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47章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第47章

小说: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比关羽少了一个牙门督,所以俸禄上要多个“比”。

    赵云,刚来涿郡时只是曲军侯,现在替补了张飞空出来的缺,三百石县尉。

    周泰,来时也是曲军侯。

    但李素有许诺给他县尉之职,加上他带了一千个九江同乡兵。刚才下午刘虞检阅之后,觉得如今多事之秋兵越多越好,周泰这些兵质量也勉强靠谱,就在涿郡另外挑了一个县尉空缺的方城县,给周泰实授了。

    方城县尉在和平时期要听从方城县令管辖。但如今是战时,整个郡所有县的县尉都要听郡都尉的统一指挥,所以这并不影响刘备控制周泰。

    相比之下,军功资历不比周泰低的典韦,却只能继续当曲军侯、李素私人给他三百石的俸禄稳住他。这也没办法,谁让他没有自己拉起来的部曲、没法享受“带资进组”的待遇呢。

    但这也有好处,刘备知道情况后,就很客气地让典韦直接跟着李素混,算私人部曲。

    谁给工资给谁卖命,这很合理。

    最后,李素带回来的那俩文官苗子,鲁肃积功正式授予良乡县丞,秩三百石。

    之前的龙套县丞齐靖另有调用。

    刘晔则被刘虞亲自留在身边当了个功曹书佐,秩三百石,相当于是州牧身边的文书小吏。

    只有李素自己没有额外升官,只是把他当初上路之前“表”的那个“幽州别驾”实授,算是实习期转正。

    不过官职高低不能只看品秩石数,也要看职权是否机要。

    考虑到别驾往往实际上担负着州牧的外交使节工作,所以也不错了。从此刘虞有什么连横合纵的谋略,多半都会让李素帮他出使。就相当于后来张松对于刘璋的重要程度差不多。

    弟兄们酒过一巡,李素和关羽才有闲暇问起如今的军情。以及他们消息不通的这一个多月里,又发生了什么新的紧急情况。

    刘备放下酒杯,率先解释:“那是20多天前的事儿了当时,刘使君还在上任途中,而陶谦和伯圭师兄,也都要带着部曲,正式被朝廷调离幽州、前往凉州。

    其实,朝廷的调令,原本是要他们五月初就必须交割启程的,陶谦也先走一步了。但伯圭兄那边带着几千受命去凉州换防的辽东属国乌桓突骑,一直拖拖拉拉,不愿意离开故土。

    伯圭兄已经非常小心安抚了,几乎是任由那伙乌桓人的头目丘力居随意拖延行程,四月底就从辽东启程,结果走了一个月才到辽西郡和右北平交界。

    没想到,刚进辽西长城不久,那丘力居还是突然率兵哗变了。幸好伯圭兄始终警觉,倒是没有受害,带着亲兵突围、就近冲进管子城死守,但也被围困城内动弹不得,算算日子已经被围了半个多月了,如今近况不知。

    后来,才听说是有一个叫张举的叛臣从中挑唆、与丘力居勾结、提供辽西各处防务情报,让丘力居挑到了最薄弱的时机动手。

    那张举原是前任泰山郡守唉,当初咱揭发了张纯,现在又冒出一个张举,还都是太守一级的高官,如此深受国恩,居然都背叛朝廷!还引胡人入关!这张举似乎跟张纯也有联络,只是之前一直没暴露!”

    刘备说到此处,颇为义愤填膺,加上酒稍微有点上头,重重拍案怒骂张家两汉奸。

    关羽闻言,已然有些惊讶失色,而李素倒是有点心理准备。

    张纯张举叛乱,到了这一刻,才终于演变成完全体了么!

    李素是知道历史的,这场叛乱原本就该由这两位前任太守勾结外族发动。

    只是,李素穿越之初,他和刘备身在中山、就在张纯手下,他们也就只能出首告发张纯。

    在张纯被迫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提前起事之后,李素一度以为历史已经被改变,叛乱的规模至少比原本小了一大半。

    加上他一来没有理由再去检举张举,二来也没有张举的情报,所以也就没有冒险

    李素崛起时,张举已经卸任不再是泰山郡守了,去向不明。李素总不能装神棍去揭发一个已经下落不明的人也要谋反吧?

    就算汉朝人不会把李素切片研究,也没人信他啊。

    没想到,这个张举也是真有韧性,居然潜伏到尚未叛乱的辽东乌桓人中,继续做准备工作、挑拨离间,最后在老同谋张纯起事之后两个半月,终于也起事成功了。

    古代信息传递慢,一场大规模叛乱,除非跟张角那样约定好“岁在甲子”,才有可能各地同时发动。

    而事实上的张角,因为唐周告发打乱了节奏,也是各地有一两个月的时间差。

    所以李素对纯举之乱的打击和扰乱,充其量也就相当于唐周对张角的扰乱,只能到这种程度了。该反的还得反,只是多给官军一些时间分别遏制、各个击破,让叛乱的危害比历史同期至少减弱三四成。

    另外,幽州的乌桓,一贯可以大致分成两股势力。

    西边的在上谷、渔阳郡为主,叫上谷乌桓,朝廷主要以驻节渔阳的护乌桓校尉来抚慑。

    东边的在辽东属国和辽西郡、右北平,叫辽东乌桓,朝廷靠驻节辽东属国的度辽将军抚慑。

    他们互不统属,在造反问题上也各自为战,就不奇怪了。张纯当初勾搭的是前一股,张举现在勾搭的是后一股。

    另外,还是得谴责大将军何进一句:在西乌桓已经反叛的情况下,何进仍然坚持要把当时还没反的东乌桓调离幽州,这个昏庸的决策,对于这一世叛乱的扩大,是负有重要责任的。

    因为这等于是点爆火药桶的最后一颗火星。说不定张举原先已经劝诱丘力居好久了,但丘力居就是因为觉得“还有希望留在故乡不打仗”,而迟迟下不了最后扯旗的决心。

    何进给公孙瓒的强行调令,直接把这个猜疑链的火药桶点爆了。

    当然何进与袁绍也不是全知全能,他们也有自己的难处。这就相当于有东西两个仓库都放着火药,西仓已经着火了,正在抢救,这时候正常人都会想到把东仓的可燃物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免得蔓延。

    只不过乌桓人不是没有思想的火药,他们是不搬不炸,一搬就炸。

    搞清楚了为什么会有第二波、而且是规模更大的叛乱,关羽和李素紧接着就非常迫切想知道如今的军事形势。

    “大哥,那现在与乌桓人的战局有什么进展?我们燕山这边守卫没问题吧?”关羽急切地问。

    刘备叹息着摇摇头:“燕山这边倒是没问题,有邹校尉带着我们那么多精兵强将,怎么可能被突破?可现在的问题是,死守燕山没用

    辽西的管子城,是位于长城以内的。换言之,丘力居是一直跟伯圭兄虚与委蛇、伪装得很好,等他的精锐突骑进了长城之后,才突然发难的。如今辽西的长城已然被突破,燕山就不重要了。

    也算你们运气好,从灅水坐海船过来的路上,居然没撞见南下劫掠的张举和丘力居在你们抵达前十天,张举已经带着数千突骑和更多裹挟的扈从,一马平川沿着海岸南下劫掠。

    听说他绕开县城,只掠乡野,现在应该已经掠夺到渤海郡境内了。而且敌人援军越来越多,那些胡人看到张举劫掠很肥,连鲜卑人也加入进来跟张举一起干了,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杂胡,一时也分不清楚。”

    李素和关羽闻言,眉头深锁。

    这种打法,李素倒是一点都不奇怪的,因为游牧民族只要突破了燕山和长城,进入关内,在河北平原上机动性是非常强的。

    就好比元、清历次突破宋、明的防线后打草谷,打到山东都不奇怪。

    张举给胡人带路,绕开坚城只顾抢劫,难怪能一下子糜烂到渤海郡。朝廷就算兵力比他多,但因为汉军不像胡人全员骑兵,机动性差,野战想围剿也追不上。

    李素把现状想清楚之后,脑中浮现出不少杂乱的相似历史战例,但一时也不知如何借鉴。

    他冷静了一下,决定再问问清楚,说不定能有启发:“那使君如今可有方略?他是打算如何战守?”

    刘备摸了摸胡须,叹道:“还未有定论,我看使君还未放弃招降安抚,让这些新叛未久之人,拉回来一部分。但自古以软弱求和则必不得和,要想逼降敌军一部,至少也要先有一场大胜,震慑住其余。

    现在辽西郡管子城下叛军越聚越多,只是胡人不会打造攻城器械,所以纵有十倍之众,一时也攻不下伯圭兄的城池,故而选择团团围困、试图耗尽城中粮草让伯圭兄所部自行饿死。

    但蓟县周边的兵马,要想野战击败辽西的叛军,也是力有未逮。而张举南下掠夺的部队,又源源不断往回运送粮草物资、以战养战为辽西围城的大军不断供应。”

    “辽西的叛军主力,还要指望南下劫掠的这支偏师,帮他们维持军需供应?他们抢劫完还得带回老巢?”听到这儿,李素脑中恍惚有点灵光一闪。

 第74章 黄天荡测试版

    辽西郡,管子城。

    这是一处卢水滦河与其支流玄水交汇处的偏僻小县,往北二十里就是长城了。

    卢水与玄水从长城蜿蜒的群山中流出,也留下了一些相对容易突破的隘口说句题外话,历史上二十年后曹操反杀乌桓蹋顿,也是走的这条道路。只不过当时这条路已经彻底荒废了,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卢龙塞”。

    如今才年方19岁、还在刘虞手下当最底层文书小吏的未来名士田畴,后来就是以向曹操献此路线并拒绝封赏、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卖卢龙”的成语典故。

    谁又曾想到,在曹操反杀蹋顿之前二十年,蹋顿的叔父丘力居,就是反向走这条路突破长城、偷袭围住辽东长史公孙瓒的。

    公孙瓒比刘备年长足足七八岁,今年已经三十有五,是个髭髯俊美的威严中年人。

    他站在管子城城楼上,来回巡视敌情,目光冷厉而不甘,牙关始终咬紧,都咬得表情有些狰狞了,似乎有无限的愤懑和不甘。

    “陶谦这个废物!刘虞也是废物!何进更是废物中的废物!一群不知兵的蠢货!误我大事啊!要是朝廷允许我一个月前就设宴诱杀丘力居,哪来今天那么多破事!

    没有人比我更懂这帮胡狗!雒阳城里那些没见过血的蠢猪懂个屁!这些人怎么可能乖乖被调离故土、调到凉州?既怕胡乱蔓延,就该提前杀光!整个部落杀光!”

    公孙瓒看着城下越聚越多的叛军,咬牙切齿大骂朝中那些不懂行的家伙瞎指挥。

    他就像是一个被大汉朝在北方边境调来调去的救火队长,随着山火越来越猛、反贼越来越多,已然有些神经质了。

    以至于看到某处发生了新火,就恨不得把周边几郡那些跟起火树林品种相同的无辜树林,也全部砍掉形成隔离带、防止火势蔓延。

    而事实上,剿贼永远比隔火更隐蔽。火好歹在明处,而人心中的思叛念头,你是看不出来的,有潜伏期的。

    对付一种潜伏期很长的敌人,对付久了,自己也会疑神疑鬼,变得暴虐嗜杀。

    “丘力居又立了一座新营,看样子起码又来了一个五千人的部落。该死,他们聚集这么多人口,怎么可能长期围城?他们军粮不会吃完的吗?”

    看着城外北门新立的营寨,公孙瓒知道武装突围是不可能了,心中咒骂连连。敌人的数量正在迅速裹挟、膨胀,兵力太悬殊,只能依托坚城、比拼谁的军粮先吃完。

    管子城正南面是卢水和玄水的交汇处,东西两面也有一大半分别被这两条河护住。

    所以要守城还是容易的,只要防住敌人从北门外的燕山山坡上居高临下冲下来攻城就行了。

    胡人不会造云梯和投石车,甚至连冲车都不会造。最多只会用简易的飞梯,和临时砍树让士兵扛着撞门的攻城锤。

    郁闷完之后,公孙瓒就喊过幕僚关靖询问:“城中尚存兵马、人口,可曾统计清楚了?存粮还有多少?城中百姓的口粮有没有统一调度?”

    既然要打消耗战,粮食就是最关键的指标了。

    关靖有兼管簿曹,对情况还算熟悉,诚恳对答道:“我部人马五千,突围至此的路上,损失不过三四百,如今还有四千六百人,马匹剩余两千七百。

    城中百姓,按户口有三千余户、一万七八千人,实际应该也不少于一万五。城中存粮,在我们还未入城时,最多就只能撑到秋收后的九月。现在多出近五千人,哪怕马匹不消耗草料,最多也就撑到八月。

    依我之见,城外敌军越来越多,战已不可能,不如果断杀马吃肉,也好多撑一段时间。”

    杀马提供的不仅仅是马肉,还能让立刻减少需要吃饲料的马匹数量。所以在注定持久围城、粮食不足时,第一时间就果断杀掉一部分马,是非常明智的。

    公孙瓒五千兵马,骑兵就有三千,是幽州官军中骑兵最强的一支。未来的白马义从,也是从这支部队发展出来的。

    公孙瓒对这支骑兵非常有感情,当然不肯听从:“绝对不能杀马!我帐下义从的战马,都是上等良马!自讨黄巾以来,征战三四年,遍历幽州,才得到这支兵力。”

    关靖:“那粮草怎么办?”

    公孙瓒想了想,一咬牙:“把百姓的口粮全部夺来!集中管理,把这些百姓驱赶出城吧,让他们自谋生路。如果他们能消耗掉一些敌军的粮草,那就最好不过了

    丘力居这厮,挑的作乱时间太卑鄙了,再有一个半月就要秋收,辽西百姓一年的收成,只怕大半都要落入他手中!

    这些百姓出城,能吃掉一些他们自己种的粮食,也算是此消彼长,减少资敌了。我想丘力居也不至于残暴到直接屠戮弃城投降的普通百姓。”

    不得不说,每年夏耘农忙结束、秋收之前的时间,历来是起兵的黄金时机,往往能确保抢收到第一年的军粮供给。

    关靖想了想,也觉得百姓放出去不至于有生命危险,就按公孙瓒的命令开始准备。

    公孙瓒帐下两名副将,单经和范方,就各自带着一千骑兵,去驱赶城中百姓。

    虽然不会杀人,但因为要夺人口粮赶出城去,一时也是怨声载道,哭喊震天。

    公孙瓒又喊过麾下一名勇士,名叫文则的,低声吩咐:“一会儿百姓举着降旗出城时,你略带十数骑心腹,都要挑选快马勇士,趁乱突围,去蓟县报急,请使君务必在三个月不,你就跟他说两个月!

    两个月内要来救我们!否则粮尽我就只能遣散兵马了,这些被遣散的兵马会不会资敌,让使君自己掂量掂量看着办!”

    文则是公孙瓒手下有数的勇士,历史上十年后公孙瓒被袁绍围困在易京楼时,也是文则突围去找黑山贼张燕求取援军的。

    如今文则才20出头,正是最年富力强的时候,当下欣然领命。

    他选了十几个义从,都挑最快的白马,人人饱餐一顿如今城中非常珍贵的羊肉、又干了三碗酒壮行,然后就跟着被赶出城的百姓突围了。

    丘力居的人一开始不明所以,被百姓搅乱了阵营。等发现文则突围时,已然来不及组织大军团团围困,只有就近的百余骑追赶。

    文则等人奋死搏杀,杀死乌桓兵数十人,十二骑白马义从精锐也只剩五人活着成功突围。

    管子城在辽西郡西部,所以出城后再往西走不远就进入右北平郡了。

    加上突围的白马义从死剩五人,却有十二匹马,可以换乘。信使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