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436章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第436章

小说: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天海钓结束,回到番禺县,离船回府的时候,李素却注意到鲁肃等人面有忧色,原来,就是在李素出海的这一天,北方来了一些新闻。

    “伯雅,大将军薨了,腊月十五的事儿,消息传到咱这儿都一个月了。”鲁肃拿着一份算不上朝廷邸报的书信,展示给李素看。

    这也不能怪消息传得太慢,主要是荆南和岭南确实崎岖多山,又有瘴气,不适合奔马疾驰传信。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雒阳地区和荆南隔了袁术和刘表两家诸侯的地盘,这些诸侯可不会帮李素传信,只能等待在诸侯之间经商的商人自然而然把消息往南扩散。

    李素想了想:“这大将军薨逝都一个月了,却没有一并传来战端不稳的消息,估计是还没人动手如果打仗了,军情的传递肯定比这快得多。

    不过,我也该回长沙巴丘待命了。子敬,你交州这边有什么昂贵、便于运走的军需紧俏物资,也设法水运调拨一批,由珠江走灵渠北上湘江,说不定要打仗。

    大王实施租庸调输变法的时候,可是除了银川郡之外,就盯着你这儿呢。交州原本过于偏远,物资无法支援中原战场争霸。现在有了海船,赶紧多造一点儿。

    只要孙策、刘表还没跟我们翻脸,不会截击长江为贼,福船队就可以把岭南的物产低价运到长江流域。交州毕竟是贫瘠之地,这差事做得好,大王很快会重新调你北还,做更富庶的荆州布政使的。”

    鲁肃:“伯雅放心,如果发生北伐,军需方面交州定然全力支持。”

    李素次日便带着诸葛亮,以及赵云魏延等将领,坐着福船和其他内河船只,走珠江北上。

    福船肯定是无法通过沟通珠江支流漓江和湘江之间的灵渠古运河的,所以李素等人到了郁林郡就得换小船。但不管怎么说,这也是李素对于福船在内河航行的一次压力测试,就当是为科研做贡献了。

    未来的华夏,黄海渤海与黄河有沙船,也能勉强到三韩。长江珠江流域和东海南海有福船,可能还能开到邪马台。

    李素一行一边赶路一边测试,花了半个月工夫缓缓回到长沙郡巴丘,开始整顿兵力调集物资。又过了没几日,北方“袁贵人、曹贵人被董承所害”的消息就接踵而来。

    李素何等智商,他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就知道袁术肯定快动手了。所以他也让荆南的水师先做好准备,提前往长江下游夏口一带机动,也好万一得到开战消息后,立刻趁着南方还处在和平状态的这个时间差,插入汉水流域。

    至于陆军的部队,因为陆地上的疆界比较明朗,倒是不适宜在正式讨袁之前就侵入刘表地盘借道,那样不够名正言顺。

    多线操作,地图太大,所以时间线只能这么安排,大家别嫌水。

 第503章 两路北伐

    李素一行在南海郡得到朱儁薨逝的消息,是正月十八的事儿。收拾停当启程北上已是正月二十,抵达长沙郡是二月初六。

    到了长沙郡之后,他不管有没有战事,先把部队动员调集起来,秣马厉兵随时准备开拔。

    当时还让不少将领觉得诧异,但看在南方战区最为位高权重的两位防御使,交州防御使赵云和滇州防御使高顺,都严格执行了命令,没人质疑李素私自调兵是不是另有图谋,其他更基层的将领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注:滇州因为南中群蛮这几年已经被顾雍李恢整治得心服口服了,所以遇到中原有战事可以把高顺调来一起参战,没必要浪费人才戍边

    而袁术的女儿袁贵人和曹操的女儿曹贵人遭遇伤亡,是二月初七的事儿。这种变故足够重大,凭李素之前派往宛、雒一带刺探的细作自行判断,都知道这时候该“不惜暴露也要尽快把消息传回去”。

    所以不管怎么说,在刘协后宫出现变故后第七天,二月十四,李素就得到了准信,并且预判北方肯定会出事,立刻动员部队启程

    而事实上,袁术在二月十二就已经从宛城往鲁阳、梁县出兵了。等李素十四日调动部队北上,袁术大将纪灵都已经打到新城了,三天之后就将发生弑君事件。只不过这些事儿没来得及传到南方而已。

    起兵当天,李素在巴丘城外、洞庭湖畔的巴丘台上,点将分兵。赵云、高顺、甘宁、周泰、李严、魏延、霍峻俱在其列。

    不过,考虑到荆南地区本身的防务工作也得重视,以免历史上有劣迹的孙家或者是江夏的黄祖沿着长江来搞事情,所以巴丘、夷陵两地的江防还是要确保的。

    周泰甘宁这些大将可以带兵出征,就替换李严、霍峻这俩荆州本地年轻将领担任防守。

    李素轻描淡写宣布了留守指挥官的名单,李严、霍峻自知地位低微,年轻功浅,也没有异议。只是诧异于资历比他们更浅的魏延,却捞到了编入作战部队北上的机会,很是诧异。

    谁让如今李素可以一个人说了算呢,他偶尔也可以稍微任性一下,以“前世打游戏看到的武力值统帅值高低”来安排任务。

    而且攻守都是重任,不能说留守的就不被重视,这一点也无法指摘李素的用人决策。

    魏延是当年北伐李傕前一年跟随的赵云,从一个十七岁的基层军官做起,如今也四五年了,已经二十二岁,靠着多次取巧冒险立功,得到了军司马级别的军官,但再上去就是都尉了,比较难升。

    这次听说右将军肯把他编入进攻部队,魏延也松了口气:大领导从赵将军换成李将军后,似乎依然有机会立功。

    安排完留守人员,李素提纲挈领地说:“大将军薨逝之时,我便料到可能有不臣之心的诸侯妄为乱国。如今袁、曹等后宫妃嫔遇害,虽然不知何人所为,但多半会给袁、曹两路诸侯动手祸乱天下的借口。

    我军此番北上,只要效法当年云长与孙坚并力讨董时的路线,由长沙至宛、雒。目前暂以水路进兵为主,若是半途听说袁术或者曹操果然有妄动,咱就到雒阳护驾。若是作乱者果为袁术,那就更简单了,直接从背后直捣南阳郡。”

    李素说这番战前动员的时候,措辞依然是摆在“不知道曹操和袁术究竟谁会作乱”的立场基调上,以免显得自己太过武断。

    谁让这次确实是曹操和袁术的女儿都出事了呢,他俩都有作案动机。

    李素说完之后,所有将领都看向赵云,想观察一下赵云的态度。

    赵云本身不想问太多,但看了同僚的目光,也知道同僚胆小怕得罪人,就帮着大家把一个疑问问了:

    “伯雅,你要未雨绸缪为勤王做准备,我不反对。大王既然派你来,总督南方三州诸军事,你可以随机应变。

    不过,若是大军行到汉水中游,如汉津、襄阳一带,依然没有等到任何诸侯趁机为乱的消息呢?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天下诸侯和平两年有余,再启战端的恶名可不小,不能拖累了大王仁民爱士的威望。”

    李素毫不犹豫地正面回答:“这点你们放心,如果我们水路行至汉水中游,依然没有听说丝毫异动,那便就地驻扎。大家启程的时候多带行粮,也就不怕沿途郡县关闭码头、不许买粮。

    到时候,我自会派轻快哨船溯汉水而上,至上庸、汉中请翼德发粮,顺汉水船运东下,周济我军。此行虽然要经过刘表的辖区,但大江、汉水之上本就是谁都能自由航行。

    只要我们不做出其他敌对的行动,刘表也没有借口扯我们勤王之师的后腿。你们也不用担心损及大王的威望了。如果此番劳师空跑一趟,我自会向大王解释,大不了以此番白白靡费的调兵军粮损失,追究我责任,降职便是。”

    其实李素哪怕说“要是这次没打仗打起来,大家汉水半月游的军粮花费我李家出钱买单”,他其实也是给得起的。

    但那种话太嚣张了,不适合帝制时代说,搞得跟沈万三越俎代庖修金陵城墙似的,多犯忌讳?将领调度失措导致浪费损失了军需,该降职降职,那都是朝廷本有成法的,制度非常成熟。

    赵云见他这么说了,立刻闭嘴。他也是代其他人问的,其余自然也没有质疑。

    李素这便开始具体分兵:“此番北上,我军兵分两路,一路由巴丘逆大江而上,至南郡江陵附近的江津,由夏水入夏泽、再经汉津口斜出汉水,由竟陵县逆汉水而上,经荆门、襄阳,入淯水,奔新野、穰城。

    到了穰城地界,便算是袁术治下了,到时候要慎重,看袁术若是有变,自然可以武力攻打穰城,否则不可轻举妄动。

    另一路,由巴丘直接顺流而下,沿大江至夏口后转入汉水,逆流至江津、竟陵,后面的路线也是一样的。”

    李素一边说,一边在地图上大致画了两道路线。简单来说,就是左路经江陵至襄阳,右路经江夏至襄阳,在竟陵之后的路段,两路又会重新合流。

    这个路线规划,后世湖北地区的看官可能会觉得奇怪:长江与汉水的交汇点不就该在夏口汉口附近么?怎么还会有从江陵经夏水、夏泽到汉水的路?

    这就涉及到汉末荆北地区的一个重要地理特征了:西汉时云梦泽还是个非常大的湖泊,哪怕经过三百年的围垦衰退,云梦泽在江陵以东依然残留了一个沼泽湖,名叫夏泽。

    而这个湖到了21世纪早就不存在了,其遗址大致覆盖了后世潜江县的大部分地区,以及沙市、仙桃的一部分。夏泽两端都有连接江河的支流河口,跟长江连接的就是江津沙市,跟汉水连接的就是汉津竟陵。

    这才有了历史上刘备在南逃江陵半路上、被曹军击败后,只能依靠关羽顺流而下的水师“败走汉津”再奔夏口会师刘琦的操作。要是汉末没有夏泽连接江津汉津的这条河,说不定刘备在长坂坡之战后就被围抓了。

    定好路线之后,就是将领的分配。李素也非常注意把水路和陆路将领搭配使用,免得任何一路人马过于偏科,路上万一遇到怀有戒心的诸侯截击,闹出不好的结果。

    他便如此分配:“此番我军北上,总计调集兵马五万人,其中荆南兵三万,交州兵五千人,还有高将军从滇、益带来的水、步军一万五千人。

    西路军三万,有一万五已在宜都集结,从巴丘再派出一万五,在江津集结后进入夏水。此路人马由我亲统,高顺为副,周泰为水师副将,负责江上遇敌的应对。

    东路军两万,全部从巴丘出发,由赵云为主将,甘宁负责应对水战,魏延为先锋。

    西路至竟陵的行程是六百里,东路远一些,八百里。今日是二月十四,只要不发生战事,以江汉水路行程,西路军二月二十应该能到竟陵,东路军最晚不能超过二十二日,也要到竟陵会合。

    沿途如若遇到诸侯不怀好意,可以酌情分兵留守要害渡口。有诸侯武力抗拒勤王的,也可自行随机应变,不算误期。”

    李素说到这儿,不由让一些比较刺头的将领既有些跃跃欲试,又怕惹祸。其中性情最好战的甘宁忍不住问:

    “遇到诸侯不愿意配合勤王,可以随机应变?刚才不是还说怕坏了大王和睦诸侯的名望么,属下实在难以领会其中尺度。”

    不过,没等李素回答这个问题,负责直接领导甘宁的赵云先回答了:“右将军恰才所言,和如今所言,并不是一回事。我们是大王麾下不错,但首先是汉臣,真到了天子蒙尘需要勤王的时候,我们是自发勤王,与大王何干?”

    赵云这番话比较政治正确:虽然天下已经事实上诸侯割据了,可理论上所有人首先是汉臣!救皇帝又不是刘备指使的,是咱自发的!要是惹祸了,也要主动背锅,怎么能怪到大王头上?

    不得不说,这番话也就赵云这种秉公忠于汉室之人才适合说,别的甘宁什么的早就完全觉得自己是刘备的家臣私臣了。

    赵云这么一为风险背锅,甘宁魏延都不用再哔哔了。

    李素看一切责任都明确清楚了,也不再废话:“发兵,启航!”

 第504章 王睿张咨殷鉴不远

    自二月十四从巴丘出兵后,李素与赵云兵分两路,缓缓北上。李素亲率的西路军路程近二百多里,自然行程也快。

    四天三夜之后,二月十七傍晚,已经抵达了长江上游四百里外的江津港,即将转入夏水航道从江津港再往西北二十里,就是南郡郡治江陵城了。

    高顺之前从益州带来的部队,也是提前顺江东下驻扎在夷陵,约好了日期到这江津口会合。这也是省得川兵多跑一趟江陵到巴丘的回头路了。

    随着江陵城越来越近,负责这支部队陆战指挥的高顺,也有些担忧摩擦。他这人平时比较沉默寡言,上司给任务他就执行,何况李素向来以远见卓识著称,高顺也从没怀疑过。

    直到此刻,他才问了一个问题:“右将军,我军此番兵分两路,究竟有什么好处呢?既然都是要到竟陵集结,然后再合兵北上,走一路也一样吧?莫非是为了把江陵和江夏两处的航道都彻底摸清、再演练一番行军路线,便于将来我们的行迹,太容易让刘表生疑了。”

    这番话出行的时候不说,现在私下里才说,也是怕公开揭穿了李素的想法。

    高顺以为,刘表的地盘如今就南郡江夏襄阳三个郡,李素把从江陵到襄阳和江夏到襄阳的路线全试过了,怎么看怎么像是在排练对刘表下毒手。刘表要是派兵“护航”,礼送出境,也不能怪刘表警觉了,谁都会这么干。

    前方的江陵城,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派兵在岸边“护送”了。

    对于高顺的疑惑,李素却有了更细腻而合理的解答:“不要多想,我是觉得咱离宛、雒太远,消息未必灵通,都知道袁术之女受害了,要是我们去得晚,说不定袁术已经起兵酿成大祸。

    走江陵,自然是为了抢时间,比东路军早到三天也好。但江津汉津之间的夏水水位太浅,过不了大船,万一袁术军到时候为了阻挡南军北伐,猝然对刘表在汉北的据点新野、樊城下毒手,然后缴获大船以逸待劳阻击我军。

    我军全部走江陵夏水航道北上,带不了楼船的话,岂不是会水战不利?所以,才让子龙和兴霸带着大船缓缓而行,弥补一招后手短板。”

    原来,李素这西路的三万人,有个最大的缺点,那就是船普遍比较小,最大的不过支持两三百人作战的艨艟和五百人的斗舰,吃水深度只有半丈左右。

    谁让李素不确定夏水和夏泽的通过能力呢,只能是留点余量,也算是为刘备军第一次通过夏水夏泽积累航行经验,一路上可以让水手们测量水深、测绘航道,看看下次最大能过哪种船。

    汉末的造船能力,只是造适航的海船比较小,如前所述目前糜竺和曹操的海船最大也就八丈多长。但内河作战用的楼船,其实吨位可以比海船大很多。

    只是楼船普遍靠把结构做得比较方正、长宽比较小,以此来满足结构强度要求。这样的代价就是船开得比较慢,到了大浪的环境很容易倾覆。

    如今主要的内河战船从小到大有走舸、艨艟、斗舰和楼船,这一点玩过三国志游戏的基本上都知道。

    走舸就是没有船舱的敞开哨船,没什么好说的,一船只有几十个人。艨艟是中型冲锋近战船,有一层船舱,但是没有女墙,满载排水量大约四五十吨,船上最多挤两三百人。

    注:这是作战状态下临时挤上这么多人,不是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