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不可能这么富 >

第504章

大明不可能这么富-第504章

小说: 大明不可能这么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你胆子大了,翅膀硬了敢觊觎我们大明自古以来的位置,那可就由不得我们大明对你不好意思了。

    重新下海,我们大明一定要重新下海,反正绝对不能被一群弹丸小国给看扁了。

    区区一个荷兰小国,还敢号称海上马车夫,什么大海上的船一半都是你们的,我呸!

    一个人口不过百万,疆域也就几百里的小国,好大的口气看我,不要说我大明全部一齐上了,那是欺负你,我大明十三行省随便一个都能把你压死。

    百姓们一个个的愤愤不岔的就去了展览区,也没有什么其他的意思,就是想看看这帮子蛮夷是个什么样,到时候遇到了不认识那就可笑了。

    宫里的朱由校看着国家安全厂汇报上来的情报,感觉很满意。

    不错不错,大明宣传司的手段用的是越来越熟练的啊,不愧是朕亲自教导出来的部门,值得夸奖。

    “传旨下令嘉奖!”

    “不错不错,还是老师教得好啊。”

    宣传宣传,百姓其实知道什么,他们的价值观还不是再与国家的引导,只要宣传跟得上那么不愁百姓不和国家一条心。

    百姓和国家一条心,不论对于国家来说,还是对于百姓来说都是一件大好事。

    所谓国强民富嘛,国家强盛了那么在地球上拥有的资源也就越多,拥有的资源越多了之后,那么分给下面的百姓的资源也就越多。

    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再昏庸的统治者都会想着给百姓好处的,只是给的多少罢了。

    所以国家强盛占用的资源多,就算上面的统治者贪心自己占大头,那么分下来的资源也可以让百姓富足。

    相反国家贫弱,就算上面的统治者再无私,宁愿自己饿肚子也要分给下面的百姓,也是无用的,下面的百姓还是得饿肚子。

    历史上这种例子太多太多了。

    就好像唐玄宗时期,就算后期唐玄宗昏庸了过着奢靡的生活,但是百姓的小日子过得还是不错的。

    要是没有安史之乱,其实唐朝也不会由盛转衰,这不是百姓活不下去了而造成的,而是由那些吃饱了撑的,想玩突破的野心家造成的。

    再看看大明崇祯时期。

    国家极其贫困,就算崇祯带头省吃俭用也没啥效果。

    因为那个时候他确实没什么资源,他自己都没资源了,再去节省也不可能无中生有。、

    要是他有唐朝那个时候的富足,百姓都能吃饱,也不会出现大规模的造反事件。

    什么建奴什么鞑子,他们连蹦跶都蹦跶不了两下就能被拍死了,因为哪怕在明朝的末期也有强军,只是朝廷没有资源,强军都给饿成了软脚虾。

    所以朱由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清楚的明白国家富强的道理,国富民强,这是首要条件,但是民富国就未必强了。

    因为国家是愿意把手里的资源分给百姓的,但是百姓却未必愿意把自己手里的资源分给国家。

    于是这就要舆论来引导了。

    以前的舆论引导的是什么价值观,与民争利。

    这是大错特错,与民争利是什么人搞出来的。

    那是既得利益者提出来的,他们把资源全给占了,然后害怕朝廷把他们的资源给拿走,所以想出来了这么一个愚蠢的东西。

    朝廷真的与民争利了吗?

    当然不可能了,哪次发生了灾害朝廷不要下去救灾啊,就算国库里面没钱了,朝廷都要想方设法的弄出粮食银子去支援百姓。

    结果这些银子和粮食都去了什么地方,还不是到了那些提出与民争利的人的手里。

    与民争利,与民争利!最后却是朝廷和民众,被那些真正争利的人给通吃了啊。

    朱由校是最讨厌听到这句话的,现在的朝堂之上基本没人敢再提这个思想了,凡是有这个思想的人,基本全被朱由校杀的杀流放的流放,蹲小班房的蹲小班房去了。

    但是百姓之中还流传着这思想,许多读书人觉得朝廷应该无为而治。

    就是你朝廷应该做个吉祥物什么都不管,把事情都交给我们这些有功名的人来做,那么天下就大同了。

    然而事实却是,这些读书人只会自己捞钱,把一切的好东西都搬到自己家去。

    现在不行了,大明宣传司让百姓们初步的明白了一个道理。

    那就是国家朝廷皇帝陛下才是这个世界上真正为了他们好的人,他们吃的番薯土豆用的煤炭,那都是皇帝陛下费劲了千辛万苦向天求来的。

    所以跟着朝廷走,跟着伟大的皇帝陛下走才是最有前途的。

    在这种思想基调下,百姓才会对这次的海洋政策这么的上心。

    他们不仅仅是为了看热闹,也是为了宣传人员嘴里的话。

    什么海上财宝多,有用不完的黄金白银等着我大明去抢。。。。。。。赚呢。

 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凌云高人在线指导

    展览区外面排起了长队,那真的叫一个一眼看不到头啊,他们手里拿着吃的喝的等待着。

    现在大明的百姓过的比以前好多了,手里也有了两个闲钱。

    于是吃的喝的也就能买得起,看展览这是全家人一起团聚欢乐的时光,所以可以看到这些排队的人都是老老少少的在一起闲聊。

    “爹,爹,马上就到我们了。”一个骑在男子脖子上的小孩子,一手拿着一串冰糖葫芦一手拿着一把木头做的木刀,指着前面欢乐的叫着。

    “好咧,好咧,马上带着我的小虎子去看。”

    站在一旁的妇人怀里抱着一个穿着花衣裳的小姑娘,小姑娘手下垂,但是却紧紧地攥着一个染着红色的拨浪鼓,看着好像是睡着了。

    队伍一点一点的向前排着,前面已经开了十个入口了,可是队伍还是很长,由此可见这些大明的百姓现在对这些鬼佬是多么的感兴趣。

    “老爷,马上就要到我们了,小的去买票。”一个青衫小帽的小厮对着身后一个衣着华丽的中年男子弯腰屈膝的说道。

    “嗯!好,你这就去买票。”中年男子点点头面无表情的。

    看着这个中年男子前后都是小厮跟随,一看就知道不是普通人家。

    只是这里有规定,必须来排队不然就不允许进入,要不然这个中年的老爷也不会老老实的在这里排队。

    至于什么插队?

    看到那些手握钢刀的锦衣卫校尉了吗,被他们看到你插队了,他们会很高兴的很和善的把你请到一边,然后送你一顿拳打脚踢。

    已经有好几个不长眼的被这些校尉给抓出去痛殴的一顿了。

    现在那些插队的人还在外面绑着呢,上面挂着一个牌子,上书插队无序之人的代价,也算得上是这里的一道风景线了。

    中年男子那可是有身份的人,要是被这群锦衣卫的校尉也给来这么一通,那他可就真的要死了,面子全无以后在大明这片土地上他还怎么混下去。

    所以老老实实的在这里排队吧,要不然那可就真的要丢面子了。

    其实这个中年男子也可以不受这份罪的,但是不看他也不甘心,这么大的一件事他都不清楚那也太不符合好奇心了吧,而且最重要的他在其中看到了很大的商机。

    不过为了避免与那些低贱的泥腿子站在一起,他带上了许多小厮,站在自己的周围,这个锦衣卫的校尉可不管,只要你老老实实的排队,你带多少人来都行。

    在这里排队的也不止是这些百姓和大户,还有不少的读书人,他们对什么鬼佬也是特别的感兴趣,不得不说现在读书人也被宣传司给带走了。

    以前这些读书人对宣传司和大明引导舆论这件事是非常的嗤之以鼻的,因为他们觉得引导舆论忽悠大明百姓是他们的专利,百姓的思想是跟着他们走的,他们说什么大明的百姓就觉得是什么。

    但是时间一长,大明宣传司在他们的脸上重重的打了一巴掌。

    现在的情况是,百姓更愿意相信宣传司的宣传了,因为宣传司说的事情基本上都是要发生的,而且对于他们的生活是有着积极的影响的。

    比如最经典的几次宣传战,其中就有高产新粮食对于百姓的影响,当时读书人可是一点也不信有这么高产的粮食,所以这一定是朝廷被人蒙蔽,有小人作祟。

    结果事实证明还真的有这高产的粮食,现在百姓都能吃得饱了,虽然吃的不是精米细面但是土豆和番薯也不是草根树皮之流能比的啊。

    这一战宣传司在百姓的心里奠定了基础,读书人大败而归。

    但是这还不是最巅峰的一战,最巅峰的一战是商业宣传,大明宣传司宣传打工,百姓在农闲时刻进入工厂打工的好处。

    这一次的宣传战那才叫激烈,读书人抓住了士农工商,农是天下的基础,要是这些农都去经商了,那么大明也就完蛋了的点,开始痛批这个政策的是皇帝最昏庸的政策。

    什么商人挣的都是不义之财,圣人说过,商人逐利要是百姓都去经商了,那么都会变成不义之人,要不了两年大明地里将会没有粮食,尸骨遍地千里无人烟。

    也是这一次,读书人掌握舆论制高点的威信被彻底的拉了下来。

    当第一批打工人带回了钱财之后,看到了好处的百姓踊跃参与,极大的增加的劳动力。

    朝廷在这个时候也加强了农业机械的投入,双向努力之下,百姓得到了钱财,土地委员会得到了大量的农田控制权,宣传司得到了舆论的主动权,唯有读书人的嘴巴被拉下了神坛。

    但是这些读书人不甘心,他们一直在寻找一个夺回舆论的切入点,但是几次都是以失败告终了。

    这次宣传司玩的这么大,投入了这么多宣传的力量,一定不是什么小事。

    于是他们把这次海洋政策当成了一个好机会,只要证明了宣传司的宣传是错误的,就会打击到他们在百姓之中的威信,那么夺回我们读书人的舆论也就势不可挡了。

    所以这些读书人在这里排队,就是好好的看看这些蛮夷是怎么回事。

    这次他们可是有高人指点的,前几次他们与宣传司打舆论战,那都没有看到实际的东西,全凭经验或者自己瞎想作为论点作战。

    现在不同了,我们现在可是有高人指点,要深入其中找到宣传司的弱点,然后死命的攻击,让那些人哑口无言。

    这次这些读书人很自信,高人对于这个宣传懂得很多,一定可以抓到宣传司的把柄痛打落水狗。

    此时这些读书人已经信心满满,就等着亲眼见证宣传司跪在他们的脚下叫粑粑了。

    身为优秀的读书人,只要我们看到实际再写出几篇锦绣文章一定可以的彻底的击败朝廷爪牙。

    几个得意满满的几个读书人的代表,看向了另一个排队队伍的几个人,那里就有着这次指点他们的高人,就是那个穿着白色儒衫的翩翩君子。

    这个翩翩君子穿着一身月白儒衫,生的那叫一个俊秀娇嫩“花容玉貌”,手里拿着一把折扇在这些排队的人之中,可谓是是鹤立鸡群啊。

    “凌云师妹,我们这次真的能成功吗?”一个灰色衣袍的中人有些忐忑的低声问道。

 第一千一百八十章大明有记者

    已经沉寂在名妓界三年的凌云再次的出动了,原本她的主阵地是京城,但是根据地却是陕西。

    她是陕西弥勒教的一员,负责在京城活动,没有其他的原因,就是长得好看。

    而且精通琴棋书画,知书达理聪慧过人,那真的是一个优秀的才女。

    也正是因为如此,她的被派遣到了京城这个是非之地,作为醉花楼的花魁出道。

    花魁是什么,自然是一地名妓之首了,想要成为花魁上述的条件都是必须的,而且花魁这个职业天生就比较招眼,正所谓大隐隐于市,谁也不敢想象一个如此招人注目的角色,竟然会是弥勒教的探子啊。

    于是凌云做的很成功,在京城打探到了许多有用的消息,也为陕西的弥勒教筹集了大量的财富。

    可以说陕西弥勒教能够在前期取的比较大的成就,凌云是付出了主要的贡献的。

    为什么要当花魁,因为那些达官贵人的消息比较发达,而且又比较好面子,在美女面前自然是要争面子的了,如何才能挣到面子,那自然要比一比财力和谁家的关系网比较深。

    财力自然就不用说了,那自然是谁拿出的银子多谁就是第一,但是最重要的关系网,在朝堂的势力如何这个可怎么比啊。

    你说你家的势力大那就是势力大啊,我还说我是皇帝的好基友呢,你也相信?

    自然的就得比谁知道的消息多了,只需要凌云随便的引导一句,那么这些才子贵人们就会倒豆子似的,把他们知道的秘密的消息给抖露出来。

    要知道在这个世代根本就没有什么保密的概念,只要不是特别交代只有一两个人知道的秘密,朝廷上的消息很容易就会被这些勋贵官员子弟给知道。、

    然后凌云就会根据这些消息推断出什么,把消息传递给弥勒教的人,如此弥勒教的人就会先知先觉的做好准备。

    只是近几年不一样了,朱由校建立的国家安全厂,对于保密战线上的手段也变得凌厉起来。

    他们弥勒教在京城的损失很大,最大的据点醉花楼已经被打掉,现在的醉花楼却是属于国家安全厂的据点了。

    凌云因为带着面纱,知道她长什么样子的人很少,所以在醉花楼大搜捕之中躲掉了,不然她现在也不会出现在这里。

    也是因为年岁有些大了,今年已经二十二岁,所以乔装打扮一番之后,成为了一家报社的主编。

    现在凌云京城也算是有一号的人了,号称云中山人,文笔犀利多次抨击朝廷时政,只是所做所写之事皆是实际,也没有触碰到大明宣传政策的根本利益,所以上面一直没有的动她的意思,只是让大明安全厂的人好好的看着她便是。

    朱由校为什么没有动她,其实意思很简单,那就是想要留一些鲶鱼,所谓鲶鱼是什么,就是要一些捣乱的人存在。

    要是世面上全部都是歌颂我大明的,那么短时间看是有利的,可是长时间下去那我大明宣传口子就太安逸了,时间一长一定会出大问题。

    你想想啊,世界上哪里有这般美好,有光明就有黑暗,要是明报上面全都是说我大明好的,那黑暗的地方谁还敢去暴露。

    积攒下来的黑暗就会越来越大,甚至到了最后,这个黑暗积攒到一定程度爆发出来,对社会造成巨大的伤害。

    这不如留着这些人了,让他们去跟朝廷唱反调,暴露出各地的黑暗,然后朝廷出手把这些东西给解决了,如此一来岂不是更能维护社会的和谐和安稳。

    此计甚妙,朱由校都忍不住佩服自己了。

    果然是千古明君啊,看看,受得了表扬同时,也听得了批评,此不为明君何为明君?

    你还别说,留下了这些反对的声音还真的帮助朝廷办了好些事情,这些报纸为了给朝廷抹黑,特地去调查那些贪官污吏,给大明宣传的朗朗乾坤抹上污点。

    他们的意思是,你明报不是说大明在皇帝的带领下过得是越好越好了吗,看看我们发布的才是事实啊。

    看到没有,这些百姓在当地的贪官污吏的压迫下过得那叫一个悲惨,要不是我们给爆出来,谁能知道这些百姓的惨状。

    这就是你们嘴里的百姓安居乐业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