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意门:开局点化秦始皇-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不是朕如此教导扶苏,他也不会有如此性子,以至于朕身死之后,大秦便没了坐稳皇帝之位的人。”
蒙毅看着竟然主动承认错误的嬴政,有一些不可思议。
心中更是对心胸如此宽广坦荡的大秦始皇帝,产生了敬仰之意。
这才是自己值得追随的帝王。
“我……。”弱小无助的扶苏想要开口,却不知道自己说什么好。
毕竟现在坐在他面前的是他的父皇嬴政,还有一个神秘强大无比的仙师。
面对这两个人,他的那点睿智,早已经被镇压了。
“其实也不是完全是你的错,最大的错误也的确在始皇帝那里。
正所谓,养不教、父之过。
而始皇帝的确教导你了,却没有把你当做是大秦的储君来教。
始皇帝的确一统六国,建立不世之功。
然则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
自古以来,很多帝王都忽略了这个道理,也有可能明白,却不愿意接受。
权力促使他们的野心变得极大,想要长生不老,想要永远统治这个天下。
那是不可能的。”
楚风看着扶苏的样子,就不忍心继续伤他。
毕竟扶苏也算是一个孝子,更是一个合格的储君,他能有什么错呢?
扶苏听到嬴政的自责,本来想要为他分担这一份错误,却不知道如何开口。
他能在假的遗诏之下,选择遵循,而不是反抗,他有错吗?
听完楚风的话。
顿时觉得,仙师是懂他的人。
可是却又不愿意听仙师如此责怪自己的父皇。
“先生,扶苏也有错。”
他不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所以言语都是苍白无力的。
嬴政愧疚地说道:“先生所言不虚,朕错的太离谱了。”
仙师的意思是,作为人间帝王,他不应该一边紧紧地抓住手中的九五之尊的权力,一边却又想着长生不老。
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所以,大秦二世而亡了。
蒙毅却在一旁沉思,他听到了另一层意思。
自古以来,很多帝王……。
所以,仙师不仅知道大秦二世而亡的宿命,还知道大秦之后的中原王朝!
这是何等恐怖如斯的仙术啊!
“来,为了大秦,咱们再走一个。”楚风见到气氛有一些低迷,便连忙举着杯子。
“其实大秦始皇帝之功,也是攻在千秋,结束了战国春秋常年分割内战的局势。
形成了一个真正大一统的王朝,开创了郡县制、车同轨、度量衡、统一文字等等。
秦皇之功,青史留名!”
嬴政听到楚风的夸赞,顿时又升起了一股豪气。
就像是当年,大秦一统六国的时候,遇到那么多内外压力,仍然不会放弃伟大目标。
“多谢先生指点!”
在楚风带动下,气氛又开始好一些了。
“先生,上一次,先生所言三策强秦,这第三策乃是科举考试,某有些不明。
这科举考试,应该考什么为好?”
蒙毅感觉气氛似乎差不多了,便趁机提出了这个疑惑。
嬴政和扶苏也连忙看向了楚风。
“大秦啊,这个时候的大秦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为落后的时代。”
楚风稍微感慨了一下,在嬴政等人不解之下,继续说道。
“这个时候的大秦百家争鸣,儒家、道家、阴阳家、纵横家、墨家、法家等等。
所以这算得上是最好的时代,儒家曰仁政、道家曰无为而治、纵横家曰合纵连横、上善伐谋,墨家非攻兼爱、技艺之巅峰,法家曰法度。
人才辈出、学问遍地开花。
用好了,大秦可能会建立一个真正的万世不倾的大秦王朝。
用不好,那最后也会汇入历史的长河,成为一个百年之王朝。”
嬴政和蒙毅又觉得自己好像是悟了。
但是却卡在关键的地方,不知道具体该如何做才好。
“请先生指点!”
………………………………
第十五章 做昏君易,做明君难
“这百家之学问对于一个王朝来说,的确并不太稳定。
谁都想要当老大,谁都想要成为王朝的第一教派。
他们也会用尽方法让自己的学说成为国学,成为王朝的第一教派。
只不过事情都有两面性。
也正是因为如此,掌握人间权力的帝王,才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些学派之间的争斗,达到一种平衡。
就好比,儒家可以作为启蒙之思想,稳定的王朝需要仁政,也需要明白礼、乐、射、御、书、数,也就是正确、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如此社会才能够稳定下来。”
扶苏听到楚风的话,顿时激动不已,没有想到,仙师竟然也如此推崇儒家之学说。
在他看来,儒家之学说是治世之本。
这些年,他跟儒家的来往比较多,和李斯之间也有一些矛盾。
在扶苏看来,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这种思想,才能够让大秦长治久安。
而非常严苛的法度约束,最后只能让所有人都变成一个没有感情的人。
在强硬并且严苛的律法之下,大秦的百姓迟早会承受不住。
“先生的意思是儒家之学问可为科举考试之内容?”嬴政询问道。
他其实更倾向于阴阳家的学问。
毕竟仙境和仙人是存在的。
“并不仅仅是儒家,如果一个王朝完全以儒家之思想来治国理政,最后也只会让王朝变成一个士大夫统治的结局。
就好比大宋朝,拥有着刑不上士大夫的祖制,结果被戎狄给灭了,偌大的中原大地被异族人统治。
文人到了最后就是一个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文弱书生,只会在朝堂之上明争暗斗,忘记了国家大义以及民族大义。”
楚风摇摇头,大秦有着百家争鸣,为何要独尊儒术?
这完全就是舍本求末的做法。
“大宋……?”
蒙毅感觉自己似乎听到了另外一个王朝的名字,更是验证了仙师最开始的言语。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皆为史。”
楚风明白他们入戏太深,把自己当做是历史人物了。
大秦人肯定是不知道大秦以后的历史。
“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等,中原的几千年历史,都是中原的血泪史。
每一个朝代的灭亡和建立,都伴随着流血和死亡。
国祚最长也不过几百年而已,便因为皇帝的昏庸、各个阶层矛盾的爆发,造成亡国之结局。”
楚风这一番话,彻底镇住了嬴政、蒙毅和扶苏三位大秦人。
仙师这是推演天机、知晓过去未来?
见到嬴政三人的表情。
楚风不得不称赞一下,看来要重新定义一下戏精了。
他们和那些老戏骨的演技都不逞多让。
“那,敢问先生,可有长治久安、万世不倾之策?”嬴政回过神来,迫切地问道。
他觉得楚风既然能够知晓过去未来,肯定是能看到真正的长治久安之国策。
楚风当然是不知道,毕竟天灾人祸都有可能给一个王朝带来灭亡的可能。
“来来来,先走一个。”
蒙毅连忙给嬴政一个眼神,表示不要太过急躁。
意识到自己的确有些心急,问出了可能会让仙师泄露天机的问题,便连忙笑着,举起杯子。
“刚好像说道科举制度和百家学问了吧?”
一口甘蔗酒入胃。
扶苏已经双颊泛红了。
“对,先生刚刚说到儒家对于治世的重要性,却又说了一个大宋和士大夫。”
蒙毅在一旁连忙搭话。
楚风靠在椅子上,悠悠地说道:“这大宋就因为践行儒家学说,重文轻武,结果导致大宋走向了灭亡。
到最后都没有挺起脊梁,武将在外收复失地,却被担心自己帝位不稳的君王下十二道金牌召回,然后以莫须有之罪名杀死。”
嬴政心中对儒家的学问开始不看好了,把一个王朝的人教的都成了没骨气的人,不符合他始皇帝的理念。
蒙毅也是一样,他本就是军武世家,对于兵家有着天生的亲近之情。
听到以儒家学问治国,结果是这样的结局,也对儒家产生了排斥。
扶苏自然失落不已。
“但是……。”
楚风却又来了一个转折,再一次吸引了嬴政等人的目光。
“儒家之学问却是长治久安的最好学问!”
这可是经过了世间的考验的学问。
“真的?”
扶苏眼中闪着光芒,有一些兴奋地问道。
嬴政和蒙毅也意外,还有一些疑惑不解。
仙师这是何意?
说儒家教学到了最后文人没了骨气,王朝变得软弱无能,只知道权术而没了大义。
却又说,儒家乃是长治久安的最好学问?
“大宋之所以错了,那是因为他们以儒家来教导所有人,重文轻武之下,整个天下的风气也都会如此。
而大秦如果以儒家来教化万民,会是什么结果?”
嬴政第一个悟了。
“先生,朕悟了。”
楚风点点头,说道:“悟了就好,那咱们就继续说。”
嬴政三人连连点头。
这种信息的狂轰,对于他们而言,就完全是一场甘露。
胜过那琼浆玉露!
“说完儒家,再说法家,儒家教化万民,法家约束所有人。”楚风其实也有一个理想国。
当然也是最近新闻播报了大秦古墓,还有嬴政这三个“戏精”的原因,让楚风产生一种改变大秦历史的想法。
他知道,这种改变是不可能实现的。
眼前的三人也不过是“戏精”而已,这才有恃无恐,随便胡言乱语。
“国无法,也不可长治久安,杀人不会偿命、偷盗和作恶多端不会受到惩罚。
官府也就失去了他的意义,朝廷也会失去他的威信和民心。
当这些犯罪之人被官府缉拿,然后问罪伏法,百姓才会拥护这个官府和王朝。
而法度却也不能太过严苛,毕竟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制定法度要合情合理。
不能因为偷了几个钱,就直接抓住砍头。
也不能因为杀了人,却只是打几板子了事。
大秦为何二世而亡,便是奸臣和昏君制定了严苛无比的律法,一个连坐法,让无辜者白白死去。
试问,天下人谁不抵触这种毫无道理的律法?
逼得不已,那就只能谋反,推翻这个暴政王朝,迎接新的王朝到来。”
嬴政一口干完被子中的酒,心中复杂无比。
想要长治久安,为何就那么难呢?
………………………………
第十六章 秦始皇,我又被点化了
“先生,我等走时,可否再带一些农物?”
外面的青铜门,再一次开启了。
趴在桌子上,有一些醉醺醺的楚风,嚷嚷道:“随便拿,不用客气。”
嬴政尊崇地施礼,说道:“多谢先生。”
三人来到了地窖。
眼见父皇和蒙丞相开始脱衣服,扶苏也连忙脱下自己的外袍。
一人一包。
穿过了青铜门。
百官们还在严守以待,倒是见过一次仙境之行的蒙毅、王翦、王贲等人,神色较为平静。
“吾等恭迎陛下!”
随着扶苏最后一个踏出青铜门。
青铜门便慢慢地消散在了月夜之中,天空中的一束光亮也被云雾遮挡了。
嬴政再一次把手中,用长袍包裹的高产农物,交给了蒙毅。
他们刚刚已经从醉醺醺的楚风那里,问清楚了这些农物的耕种时令以及方法。
“好好保存,待到时机成熟,便现在皇庄被种下。”嬴政一手提着包,对蒙毅说道。
“喏!”
蒙毅躬身双手接过了嬴政手中的农物包裹。
“众卿,朕已经寻得长治久安之法,大秦也会有机会改变二世而亡之宿命。
一个辉煌而又繁华的盛世,即将来临!”
嬴政的声音很大,前所未有的自信。
经过了楚风的指导。
嬴政心中有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改变大秦现在的面貌。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大臣们连忙道喜,心中更是对始皇帝口中的那个长治久安的方法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及强烈的好奇心。
“陛下,敢问这长治久安之策,乃何?”冯去疾上前一步,问道。
嬴政环视了一下百官。
“三日后,尔等自然知晓。”
大臣们愣了一下,上一次,从仙境出来,杀了三天。
这一次,又是三天?
这是要杀谁?
不少人开始盲目猜测,觉得有一个三天,是不是又要大开杀戒了。
“尚书令何在?”嬴政一声号令。
尚书令连忙上前,躬身道:“臣在!”
“去写拜帖,请儒家之主伏念、墨家之巨子、法家……李斯、农家之侠魁于三日后,前来咸阳宫议事!”
嬴政紧接着就解开了所有人的疑惑。
然而却像是一颗巨石,再一次丢进了本来就不平静的湖中。
“陛下,此乃何意?”隗壮连忙问道。
“朕要以此四家之学问来治国理政,而非遵从一家之言,此乃仙师指点,尔等以后便知。”嬴政稍微解释了一下。
“夜已深,众卿先回去吧。”
挥挥手,始皇帝直接赶人了。
他还要消化消化,今夜楚风的那些话。
听到始皇帝要以这四家治国理政,不少大臣都起了一些心思。
蒙毅和扶苏看了看嬴政,心中也已经了解,始皇帝到底想要做什么了。
以前一直亲近儒家的扶苏,这一次也端正了态度。
儒家,只能用来教化万民而不能用来治世。
每一家学问都有着自己的缺陷,而四家学问则能相辅相成,还能够相互约束。
当楚风的帝王心术一出口,便让嬴政蹙着眉头。
所为帝王心术的第一要务,那就是平衡。
让各个势力达到一种能够相互约束和牵制,才能够让朝堂稳定下来。
而不是一个中车府令和一个丞相,就能够把持整个大秦天下。
帝王心术的第二要务,那就是分权。
当手中一些不必要的权力分下去,各个官署之间也就不会因为皇帝突然驾崩,就成了人人拿捏的官署。
说白了,也是一种平衡。
“这一次,你是不是也不能说出个一二三来?”蒙恬喝了一口茶,盯着蒙毅。
蒙毅眉目一挑,说道:“大哥,我知道你心中想要问什么。陛下之所以派人去请那四家之主,是因为他们都不在咸阳城啊。”
蒙恬皱了一下眉头,就懂了。
得到了答案。
他便起身离开了丞相府。
而外面,王翦、王贲等人,坐在马车上等着。
“如何?”
头发花白的王翦对上车的蒙毅问道。
“兵家也在其中。”
王翦点点头。
王贲则是微微松了一口气,有兵家就好。
不然,以后没有仗打,他们这些武将也就失去了自身的价值,更失去了升官加爵的渠道。
第二天。
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