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一次,太学生们似乎又受到了那股无形之手的操纵,绝大多数人都不吝钱财买了一套。
而在京的官员和其他士子,也被太学生们的这股潮流引导带偏,哪怕听说此书差评较多,依然坚持买来看看。
好多人都是一边骂一边买,狂喷李素和蔡邕竟敢质疑先贤大儒、黑董仲舒。
这背后,张亮隐隐然感觉到:又是太常卿刘焉,在暗中不遗余力推手,发挥他“教育主管部门”一把手的带货能力,促成了这一盛况。
但张亮并不知道刘焉是如何动手的,为什么要动手。
每天傍晚关店算账的时候,张亮都会被又一次刷新的销售数字与收益感慨到:
“才八天,这套书已经累计到一千万钱销售额了。董仲舒写的春秋繁露,六月份刻印至今,累计都没卖出这么多吧。”
当然了,拿蔡邕李素跟董仲舒比,也是有点欺负董仲舒了。因为雒阳城本地的读书人,对论语、春秋、春秋繁露这种基础书籍,大部分人家早就有了手抄本的,出了印刷版也没必要再买。
但不管怎么说,如今活着的人里写的书,至少还没比董仲舒春秋繁露销量高的,李素是第一个。
张亮作为书商,在为“刘焉那种大人物,为什么要如此仗义竭尽全力帮李素”而大惑不解的同时。
太常卿府上,刘焉本人也在紧锣密鼓地为“伯安兄”交代的事情奔忙操持。
刘焉如今好歹算是汉室宗亲中的第二号实权人物,他怎么可能是为了李素的面子才出力呢?能够使唤动他的,当然也只有刘虞了。
前几天,刘虞给他的加急密信就送到了,信中还说,此信抵京后最多七八天,刘虞给皇帝的报捷奏章也会到。
这段时间差里,刘虞需要刘焉全力在京城帮他造势布局,以便奏章到皇帝手上的时候,皇帝能够有个心理准备、知道该如何解读那份奏章,从而答允奏章中的一些请求。
当然,刘虞也没让刘焉白帮忙,他让密使还随信带给刘焉一份重礼价值几千万钱级别的重礼!作为刘焉帮忙活动的经费。
这笔财物过于庞大,所以并不是从幽州千里迢迢运来的,而是从刘虞本人在雒阳的别府凭信物支取的刘虞当过多年大宗正,在雒阳的府邸始终保留着,也有家人打理,藏了大笔钱财以便随时结交权贵运作打点,就跟驻京办似的。
“伯安这是吃准了我当初废史立牧的用意了呀,唉,为了早日外放,只好帮他斡旋到底了。”
刘焉听取完属吏的汇报,知道这几天为驳灾异论预热造势的工作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心中如是感慨,决定明天按计划入宫面圣。
他为什么非要帮刘虞呢?很简单,因为刘虞是刘焉建议废史立牧后,至今外放的第一个也是至今唯一一个州牧,相当于是“试点州牧”。
如果刘虞政绩不明显,平叛效率没有提高,刘焉还如何证明州牧制度的优越性?他还怎么请皇帝毫无疑心地把他也放出去当益州牧?
为了自己早日从太常卿转职为益州牧,就要早日让皇帝看到刘虞干得好、州牧试点有疗效!
在这个问题上,刘焉与刘虞暂时有共同利益。所以哪怕自己贴钱他都要热心帮衬,帮刘虞就是帮自己。
只不过,这种休戚与共不会持续太久。
只要刘焉拿到益州牧任命的那一刻,他与刘虞的表面兄弟也就结束了。
第二天一早,刘焉就出城去面圣。
这并不是朝会的日子,所以想见皇帝得去毕圭苑,而毕圭苑不在雒阳城内,在城外十几里的乡下。
为了确保这次能见到皇帝,而且还要确保会见前皇帝心情不错,刘焉就先花了几十万小钱,把十常侍中的当值人员稍微打点了一番。
“臣太常刘焉,叩见陛下,为陛下贺喜。”
在一座仙鹤与锦鲤环绕的湖心亭中,刘焉见到了皇帝刘宏,立刻称礼,细节自不必提。
这儿没人知道,再过20个月,毕圭苑里养的这些锦鲤就要被董卓拿来煮汤了,而仙鹤则要被烧烤。
“是君朗啊,最近有什么趣事么?”刘宏也是有够没心没肺,遇到大臣来毕圭苑求见,依然以为是玩乐的事儿找他。
刘焉深呼吸了一口,口不对心但声情并茂地说:“回禀陛下,臣是来向陛下贺喜的。臣任太常数年,常惶恐教不昌,政绩不如此前历任。
幸得天佑大汉,当此多事之秋,有大儒作驳灾异论,力斥董仲舒春秋繁露中不合春秋古义的附会之处。且一并力驳张伪逆檄中以近年灾异栽赃朝廷之狂悖言论,使北疆汹汹沸而复宁。臣身为太常,深感与有荣焉。”
“有这等事?”刘宏还有些懵逼,因为信息量太大,一时不知如何反应是好。
书和经义学问,刘宏是丝毫没有兴趣的,哪怕刘焉把一本书的学问有多好吹出花来,刘宏该打瞌睡还是打瞌睡。
那些腐儒之学有个屁好看的!
但是,刘焉的说辞很有艺术,他最后提到了“这卷学说居然让反贼蔓延的攻势得到了遏制”,这句惊悚之言着实抓住了皇帝的好奇心。
世上怎么可能有这样的事情呢?
那可是杀人不眨眼的反贼啊,凭口舌和学问顶个屁用!
刘宏好奇道:“请君朗为朕简明扼要言之,此书何人所作,为何见效?”
刘焉连忙用尽量通俗易懂小白的语调,细细道来。尽量不用任何学术术语,力争以让不识字的胡人酋长都能听懂的粗俗语言来描述,相信皇帝应该也能听懂了。台词是刘虞给他的密信里提供的,刘焉看完后就已经烧掉了
一言以蔽之,就像是一个uc震惊部的小编在讲“迷信灵异故事漏洞大揭秘”。
不得不说,刘焉的表达很成功,刘宏只是不愿意死读书,但听听“迷信大揭秘”故事还是很喜欢听的。
很快,刘宏就真心意识到:把天降灾异与朝廷失德之间的因果关系切割撇清,对于如今年年大灾的大汉朝来说,实在是太划算了!
既然这篇驳灾异论能把道理勉强编圆,为何不重用!
“君朗,你还没说此是哪个大贤所写?还有,你刚才说此使北疆反贼因此收敛,具体是何表现?”刘宏都惊喜得摩拳擦掌。
毕竟作为皇帝哪有不希望自己的江山多坐几年,他只是懒,又不是傻,好坏还是分得清的。
刘焉:“此书是已经在野十年的蔡邕,与他近年来的弟子、幽州別驾李素所写,为的就是破除各路反贼对朝廷的道义攻讦。
至于说反贼因此而羞愧退却的具体表现据臣所知,七月时张举刚刚宣称伪帝逆举时,叛军一度攻入渔阳郡边境,且据说幽州那边从贼人数也有一次暴涨。
可此出现后,从贼人数已然被遏制,叛军也被重新击退收缩到右北平。辽西边民也多有重新内附,且听说之前被蛊惑从贼的百姓,在张逆盘踞区域内多有起事、并甘作流民逃回朝廷控制的渔阳。
臣只是太常,边事不甚了然,此番只是见驳灾异论对朝廷平叛起到如此重大作用,欣喜来报。关于贼势,陛下欲知详情,可问幽州牧刘虞。”
刘焉这番说辞里,偷换了好几处概念和因果关系,但刘宏是听不出来的。
比如,辽西百姓带着“碾转”等食物储备大批逃亡回渔阳郡,当然不是因为他们听懂了驳灾异论的道理,而是因为中了李素的绝粮之计、抢先收割未彻底成熟的麦子做成碾转,所以怕被叛军报复屠杀。
但是,既然这两件功劳一虚一实都是李素做的,也别分得太清楚了。
就好比李素是个医生,他给皇帝两颗药,皇帝都吃了,病也好转了,这时候还要分清楚究竟是那颗药占主要疗效,何必呢。
就在刘宏欣喜脑补之时,今日当值的十常侍郭胜趁机来报:“陛下,今晨幽州牧刘虞有报捷及举贤奏章送到,陛下可要拨冗一观?”
“哦,伯安叔的奏章也到了?那还真是巧了,今日心情不错,你念念吧。”刘宏顺水推舟就答应了。
如果是平常时候,他当然不会十常侍给他什么奏章他就看什么,那不得累死?98的奏章根本就到不了皇帝面前。
这份奏章却到了,到的时机还那么巧妙,显然是花了代价的。
受益人额外为这个呈递的行为和时机,送了价值两百万的礼物给郭胜呢。
郭胜也算拿钱办事,非常抖擞地就读了,内容主要是报捷。
大致意思,就是幽州前线对叛军的相持阶段,收益不错,抢征了叛军占领区很多粮草,让叛军不断收缩。
另一方面,原本一直滞留在上谷郡的叛军张纯部,之所以一只留在上谷不走,也是想抢夺上谷郡的秋收收成以过冬。
但如今朝廷官军把上谷郡的叛军秋收也破坏了一小半主要是破贼校尉邹靖,带着都尉刘备麾下的骑兵,由赵云率领,出八达岭肆虐上谷抢粮,复制了右北平那边的胜利。
张纯见在上谷再无油水,又怕官军在西线相持之后腾出手来全力围剿他,所以从张家口一代逃出外长城、走大草原往东转移,去跟张举、丘力居会合。
如此一来,好歹算是把上谷郡和半个代郡给收复了。
原本一直在燕山沿线一东一西的两股大叛军主力,西边这一股彻底放弃了根据地去投奔东边,也算是平叛进展了一小半。
同时,被叛军刮干净油水和过冬粮食后抛弃的上谷百姓,好歹算是“被朝廷感召重新投汉”。
不管怎么说,这也是账面上的大功一件。
“好啊,让伯安做幽州牧,果然是朕的英明决策,原本这样规模的贼乱,若无伯安这般招抚进剿手段,恐怕要迁延日月很久,现在看来,年内灭贼是有希望了。那蔡邕和李素,也确实该重赏,蔡邕被罢免之前是议郎吧,也该招他回朝了。”
刘宏听完后,亲口表态,嘉许连连。
刘焉怕坏了大事,连忙劝谏:“陛下!既然要靠蔡邕才学名望感召胡人,则在贼乱彻底平定之前,不宜召蔡邕回朝!否则,只怕胡酋会怀疑蔡邕著述此论别有用心!”
刘宏一想也对:“那就暂缓记下,等幽州之乱彻底平息再徐徐给蔡邕授官对了,伯安的奏表中,可有言及给那李素请赏?”
郭胜谨慎回答:“刘虞想以此功举李素为茂才,但幽州今年已经举过茂才了,是陶谦离任前抢举的。”
刘宏摆摆手:“无妨,伯安素来是个会办事的,朕为他开特旨加恩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这次也特旨为李素破例吧。”
刘宏知道刘虞会暗中超级加倍的。
第88章 天子明诏举茂才
刘焉觐见完皇帝后两天。
九月初六,五日一朝的大朝会日子。
驳灾异论在雒阳争议走红,已经有十天。
刘焉以教育部门一把手的势力,暗中狂推了十天,私底下的喷子也喷了十天。
到今天,这一切终于要终结了。
上朝路上,依然可以听到很多以经义学著称的官,在窃窃私语讨论此书。
“子干,你跟蔡伯稭也算是相熟了,他怎会写出这种媚上之?我看驳灾异论的笔与严谨,也不比董仲舒的春秋繁露高明,这蔡邕怕是在野十年坐不住了,丢了骨气想求官复出吧?”
尚书郑泰依然还是拉着老同事卢植吐槽。卢植这人性情比较随和不愿意背后说人,也就随口支吾应付。
但不一会儿之后,少府黄琬、卫尉杨彪也加入了讨论。
旁边还有武将出身、对经义不太感兴趣的朱儁、皇甫嵩加入了旁听。连曹操的老爹大司农曹嵩也偷偷看热闹。
只可惜曹嵩是赘阉遗丑,所以那些喷大儒的话题是无论如何轮不到他开口的,他也只能偷着听听爽爽大儒再“气节沦丧、甘为皇帝鹰犬”,能比得上宦官?宦官根本从不会以无原则死忠于皇帝为耻,反而以此为荣。
众人讨论了一会儿之后,朝议就正式开始了,大伙儿也渐渐安静下来。一些日常议题之后,中常侍郭胜代表皇帝拿出一份奏表,正是幽州牧刘虞的捷报,请大伙儿讨论。
“叛军慑于朝廷感召,弃守上谷,遁至辽西”
郭胜先把刘虞的捷报念了一遍。
朝臣们听着听着,瞳孔忽然就快速缩放了几下。
握草!咱喷了七八天的驳灾异论,居然在平叛战场上看到实际疗效了!
刘虞居然说上谷郡的收复,就是因为叛军占领区内的民心,被朝廷重新感化、洗掉了张举之前诽谤朝廷“卖官鬻爵”那封伪逆檄的流毒效果!
宣传战原来对于拉拢敌占区民心真能起到那么大作用的吗?
不管他们之前觉得蔡邕和李素的章有多“实用主义”、“不顾节操”、“诽谤先贤”,但现在事实证明人家真的有用啊!
张纯从三月底开始,占据了整个上谷郡,还有大半个代郡。现在总算是把叛军东西两路根据地中的西路给连根拔除了、逼着张纯战略转移去投奔张举,这是大功劳啊!
尽管朝臣们并不知道,张纯放弃的是一个已经被彻底刮地三尺搜刮干净了的、随时会成为牢笼的赤贫边郡。
舆论风向立刻转变,所有之前喷驳灾异论的大儒型官,不得不调整自己的姿态,编造表态,觉得蔡邕和李素写得对。
只不过,他们也得指出:驳灾异论实在是还有点未尽之善,你只破不立,把董仲舒那套灾异论和天人感应搞掉了,好歹拿出点新的正统性论证章来啊!
这些人当然都不知道李素已经准备好了殿兴有福论,就等这些把持当世学术评判权的大儒们点头废黜天人感应论,他再在几个月内找个恰当的时机拿出来。
朝议很快就临进结束,郭胜见大家讨论得差不多了,装模作样表示要把大家的意见反馈给陛下,但实际上只是走了个过场,就拿着一份提前准备好的圣旨回来了,当众宣读赏赐奖励。
所有官都很好奇,以为会召蔡邕回朝委以重任,但圣旨里只是写了很多嘉奖蔡邕的话,并且另有赏赐,并未提到给蔡邕官做。
与此同时,圣旨的后半部分,却是提到了特许开恩、准奏幽州牧刘焉今年举李素为茂才的请求。
卢植、郑泰、黄琬、杨彪所有人都意识到了这种特许恩德有多大的能量。
当今天子登基以来,二十年了!还没有过因为一州的长官在一年内换过两个人、而允许两人都各举自己的茂才的!
这是多大的破例啊,绝对明天就传遍京城,一个月后就传遍天下了!
李素这个脸露大发了!
他可是灵帝一朝二十年来,天下唯一一个一年内再举的茂才!
比普通茂才更值钱啊!
也难怪,谁让作为实用主义的皇帝,被论证“天灾不是皇帝失德”的引经据典马屁言论挠到了痒处,龙颜大悦呢。
“兹念幽州別驾李素特许幽州牧举其茂才,朝议授护乌桓校尉拥节长史之职,秩千石”
随着旨意读完,朝会也结束了。
而且毫无疑问,因为逆贼张举造反的理由就是“卖官鬻爵”,现在李素是反驳张举的主力,那就更要保住“李素和刘备等人的官从来不是买的,都是陛下法外开恩不用交钱”这几个正面典型,来反击反贼了。
所以,对外宣称依然是李素一个钱没花,就拿到了茂才和一千石的拥节长史。
众臣退朝之后,这个新闻当天就在雒阳城里传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