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第4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情况,动兵肯定也要动,但不能一味靠武力。而要剿抚并用,一拉一打,培植肯听命于朝廷的代理人部落,把蛮夷渐渐归化成熟汉。
关羽这个凉州牧,应该就是在忙这些。
按理来说,李素今年来,只是带着诸葛亮看看凉州的种田大业,看看棉花产业发展如何能不能改良,这些动兵的事情不用李素操心。
不过,既然遇到了,李素也不介意给诸葛亮一些思考的机会,就当是高中生的社会实践了。他这才想起诸葛亮刚才被领到旁边喝茶吃水果了,连忙让徐庶把诸葛亮叫回来。
关羽见状不由微微好奇:“哦?伯雅,莫非这诸葛贤侄最近两年进益不小?连军略和宣抚蛮夷这些外事都能有所见识?你对他期望不小啊。
我就记得他两年前在长安攻城战中,倒是略有建树,规划望楼阵地,帮咱清晰掌握了长安城内的敌情分布。”
李素赔笑解释:“目前还不好说,但我觉得他读书观其大略、不求甚解,或许学什么都特别快吧。多给他机会见识见识,不是坏事儿。就算暂时想不出什么有裨益的点子,至少还有你我这些积年宿将给他把关呢。”
关羽又摸了摸胡子,笑而不驳,但从他自顾自往下说、不等诸葛亮来这个姿态,就看出他多少还是有些不信的。
关羽旁若无人地继续介绍:“今年我目前派出了两支人马,肃清稳定地方,一个就是伯起的骑兵,派到北地郡的‘银川盆地’驱逐收服当地南匈奴和羌人、鲜卑人,建立屯垦区。
不过因为军粮不足,没让他全军出动,总共只动用了七八千骑兵。那些郭汜处抓来的俘虏,目前大部分还是在屯田开荒和修堤堰,只有少数已经改造可靠的,才允许随军。
第二支人马,就是子均(王平)带的,是沿着湟水逆流而上,把去年没有归附的湟中氐人、先零羌全部降服——去年他不是兵力不足么,只占领到破羌县,再往上游当时没能扫清。”
从关羽的几句话中,就简洁地向李素展示了凉州今年扩大统治区的几个主要步骤:马超要搞定相当于后世宁夏的全部肥沃农耕区,建立起统治。而王平要搞定后世青海省的主要经济区湟水流域。
毕竟,去年一整年的西征,只是相当于拿下了一个后世的甘肃省,还有宁夏青海这两个周边地区没搞定呢。
这些地方的征服不一定需要很多兵力,但利益是不小的,属于本小利大。比如一个银川盆地,就是八千平方公里的肥沃耕地,折合一千二百万亩,按照汉亩算的话接近三千万汉亩。
汉朝的税制是按照男丁占田百亩来算的,三千万汉亩可不得够三十万壮丁屯垦了,再算上妇孺,养活七八十万人口都没问题。而整个凉州才六七十万汉人、一百三十来万羌、氐。
关羽刚介绍完情况,诸葛亮也已经被关羽的幕僚马玄带来了,刚好在门口听清了情况。
马玄是江陵贤士家族“马氏五常”的老大,他和二弟马康都已经成年,是前些年关羽攻打荆南夷陵、武陵的张羡、金旋时就来投奔的人才。也就是跟着董和、向朗、李严那批当地人一起来的。
或许是脾气比较相投,用得顺手,所以马氏兄弟被关羽留下当了幕僚,带着到处跑。而把董和、李严、向朗那些人留在荆州当地,后来跟了赵云混。
关羽刚平荆南时,只有马玄出仕,过了几年后马康成年了也做点文职工作。历史上关羽就跟马良关系不错,他也喜欢任用这些“不算名门世家,但自学成才的读书人”,不过现在马良还比较年少,至少还要五六年才能出来做事。
此刻,李素看诸葛亮进来,就诱导关羽又说了一些马超、王平分别平定北地郡和湟中地区的情况、敌情、战前准备。等关羽详细介绍之后,李素就转过来考校诸葛亮:
“阿亮,机会难得。现有湟中数部氐王,心怀犹豫、抗拒朝廷,你觉得王子均该以何种方略平定才好?另外,马伯起讨伐银川羌人和南匈奴,你觉得有什么该注意的?不要怕说错,如今还有我和前将军为你把关。”
诸葛亮倒也不怯场,把刚才听到的情报都梳理了一遍,侃侃而谈:“要臣服湟中氐人,关键还是应该利用去年在兰州之战中、被水淹三军的氐王杨千万的仇人。
去年杨千万部众万余人,在兰州之战中被关将军淹死、杀伤大半,剩余三四千人也都被俘虏沦为苦役。
按照刚才提的那些军情,如今湟中各部只是心存侥幸,都想装作对朝廷的招揽之意不闻不问。仗其险远、觉得朝廷大军难以常年驻扎约束。但是,要逼迫他们归附,没必要真的让王子均常年驻兵,还可以以种棉之利和互市之利引诱之。
比如哪个部落先臣服,就给他们棉花种子——肯定有些部落会抱着‘等棉花普及了之后,肯定能从别的渠道得到棉花种子’的打算,所以觉得不急着归附。那我们就进一步资助他们的敌人,以先投降部落攻击后投降部落。
当然,此法虽然可以短时间内让氐人互相撕咬,便于我们统治,但也要提防长此以往、一旦湟中各部落兼并统一后,团结一心抗拒朝廷。所以,从长远计,朝廷常驻军队于湟中、确保其分化监督,还是有必要的。
所以关键在于如何让常驻的部队不至于形成财政负担——我以为,可以设置官营的商队,或者给驻军缴纳护航费的民间商队,以商养战,垄断湟中棉花羊毛的对外贸易,统购运到兰州供官方的水车纺纱工场加工增值。
另外,我看先代地理书志,言湟水尽头翻过龙夷山,有诸多盐池盐湖。凉州各地都缺盐,益州的井盐和河东的池盐运来都非常昂贵。本地虽然偶尔有小型盐湖,产量却不高,也是对凉州人口繁衍一个限制。如果把湟源盐湖开采起来,以驻军护航,则兵马常驻也不会给朝廷增加财政负担。”
关羽越听表情越凝重,最后砖头问李素:“他说的那些‘地理志怪’杂书,是你写的?”
李素两手一摊:“我哪有空写那么多,地理书我就写了本《大江正源考》。不过阿亮这人读书就是这样的,他读了一本书之后会去找一堆东西发散开来对照着看,知道的东西比较多也很正常吧。”
说句实在话,李素自己也很清楚湟水源头翻过分水岭后,就是青海湖流域了,当地除了青海湖本身就是咸水湖外,还有很多小的盐湖,浓度极高,只要运输解决了,确实很值得开发。
不过李素从来不会吧这些零敲碎打的地理知识点写成书,这些东西其实汉朝的时候已经有人知道了,看书很杂的天才都知道一点,也不奇怪。
只能说诸葛亮这人比较善于联想,把不同门类的事务知识联系起来用。
第469章 顺理成章
跟李素、诸葛亮的磋商结束之后,关羽也不得不承认,别看诸葛亮年少,但肚子里是真的有货,对于军政夷务都是一套一套的。
而且,诸葛亮的很多建议的高明之处,还不是体现在军事战术上,更主要是在笼络蛮夷酋长的人心、或者稳住各方势力,一看就是天生的外交家。
这也不奇怪了,历史上就能把孟获以攻心为上的方略收拾得服服帖帖,这样的人,预判敌我笼络手腕方面的水准,当然是从小不凡了。
注:正史上不存在七擒七纵,征服得还是比较干净利落的。我一贯以为七擒七纵不是罗本在吹捧丞相,反而是一种抹黑。尤其是稍微懂点政治常识的人眼中,完全是一粉抵十黑,很多操作过于脑血栓。
所以,诸葛亮提出的那几条帮助王平、张任讨伐湟中氐族的改良意见,基本上被关羽略加调整后就采纳了,还当天就在给王平等人派援军和粮草队的时候,让人把新的指示送去,让王平等人见机行事。
不过,诸葛亮当天的贡献,还远不止于为王平这一路提供参谋意见,对于马超带兵收服银川盆地异族部落,诸葛亮同样给出了几条辅助性的可圈可点妙策。
首先,诸葛亮敏锐地提出,银川盆地原本理论上是属于原北地郡的区划范围,而大王之前北伐成功后,已经把北地郡许给了南匈奴单于呼厨泉,所以直接越俎代庖违约肯定是有点问题的。
当然了,事实上因为北地郡的北部边界不太明确,所以这个问题也不是很明显在东汉的地图上,北地郡除了正北方还有个朔方郡之外,其西北边界其实是模糊的,因为跟河西鲜卑、河西羌胡的地盘接壤,经常变动。
但不管怎么说,这个问题政治上完全不处理,肯定会留下扯皮的隐患,也有损朝廷和刘备的威信、信用。
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原金城郡现兰州郡沿着黄河顺流而下、把黄河两岸的狭长肥沃地区划个新的郡出来,明确其面积。
这样剩下的从这个新郡再往东的、上郡以西的,全部算北地郡。如此一来,北地郡才从一个西北边界模糊的边郡,变成了一个四面八方都有其他郡邻接的内地郡。
关羽也觉得这一点可行,其中“请刘备亲自下王令跟呼厨泉交涉”这事儿,不用诸葛亮提醒关羽就已经先在做了。至于后面的划界设立新郡,关羽则是从善如流地快速评估后,当天又给刘备上了一道表,估计二月底能有回复。
新的郡名,关羽也是和李素商量了一下,采纳了李素的建议,就叫银川郡好了。
除了这些防止夷务上扯皮的查漏补缺之外,诸葛亮还建议可以跟呼厨泉进一步合作。比如让马超在拿下银川郡的时候,让呼厨泉在东边也发动一些北伐夺取草原的攻势,分掉伪南匈奴单于对银川盆地的压力。
而这种合作,呼厨泉肯定也答应,因为双方一起北上夺取地盘,呼厨泉受到的兵力压力也会小牵制都是相对的嘛,那些对付马超的部队,也能等效于呼厨泉少受到的压力。
在合作的过程中,诸葛亮还建议可以进行更多的利益置换,不过这些说起来就比较长远了,眼下不一定急于实施。无非是诸葛亮建议:
“呼厨泉的侄儿、前单于于夫罗的儿子刘豹,如今也年满十岁了。可以帮助呼厨泉继续北伐,今年把伪南匈奴单于占据的朔方、上郡、云中、五原等地夺回一些,把呼厨泉继续向北移封到这些郡。然后把他从两年前就开始占据的北地郡,划给刘豹,以继承其兄于夫罗一脉”。
这个建议就等于是承认南匈奴名义上可以恢复更多故土,但实际上被大汉的“推恩令”给分化了。诸葛亮这个建议,跟历史上曹操的逐渐蚕食南匈奴政策其实差不多,曹操最后就是把南匈奴分成了五部,实际上占领河套五郡、每个郡一部,然后还设置汉官担任司马,行使监察南匈奴部族的权力。
关羽对于诸葛亮的这个建议同样非常欣赏,但是一时觉得不太好意思实施,而且认为眼下并不是一个好的逼迫呼厨泉进一步就范的良机强硬姿态其实谁都想拜,但能不能摆关键是看实力。
现在的刘备,跟历史上后期的曹操的势力范围,还是没法比的。
历史上曹操是在215年才对呼厨泉这样动手肢解,那都是干掉了马腾、张鲁之后了,是曹操一生中威望势力的顶峰,把整个北方都统一了。那是曹操的巅峰,因为他打下张鲁的汉中后没多久刘备就反推了,曹操的地盘恰好在那个点上最大
而如今北方还是刘备和袁绍双雄并立、一东一西,呼厨泉还夹在刘备和袁绍之间,要是逼急了呼厨泉摆出“当年我爹和我哥是看在已故燕王刘虞的面子上才支援大汉的”这种姿态,归顺袁绍拥立的嗣燕王刘和,那事情就麻烦了。
所以,关羽对此提出质疑道:进一步移封推恩呼厨泉是不错,但不能操之过急,得以利诱之,也要给点好处,至少表面上是等价交换,不能是欺压他。
对于这个问题,诸葛亮的回答也很是干脆:可以给呼厨泉独占对草原地区的棉布棉花贸易权,诱导呼厨泉在攻下新的郡之后主动放弃北地郡,同时,还可以今年扩大生产,到时候直接增援呼厨泉一批棉袄,并让马超先生说法,让呼厨泉知道,部队冬天有棉袄,冬季作战能力能提升多少、对于他到时候打击伪单于的剩余领土有多大帮助。
这样一来,棉袄这些就算是“提升战斗力和生产力的战略物资”了,是能直接帮助呼厨泉扩大地盘的,不怕他不想要。
关羽听完之后,又思之再三,把这个意见也采纳了。
采纳之后,关羽少不了设宴款待表示心意他原本只是给李素接风,现在当然是连带着诸葛亮一起请客。谁让关羽这人对于有真才实学的人还是佩服的呢,他只是不喜欢学二代学三代。
诸葛亮倒也知道分寸,并不怎么居功,就当是一种人生历练。
此后几日,李素诸葛亮一行就在兰州城内暂住,每天帮忙参赞军机、查漏补缺、视察掌握情况对诸葛亮来说是长见识。毕竟之前舟车劳顿赶了上千里路从长安过来,也累了,是该稍微歇歇做点事。
关羽则按照李素和诸葛亮的规划、建议,调整了王平张任和马超的作战规划,稳扎稳打把湟中和银川盆地的征服行动实施了下去。
因为路途远近不同,所以王平这一路是率先开张的。
二月十六,也就是李素诸葛亮一行抵达兰州后的第四天,王平带着五千青羌山地兵和三千骑兵骑兵由张任直接统领,先从湟中的破羌县前进到了安夷县,并稍稍战斗了一场,击破几个氐族小部落立立威、杀伤了两千余人的氐族民兵。
战斗的目的也很清楚了,就是为了威慑、让当地的氐族和先零羌知道“大汉的部队又回来了,去年那事儿不算完”,不是为了真的攻城。
被攻杀的部落,也都是去年被关羽杀了的氐王杨千万的仆从附庸这个目标的挑选,也是诸葛亮帮忙参谋过的。反正得罪也得罪了,那就彻底往死里得罪,借其人头以示军威。
小战一场之后,王平就通过特殊渠道,放出风声去,表示愿意给几天时间,给那些跟已死的杨千万多少有点过结的部落一个机会,主动跟大汉朝廷合作。
同时,王平也不是空口白话,是真的给了甜枣的,随军带了大篷车商队,可以直接给棉花种子,还提供了一些棉袄和棉布的样品供氐人部落购买,或者拿出少量作为礼物,送给那些酋长蛮王。
消息放出后短短两三天,就有一些氐族和先零羌部落上钩了。最大的一个蛮王,是当地氐族第二大部落的酋长,名叫雷定。
这个雷定也算是湟中的一号人物了,历史上跟杨千万一起,在曹操与马超作战时响应过马超不过还是那句话,这些蛮王其实是遇到哪个汉族势力想在当地建立起统治,他们就会反对谁,谈不上因为历史上反曹就忠汉。
他和杨驹、杨千万父子的关系,也谈不上好,算是比较微妙,没有外部威胁的时候,也要争夺一下本地氐族势力的话事人地位。
现在看杨千万的部落及其附庸下场那么惨,而王平这次带来的征讨兵力几乎达到了去年的三倍去年因为主力被马超带走打郭汜,王平这一路只有三千人,雷定当然是知道好歹,愿意献出湟中地区的政治中心西平。
王平也兑现了诏安之前的承诺,给了雷定大批的棉花籽,还有一些汉人制造的精巧农业器械、还连带着把少量运载这些货物的水陆两用大篷车,也折价卖给了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