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第1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等将来刘备重新光复长安、还于旧都,承露盘还是要弄回来的嘛,又不可能定都汉中,往返运费多浪费。
李素擦了擦汗,先关照公主在小车里歇一会儿,不要担心,然后他和法正在护卫的搀扶下登高观望地形。
看了一会儿之后,李素发现,前方不远处,就有一片山区小平原,而且似乎也挨着山谷最低的临时河道,应该可以种田开发,弄个落脚点。
李素忽然就想到后世看史时的一些掌故:南宋抗金的时候,也是“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大散关边就是宋金割据的最前线,为了防备陈仓方向的金兵,南宋名将吴玠兄弟不就打过著名的“和尚原之战”,就在大散关附近。
这块区区几里长、不足半里宽的平原,莫非就是后世的“和尚原”了?
考虑到汉朝的大散关故址比唐宋时更靠北,和尚原被包在关内一侧也是很正常的。
李素就指着那处小平原说道:“孝直,我想建议主公在这处和尚原新设一县,也好在河池与陈仓之间,再多个落脚点。此处进入秦岭不过五十里,距离陈仓城池也不过七十里,只要把大散关修复一下,在这里让百姓屯田修路,将来也好为大军出关讨董做更好的准备。而且,修复了大散关,也显示我们惧怕董卓、怕董卓讨伐,示弱于敌,孝直以为如何?”
他也是看在法正倾心来投,忠诚度应该没有问题,才跟他讨论这样的机密事宜。法正毕竟在郿县的时候就帮刘备筹措军粮,两人相性还是比较合拍的。
法正听李素这么不跟他见外,也是有些精神抖擞,仔细观察之后,很负责任地说:“可是,我看此地长不过数里,宽不足一里,目测最多垦田万亩,能养活数百丁壮就不错了,数百人如何能设县?
而且,还要从河池迁移百姓过来,未免劳民伤财。这里的灌溉也不足,每年只有冬春两季融雪会汇流成河,其余夏秋无河,全靠降雨灌溉、靠天吃饭,怕是不易耕作。”
李素摆摆手:“田地的事儿,你不用担心,我在汉中,与鲁子敬摸索得一法,可以在山中缓坡种地,灌溉确实费事,要教导百姓多打井、多挖蓄水池积蓄雨季淡水。不过,养活一两千人口还是没问题的。
至于人口来源,董卓乱三辅之后,还怕没有逃避董贼统治的百姓南下么?只要孝直肯助我,我就让主公先命你为散关县长,专门负责截留北来流民。我到时候也会留军屯士卒二三百人,一来防守散关,而来另筑府库,把这些巨钟巨鼎与承露盘存在此处,将来讨董成功还于旧都,也好就近运回长安。”
反正那些单件重量五百汉斤以下、李素可以让马匹翻山驮走的东西,他肯定是不会留下的。留下的都是千斤万斤的大货,所以只要管理稍微规范一点,也不怕有人偷——贼根本就搬不动,就算搬得动也搬不出秦岭大山。
五万汉斤的承露盘,你倒是偷一个试试。
而且,设置了散关县之后,还有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李素将来再陈仓道里施工优化道路、再怎么种田折腾,外面的世界也不知道了,将来要出关的人都得接受刘备势力的严格盘查。非常有利于给董卓或者李傕郭汜制造突然袭击。
法正想了想,他也才十六岁,当个新设的县的县长,不能说不重用。而且,人家用的就是法家身为扶风名门得号召力,能团结调度其他右扶风地区南逃百姓,也算是人尽其用了。
如果不是这个县凭空设置,换个已经成熟的,法正刚来就当县长别人还不服呢。
“既如此,卑职与家父愿滞留此处,为征西将军牧守散关。中郎留下诸物,绝对不会遗漏。”法正恭敬地满口答应。
李素也赶紧吩咐:“那你们先分出一些人手,把货物卸下,然后趁着董卓军还未控制陈仓,到陈仓设法买些筹些粮草来。这散关县第一年所需的粮食,总要让董卓出才好。”
李素可不想从汉中甚至河池千里迢迢运粮到这儿来囤着,损耗太大了,当然要直接从仅仅七十里外的陈仓买粮了。
这里应该尽快修建粮仓,趁着如今才十月份,秋收后还不久,粮价也便宜,能买多少买多少。反正粮食放三年也不会坏,到时候就吃着从董卓那买来的军粮,填补一部分北伐所需,减轻翻山运粮的损耗。
交代完法正之后,李素才带着典韦、刘妙,以及一小部分轻便的铜器,继续走了七八天回到南郑。
第143章 三线战场联动
吩咐法正驻守散关、看守礼器,并且给他留下一笔钱粮作为安顿的启动资金。
又把其他相对轻便一些的鼎簋编钟、多余搜刮的兵器铁甲,都运到南郑县城存放、交接完毕。
连带着万年公主也暂时安置在南郑县的太守府邸住下,暂时交给刘备的小妾糜贞和甄姜看管。分别之时,李素也把万年公主的身份和委托说辞交代清楚了,吩咐糜贞她们以“婶娘看护侄女”的礼法对待公主就好。
办完这一切,李素才带着五百亲卫精兵和高祖皇帝的斩蛇剑,继续走西汉水嘉陵江水路南下,去跟刘备他们汇合。
沿着西汉水走出马鸣阁道的时候,李素才得知,原来早在半个多月前,张飞就已经带着刘备军一半的步兵主力,走涪江绕后拿下江油、梓潼,腹背夹攻剑门关的张任,把张任逼降了。
所以,李素如果赶时间、想走剑阁道陆路直接去绵竹,只要再走直线距离三百里的山路就能抵达了,根本不用再沿着嘉陵江、涪江绕九百里水路。
不过,李素想了想,一来是他不喜欢翻山走剑阁那么险要的地方,太辛苦,坐船的话自己不用费力气。
更重要的是根据他北上之前跟刘备商讨好的计划,最后的绵竹或者成都,不用急着武力拿下,而是可以稍微围困刘焉两三个月,以利于解决后续的内部统治问题。
而要让刘焉心甘情愿“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配合刘备当这个恶人,非常关键的一颗棋子,就是刘焉那几个在外做官的儿子里,唯一有可能被弄到手的刘璋了
刘焉的长子、次子都有些手腕,年纪和官场资历也老,所以董卓是不会轻易放出来的。只有一个刘璋以懦弱著称,又是闲职都尉,官位不高,根据之前掌握的情报,似乎是已经被董卓放松监管,离开了雒阳,可以在河南尹范围内活动。
后来,刘璋又趁着孙坚跟董卓打梁东之战时,从河南尹的梁县逃脱,进入南阳郡的鲁阳前线,被袁术控制了
其实这也很正常,属于蝴蝶效应的自然发展。因为这一世的刘璋想跑,肯定得找有讨董联军配合的地方、趁着混乱逃跑,否则根本出不了雒阳八关那些险塞。
曹操已经被董卓打跑了,其他诸侯都在看戏,目前只剩孙坚还在跟董卓保持交战状态,刘璋肯定要拼命靠近跟孙坚接壤的辖区,才能逮到空子。
刘璋是怎么逃出来的,李素不关心。但既然袁术肯以刘璋为交还筹码,换取关羽明年开春作为援军客将、帮孙坚一起讨董小打一仗,那这笔买卖刘备阵营还是可以接受的。
反正关羽讨董是涨名声的事情,本来就有打算去打打酱油摇旗呐喊,也不算是为袁术打工。
袁术动的心思,无非是觉得“我的地盘在南阳,只要攻入河南尹,关羽的根据地远在荆益边界,肯定拿不住河南尹的飞地,到时候打下来的地盘就白白归我”。
但李素却知道,董卓撤退时会把河南尹烧为白地人口全部迁走,玩“得不掉就毁到”的劣迹,所以袁术这个算盘到时候肯定是落空的,他只能望着焦土状态的河南尹欲哭无泪什么都得不到。
而且李素交代过关羽:只要打到了荆州的夷陵,确保了明年开春的出兵北上路线,就可以要求袁术先履约把刘璋送来了,别理会什么“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外交态度一定要强硬。
李素相信袁术会接受的,因为袁术肯定想不通刘璋这种货色有什么价值,能如何妙用袁术根本不知道刘瑁已经死了,更不知道刘焉的近况,他充其量只觉得刘璋是个可有可无的添头筹码,价值量远小于“关羽助战打一仗”,既然如此,当然要筹码相对不值钱的那一方先交付以取信于友军了。
……
李素舟车劳顿,从葭萌顺江东下又走了五六天,才抵达江州。
刚到江州,他就见到了久违的恩师、巴郡太守蔡邕。
未婚妻蔡琰也跟着父亲一起来迎接,只不过是坐在车里,没有抛头露面。
李素一上车,蔡琰才珍惜地窝过来:“夫君,这次来了,是不是就不用走了?等绵竹归降之后,我们就可以去绵竹了?还是直接去你的封地郫县?”
李素怜爱地帮妻子捋顺头发,这个时代的妹子头发上还抹桂花油,让他微微有些不习惯:“放心吧,没多久了,正月里保证能成亲,到时候就回封地。不过现在,我还得看看云长兄有没有把刘璋送来。
他那儿如果有变故,我可能还得抽几天去宜都看看,接了刘璋,才好回去向主公复命。”
蔡琰非常乖巧懂事:“关将军半个月前已经拿下白帝城和巫县,继续东进了,但目前还没有消息回来。夫君原来辛苦,先稍微小住两三日,让信使打探近况再说吧。”
李素也不推辞,就暂且在城外的蔡府别墅住下。
城内的太守府,因为地理环境不好,夏天太热不适宜居住。所以今年占领江州后,李素就花钱给恩师在城外山上择地建了别墅庄园。房子本身没什么特色,好在特地打了深井山泉。
泉水非常冰凉,夏天可以接到府中的水凉榭中,让冷泉从屋顶流下,如同雨幕,带走热量,还特地在屋子正中造了荷花池,把天井之水通过屋檐汇渠引入池中,池底另有暗渠形成小溪流出。
蔡琰当时就很喜欢这座屋子,毕竟水凉殿这样的设计,汉朝原先是没有的,要到隋唐的时候,隋炀帝、唐玄宗那些以奢靡淫逸著称的君主才折腾这些玩意儿。
蔡琰见了,当然觉得非常新奇欢喜,还以为是夫君殚精竭虑为了她生活美满才费心设计,对于一个文艺少女而言,能够在闺房里直接看荷花,那是何等的惬意。
现在好不容易府邸落成,夫君来住,当然要好好伺候了。
夫妻俩也是自从年初琴瑟和谐以来,大半年都没机会再双宿双飞李素大半年都在外面为了国事战事奔波,只有五月份到七月份那两三个月,为了钓鱼城围城战役,跟蔡琰一起住在垫江县城。
可惜,当时因为是盛夏,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巴郡的天气又热得让人烦躁,李素被热带病的阴影困扰,怕体虚气若染病,女色方面都很节制,没什么性致。
幸亏蔡琰也是十六七岁的小姑娘,身体青涩,更在乎的是精神上的被宠溺和慰藉,对那事儿倒还不怎么食髓知味。夏天那阵子,李素嫌热,每晚只是搂着宠溺,不动她,她也觉得挺开心的,还认为那是夫君怜惜她体质娇嫩。
“夫君,这几日你就在我这间闺房歇息,打开窗户就能看到下面的残荷呢,虽然已经没有花,却也颇有意境不是。”蔡琰腻歪地搂着李素胳膊,引入自己屋里,明知这些东西都是根据夫君的脑洞造的,还是忍不住要介绍。
李素搂着妻子笑问:“这是我不在那两个月,天气还热,才让你们住这儿的,如今都快十一月了,住更干燥一些的屋不好么?就不怕这里湿气重?”
蔡琰一嘟嘴:“不嘛,这里漂亮,湿气还好啦,每隔几日都有婢女在墙角撒石灰吸潮的。你别敷衍我,你先说这天井里的荷池,留着枯叶是不是也挺有意境的?”
李素紧了紧手臂,摇晃着坐在他腿上的妻子,信口拈来:“那是,我爱妻的审美怎么会差: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
李素并非有心剽窃,纯粹是此情此景有感而发,只能说李商隐的一些调调在文艺青年之间太应景了。当初初赴巫山时的“共话巴山夜雨”,再到如今的“残荷雨声”,丝丝入扣。
而且,由此也可见李素这人读书不求甚解李商隐的原诗其实写得是“留得枯荷听雨声”,但李素没文化,他前世是通过读红楼梦知道这首诗的,红楼梦里林黛玉讹误篡改为“残荷”,他就也以为是“残荷”。
谁让他通俗没文化呢。
不过,蔡琰才不在乎什么残荷还是枯荷呢,她听了夫君的信口吟哦,只觉浑身酥软,如在云端,意境缥缈,不由悠然神往地评价:
“自古只见五言乐府,没想到七言的乐府也别有韵律,而且意境更为曲折、缠绵悱恻呢,一句之中,错落数度。”
如今没有绝句律诗的概念,蔡琰就当这是一种新的乐府了。
夫妻俩琴瑟和谐,应和灵犀,不觉忘俗。
等待信使和人质的日子,似乎也没那么无聊了。
……
话分三头,终于轮到最后一头。
李素派出信使,打探荆州军消息时,带着五千丹阳兵东征的关羽,也终于肃清了荆州南郡的秭归周边诸县,进一步东进,抵达了宜都和西陵。
宜都就是后世的湖北宜昌,是长江三峡的出口了,前述的秭归则是在三峡的其中两个峡之间。所以到了宜都,荆州本地忠于董卓、或是被董卓新任命的郡守们,抵抗也变得激烈了起来。
荆州之地,尤其是荆南,自从桓灵年间就多有宗贼豪帅,这也是历史上刘表刚上任时无法赴命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一世,刘表跟关羽达成默契、默许关羽割走宜都和武陵,也是要换取关羽干掉宗贼豪帅。关羽反正有兵力,正好在刘表和袁术之间左右逢源,反正只要动拳头就能捞到得好处,他就捞呗。
这些宗贼豪帅才不管什么讨董不讨董,他们只管站什么立场才更容易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继续当土皇帝。所以如果外来户是讨董的,他们就要拥董把外来户赶走。外来户如果是拥董的,他们就假装讨董,依然把外来户赶走。
所以,当关羽抵达西陵的时候,荆南最大的宗贼张羡,和董卓几个月前任命的武陵太守金旋,就报团取暖,开始抵抗关羽。
浙东匹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144章 够浪才能引诱敌人来越塔
刘表到来前的荆南,并不是一片权力真空。
恰恰相反,这里的格局,比别的地方更为前所未有地弱肉强食、不按官场规则套路出牌——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中平四、五两年里,长沙郡爆发了区星之乱,波及了荆南四郡。虽然朝廷任命了孙坚为长沙太守平叛,孙坚也越境把其他三郡的反贼杀了,但朝廷原本派到这些郡的地方官也都被反贼杀光了。
灵帝在黄巾刚爆发的中平元年,就听何进之劝、下达过“令地方自行备御”的诏书,而稍微懂点这道诏书解读的人都知道,这意味着朝廷要默许一切通过讨伐反贼壮大起来的地方自卫武装的利益。
这就是荆南“宗贼”势力的由来。
荆襄九郡,南四郡和北五郡,在区星被灭的那一刻,已经进入了两套逻辑。北五郡强的是世家,南四郡强的是土豪。
于是乎,荆南除了长沙以外的其他三郡,最近三年的地方官,几乎都是表荆州本地人担当,朝廷也只能顺水推舟承认地方上的自表。
张羡,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