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大汉重生 >

第193章

三国之大汉重生-第193章

小说: 三国之大汉重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继续支持曹操,就算曹操不会怪罪他丢了河内,也一定会跟着曹操在劣势中挣扎,直到彻底失败。然后在胜者刘琦书写的史书中作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反派小角色出现。
    事实上,张扬确实挺聪明,也早就做好了打算。见到圣旨后,当天便押送着大量的锦帛钱粮赶往雒阳面圣,将自己的姿态摆得很低很低。
    甚至在雒阳临时的朝堂上当着文武官员的面,尽数自己作为汉臣来没有为国为民做出大贡献的过失,送上河内太守印绶,当朝请辞,告老还乡。
    这一招以退为进,做的确实很漂亮。
    刘琦当然也不能给世人留下不容人的狭隘形象,当朝册封张扬为北中郎将,位于光禄勋之下。位低于九卿,却也是朝堂的核心。
    张扬纵然对河内有万般不舍,也不得不承认这已经是他能够得到的最好的结局了。
    河内,这个一直卡在并州与中原大地中间的桥头堡正式重归大汉王朝治下。
    但接收过程却并不是一帆风顺。
    因为这个地方一直比较稳定,许多当地的士家大族也保存的比较完整。而这些士族们才是真正的麻烦。他们手中有土地,有钱,有粮食,有人……
    这时候是该说服,还是该强势镇压?
    对刘琦来说才是最大的麻烦。
    谁去接收河内?
    文能舌辩群能,武能统兵开战,内能治理一方,外能杀伐果决。
    其实,贾诩最合适了。就算是面对能人辈出的司马家族,他也不会落丝毫下风,何况这时候没有司马懿司马朗的司马家,也算不得有多强。但是,刘琦的身边离不开贾诩,因为贾诩掌握着天下各地的重要情报信息,而且是他身边最贴心的谋士。
    最后与贾诩议定,让张燕暂领河内太守,领三万黑山军前往河内,暂时以雷霆之势接手河内。有军队在手,方能保证不会出大乱。
    然后紧急从江夏调王安北上接手河内。这小子的成长非常喜人,不论智谋、武力还是治政能力都足以独当一面了。凭他在诸多老狐狸手下学得的本领,区区河内难不到他。
    对于司马家,刘琦也没那么大的恨,至少没到赶尽杀绝那一步。既然司马懿已经死了,只要司马家肯夹着尾巴做人,他不介意接受司马家转变旧观念重新投入大汉的怀抱。如果他们非要作死,刘琦也不介意将这个家族从河内的版图上抹除。
    他相信王安可以完全理会他的意思,并且执行到底。
    河南尹、河内郡的相继失守,对于被动中的曹操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战火已经完全烧到了曹操的大本营了,曹操能够利用的战略纵深已经不足以支撑他来赢得这一场战争了。
    此时的曹操已经显露出了几分苍老,刘子玮,这个一直被他尊敬却又不是特别看得上的对手已经强到令他难望其背的高度了。难道自己一开始选的路就落于刘琦之后么?
    他不甘心!
    却又有些无可奈何。
    赵云、鲁肃军团稳扎稳打,步步紧逼许都,关羽、庞统军团,高顺、郭淮军团由步步蚕食冀州……而刘琦又亲率大军十余万出现在了河南。
    曹操都有些不知道如何应对了。
    每一面都处于下锋,每一步都受制于人。如何翻盘?这已不在是个人能力或魄力所能够控制的了。
    曹操下令全面收缩战线,战略放弃河水以北地区,集中优势兵力布防于河水南岸。并于酸枣、封丘、浚仪、陈留、尉氏一带安置重兵,严防死守兖州门户。另一方面加强力度向许都一带增派兵力,妄图在局部形成巨大优势,从而获得部分胜利,以振军心。
    同时向刘备派出使者,以求达成同盟,共抗刘琦。
    放在以前,曹操是不屑这么干的,他从来没觉得自己的实力比刘琦差。就算兵甲、经济上有所欠缺,但好在自己人多,怎么说也有一拼之力。
    可惜,现实给了他一个响亮的耳光。
    差距就是差距,就赤果果地摆在那儿,却怎么也无法抹平。就象一条条天然的沟壑。
    兵甲的先进决定了战斗力。
    经济的发达决定了持久力。
    其实,刘备没能做得比他更好。
    毕竟曹操吸引了刘琦的大部分主力。整个中原战场参战的刘琦军队达五十万人以上,而刘备面对的不过郭嘉、周瑜军团的十多万人而已。
    仅如此,刘备亦已经节节败退,难以招架。
    再加上诸葛亮军团岀益州,迫降交州孙权,让刘备完全失去了沿海往南的战略纵深。
    偌大个扬州,刘备已然放弃了山越横行的沿海山区地带,将大部兵力压缩至丹阳、吴郡、会稽北部一带。他没有足够的兵力来支撑如此长的战线。
    况且北方来报,张辽军团已剑指青州。
    所以,曹操的使者还没派岀,刘备的使者便已到达许都。
    都打到这份儿上了,也无所谓脸皮道德了。刘备公然指责刘琦目无皇室,擅自称帝,欲联手国之重臣曹操共同抗击伪汉政权。
    《三国之大汉重生》无错章节将持续在(Qi Su Wang 。com)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
    喜欢三国之大汉重生请大家收藏:()三国之大汉重生。

第457章 兵进交州
    刘备的无奈,恰是刘琦又一大利好。
    四月,南方诸葛亮再传捷报——成功说服孙权及其所部江东旧部来降。
    诸葛亮派人回京送战报的同时,便已开始从成都往滇池调动人手。很多事他不向刘琦建议,但他知道刘琦和荀彧等人会想到,这帮人看起来人畜无害,但对大汉江山的一统之心从未停歇过。交州虽远,亦为汉土。
    等到关平回到南征大营,诸葛亮便点齐大军十万,开进交州。
    不存在宣战与交恶,说到底交州也是刘备的地盘,孙权这个交州刺史也不过是刘备的属官而已。都快把刘备赶岀扬州了,怎么可能还在大后方给他留块地盘?
    刘备留在交州的兵力也不多,仅万人。领兵的也不是什么名将,是他的二舅哥糜芳。
    本来是想给裙带关系涨点功劳的。毕竟糜家对他的帮助实在太大,不给点好处实在说不过去。再加上是自己人,放在交州平衡孙氏与土著士家的关系还是比较放心的。
    在这个时期,南方的诸多地区都属于蛮荒之地。多山、气候湿热、蛇虫蚊蚁多……
    所以人们选择生活环境的时候,会去选择更容易适应生存的相对平坦的,同时又不缺少水、木、石等资源的地方。再因为人口的增加、资源的匮乏逐渐往更远的地方迁徙。
    也就是说,经过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南方那广袤的大地还没有被炎黄子孙真正的认可和开发。
    虽然早在始皇帝时便将交州到会稽这片广阔的沿海山区划入了版图,却一直没有得到过真正的开发。
    交州的郁林郡、合浦郡、南海郡,到整个会稽鄞县往南,包含今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南部,从南海到东海偌长的海岸线上也没有几座城市。当然,也有可能与中国古人尚不善与大海打交道有关。虽然南方沿海多渔类、香料等资源,但比起肆掠的台风与海浪来说,这些资源真算不得什么。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并在越南北部地区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实施直接统治。
    而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反而因为曾经是南越国立国之处而有许多城池和人口。
    此时的交州州治所亦在交趾郡冶龙编。
    孙权是交州刺史,士燮却是交趾太守,另外还有刘备的镇南将军糜芳的驻军。
    三股势力相互铗制,其实局面挺乱的。
    其实,士燮是个人才。
    士燮年少时师事学者刘陶,其后逐渐升任交趾太守。后被朝廷加职绥南中郎将,迁安远将军,封龙度亭侯。在孙权接管交州时积极配合,归附刘备,被刘备加为左将军。
    士燮性格宽厚有器量,谦虚下士,中原的士人中前往依附避难的人数以百计,如袁徽、许靖、刘巴、程秉、薛综等。士燮又沉醉于《春秋》,而为之作注解。虽然这些人大多最终选择了离开,便也说明了士燮这个人亦是天下名仕。
    且士燮推崇无为而治,将交趾打理的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
    唯一的问题就是天高皇帝远,把控了十多年的交州大权后,多少有些飘了。
    士燮名义上是效忠于汉朝的交趾太守,实际上已成为割据岭南各郡的军阀。士氏的亲族多出任交州的要职,士燮上表奏请任命其弟士壹兼任合浦太守,二弟徐闻县县令士?(音yi)兼任九真太守,士?的弟弟士武兼任南海太守。
    再后来,孙策出兵交州未果,孙权也未放弃过收复交州的打算。直到刘备趁孙权根基未稳,强势夺得扬州,并兵指交州,才迫得士燮不得不放弃即将到手的交州大权,从于刘备安排的刺史孙权之下继续做他的交趾太守。
    士燮虽然依然在任,但他的几个弟弟却被刘备派人给换了,也派糜芳领兵接手了交州的军务。刘备不是傻子,他不会给士燮重新掌权的机会。当然,也不会给孙权再次崛起的机会。
    孙权有多能,这个时候确实还看不太出来。但是,如此落魄的时候依然有人跟随便足见其威胁了。控制威胁的最好办法当然是控制军权了。
    孙权是刺史,官高而爵低,实权不如士燮,要想治服这个老辣的地头蛇没那么容易,刘备也乐意见他们去斗。
    而糜芳的任务,便是去看着他们斗,只要不出太大的乱子便好了。
    只是,刘备没想到的是,自己得到交州也没多久,便与刘琦之间开启了战争。而且自己完全不是对手,扬州多地相继失守,地整个交州弧立在了后方。
    诸葛亮大军压境,糜芳顿时慌了手脚,他一个商人世家的纨绔子弟哪能挡得住?从小就在他哥糜竺的廦护下长大,学了些文也习了些武,却没有学到一丝独当一面的气质。
    本来刘备也是知道这个二舅哥没什么本事的,放在交州也就是为了给他些兵权,发挥他纨绔的本色,欺负下士燮、孙权的。
    这下好了,诸葛亮大军南下,糜芳便成了最前线的统兵大将。
    还没等糜芳摆开防御,麋泠、封溪两座紧临的城池便已失守。当地的生活水平虽然在士燮多年的执政下很平稳,可其兵力和城池防备能力实在是不堪一提。
    糜芳不得不将自己手中的两万兵力全部屯于西于城,组织城中百姓加固城防,同时向孙权和士燮求助。
    孙权手中还有三千亲卫,人虽不多,却是孙策留下来江东精锐,孙家子弟兵。他手中还有韩当和凌统两员虎将。韩当不必说,是从孙坚开始就跟随孙家的猛将。凌统也是孙家元老级战将凌操的子嗣,其能力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
    至于士燮,糜芳完全不信他在交趾任太守近二十年就只有交出来的这一万人马。虽然交州兵装备落后,战力低下,但交趾好歹也是拥有十余县的交州大郡,也曾是南越国的国都所在。士燮那么精的人,怎么可能不给自己留下后手?
    毕竟刺史是一个流动性很强的官职,不比一郡之守这样的封疆大吏来得实在。孙权迟早会走,士燮迟早还是会占据主导权,没有后手怎么可能?
    可惜的是糜芳还是太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他以为他的选择已经是目前最优的应对方式了,结果人家诸葛亮都留下张殷围了西于,另外亲率大军五万,突袭了望海。
    兵锋绕过了西于防线,直指龙编。
    《三国之大汉重生》无错章节将持续在(Qi Su Wang 。com)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
    喜欢三国之大汉重生请大家收藏:()三国之大汉重生。

第458章 交州二雄
    诸葛亮拿下望海城后,并不停歇,留下五千人马守城,领大军直扑龙编城外。
    龙编城只有五百守军,因为大军都被调往了前线。
    不得已下,孙权到交州后第一次与士燮同心协力,将手中的本钱全部派上了城墙。
    即便这样,孙权与士燮的联军也不足万人,仅八千余。
    可远到而来的诸葛亮却并没有急着攻城拔寨,而是将龙编城团团围住,并放出消息要约谈孙权、士燮二人。
    孙权想出去,他知道刘琦一定会看在父亲和兄长的面子上不会过度的为难他。无非便是个降罢了!从兵败柴桑,降于刘备的那天开始,他便犹如丧家之犬,没了尊颜。身边曾经宣誓效忠的能臣猛将们个个为了自己的前程和家族的利益而转投他处,包括他的舅舅吴景一族。
    刘备将他安排在这偏远的交州,无非是他自己没空打理,又怕士燮有异心,让自己来铗制士燮罢了。交州刺史?又没有实权,不过是刘备的守户之犬一只。怎么看都还不如投向刘琦呢!至少自己可以带着家人离开这炎热潮湿的地方,回到家乡。也能让不离不弃地跟随自己的韩当和凌统有个好的前程。
    但是士燮不敢。
    不论是如日中天的刘琦,还是曹操刘备,甚至是当年的孙策孙权,都不是他所能撼动的。同是诸侯,也有强弱主次之分。无疑,他就是那个弱的层次的。士燮本名士,这才刚降了刘备,刘琦又打上门来了。再降,面子上有些挂不住呀。按着士族大家的心里,他本来是更看好刘备的。
    因为士燮才是交州最大的士族。
    如果降了刘琦,他自己以及整个家族的利益将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他是真不想降的!
    可是,那也守不住呀!
    刘备都挡不住的兵锋,他区区一个交州土豪怎么可能挡得住?
    士燮很纠结!
    于是,对于孙权的提议出城与诸葛亮谈判的事,他很犹豫。他甚至怕出了城,便回不来了。
    这让孙权也很无奈。
    虽然他可能直接率领自己的亲卫降了诸葛亮,大开城门迎汉军入城。但是,得不到士燮的效忠的交州是不完美的。因为以士燮对交州的影响,接下来收复平定交州的其他郡县还要废去许多时间的。
    士家七兄弟,分布在交州的各个郡县,虽说算不得有多大的势力,但手上总是有一些人手的。真要把他们逼到入林为匪也不是什么好事。
    最后二人达成一致,让诸葛亮入城来谈。
    对于孙权来说,诸葛等于他摆脱降臣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归了刘琦,怎么也是回归汉庭,再不济也是继承祖业,为大汉谋福。他需要了解这个后起的年轻统帅是否真的有那个魄力来平定一方乱壤,能否为他和他的家人争取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谈,总比被打降来得好一些。
    对于士燮来了,让诸葛带一二百亲卫入城,总比自己出城安全的多。他不在乎他效忠的是刘琦还是刘备,他只想保证自己的利益而已。甚至有一瞬间,他还有过一丝擒拿诸葛亮以退汉兵的念想。不过很快便被他自己否定。
    二人约定后,孙权亲自手书书信一封,令人传到城外汉营。
    信中言真词切,说明自己的归汉之心,也说了些士燮的顾虑,且再三保证,只要诸葛亮进城,他孙权愿达上身家性命以保诸葛安全。
    诸葛亮收阅后,微微一笑,便令人安排入城。
    关平却急忙阻拦:“都督,我军兵强马壮,气势如虹,若开战,一日便可下此城。都督何必要以身犯险呢?”
    诸葛亮:“城中之人虽有盛名,却无胆伤我,何险之有?”
    关平:“都督,你是大军统帅,容不得半点差池。”
    诸葛亮:“诺,我不是还选了二百亲卫随行嘛!”
    关平:“属下还是不放心,要不都督让我去与他们谈吧?”
    “哦哈哈……”诸葛亮能感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