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大汉重生-第1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垢志靡恍┌樟恕5让鸩懿伲粤醣傅恼鹕寰痛罅巳チ耍挡欢醣副幌诺酵督狄膊灰欢亍
更何况,郭嘉联手周瑜已经强到没边了,现在诸葛亮还带着十万大军沿着海岸线北上。三大军事天才联手,仅刘备和他手上那点人才真不够看的。没准就这样,刘备也不见得能比曹操撑得更久呢。
刘琦想到了会很难,曹操的能力他从未轻视过。只是没想到曹操明明在弱势下的抵抗会如此强烈。
虽然兖州、冀州、豫州都是人口大州和产粮大州,但是刘琦没有留给曹操足够的发展时间和空间,在曹操结束与袁绍的争斗后不太久就发起了这场战争。按理来说曹操的钱粮是难以为继的。战争对钱粮的消耗是巨大的。
但是曹操确实有他的手段。
自己没有不要紧,老百姓没有也不要紧,士族大家有啊!
曹操是被士族捧起来的,他们想搭上曹操这艘大船,保护自身的利益。那曹操就让他们大出血。上船容易,下船难。
刘琦在其治下老百姓中的口碑是好,但是新政回收士族手中的土地还是触碰到了很多人的利益。虽然接受了新政的士族们依然过得很好,但也有相当大一部分人是很难接受的。当然,刘琦对士族不友善的消息传到中原地区就变得更加不堪了。
没有人愿意把自己手中的土地让回去。土地便是财富,土地便是身份地位。谁愿意放弃?何况刘琦的新政里还不允许士族拥有太多的私兵。私兵都没了,哪儿还能保护自己家族的利益?
所以,曹操鼓动士族出钱出粮其实也没花多少心思。关系到自身利益的时候,那些平时高高在上的士家子弟反而表现得不那么淡定。主动地给曹操送钱送粮,甚至是送兵。
兖、豫、冀自古以来就是华夏人类繁衍发展的核心地带,水土肥沃,人丁兴旺。东汉以来,又以此三州靠近国都雒阳而繁荣昌盛,所以大汉有权有势的大士族都聚集在这一圈。
曹操战略性地放弃冀州,冀州有许多士族便举家南迁至河水以南。在他们心里,留在冀州也保不住手中的土地,说不定钱粮还会被兵匪抢去。倒不如带到兖州去支持曹操抗击刘琦,也许还有带着功重归故里的一天,到时候土地还是自己的。
所以,仗打的被动,可曹操治下此时却是空前的团结。曹操势大的时候,士族大家们还藏着掖着,防着些曹操。这时候不一样了,刘琦都打到眼前了,伸手就会碰到他们的奶酪了,便没有人再顾着自己那些小九九了。
家都打没了,还要土地干嘛?
命都没了,一切都是浮云。
中原地带,尤其是兖州以及许都所在的颖川,是密卫活动的最主要的地方。战争开始后,密卫统领李儒都消失于南阳,亲自潜进了许都。但是曹操的反间谍工作也是做得非常之好的,密卫的战士们也只能在各大城市中秘密地潜伏着,为大军传递一些敌军动态和消息外,却也很难搞出什么大动作。
接下来的战争,恐怕才是谍、谋、兵力、军需、钱粮等多方位的立体战争。
战胜曹操,是必然。
却也没有那么容易。
刘琦坐镇中军进驻阳城,以阳城为前线根据地,于阳关前积极布阵和筹集攻城器械。
决战中原,果然还得一关一城地去啃去凿。
第464章 分兵而战
后来,人们把这次战役称为颖阴之战。
曹操派往各防守点的兵力都在五到十万,自己坐镇颖阴还在不断接收多各地征来的新兵,总人数达五十万人。
赵云军团与鲁肃汇合后进入颖川境内,边打边受降,此时的总兵力已达到十五万人。
刘琦从雒阳南下军团足足十万人马。
不久后,高顺军团撤出北方战场加入中原战场,让中原战场人数进一步扩大。
最后经统计,双方在这场战争投入的总兵力达百万之众。
防守是被动的,因为稍有不慎便会把进攻方的部队放进内部。所以必须在所有可能漏过敌人直捣黄龙的地方布下防线。即便如此,防守方防住的也只是一种可能。或许,人家根本不会来,但也不能不防。所以防守方需要更多于敌人的兵力来布置防线。
这也是赵云大军打到襄城后便再难获新功的原因所在。颖水虽然不宽,却也比普通的护城河要宽。整个防守线上的城等于多了一道天然的屏障。
刘琦大军在阳关前被阻。
战争让科技进步,所有的先进生产力首先是为了满足战争所需。
经过叶城之败后,曹操痛定思痛,召集中原各州工匠,积极提升战争器械的攻击力、战斗力。跟刘琦打了一年的仗,丢了一些城池,倒是让曹操全方位思考自身的不足,加以修正。中原地区能成为大汉天下最繁荣昌盛的地方,各种资源和人才肯定是不缺的,只是从前不被重用罢了。战争一来,却狠狠地提升了一把工匠的社会地位。让工业在整个中原地区变得炙手可热。
雄关在前,加上关上树起的一架架强弩;还有放在城内,却能直接将巨石越过城墙发射到城外。让攻关的难度成倍上升。
想要破关,只能靠人命往上填。
虽然这不是刘琦想要的,但已然是骑虎难下。才打了一年,曹军的战斗力与一年前的叶城之战时已不可同日而语。刘琦非常庆幸尽早的发动了讨曹战争,再晚几年,估计将会更加难打。中原本就是人口聚集之地,要是曹操在冀州、幽州站稳了脚跟,估计想要彻底击败他将会难上加难。
估计得靠自己比曹操年轻许多的年纪去耗了,耗死曹操、耗死荀攸、和昱等谋士,才能抢得先机。
现在打起来,虽然推动了曹操治下的工业发展,但其经济供应不足的劣势将会慢慢地突显出来。
不管中原的士族给曹操捐献出了多少钱粮资源,但地盘小则资源少的定律不会变,手上的资源消耗了,后续的东西是跟不上的。不论是粮草还是铜铁等战略资源。
每个地方都一样,有优势便有劣势。
中原地区,地势平坦、水土肥沃,对于以农业为主的古中国确实非常适合人类居住。所以中原人口集中,人口基数远远高于其他地区。但是相对于偏远荆州、益州、并州以及扬州南部山区来说,铜、铁、煤等矿产就相对要匮乏许首发
战争是多方位的消耗。人口、粮食、钱财、还有各种金属矿产。
中原不缺人口,粮食与钱粮在众多士族的支持下曹操也能支撑。但金属的消耗,却不容易补给。曹操的开矿部队布满了兖州、豫州的各大山区,甚至将触角伸向了刘备的泰山郡内。
为了避免与刘备交恶,曹操向刘备提出“曹操主管勘探,曹刘共同开发,资源共享”的方案。
刘备现在也是急得火烧眉毛,新得的扬州还没有完全平定呢,那许多的扬州士族虽然支持他,但究竟谁能跟着他走到最后还不知道呢。毕竟扬州士族以中原地区避祸南迁的居多,连支持了多年的孙氏一族都能出卖,更何况他这个得到扬州仅仅一两年的新主?
早在与刘琦的战争开始的时候,刘备便与曹操达成了同盟协议,别说是共同开发资源了,如果不是自己已经首尾不能相顾,他还会出兵援助曹操,再来一次关东二雄共拒刘贼的好戏呢。
刘琦在阳关前踌躇不前,想尽了办法诱使关内守将出城迎战,可惜的是夏侯派了刘琦儿时的同学杜袭到阳关督战。杜袭的能力十分全面,而且生性谨慎,根本不给刘琦可乘之机。
杜袭是什么人,刘琦非常清楚。在天才环绕的颖川书院,杜袭也能成为个中姣子,虽然单项上面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但他所猎甚广,以全面著称。身边都是天才,荀、郭嘉、戏忠、刘琦……也养成了杜袭谨慎谦虚的习惯。
这样性格的人,一般做事不太会给人惊喜,但也大多不会冲动,很难犯错。
虽然杜袭手中仅是一些不入流的武将,如晏明、钟缙、钟绅等人。但杜袭治军非常严格,要求令行禁止,所有将校必须严格按照命令行事。所以刘琦大军在关前挑衅十数日却没靠近阳关半步。
当年攻入益州所有的登山绕背、摸水潜行等招数一一试过,却无一奏效。
无奈之下,刘琦只得下令大军大量地采集石弹,准备强攻阳关。
其实阳关位于陉山以西、嵩高山之南,并不是什么大关雄关,更象是阳翟城北的一座卫城。只是阳关西临颖水,东连陉山。城居要道,确实是南下的必经之路。不破阳关,难近阳翟。
区区一座小小的阳关城,居然挡住了刘琦的十万大军?
当然不可能!
贾诩还在这儿呢!
夏侯给了杜袭五万人守阳关,他自己所在的阳翟却也只有五万人可供调配了。
阳翟的位置其实挺尴尬的,是曹操所设的颖阴防线中唯一位于颖水以西的城市。但是它却非常重要。
却也是非常危险的。
因为赵云军团屯兵襄城,与颖阳隔水相望,破不了颖阳,也攻不破汾丘。保不齐为了迎接刘琦大军南下,会出兵阳翟。
事实上赵云没有往北派兵。倒不是因为他相信刘琦军团的能力,而是他在这儿忤着就牵制住了曹仁、于禁、夏侯渊三大主力军团,让他们不敢妄动。
赵云军团没有分兵北上,可刘琦大军却分兵南下了。
第465章 梦魇
贾诩建议刘琦分兵五万渡过颖水,大军南下直扑阳翟。
夏侯打听到突袭阳翟的是文聘,便亲自领兵一万出城扎营,与阳翟城互为犄角。
文聘他知道,颇有领兵才能,但武艺一般,顶多介于二流与一流之间,撑死了也就排在一流之末。而他自己就算比不上吕布、关羽、典韦、赵云、许褚、张飞这些超一流猛将,再怎么说也要排在一流武将之颠。
战争开始以来,曹操一方一直被压着打,曹操麾下的将领都憋着一口气。夏侯虽然武艺排不上顶尖,但统兵才能也是一流。所以综合实力上来看也能挤进超一流武将之列。虽然打不过许褚,但在曹军中的地位却居于许褚之上。在颜良没来之前,他便是公认的曹军第一将。
夏侯一生随曹操征战,鲜有败绩,唯一的失败便是南阳争夺战中败于刘琦之手。
虽然说他也亲自经历了叶城之败,但不论是对抗中败于典韦,还是最后的弃城,他都不是主导。
而这一次不同,他是阳翟曹军的统帅。
至少,从派杜袭拒守阳关的决策上来看,他是英明的。
所以他决定出城迎战,定要给汉军一个下马首发
夏侯的选择没有错,放在任何战场都算得上是神来之笔。就算不能击退来犯的文聘大军,却会给文聘留下一个深深的教训,让他不敢肆意对阳翟用兵。
一万人不多,但你若放你管,却足以袭营、捣蛋啥的让文聘头疼了。
只是……
夏侯似乎定义错了自己的对手。
他面对的可不是文聘这一路大军的统帅,而是拥有不败神话的刘琦,和以计谋毒辣著称的贾诩。
他夏侯都能想到针对文聘军中无大将的弱点了,聪明如刘琦、贾诩怎么会想不到?
刘琦东征大军中的将领以文聘、张燕这类统帅型将领为主,除了身边的侍卫典韦以外,还真没什么武力超群的一流猛将。攻城战嘛,没人傻到放弃城池的坚利,出来跟你玩单挑的。
可夏侯偏偏就做了个奇不异的决定。
刘琦、贾诩虽然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但他们却有料敌于先的智慧。
有了作战参谋小组,就有各种战场变化的推演。能推演出来,就能提前应对。
所以,本以为一切尽在掌握的夏侯再一次失望。
他又一次碰到了他最不想遇到的人典韦!
叶城之战就是这个黄脸的恶汉给他留下了不可抹灭的心里阴影。
如果说许褚是曹操内部夏侯永远难以越过的那座大山,那么典韦便是他在战场上最不愿意碰到的那个人。
刘琦在贾诩的辅助下料想到了文聘将会碰到的一切可能。
文聘文武全才,天生儒将,不论战绩还是个人能力在整个刘琦军中都是排在前列的。个人统军能力绝对不在张辽、徐晃之下。唯一的缺陷应该就是武力值略逊了。
夏侯是天下名下,刘琦相信双方同等兵力情况下,文聘绝对能与之匹敌。
但是,战场上的平衡,往往可能因为一个猛将的无可匹靡而改变。这种事刘琦大军在征服北方异族的战争中经常发生。
不得不防!
纵然刘琦不相信夏侯有万军之中取敌首级的能力。但那是自己的五万主力部队,文聘亦是难得的守土良将,不容有失。
所以他便将典韦及两千神刀卫派给了文聘听用。
虽然这样一来,刘琦中军阵中也没了可用大将。但是刘琦本身也是与典韦、关羽、赵云等人齐名的超级猛将,一手箭法更是被传得出神入化。就算他这个皇帝不会亲上战场,可他往阵中一坐,便是对敌军的威慑,对自家将士士气的鼓舞。
当然也不是全没战将的,张燕好歹也是百万黑山大军的统领,本就以武力征服众人的存在。另一个侍卫统领白马义从统帅公孙续,经过这么些年的锻炼,单以武力论,已经可以列入一流之列了。
还有叶城之战中被公孙续挖掘出的刘亮刘子文,柴桑之战中被典韦挖进神刀卫的刘磐之子刘睿。这两个刘氏家族的后起之秀,已经凭借自己的努力分别担任了白马义从和神刀卫的副统领。这二人已经被典韦、公孙续当作接班人来培养的。刘琦也乐意见得刘氏宗亲中有人有新的人才涌现出来。这二人还进入吕布的讲武学院进行过培训,此时完全可以独当一面了。
阳翟城外发生了一场激战。
正是夏侯领出城的一万曹军趁汉军到阳翟立足未稳,发起了突袭。
用兵之道,贵在奇不意。
事事都被对手料到了,这仗便不用打了。
可惜的是……
夏侯的出奇兵,还真被汉军料到了。
文聘用兵,一招一式都有迹可循,就象是从兵书上搬下来的一般。
有了刘琦、贾诩的提醒,他怎会没有防备?
大军在阳翟外开始扎营的时候,文聘便请典韦带着两千神刀卫将士和五千精说在营前布下防御。啥事都不干,专门防备敌人袭营。
不说控好坑等着敌人来跳,但确实是已经预料到了,而且作出了应对措施。
夏侯下令冲锋的时候,心中还有一丝莫名的兴奋,似乎已然触碰到胜利的边缘。
可惜的是……
事与愿违!
当冲在前面的战马淹没在敌人的刀枪剑戟下时,夏侯的心里突然“咯噔”一下,突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了心头。
然后,他就看到了那队玄衣玄甲梦魇。
多少次出现在他梦中的恶魔又一次现在了他的面前。
人数不多,却如狼入羊群,瞬间破开了曹军的阵型。然后便是跟进的五千精兵在收割着胜果。
往前猛冲的曹军就象是往釜底的烈火中添加的柴火,有去无回。
夏侯端坐马背,一手顿住正在前冲的战马。
不对劲!
再冲下去损失会更大。
作为一个指挥者,失败并不可败,可怕的是不能正面失败,及时止损。
很明显,夏侯脾气虽然火爆,但战场上他依然没有失去理智。
看到典韦和神刀卫的那一刻起,他便知道这次突袭难全其功了。
“撤!”
第466章 破阳关
夏侯惇当机立断,让大军后撤,虽然损失了近两千人马,却也算撤得及时。
城外驻守已失去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