闹非凡。
嬴政准许那些没有通关文牒的百姓,可以进入咸阳城。
当然,城门口,有着禁卫军把守,严格盘查,不能带着兵器等进入城内。
………………………………
第十七章 罢黜百家、独尊五学
整个大秦本来宛若一潭死水。
征不完的徭役,修不完的长城和皇陵,六国旧地之中的盗匪、山贼等等。
看似一统天下的大秦,实则暗流涌动。
但是这表面上,就是一潭死水。
控制这一潭死水的人,是始皇帝。
死水下的暗流却是六国之余孽、被逼无奈的百姓。
皇城外。
一身青袍的李斯是第一个当场的人。
他的身边,还有两个影卫的人看守,以防这位突然逃脱。
然而对于权力无比热衷的李斯,自然是不会逃走。
活下去,或许还会有机会。
为了性命逃走,不值得。
“伏念见过师兄。”一身儒袍的伏念,是第二个到场的。
他并不想儒家为大秦所用。
可是儒家的其他人,却一心想要让儒家发扬光大。
这是一个机会。
并不是他个人的恩怨,就可以左右。
眼前的李斯乃是当年荀子的得意门生,可惜,后来因为韩非子之事而决裂。
“未央宫中的仙门是真的,仙境也却是存在,当初,我也尝试踏进仙门。
但是被拒之门外,只有陛下和右丞相可以进入。”
李斯一脸平静地叙述。
好像再说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一样。
但是对于伏念来说,这边证明了一件事情。
也就在这时。
墨家的巨子到了。
一身粗布黑衣,带着斗笠,面色昏黄,留着山羊胡。
“相夫贤见过李公、伏公。”
相夫贤,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子的后人,更是现在墨家的巨子,一手机关术可谓是炉火纯青。
“嗯,巨子吃了吗?”李斯点头示意,捎带着一些关心,问道。
相夫贤回道:“吃了,咸阳城的羊肉汤,味道一绝。”
三人不痛不痒地谈论着。
李斯明显有些左右逢源,说着一些伏念和巨子都感兴趣的话题。
不到一会儿。
农家的侠魁也到了。
此人一身庄稼汉的装扮,皮肤也是四个人之中最黑,也是最为粗糙。
但是此人身材魁梧,双眼炯炯有神,气质沉稳却又内敛。
“见过李公、伏公、墨公。”农家侠魁朱伯直着身子抱拳。
对于他们这些庄稼汉来说,李斯、伏念和相夫贤都是贵族,面对这些人,他从来都是不卑不亢。
“既然人已经到齐,那边走吧。”
李斯对着朱伯点点头。
众人在黄门侍郎的带领之下,穿过了廊道,走过了广场,上了台阶。
来到了咸阳宫。
“吾等,参见陛下!”
四人躬身施礼。
嬴政挥手道:“免礼,赐座!”
在这偌大的宫殿上,嬴政坐在首位,旁边有几位郎中令护卫。
而右边则是端坐着武成侯王翦以及如今的大秦上将军蒙恬,大秦左右丞相和大秦公子扶苏。
“此次召见你们前来,乃是因为朕的仙师点化,寻得长治久安之策。”
嬴政先是说明了原因,然后眼神带着一些复杂之色,看向了李斯。
“李斯。”
“臣在。”李斯连忙躬身道。
嬴政:“你算是法家之长,给大家说说法家之学问吧。”
李斯早就有所准备。
他算得上是非常了解始皇帝的人。
在嬴政说出要以四家之言来治国理政,派遣了黄门侍郎前来宣旨的那一刻,就明白自己要成为法家之长。
当初,他便是凭借自己乃是法家之人而获得了始皇帝的亲昧。
后来,在实行法家之政上,也表现的非常好。
可惜,一朝仙门降临,就因为仙师之言,他便从大秦左丞相,变成了一个皇陵的管事。
“陛下,法家之学重在法……。”
李斯没有再把商鞅变法强秦的例子说出来,因为这件事情,大家都明白一些。
而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列子,也是他这段时间,以及当初的所见所闻。
国无法,不成序。
嬴政又有一些舍不得李斯这种人才了。
他所言的法,和楚风所言的法,几乎已经十分接近了。
脑海里面想起来李斯这些年亲力亲为,辅佐他建立了现在的大秦。
可是却又想起来,对方为了权力,联合了赵高一起写假遗诏,逼死扶苏,杀死蒙恬的未来之罪。
那一点儿不舍,也就没了。
现在,李斯只是法家之长,等用完之后,他还是要去修皇陵。
李斯说的很好,也把国家需要法度的原因讲述的清清楚楚,最起码,伏念、相夫贤、朱伯已经认同。
但是,却还是缺少了一个最为主要的内涵。
那就是成文的法典。
“仙师有言,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王朝要是没有法度,杀人便不会偿命、偷盗、抢劫、乱象丛生。
百姓还如何安居乐业?
王朝又该如何安定?
大秦曾有商君变法而强势崛起,最终奋六世之余烈一统中原。
朕明白,你们之中,有人还想着六国,想着以前的国仇家恨。
但是仙师也有言。
六国只会纷争,一个统一的中原,会让百姓们安居乐业。
个人的抱负以及个人的仇恨,在国家大义面前,根本不值得一提。
中原之人的敌人,乃是戎狄。
是在外而不不在内。”
嬴政的一番话,对于伏念等人,并没有太大触动。
国仇家恨已经深埋有一些人的心中,他们会永远认为自己是六国之人,而不是大秦人。
因为这是与生俱来的,他们生在六国,父母、祖辈都是六国之人。
这一代人,对于六国的家国情怀,是最深沉的。
眼见众人毫无波澜,嬴政便直接对伏念道:“伏念,你是儒家之长,也说一说,儒家之学问,如何?”
伏念:“可。”
这儒家的学问,那就多了去了。
而伏念却以孔子之仁政、荀子之儒效为主题,讲述了儒家学问。
这一讲,便是半个时辰,也就是一个小时的时间。
嬴政很用心地理解其中的每一个知识点。
毕竟他以前并未关注过儒家,也因为李斯和大秦以法治国,对儒家有着一些偏见。
但是,仙师说过,儒家之学算是利大于弊,毕竟以其他几家学问治国,可能不会出现几百年之久的王朝。
在这之后,自然是墨家和农家。
“朕有言,要以四家之言治国理政,是因为仙师已言明,儒家教化万民、法家定法度、墨家主工事、农家主农桑、兵家则主战事,也就是对外。
如此,才可有长治久安之机会。
而不是以一家独大,又或者百家争鸣,凡是都有主次,这也是规矩。”
嬴政在听完四家之学问以后,开口说道。
………………………………
第十八章 万事开头难
楚风并没有说,如何用这五家之学说来强秦。
但是对于嬴政这位天生的帝王之人来说,只要是有一些思想稍微点透了。
他就有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想法。
就像是现在。
他已经下诏,要开科举考试,并且要以儒家、法家、墨家、农家、兵家这五家之学问为内容。
且,也表示要以这五家之学说来治国理政。
还把如何用这五家,说的明明白白。
儒家教化万民,也就是所有人都要学儒家的一些学问,法家制定大秦法度。
以后廷尉这个掌管刑狱的地方,就要以大秦的法典来依法问罪论处。
而法家的弟子,以后很多都可能进入廷尉任职。
墨家自然是修建工事,都城的改造、农具的改造、房屋的修建等等,都会有墨家的弟子来担任。
也因此,会从墨家之中诞生一些地产商,还有一些包工头等身份之人。
当然,这也是后话了。
而农家不用说。
大秦本来重徭役,要修建长城,还有秦直道以及都城高墙等,让百姓苦不堪言。
而现在,随着民夫回归田野。
再加上始皇帝要以农家来治国,这农桑便是民生之本。
这也是楚风的原话。
“民以食为天,大秦安定本就在百姓的衣食住行上,如今中原一统,民心思定。
如若大秦能够让所有百姓都可吃饱穿暖,过上安居乐业之生计。
必然也就不会有太大的争端,就算是有六国王室之后,想要复国者,也不足为虑。
儒家之孟子曾言,民为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五家之学,尔等都已经了解,朕之心意,尔等也已经明白。
现在,朕需要你们一个答复。”
说了这么多。
时间已经到了中午。
然而众人一丝疲惫之意也没有,黄门侍郎还上了一些茶和水果。
李斯已经有些忍不住,想要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了。
如果是以前,他还是大秦的丞相,此刻必然是第一个站出来,直接谏言。
并且还会稍微据理力争一下,让法家成为这五家之首。
又或许,还会让始皇帝摒弃几家之学问,直接以法家为骨,建立一个新的学派出来。
然而现在,他从大秦丞相变成了大秦的罪人。
就因为仙师的一句话。
他未来会和赵高一起假传遗诏,扶持胡亥上位,逼死了公子扶苏和上将军蒙恬。
李斯从进入这大殿之后,就注意到了蒙恬和蒙毅两人看向他的目光,有一些不善。
也从始皇帝的眼中,看出来无情。
以前的始皇帝,可是非常宠信他的!
这种情况之下,李斯自然不敢第一个出来,还要小心应对,不让自己的价值变得很低。
“伏念先生可有什么想法?”
嬴政见到众人都不说话,沉默以对,便直接开口点人。
在他心中。
想要做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成。
如果伏念不支持,他觉得儒家之中肯定会有弟子支持,那就直接拉拢这些弟子。
只要是科举考试开启,里面有儒家之学问,那必然就能吸引一些儒家弟子前来参加。
同样的道理,不仅仅是儒家一家,其他四家都是一样。
伏念内心是并不太想让儒家成为始皇帝治国理政的工具,不想儒家的弟子参与到五家之争中。
始皇帝要用五家来治国理政,而儒家却只是教化万民,这一点,他并不太懂。
儒家的弟子在成为官员之后,到底要做什么?
而儒家本身要做什么?
法家制定法典、执掌廷尉。
兵家主战事。
墨家主工事。
农家主农桑。
儒家以教化万民,那又该如何以教化万民?
“陛下,伏念未曾明白,这教化万民该如何行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伏念不懂就问。
嬴政思索了一下,然后看向了蒙毅。
话说,仙师好像也没有明说,儒家要如何教化万民呀?
当时也忘记问了。
蒙毅同样在思考该如何以儒家来教化万民,这里面似乎有一个度。
毕竟,仙师可是说了一个大宋的先列。
伏念见到始皇帝的神色,心中就有一些疑惑。
怎么,仙师没有说明白,还是你们未能听清楚仙师的意思?
当下,气氛稍微有一些尴尬了。
李斯这个时候,还是没能忍住,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臣有话启奏。”
嬴政看着伏地的李斯,皱了一下眉头,最终还是允许了。
“说。”
李斯抬头看着眼中含着厌烦之色的嬴政,稍微提醒道:“陛下,儒家有稷下学宫。”
此言一出,大部分人都愣了一下。
蒙毅看了看李斯,对方那迫不及待想要说出自己计策的神色,已经无法掩盖了。
不行,自己不能被一个毁了大秦的罪人给比下去。
“陛下,李斯所言不错,儒家之学宫应该就是儒家教化万民之关键。”
蒙毅直接抢先一步提点道。
这一下,所有人都明白过来,这是要在各地建造学宫吗?
嬴政想了一下,觉得这个计策可行。
仙师之所以没有说具体方法,但是想来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吧?
教化万民。
不在各地建造学宫,招收很多弟子,那如何称之为教化万民?
“嗯,丞相所言不错。”嬴政点头说道。
李斯看了看蒙毅,只能是不甘心地低下头。
伏念深呼吸一口气,对嬴政施礼道:“陛下,伏念虽为儒家之长,然则并不能完全让儒家之所有人,都愿意如此。
这建造学宫一事,也并非轻而易举,儒家教化万民,又该以何而教?”
不仅仅是伏念疑惑,其他人也都同样疑惑。
始皇帝如何用五家之学?
而又要用什么学问,才是关键,也是他们的疑惑。
这一场谈论,在嬴政的肚子开始发出不满,才中场休息。
“在仙境之中,仙师亲手下厨,做了几道仙味,那味道,当真是人间难得几回闻!”
嬴政觉得口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