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大汉重生 >

第50章

三国之大汉重生-第50章

小说: 三国之大汉重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诺!”主公已决定,众人不好再反驳。
    “元皓!”刘琦叫田丰。
    “属下在!”
    “着人在我府前立像,将元绍、肖景和那二十余名神刀卫勇士按真人大小雕刻出来,我要天天看到他们!”刘琦的眼中露出忧伤。
    “诺!”
    “还有,将牺牲的将士们好好安葬,在城西选一座山,专门用于有功之的安息之地。在山下建‘忠义阁’,为忠义之将塑身立传,供奉香火!”
    “诺!”
    “将所有参与叛乱者家眷斩于将士们坟前,以祭英魂。让彐虎在元绍像成之日,在元绍面前处置主事之人!”
    “诺!”面对果决的刘琦,众人只有应答,不敢反对。这才是他们期望的英主,为主者要成大事,必不能仁慈。仁爱待民,不代表要放纵民众。以此为戒,正好震慑全州宵小,刘琦就是并州的天,不容半点违背,若有犯者,杀无赦!
    ……
    坐了这么久,伤口还是会有些疼的,虽然不重,那也有七八处之多,腿上、肩上、腰上……
    刘琦动了动身子,躺了下去,众人已离去。他的身体需要休息,思绪却未休息。这下该没有人敢再反对自己了吧?推行法制会一帆风顺了吧?……
    “启禀老爷,蔡老先生来了许久了,在会客厅候了多时了,夫人们都在休息。我告诉他老爷与大人们在商议要事,他就是不肯离去,一直候着。”婢女绮荷给刘琦送来汤药,并禀报道。
    “呃……”这老爷子不知道又想玩哪般:“让他过来吧,我这也没法起来去迎他。”
    “诺!”绮荷退下招呼蔡邕去了。
    “子玮,你好些了吗?”蔡邕关切道。
    “劳岳父大人牵挂,好多了!请岳父大人恕小婿无礼,不能下地陪岳父。”刘琦道。
    “你都伤成这样了,还下什么地?没事就好!没事就好!”蔡邕显得有些心事重重。
    刘琦看蔡邕面色不对,问道:“岳父大人来找小婿,可是有事?”
    “嗯……其实,其实我是来向你负荆请罪的。”说着就要向刘琦行礼。
    这哪儿受得起?刘琦赶紧伸手拉住蔡邕:“岳父见外了,你一直待我如师如父,亲如家人。一家人有多大的事不能说?你这礼要是行下去可就折煞子玮了,琰儿该饶不了我了。”
    “唉!子玮,为父对不住你啊!”蔡邕叹了口气说到。
    “岳父这是为何?”
    “其实他们谋反这件事我知道,却没及时向你和府衙汇报!”蔡邕面露愧色。
    “啊?……”这个刘琦真没想到。
    “是这样的,他们当时找过我,想找我出头,说只是游行一下,给你些压力,让你能停下法制法典的推行。我没有答应,可也没有提醒你。我要是早点提醒你,就不会有这叛乱之事发生了!你也不会受伤了。”蔡邕道。
    “岳父啊,你呀,其实真的不适合为官的,该得罪的人不敢得罪,不该得罪的人又无意间得罪。”刘琦很无奈,面对这个不通世故的顽固老头也是无语了。
    “我也不想为官了,只想将这汉书完整地修下去,只可惜现在也见不到陛下了。唉……”蔡邕几经生死,大概也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了,所以处处保全自己,谁也不敢得罪。因为只有活着才能完成自己心中的事业。
    “没事啊,你写不了陛下就写并州嘛。那也是汉史!”刘琦安慰道。
    “只是……”蔡邕还是有些纠结。
    “岳父,我想问一下,你陪伴陛下多年,你觉得他有能力平定这乱世、光复汉室吗?”刘琦问到。
    “呃……”皇帝再无能那也是君,臣子怎可妄议?
    “其实以岳父的名望,想去许都,怕是曹操也求之不得吧?我只是想告诉岳父,陛下他已无力拯救大汉将倾之厦。而琦身为汉室宗亲,必会力保我汉室不灭。必要之时,琦当会行光武之志,重振汉室荣光!所以,你就写这并州,一样是修汉史。何况,还有那么多史书典册等着岳父编修呢!”刘琦道。
    “……”蔡邕目瞪口呆地望着刘琦,这算是表露心迹吗?
    蔡邕走了,心事重重地来,心事重重而去。
    刘琦难得地清静下来,好好地睡了一觉。再醒来时,已是日暮时分。
    昨夜未睡的众女也都已醒来,前前后后地到了刘琦的房间。
    天黑前,陆陆续续地迎来了一拨又一拨探病的人。郑玄、管宁、赵雨、鸾姣、赵雷、太史老太太、徐母、黄叙、关平……最后是高顺,一来探病,二来汇报工作。
    抄没十三大家四十五小户家产共计约两亿八千万钱,房产六十余处,抓捕主事人家眷一千二百八十三人,全部当众斩杀于西山脚下烈士坟前。连妇儒儿童都没放过。真正的斩草除根了!
    刘琦的命令狠,高顺的执行力更狠!没有一丝心软,没有一丝怜悯。百姓们到场许多人,亲眼见证了叛乱者的下场,也见证了高顺的狠辣。“铁面阎罗”从此正式成为高顺的外号。
    西山烈士陵园建成,陵园前有一个巨大的坑,被斩杀的千余名男女老少的尸体在坑里燃烧。主事十三人,十三个大族家主神情呆滞地跪坐在坑前。是后悔、是怨恨、是恐怖、是悲痛,都已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为此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太大。而他们眼睁睁看着家人被杀,不但无可奈何,甚至想一起死的机会都没有。原来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在权利和刀枪面前,荡然无存。

第124章 关羽军团出关
    典韦回来的时候,事情已经平息。那暴脾气,直接冲入牢房对那十三名主事之人一阵拳打脚踢,要不高顺拦着说主公要留他们人头祭奠裴元绍,怕是有一个算一个会被他当场打死。
    留城聚义时的一主十从,在一起打拼多年,那情谊早已超越生死、超越一切界限,虽然后来的太史慈、张辽、徐晃、荀彧、郭嘉等人也与众人关系融洽,但那份苦难时建下的情谊是无可替代、无法比拟的。这也是高顺杀其家眷时毫无侧隐之心的原因所在。
    典韦为自己的离开导致兄弟妄死和主公受伤感到懊悔不已,在州牧府前站了三天三夜,最后还是被刘琦带着伤爬起来强制下令,才回家休息。
    石像在雕刻,忠义阁在建造,刘琦在养伤,法制在推行……
    太行余脉军都山上,古燕长城像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气势磅礴、神圣庄严,仿佛在诉说着从古至今它阻挡了多少外族铁蹄,护卫了多少中华儿女!
    蓟门关(居庸关古称)层峦迭嶂,形势雄伟。本是护卫幽州治所蓟县的一道屏障,此时已被关羽大军拿下。因为郭嘉说了,不管与不与公瓒为敌,都必须据雄关而防不测。公孙瓒不敢偷袭上谷郡,袁绍不一定,因为他正在与异族合作,攻打公孙瓒。现在并州军要打异族,摆明了不但不帮他,还削弱其外部力量。这是明显的敌对行为!
    赤城外,大军集结完毕,杀猪宰羊,起誓祭旗,只待主帅关羽一声令下,便要出关征伐草原各部胡虏。
    关羽骑在马枣红骏马上,青龙偃月刀挥,对着众将士大声道:“将士们,今日我等奉主公令,在此集结,北出长城,驱杀胡虏,让他们远离汉境,永不寇我汉边。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主公交给我们的任务?”
    “吼!吼!吼!”长城关内吼声震天。
    “好!大军开拔!不胜不归!出发!”关羽下令道。
    “吼!吼!吼!”
    ……
    大军出关,气势汹汹!
    可出关后却发现在马群山外便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大军出关,乌桓、鲜卑各部落纷纷远遁,这让人去哪里寻去?
    大军往北三十里,不见牛羊帖帐,荒无人烟……
    “云长将军,四周都有人群牛羊居住过的痕迹,可就是不见人呀!这一仗恐怕没那么容易打啊!”郭嘉捋了捋刚蓄起的几撮短须道。
    “今日再往北行进五十里,看看情况再说吧!”关羽看着郭嘉那滑稽的动作,抚了抚自己的美髯。
    “也好!让公明将军向四周派出探马,加强侦查。”郭嘉道。
    经过了几场秋霜的洗礼,草叶已经开始渐渐转黄。广阔无际的天空飘散着朵朵白云,氤氲温润的湖泊倒映着低矮的山丘。远处有一大片不同色彩的树林,红的枫树、黄的白桦……被天空映成蓝色的河流从草原中间穿过,就如华丽的锦袍腰间挂着的玉带。相比于一望无际的绿,秋天的草原更显绚丽多彩,放浪不羁。
    没有袅袅饮烟,也就是说一眼能看到的方圆几十里内确实没有人烟。
    人呢?这么好的牧场,没人愿意放弃吧?难道真是知道并州大军北出长城,一个个的部落都已迁移?
    关羽下令寻水草好的地方立下营寨,埋锅造饭。
    帅帐中,关羽正坐帅位,红面长髯、目光如炬,好不威武。堂下摆放着一幅巨大的简易地图,那是争夺代郡时从鲜卑人手中抢来的。郭嘉正爬在上面研究。徐晃、徐荣、周仓等将校端坐两旁,等候命令。
    “不对呀,地图上明明标注这里是东鲜卑的领地,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应该是阙机的地盘才对。”郭嘉似乎想到了什么:“该不会阙机准备接受主公的招降吧?”
    “哦?军师何意?”关羽问道。
    “报……”还不等郭嘉解释,帐外有小校来报:“报告将军,营外有一胡人求见,他说他是什么鸡的使者。”
    “呃……”没文化真可怕!还什么鸡,你怎么不说鸭呢?人家叫阙机!好歹人家也是一个大部落的首领,被你一不小心叫成了鸡,合适吗?
    “这不来了,不用我给你们解释了,马上就有人会说明这一切了!”郭嘉笑了笑,说道。
    “带他进来吧!”关羽吩咐小校道。
    “诺!”
    夜风吹拂,旌旗飘舞。并州军布营严谨,守卫森严。使者拖亚在小校的带领下奔帅帐而来。
    “小人阙机大王手下信使拖亚参见各位将军!”拖亚进帐后向关羽及在座的将校行礼。
    伸手不打笑脸人,难得见到一个懂礼数的胡人,关羽也不好太盛气凌人,也是客气的问道:“贵使来此,所为何事?”
    “小人特来向将军献降,我代表我家大王,接受刘大人的提议,举全族归附并州,唯刘大人马首是瞻!”拖亚很诚恳,看得出他是真心来谈投降之事的。
    原来,拖亚回到草原,向阙机转达了刘琦的意思后,阙机一直犹豫不决。心有不甘啊,自己经营多年,才打下这一片将山,现在要拱手让人,心里真不是个滋味儿。可不降也不是个事儿,自己的地盘在逐渐被素利、弥加蚕食,留在这儿迟早也是完蛋……
    还在纠结中呢,靠近汉关的部落来报上谷境内大军调动频繁,不断有兵士向边关集结。这是要与东鲜卑开战的节奏啊!问题自己就挡在汉军北上的路上,首当其冲啊!这刘琦为何就不肯放过鲜卑人呢?阙机下尤得想念起刘虞怀柔的好处。
    没办法了,就自己手下大大小小的部落加起来也最多凑个三万来控弦之士为战。轲比能以众敌寡都打不过并州军,自己这三万人马哪里够看?
    所以,他在关羽大军出关的前十天,就将长城以外一百里内的所有部落的人口牛羊马匹集中迁住自己的王庭漯水河畔大马群山脚下。
    是战是降,大家一起议一下吧!估计战是没得战了,现在就是降谁的问题,是降刘琦还是降素利、弥加?
    大大小小的部落首领讨论了三四天,依然没有定论。并州大军离自己很近了……
    最后阙机在拖亚的劝说下,决定投降刘琦,不愿意的放其部落离开。就算融入汉人之中,自己这一族也算是得以保存。战?以并州军对胡人的仇视,可能面对的将是全族被灭。
    所以,拖亚被派为使者来到汉军大营。

第125章 未战先受降
    关羽听了拖亚的请降,表示很无奈,大军开拔,那消耗的粮草军资可是很多的,这仗还没打呢,没有胜利的喜悦,因为人家投降就不好抢战利品了。
    站在政治的高度,阙机的投降,并州胜利的战略意义就大了去了。因为草原那么大,没可能派兵把守住全境的,也没有太多的人口来填补。
    五原、上郡、朔方、河套地区还人烟稀少呢,哪有许人迁往草原。并州本就人口少,要不是刘琦接手了雁门,保了一郡平稳,再以雁门为点迅速稳定了太原,这并州经受白波匈奴之乱,能剩多少人?历史上高干为并州刺史的时候并州只有60万人,当然他实际控制的只有上党而已。
    平定白波和南匈奴叛乱后,并州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期,从讨董起,中原各地战火纷飞,陆续有人口迁移至并州。但相对来说,并州山高地远,迁往荆州的人口更多,这也是刘表这几年能够迅速地成为一方霸主的原因。整个并州连同新收复的代郡、上谷加起来也不过三四百万人,这还得加上张燕带下山的近百万人口呢!还好河东、弘农、上洛人多,三郡加起来将近一百五万人口。可那也少啊,三个郡不如人家颖川、南阳、汝南等大郡一个郡的人多。
    所以收拢汉化北方游牧民族可以说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按照刘琦和荀彧合计出来的办法,阙机部落所有人加起来应该也有小十万人口,正好可以迁往新建的破虏、凉川、黑沙、受降城一带,与解救的汉人奴隶及一些愿意北上的流民一起混居,接受汉式教育,胡汉通婚,引入农耕,将放牧与农耕相结合,形成一个全新民族。一个忠于大汉,服从并州的新的北方民族。并且由汉人官员统管治理各城,以牵招为护北胡校尉,领兵五千镇守于这一带。
    虽然仗没打成,但这也是天大的好事啊,郭嘉的智慧当然不是武将们所能比拟的,他得借受降的机会压榨到最多的利益和得到更多的信息。
    郭嘉让拖亚连夜赶回阙机部落汇报,让阙机集合好所有部落人口,明日大军开到,接受投降。并让其准备大量牛羊,以供军资,还要收编五千鲜卑勇士入汉军听用,一同讨伐素利、弥加等部。
    大好的消息来了,明天有事干了,那就先不研究了,大家各自回营休息。
    碎碎的野菊花洒满了一望无际的秋色草原,幽幽的芳香弥漫空旷的山野。秋风吹打着旌旗,写着“汉”、“并”、“关”、“郭”、“徐”、“周”的各种旗帜迎风飞舞,五万大军整军出发,骑兵威猛在前,步兵雄壮跟随,后面是托运粮草的马匹和车辆……长长的队伍在草原上形成一道流动的钢铁长城。好壮观!
    在托亚留下的随从的引领下,响午十分大军便到达阙机的营地。
    看到雄壮威猛的并州大军,阙机心中暗自庆幸,还好自己没有选择敌对,就自己手下这两万不到的控弦之士面对这严整雄壮的大军,怎么可能有一丝胜算?心里也在鄙视那两三家选择投靠素利、弥加的小部落首领。怕是再见时,他们应该是并州军的战利品了吧?
    阙机亲自将关羽、郭嘉迎入营中议事大帐。
    阙机接受了郭嘉的要求,准备了大量的牛羊马匹以供军资,还亲自挑选了五千将士由自己的侄儿柯尤乌率领加入并州军,听候关羽调遣。
    这一受降就是自己人了,也不好得了好处立马走人啊,怎么也得清理一下,安排一下吧?
    关羽将大军分成两路,徐晃带着柯尤乌领兵两万出营西,徐荣带周仓领兵两万出营东,在鲜卑将士的带领下攻入弥加部落的地盘。自己和郭嘉留下一万人马配合阙机部落往西迁涉。
    等阙机的七八万部落人口集结完毕,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