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大汉重生 >

第21章

三国之大汉重生-第21章

小说: 三国之大汉重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云长莫急,待明日我两军佯攻一翻,探探虚实,看看他各城门防守兵力,再作打算。”田丰找出云中地形图,边研究边说到。
    “军师,就算他四门都重兵把守,每门也有八千人马呀!兵书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可我军少于守城之军,如何能胜?”关羽道。
    “待明日试试便知!匈人善骑射,而不善攻守城池,以彼之短对我之长,我军自会有机会破之。”田丰笑笑回答到。
    “好吧,我这便回去安排,明日试攻。”
    第二天,经过一天的佯攻,沙县南匈奴兵果然不善守城,多用人员多,箭矢多来压制汉军攻城。田丰下令两路军各分兵一千围余西门北门,东门南门连夜挖掘地道通往城内,将掘出的土垒成高台,一来可以阻挡城上守军视线,二来可让弓兵登上高台与城上守军对射。天明时,去卑见东南城外土堆高耸,不知所以,派兵出城讨战。可两门有关羽太史慈二员猛将,哪里讨得便宜,不但没探得虚实,还被连斩数将。当汉军弓兵登上高台与城上守军对射时,才愰然大悟,觉得汉军是为了弥补地势低的劣势方才筑高台的。只每日派出部分骑兵出城袭扰一翻便死守城楼。
    三日后,田丰下令撤西门一千兵士由周仓率领围住北门,围三阙一。三面同时进攻,牵制住城楼守军的注意力,两边各派一千士兵由地道入城,攻其不备。
    太史慈亲率士卒由东门地道入城。在攻城战进行的如火如荼时从城中突然杀出,先破东门,引兵入城。南门也很快被攻破。双方在城中展开巷战,由于城中房屋错落,地势并不开阔,匈奴骑兵失去优势,双方激战两天,匈奴节节败退。见汉军入城,又高歌猛进,城内百姓纷纷接竿参与到汉军的战斗和后勒补给中。
    连战五天,去卑无奈率余兵一万七千余,向西逃出云中城。
    云中平定,可北路军也损伤惨重,死伤近八千人马,余下九千人不到,只好就地休整,暂不西进。

第51章 董卓进京,吕布反水
    刘琦的北路人马无法继续攻伐,只好原地休整,消化已攻下城池。而南路也只是攻下了榆次、杨邑、箕城等县,打通了通往上党的道路。
    而此时的京城洛阳却是一片大乱。
    中平六年(189)七月,大将军何进听从中军校尉袁绍之议,欲尽诛宦官,先请何太后尽罢中常侍以下诸宦官职,改以郎官补替。太后不听。何进出身贫寒,又是外戚新贵,素来敬惮宦官,虽外负盛名,遇事却不敢决断,故其事久不能决。袁绍又建议何进召四方猛将豪杰进京,以胁迫太后同意。何进采纳,于是召前将军董卓进京。主簿陈琳、侍御史郑泰、尚书卢植等人都劝谏何进不要召外兵进京,认为何进身居要职,手握重兵,要诛杀宦官,只要当机立断即可,不必招进外兵,而且董卓进京必为祸乱,何进不听。
    中平六年(189)八月,何进入宫面见何太后,请尽诛诸宦官。中常侍张让、段珪等派人暗中偷听,尽知其谋。于是,张让等宦官先发制人,矫何太后诏召何进入宫,立即将其杀掉。何进部将吴匡等在宫门外闻听何进被杀,遂与虎贲中郎将袁术等被宫门而入,又纵火烧南宫宫门。袁绍亦引兵入宫,杀宦官赵忠等。张让、段珪等劫持少帝,太后及陈留王刘协仓皇出逃。袁绍等关闭宫门,大杀宦官,死者二千余人。东汉以来猖獗近百年的宦官集团遂告复灭。张让、段珪劫持少帝等逃至小平津,在河南中部掾闵贡逼迫下,投水自尽。少帝出逃时,随行的只有数十人,尚书卢植等连夜逐萤光南行,欲返还洛阳皇宫。后得百姓车马,才得乘骑南还,一路不断有公卿前来护驾。至天明,刚刚到达洛阳的董卓闻讯前来迎接,于是少帝平安回宫,皇宫之内一场大乱方告结束。
    董卓进京后,将何进及其弟车骑将军何苗所统部众皆据为己有,又以赤兔马诱使执金吾丁原部将吕布杀丁原归附于己,兵势强盛。于是,董卓逼迫汉廷策免司空刘弘,自为司空。九月,又胁迫何太后和朝臣废少帝,立陈留王为帝,是为献帝。废立之日,诸臣皆悲切惶恐,却无敢言者。袁绍与董卓对骂,后引众退回渤海。董卓随即鸩杀何太后,然后把持朝政。董卓在京师纵兵剽掠财物、妇女、残害百姓,京师人人自危。又征辟名士,拉拢人材为已所用,以求巩固自己地位。
    吕布一反不要紧,关键刘琦的精锐“陷阵营”和高顺、张辽两员虎将还在他手上呢。刘琦正心急,王安亲自带人将吕布家眷带至太原,说田丰曾留言让刘琦用吕布家眷换回陷阵营和两位将军。刘琦大喜,既刻准备回京换人,顺便会一会那不可一世的董相国,当然还有一直幻想中的蔡大才女。
    九月,刘琦叫停两路大军,调田丰至晋阳主持大局。关羽领兵驻防云中,以抗胡骑。赵云领兵驻防太原,徐晃相辅。刘琦带着典韦引龙骑营精英50人,护着吕布家眷妻严氏、女吕绮玲绕道上党郡入河内,往洛阳而去。又见天下将乱,叫太史慈回东莱迎老母至并州,也不至分心牵挂。
    刘琦先带着众人去了刘府,又派人通知吕布前来迎接家眷。此时的吕布已被董卓收为义子,提拔为中郎将,封都亭侯。可谓位高权重,在洛阳城内一时风头无两,虽然众人对其人品褒贬不一,但对其武艺长相却是一致认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响彻洛阳城,引无数少男少女心生崇拜。
    吕布听闻刘琦将自己的妻女送到洛阳,兴奋不已,处理完公务,便急匆匆赶往刘府。
    吕布此人,英雄少谋,看似英勇无双,可私底下对家人却是柔情似水,换在后世那也算是个能主外又能顾家的绝世好男人。见到妻女后,那一阵温存,让刘琦都不禁动容。
    吕布派人将妻女送往自己府中,为答谢刘琦解救护送家眷之恩,请刘琦刘表去酒楼饮酒,刘表推脱不去,刘琦便带典韦赴宴去了。
    “刘大人引布家眷,守护有加,布不胜感激,请满饮此杯,以表谢意。”吕布向刘琦敬酒。
    “将军为何如此生分?还记得当日你我二人共击鲜卑否?将军待我有师之恩,为将军护得家小本琦份内之事,何需言谢?”刘琦为拉近两人关系,放低姿态。
    “好!如此某便托大称小候爷一声侄儿,也不显生份。”吕布确实喜欢托大,不然日后寄身刘备之下时也不会称刘备贤弟。
    “如此甚好,侄儿拜见叔父!”刘琦没招啊,还有求于人呢,也不好说“才不要认你这个三姓家奴为叔呢!”
    酒过三旬后,刘琦趁吕布兴头上讨要高顺、张辽及千名陷阵营。吕布面露难色,刘琦追问后才了解到董卓平日里怕吕布拥自重,将并州军队与吕布分开,让吕布常随左右,看似重视,实则防范。
    “叔父英雄盖世,缘何要屈身于贼?以叔之能,当为一封疆大吏,保大汉一方平安。不若与琦回并州,杀敌平叛,建功立业,远离这纷乱的朝堂?”刘琦借酒试探吕布的想法。
    “唉!缘何已为父子,那董卓虽然防范于我,却也待我不薄。”原来还是贪恋这洛阳的权势。
    “那好吧,明日琦上朝述职,会向陛下提出要叔父当日向我所借一千步兵,还望叔父配合。”刘琦向吕布请求到。
    “这个自然,贤侄与我有恩,为叔自当助之!”
    回到家中,刘琦与刘表秉烛夜谈,说明自己回京的目的,刘表为了保全自己又不至得罪士族,劝刘琦少与吕布来往。并说现在大儒蔡邕、荀爽均在京城,之前与刘琦相交的王允、钟繇也在京城,让刘琦多与这些人交往,一方面也不会得罪董卓,另一方面又亲近于士族,日后也便于发展。
    刘琦听后大喜,蔡邕回京了,蔡琰大才女也在吧?王允肯定是要见的,没人王家相助也拿不下晋阳。钟繇更要见,这大才要能挖走就好了!这曹操等人也该会会了,马上就要群雄讨董了,刘琦还在考虑到时候要不要参加呢。

第52章 骗回陷阵营,初见梦中人
    翌日,刘琦上朝述职,八岁的刘协根本没有话语权,朝堂文武百官无不看董卓脸色行事。吕布执戟立于董卓之后,不服便杀,谁敢反对啊?
    刘琦大致描述了一下收复定襄郡和部分云中郡、太原郡的情况,并禀明由于兵力不足,暂时不得不停下休整。顺便想讨回随吕布进京的一千步兵。
    董卓听后,哈哈大笑,大赞刘琦年少有为。并问吕布可有引雁门兵马入京时,吕布说当时自己入太原时只带了骑兵,便向刘琦借了一千私兵为步卒。董卓看重吕布的并州狼骑,对些许步兵没放在眼里,便答应了刘琦所求。
    刘琦得到想要的答复后,欣喜万分,一下朝便随吕布到军营接收“陷阵营”。见到高顺、张辽,忍不住与二人相拥。高顺、张辽二人得知董卓已答应放陷阵营回并州时也是兴奋不已。为免引起麻烦,即刻令全军换下重甲,身着皮甲,改旗易帜,退出城外,另行扎营。
    安顿好陷阵营,刘琦得抓紧安排在洛阳的行程,尽快离开洛阳这是非之地。
    刘琦派典韦去阳曲寻找郭嘉,并告诉他不论用什么办法也得把他弄到晋阳,若能遇到戏志才也一并邀来。
    当晚,洛阳众大儒才子齐聚蔡府为“左中郎”蔡邕祝寿。刘琦随父亲刘表一同前往。
    蔡府中名士大儒才子云集,热闹非凡。刘琦执弟子之礼拜见了蔡邕,又恭敬地向恩师荀爽、大恩人王允施礼。问题是待刘琦如弟的钟繇、卫宁也在其中,曹操、袁术等人也是熟人,还有一帮当年回洛阳时的小哥们儿……搞得刘琦比主人蔡邕还忙。最后还在老师荀爽、父亲刘表骄傲的引荐下,拜识了陈纪、韩融、周珌、伍琼、郑泰等大贤。
    酒过三旬后,大家起哄让蔡邕露一手琴艺,让大家一饱耳福。蔡邕推辞说酒已喝多,让的爱女蔡琰弹琴助兴。
    年方十三的蔡琰怀抱焦尾琴,落落大方地行至大堂之中,扶案席地而坐。“咚……”一曲《阳春白雪》清脆干净地拔动了全场人的心弦。
    小姑娘人美艺高啊,多少公子哥看直了眼睛。刘琦盯了盯卫宁,那猪哥相,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还好自己回来的早,再晚一步这大好白菜真要被猪给拱走了。
    一曲奏罢,大家纷纷表示意犹未尽,夸赞声不绝于耳。蔡邕更是乐得合不扰嘴。也不知哪位提了一嘴:“今洛阳才子齐聚在此,伯喈公何不考校一番,择一佳婿?”
    “也好啊!诸位青年才俊何不赋诗一首?让在座名士品评一番?”蔡老头也不知道是不是真喝多了,居然将自己女儿的幸福如此儿戏,刘琦心想。
    “爹……”蔡琰娇羞地叫了一声,飞快地抱着琴躲到后堂去了。
    “哈哈……”
    众人一阵哄笑。
    “我先来!”杨彪之子杨修,率先出来赋诗一首,至于说的啥,刘琦就没听到了,自己名声在外,一会儿肯定是跑不掉,正着摸着剽窃后世哪位大贤的作品呢。
    杨修那才华,连曹操都自叹不如的主,自然是引得堂上众人叫好一片。
    ……
    众才子纷纷上前赋诗,也有个别以勇武著称的,在堂上舞剑助兴。谁不想与这当世大儒家拉上姻亲,就算不想也想在这众多名士面前露个脸,说不定明天就名满京都了。当然也不是人人都能都能获得在座名家称赞的。毕竟在座的都是名满天下的名士。其中获得褒奖最多的不出刘琦所料,是卫宁和杨修,而卫宁谦卑,杨修骄傲,所以倾向卫宁的更多。
    “诸位,大家似乎忘了此处还有一位优秀的少年才子嘛!景升公之子刘琦十岁衘寇边关,以十五岁之龄领雁门太守,曾作七言短诗《出塞》名满天下,我等何不请刘公子为大家来一首?”曹操自己三十啷当岁了,自然不好意思跟一群小年轻争一个含苞待放的小姑娘,但也不愿放过见证这批后起之秀孰优孰劣的机会。
    刘琦心里其实是感激曹操的,反正是为了抱得美人归,这风头不出也得出,有个台阶自然更好展现自己与众不同。
    “孟德公过赞了,琦年少轻狂,些许粗鄙之言怎能登这大雅之堂?在坐各位都是名门之后,饱学之士,琦不敢献丑!”刘琦起身向曹操施礼,又向主座的蔡邕及堂上众名士施礼道。
    “慈明啊,你果然收了一个好弟子!”蔡邕见刘琦彬彬有礼,又长相英俊,又不似诸多士家子弟般柔弱,心中颇为喜欢,对荀爽说到。
    “是啊是啊!”一群老学究跟着附和。
    “这是景升生的好儿郎啊,我有幸为其师,甚慰!不过,你先别羡慕我,不定我一会儿还得羡慕你招得佳婿呢!哈哈……”荀爽也是跟老友打趣道,又对刘琦说:“琦儿,你就别谦虚了,你看这些老家伙都挤兑到我这儿了,你再推辞,我这老脸可就挂不住了!我就觉得你的五言短诗挺好,掷地有声,落地有力,诗虽短,却能引人入胜,若亲临其境!”
    “谨尊师命!”刘琦乖乖地向荀爽施礼,转身又向蔡邕行了一礼:“学生有一不情之请,还请老师成全!”
    “哦?你只管说来,今日在我家,定为你办到。”蔡邕也不管是何事,先爽快地应了。
    “学生近来征讨匈奴叛军,有感而发,曾作一词,还请蔡小姐为琦扶一曲《高山流水》,在这大喜之日,为琦这一词洗净杀伐之意。”刘琦又躬身道。
    “无妨!来人!去请小姐出来!”蔡邕纷咐到。
    刘琦其实已经看到了躲在后堂的蔡琰,哪个少女不思春?何况是给自己选夫婿。再加上蔡邕从小教导,蔡琰也是不输男儿身的大才女,也想见识一下这大汉的才子们有何才能。所以刚刚离开后,还是忍不住好奇之心,躲在内堂偷听。
    蔡琰抱着琴款款走来,见到刘琦时,微微一礼,俏脸上红霞飞扬,低着头,匆匆而过。刘琦看得有些呆了,那浅浅一笑是有意暗示吗?美女不可怕,可怕的有才的美女,一颦一笑都能拔人心弦!
    畜牲啊!禽兽啊!人家小姑娘才十三岁呢,个个看着人家流口水。

第53章 宋词现,声名鹊起
    “铮!……”琴声起,唤醒正在臆想的刘琦。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白波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吕梁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铮!”琴息诗落。
    焦尾琴清脆的声音,伴着刘琦那稚嫩又饱含苍桑的朗诵,把大家带入了另一个世界,那纷乱的并州,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混乱。
    现场一片安静,端起的酒杯都忘了送往嘴边,大家犹如身临其境,随刘琦征战沙场。是啊!在这京城中争权夺利,却不知全国各地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说好的忧国忧民呢?一群饱学之士尚不如一个十六不到的少年乎?
    无耻的刘琦剽窃了精忠岳武穆的千古名词,震憾了全场,也震动了小蔡琰的心扉,大好男儿就该心怀天下!之前所谓的名门之后,天下奇才,在文武双全、心怀天下的刘琦面前突然变得都是那么不值一提。
    “啪啪啪……”也不知是谁带头鼓起了掌,堂上掌声雷动。
    “我不如琦弟多也!”卫宁带头表态。
    “果然刘家好儿郎!”
    “此子果然不凡!”
    “好胸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