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第4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遄印H舴谴撕笏呕咄眩率腔崮鸪纱蠡觯
如今值此乱世,正需威德素著之藩王继承正朔,整顿朝纲。识人不明、用人无法的暗弱之君,岂不是徒增被权臣欺上瞒下的祸患!
袁绍与袁术虽号称恩断义绝、大义灭亲,却原来是包藏如此祸心,想骗得大汉宗室放下警惕,再坐视他们袁氏兄弟挟君乱国吧!”
辛评被荀攸一顿话喷得语塞,荀攸也算是帮忙做了得罪人的恶人,连带着外交破裂到劝进的脏活儿,荀攸都干了。
这也是李素之前要找借口躲开,去总督南方兵马的理由之一,以李素跟刘备的交情,实在犯不上在这种做戏的场景依然冲在最前面,吃相太难看了。
辛评无语了一会儿,对于这种形同背盟的宣言不知如何回应。毕竟在他心目中,一直还觉得“袁绍跟刘备此前还是盟友状态,是杨修居中谈下来的松散结盟”,怎么袁术一弑君,直接到了这一步了?
也只能怪辛评这人本就不算什么高端外交人才,他只是因为跟刘备有点交情,才被袁绍派了这个任务,有枣没枣打一杆。
荀攸把辛评的支吾看在眼中,跟刘备交换了一个眼神,看刘备微微点头,目光和蔼,荀攸才继续说道:
“不过,本初公是否真的说到做到,肯与袁术恩断义绝,还得看他的所作所为,观其言不如观其行。汉中王仁德,始终以诛除国贼袁术为先。袁术未亡之前,汉中王也不想跟贵军冲突,你们若是真以汉臣自居,这点上好自为之吧。”
荀攸这个弥补,也算是为刘备和袁绍的全面开战打了一针缓冲:哪怕将来的天下有东西二帝,必然要分个高下,但第一步还是要诛杀弑君国贼。
谁能在灭弑君国贼的事儿当中出力更多,谁自然也能赢得更多的天下人望、以及其他摇摆诸侯的认可。
而谁若是在袁术被正法之前就对另一方动手,那多多少少也算是破坏了除贼大业,就算得到一点小利,也会在外交和政治上大大失分,被其他诸侯找到抨击的把柄。
虽然,这个其他诸侯也不多了,无非就是曹孙而已,但他们的态度和承认倾向还是有点价值的,哪怕是为了争取他们的承认,也不能为了一郡一城的得失而因小失大。
荀攸把条件说完之后,刘备又亲自上场,摆出一副念旧的人设,安抚了辛评几句,还留他吃晚饭,这才放走给袁绍回话。
另外,袁涣虽然投了刘备,但袁术派来的使者还有副官、还有从人,那些人里除了袁涣的私人心腹外,其他也都会放回去,给袁术带个话,让他洗颈待戮吧。
送走全部使者之后,刘备操劳了一天也够累了,正想歇息,荀攸却显得有些没眼色,还想跟他连夜聊些惊天动地的大事。
刘备不由奇怪:“天色已晚,公达何不歇息?”
荀攸深吸了一口气:“大王,今日辛评所转述袁绍图谋,虽然荒谬狂悖,却也为我们提供了便利
刘和欲效法光武帝跳过成哀平孺子婴一般,跳过质桓灵与先帝追尊皇考继嗣。此法,其实大王也可以用,大王岂有意乎?冲帝冲龄夭折,尊为皇考或许不合适,但可以尊顺帝为皇祖。”
说人话,就是汉冲帝幼儿状态就死了,所以不能认汉冲帝为爹,但是认汉冲帝的父亲汉顺帝为爷爷倒是可以的。
跟刘秀一样越四代,“纵使成帝复生,天下不可复得”,岂不美哉?
这都现成的制度可以直接捡便宜。
刘备显然也是早就想过这个问题了,此刻被荀攸直接说到了执行层面的细节,倒是有些不好意思。
刘备想了想,叹息道:“天下无主,四方彷徨。若果天命在孤,天予弗取,反受其咎,岂敢推辞?不过,还是要先慎重为上。数月的时间还是等得起的。眼下先要痛击袁术,取得几场大胜,天命才有说服力,否则羞谈此事。”
刘备这意思,就是稍微拖几个月造造势、做点准备工作,顺便期待军事上有一点成绩,为称帝锦上添花粉饰一下。
毕竟历史上曹丕篡汉的时候,发生在前一年的农历十月底,而刘备的称帝发生在次年的三四月份,这中间也隔了五个月呢。
哪怕考虑到历史上的蜀道艰难、消息传递本身需要个把月时间,那也说明刘备为了称帝的事儿,准备了三四个月。包括中间要两次劝进婉拒,祥瑞也要搜集、地方上的表忠心的事儿也要筹备,这点时间是绝对不算久的。
刘备现在要求一边准备起来,把典礼可能用到的东西、制度都安排好。另一边希望在军事上打个大胜仗。
不管是袁绍得手还是刘备得手,至少要把袁术现有的雒阳和宛城这两个最重要根据地拔掉一个,就算杀不掉袁术本人,那多少也能对天下交代了。
趁胜称帝,那样才吉利稳固。
荀攸见刘备原则上接受了,只是还需要时间按部就班准备,也就不再多劝。
当下表示明日起就用心规划攻打函谷关或者峣关、武关的方略,看看北线如何收复宛、雒。
同时,也会关注一下南线战场,看看此刻应该已经从长沙郡北上讨贼的李素,带着赵云甘宁等人,有没有打出什么战果来。毕竟他们与袁术的领地之间只是隔了刘表的领地,但一马平川没什么险要山隘栈道。
他们并不知道,其实在南线战场,李素其实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只是道路远隔千里,中间还是敌占区,所以消息传递不过来罢了。
而且刘备拒绝袁术、招降袁涣,还造成了袁术在外交上的又一次冒险,这也导致南线战场出现了更多的变数,这些都是后话了。
三更,今天其实一万两三千字了,算还两更吧,把七千和七千五打赏人次的欠更还了。翻了下旧账,很久以前只还到六千五人次
第502章 岭南一月
时间线回溯到一个半月之前、也就是197年的一月下旬,上元节刚过那会儿。
没办法,谁让如今大汉的疆域,相比于这个时代的交通技术而言,实在是太过辽阔了呢。刘备又占据了北至西凉、南起交州的广大西半部土地,从南到北距离太远。遇到中原突发情况时,只能是南北领地各自随机应变做出反应。
岭南,交州南海郡。
李素和诸葛亮一行,当时已经到荆南和交州渡假了快一两个月了,诸葛亮也是在前一年的腊月初,才第一次看到真正的大海。
在腊月和正月这种一年中本该最寒冷的日子,却能享受到每天刚好二十来度接近三十度的宜人气温,下海游泳泡泡也不会觉得冷。实在是让一辈子没来过南方热带的诸葛亮叹为观止,觉得前十七年实在过得质量差了点。
诸葛家已经是天下有数、刘备阵营内排行第四的富豪家族了,居然都没享受过这样的人生。
加上这次大伙儿是跟着李素来的,有李素这样的奢靡著称之人整活儿,渡假条件就更好了。
刚到南海郡的时候,他就花钱征发农闲的民夫,用了数千人力在博罗县惠州以南的海边沙滩挖掘淘澄,把淤泥和污沙乱石都运到十几里外的垦荒农田里,尽量选白细的沙子铺上几里长的度假海滩。
之所以选博罗县,也是因为李素一贯知道,大江大河河口的海水质量不好,珠江口的海水都浑浊,所以只能在番禺县广州周边搞码头、搞造船厂这些经营性产业,不能弄旅游业。
为了冬天避寒渡假,宁可在远离番禺的博罗另起炉灶。光是征发民夫数千人干一个多月,每人每月要六百钱徭役费,李素就自掏腰包了五百万钱,所以不算腐化。
至于后来诸葛亮表示要孝敬李师,帮他把这笔钱出了,这是后话。
海滩整治干净之后,少不得再在离岸数十丈外修渡假的木楼竹楼、弄些椰树花草,建个庄园。
诸葛亮本人早在沙滩施工完之前,就忍不住要下海游玩,还是李素拉住他,让他别急,又花钱雇渔夫在海里离岸五十丈、东西宽二百丈打桩一圈,然后用大量粗麻渔网连底兜住遮挡,防止鲨鱼或者别的海中大鱼猛兽侵袭。
李素的命可值钱了,21世纪的时候,他只在有安保措施的海滨浴场游泳,来了汉末也不能省。倒是诸葛亮觉得完全没必要在海里兜底遮几百丈远的粗渔网,还不如每次下水游泳的时候派一些水性好的精良侍卫在旁边保护呢,再派船跟着。
以李素的身份,他要是想下海游泳健身,请个甘宁周泰保镖警戒还做不到么?
从正月初开始,李素每天就在博罗海滩边、在蜀锦阳伞底下喝椰子,吹海风休闲,偶尔阳光不猛烈的时辰下海健身个把时辰,生活过得无比健康养生。
带来的妹子们也跟他一起养生,跟着一起大开眼界,净化心灵,增强修行。毕竟刘妙和周樱原先也都没见过大海。
李素有时候嫌周樱她们晒日光浴的衣服不利索,就画了个图让周樱自己去裁剪缝纫。周樱还有些不好意思,觉得夫君的审美太大胆了。
但她也承认那些东西似乎确实更适合下水,也就偷偷做了,趁着有时候旁边有帷幕遮挡、只有李素看见的场合穿穿。
别想歪了,李素也没干多惊世骇俗的事情。他知道汉末的化接受程度,最多也就搞出点比交叉吊带型死库水、稍微再放得开些的东西罢了,因为那个跟肚兜的差异还不算大,胸以上其实就是肚兜。
比某尼那种下作的东西,李素是绝对不可能诱导妹子去发明的,他是有原则有底限的人。
逍遥爽乐之余,李素在交州这些日子也不是不干正事他此来的公开目的,是带着诸葛亮来督导鲁肃的南海造船厂造福船的,所以这个正经事肯定不能丢。
诸葛亮比李素更自觉一些,每天享受海滩假期吃椰子,让他挺过意不去,所以也不时跑一趟船厂。
加上他们一行抵达之前,其实诸葛亮已经提前派使者把他研发的“福船”等比微缩木头模型送到鲁肃这儿了,所以福船的前期开工准备工作,早在李素诸葛亮抵达之前一两个月,就已经开始实施,所需的木材型材也大部分提前加工备料了。
诸葛亮只是最后组装拼接环节需要督导一下,顺便解决解决试制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没多少活儿。
上元节后没几天,南海造船厂的第一条福船就正式下海了。李素也结束了渡假,前往船厂视察新船。
李素来到番禺的南海造船厂时,诸葛亮和交州布政使鲁肃都已经在了,他俩最近聊得还挺投机。
这船厂本来就是从去年上半年开始,鲁肃组织民夫工匠筹建的,下半年船厂造好了,料也备好了,才开始造新船,刚好没耽误时间。
诸葛亮一来就能上手解难题,自然对于“打辅助”的鲁肃颇有好感,觉得这哥们儿合作起来顺手。
鲁肃一见到李素,就真心诚意地感慨赞美:“伯雅,你看这新船如何?之前小尺寸的已经做过海浪实验了,确认没问题,才按那个结构放大造到十二丈长,真是宏伟啊。
我也算世居东海之滨,见惯了大船了。当年在徐州,沿海的船最多五六丈长。后来糜子仲家的大沙船做到八丈,又听说顾元叹、李德昂在永昌郡造的龙骨船能到九丈以上,不过终究是不如咱如今这个了。”
李素对于这条福船的指标当然不陌生了,毕竟诸葛亮设计的时候就已经算过上报过了。鲁肃此刻感慨,不过是最终看到成品的时候,忍不住惊叹一下。
而这船之所以可以造得更大,也是因为龙骨技术又有了改良四年前,在永昌郡怒江流域,为了造能在怒江和印度洋里航行的河海两用船,李素点拨了李恢引入“龙骨”结构。
不过那时候的龙骨,还是沙船系的“平面龙骨”为主,也就是只在船底全面搞龙骨,船两侧的肋骨和龙筋还是比较简陋的。
这一次因为做成了彻底狭长尖底适合破浪的福船,水线以下的湿舷和斜底部分对水压的抗压要求也提升了。为了确保船只的耐用度和适航性,自然要把“立体龙骨”设计完善。
而这个具体的完善工作,就是诸葛亮和黄月英鼓捣的,李素自己其实不耐烦做那么细的数学计算和受力分析。诸葛亮算是把李素那点东一锤子西一榔头的灵光一闪创意,给形成了完善可验证的数学体系。
虽然还不太精确,以至于施工的时候得多留点结构强度余量,但不管怎么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了。
历史上一直到唐朝末期,东方明的海船都是只有船底平面龙骨的。而跟扎钢筋网箱一样严密的立体龙骨,得南宋末年乃至明初才全面普及。
所以用外行都听得懂的话稍微概括一句,李素和诸葛亮这番闭关之后,华夏的海船技术才算是彻底从唐末进一步推进到了宋末明初水平。
糜竺、曹操他们如今还在用的八丈沙船,折合过来也就二十米长左右,而李素诸葛亮的船能达到三十米以上,适航性和速度也更好。
“那就坐上船出海试试吧,第一批我记得造了好几艘吧,都能出海了吧?”李素巡视了半天,饶有兴致,让鲁肃开船出去看看。
鲁肃:“一次性就造了三艘,反正船台够,这也是怕万一试航的时候其中一艘出点什么问题,也好让人转移到友军的船上。而且之前拿小船试了,这种底在珠江内也能航行自如,将来恐怕在长江里也非常好用。”
李素:“光说没用,出去航行一天,河里海里都试试。”
说着,李素就吩咐选派了最精干的护卫和水手,亲自到近海晃悠一下。三艘船全派出去,其中一艘可以单独行动开远一点,使劲折腾压力测试。
但李素和诸葛亮亲自乘坐的那艘,以及伴行护航的备份船,就没必要了,至少得确保出了事能放下小艇划回岸边,绝对不能出海超过五十里,李素可惜命着呢。而且带着女人出远海也不吉利。
李素还让人带了可以拖的渔网和杆子渔具,就当是休闲海钓一天,别浪费时间。
在海上玩了一天,居然还真被李素亲手钓到了几条南海特产的苏眉鱼和金鲳鱼,都是那种扁扁的热带鱼类。李素轻车熟路地甩给船上的厨子让烹了。
诸葛亮也是第一次坐船出海海钓,着实兴奋不已,一想到是坐着自己设计造出来的大船,那成就感就更强烈了,可惜他如今养气功夫还不好,性情还略微有点急躁,海钓收获比李素少些。
李素不无戏谑地拍拍诸葛亮的肩膀,用一句原本历史上应该是诸葛亮教育他儿子诸葛瞻的台词,来教育诸葛亮本人:
“阿亮,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呐。你少年得志,勇猛精进,但有些时候也要静得下来,耐得住努力许久却还暂时未见收获的寂寞。
以后有空了多驾着海船吹吹风钓一天,磨磨性子。自古成大业者,尽人事听天命,人事尽完了,还得等机遇火候到了,急不得。”
说完之后,李素也是跟21世纪键盘侠打完“你站在此不要动等我买橘归”时一样神清气爽。
诸葛亮虚心接受:“李师教导得是,我这几年是有点儿做完事没人看见成绩就急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一天海钓结束,回到番禺县,离船回府的时候,李素却注意到鲁肃等人面有忧色,原来,就是在李素出海的这一天,北方来了一些新闻。
“伯雅,大将军薨了,腊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