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大汉重生 >

第192章

三国之大汉重生-第192章

小说: 三国之大汉重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头不大,破坏力也不强,看上去也不象是攻城,甚至有许多石头越过了魏关,直接飞进了关内。
    这让城上守城的将领完全摸不着头脑。
    直到有士兵从碎石下面捡起了写满字的布条:
    致关内的守关将士:
    朕本高祖后裔,一心捍卫汉室荣光,征鲜卑、破匈奴、讨董贼、迎天子……无不以汉室振兴为己任。曹公成事之初本与联同心,迎天子、讨叛逆,为国而战。然权利让人心思变,天子迁都许都后并未摆脱受人傀儡的命运。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公然违悖大汉祖制,谋害天子,异性称王。朕承天子遗命,荣登帝为,实不愿大汉传承四百年基业崩塌。首发
    河南尹本旧都雒阳之根基,各地百姓或多或少都是大汉的功勋之后,向明事理。且大多军士皆在讨董之战或迎帝之事中与朕有过交际,同为汉室根基,朕实不愿刀兵相向。
    三日前,我军黑山营将士已顺雒水而下,攻占了河南、谷城,魏关已无补给。
    开城投降吧!
    ……
    当劝降书的内容开始在关中漫延开来的时候,守将李绪才发现将士们的情绪非常不对,想要阻止却已经来不及了。
    刘琦大军没有继续攻城,任由这种情绪在关内漫延。
    《三国之大汉重生》无错章节将持续在(Qi Su Wang 。com)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
    喜欢三国之大汉重生请大家收藏:()三国之大汉重生。

第454章 再归旧都
    上兵伐谋,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汉军散布的言论是当今天子的言论,错对并不是普通士兵能评判的。但关内的士兵确实有许多人对刘琦有感情,甚至很多人都对并州将士心存感激。救命之恩实打实地摆在那儿呢。
    最关键,当兵吃饷,为主征战吧,他们其实也没有什么选择权。吃谁的便为谁卖命呗!但劝降书中提到的谷城、河南二城被破却是关键中的关键。都没得吃了,谁还卖命呀?
    谷城离魏关不过十余里,是事实还是谣言很快便会被证实。
    虽然李绪下令“散布谣言者,立斩!”并且杀了不少兵士,却依然无法阻止主降的情绪在魏关内漫延。
    有些事,处理不当,越想制止便越会恶化。
    就象魏关此时的情况一样,一开始只是三俩士兵之间的嘀咕,被李绪杀了几个人后便成了“莫须有”了。越怕越是会发生!表面上谈论的人是少了,但对刘琦的信任,对曹魏的反感情绪却越来越浓了。现在已经是整个行营整个行营的密谋造反了。
    不仅仅是士兵,还有许多河南本土的将校。
    甚至还有几个军事主官。
    董衡董超两兄弟就是主降一派,他二人本是西汉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董仲舒的后人。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的主张为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
    虽然董仲舒的后人没有什么出色之辈,但凭借董仲舒留下的功绩,河北董家一直活跃在长安至雒阳一带的政治权利中心周围。也就是说董家世代遵循祖先的教诲,重儒道,忠君爱国的思想一直根深蒂固。以前曹操统治河南尹,但一直以献帝之名,高举汉旗。
    可现在不一样,曹操称王,公然违背了高祖定下的规矩,这在天下儒生的心中就成了大逆不道,人人得而诛之了。所以刘琦的讨曹檄文公告天下后,虽然很多人还是不愿意相信曹操谋害了汉帝,但总是给天下士子心中留下了一个结。
    在很多人心中,皇室之后的刘琦称王称帝都比曹操称公能接受。人刘家人再怎么闹这天下还是大汉的天下,自己还是大汉的百姓。你让人去了汉名称魏人,这不是等于亡国之奴嘛?
    当许都替代了雒阳,当河南尹变成了河南郡,这里有许多人其实心里就不再向着曹操了。他们所期望的依然是那个大汉帝国。纵然它曾经很颓败。
    但是董衡、董超虽然在李通手下为将,却并无多大实权。
    就算是想反曹也没那能力和实力。
    有贼心没贼胆。
    凡事都需要一个契机。有刘琦的劝降手为机,二人私下一合计,便觉得现在是最好的时机。于是打定了主意,拉拢成何,晓知以理,威逼利诱,达成统一阵线。
    说起来好象过了很久,其实也不过是刘琦下令把许多份招降书一同发射到关内后的第三天罢了。
    李绪仗着自己是太守李通的兄长,魏关守军的统帅,眼见军中流言四起、军心不稳。在帅帐中大发雷霆,将手下的将领骂得体无完肤。
    董衡眼神示意董超、成何,在帐中奋起,当场诛杀了李绪。拎起李绪的人头登高一呼,便策反了关内三万守军。
    三人连夜打开关门迎刘琦大军入关,踏马中原。
    刘琦当夜派文聘、典韦入关收编了降军。
    董氏兄弟及成何三人献关有功,当即册封官职。董衡领兵三千驻守魏关,董超、成何随军听用
    汇合谷城张燕后,东征大军已达十三万之众。
    十三万大军兵围雒阳时,河南太守李通还没反应过来。派出三万人守魏关几乎已是河南郡的全部兵力了,雒阳城内守军不足五千。四处派出的征兵队伍还没回来。
    其实也没多少好征了,从董卓入京起,河南地区一直饱受战火。董卓迁都长安挟裹了大量雒阳周边百姓,还有跟随献帝南迁许都的士族大家,四处避乱迁徙的穷苦大众,洛阳地区的人口已经大幅缩减。三万五千大军,几乎已经是河南尹能征兵的极限了。
    五千人守偌大的雒阳城,敌人多过自己四十余倍,怎么打?
    可就算没得打,太守李通也下了死命令要死守雒阳,哪怕再给雒阳城放一把大火,将这饱经沧桑的雒阳旧都再次沦为废墟,也不能便宜了刘琦。
    倒不是李通有多忠心,要报答曹操的知遇之恩。而是这里他已苦心经营了多年,自己的家族正在新的雒阳城里崛起。这里有许多许多他放不下的东西。
    更何况被董氏兄弟谋害的李绪,是他一母同胞的亲兄长,而且他们兄弟感情及好。杀兄之仇,不共戴天!
    不过,李通太高估了自己在雒阳城中的影响力。
    作为影卫渗透进中原的第一站,雒阳城的内部,各个行业里早就被影卫的人渗透了。可以说新建后的雒阳城里的大家大户,至少有一半以上跟影卫和后来的密卫有关。
    甚至,城楼上守城的将士中,有许多初级指战员都是刘琦的人。
    根本没费多少工夫,刘汉大军便开进了雒阳城。
    李通被城内城外的大军围在了雒阳西门上,连城楼都下不得。更别说放火、逃命了。
    背叛、绝望、受辱……
    各种情绪涌上了李通的心头。
    实在想不通,下令身边的将士放下武器投降,自己却提剑自刎于雒阳城楼之上。
    刘琦下令厚葬李通。
    八年后,刘琦再一次踏上了这片故土。
    这个曾经有他父亲,有他的家的地方。
    早已是面目全非!
    《三国之大汉重生》无错章节将持续在(Qi Su Wang 。com)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
    喜欢三国之大汉重生请大家收藏:()三国之大汉重生。

第455章 兵锋所向
    刘汉大军以迅雷之势,席卷了河南全郡,惧其兵锋,各县降者无数。
    河南郡重新改为河南尹。
    曹操着不着急还不知道,但是河内的张扬是真的急了。
    魏郡已经被高顺的大军所占据,现在河南尹又落入刘琦手中,张扬的河内郡便尴尬了。
    北靠上党,南与河南隔河水相望;东临魏郡,西依河东……
    天然的十面埋伏啊!
    不对,还有汲县、朝歌与东郡接壤。
    但是……
    不战而退,把河内这富饶之地拱手让给刘琦?曹操会愿意吗?就算曹操能善罢甘休,河东司马家愿意吗?
    答案是否定的。
    投降?
    袁绍势大,则投袁;曹操得势,便投曹……审时度势,适时务而择主,一直群雄并立的时代封疆而立。不得不说他还是有一定的能力的。
    迎风飘舞的墙头草,也并非一无是处。至少人家的生存能力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对面那个敌人是刘琦呢!
    那个人还会象袁绍、曹操这么看重自己吗?遥想当年讨董后,刘琦领并州牧北归时,自己的百般刁难,刘琦会既往不咎吗?
    誓死抵抗,以待援兵?
    想想并州大军那恐怖的战力,当年太行山中,天井关前一战,现在想起来心有余悸。那时候刘琦才多少人马?现在南边十几万、东边十几万,天井关上最少有一万守军,河东有多少兵马他在河内呆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搞清楚首发
    这仗怎么打?
    反正他是不敢打。
    打也不是,降也不是,逃还不是,多特么纠结呀。
    现在的张扬急得就象是热锅上的蚂蚁。
    但是刘琦却并不急,他也没有急着去管河内的事,小小的张扬已经不足已成为他的正面对手了。是招降还是武力征服都不重要。对于刘琦来说,张扬就是一个小小的蚂蚱,翻不起多大波浪。
    人达到的高度不一样,眼中所看到的事情不一样。换作以前,雒阳打下来就打下来,派个人来打理就行了,没有哪个城市能让他停住自己进军的步伐。
    但现在不一样,他已经高居帝位,不能再以一个诸侯的眼光去看问题了。就算他想扔下雒阳不管,他身边跟着的臣子们也不肯的。
    雒阳是东汉两百年的旧都,不论董卓那把火有多大,都抹不去历史在它身上刻下的深深烙印。以前不在自己手上无所谓,现在收复了,就算不会再移都于此,那也得将它重新修缮起来。哪怕修成立历史博物馆都行。
    意义非凡。
    刘琦不得不在雒阳行宫多耽误一些时日。
    大军整备,都在等待新的指示,北上收复河内还是南下威压颖川,直指许都。
    刘琦白天处理雒阳政务,夜间抽空在重建的雒阳城内巡视了一番。这地方对他来说,比山阳更象是一个故乡。带着后世的记忆来到这个世界后跟他爹刘表在山阳没呆多久就离开了,反而刘表在雒阳为官时,他在这儿生活了不少时间。
    在这里他认识了许多人,有当世名儒也有青年才俊;在这里他师从大剑师王越练剑;在这里他认识了自己现在的皇后蔡琰;在这里,他拐走了大儒郑玄;……
    满满的回忆。
    曾经的皇宫所在,多么宏伟的建筑啊,多么热闹的宫殿……
    都已物是人物矣。
    物也不是了!
    曹操占据河南后,也没给雒阳拔多少款。皇宫的修缮也没什么大动作,除了那个大的轮廓依然还在,很多地方依然是一片破败。哪有钱来修一个被烧毁了的皇宫呀?打仗的钱都不够用呢。
    皇宫都难原其貌了,别的建筑就更不说了。
    刘琦已经在雒阳城里找不到当初自己的家了,就连蔡邕的府第也找不到了。
    应该都被新起的雒阳士族占为府第了吧?人家返回这个破败的城市重建家园,肯定是要得到一些好处才行的,比如房子店铺啥的。
    随他去吧,没有什么可纠结的。
    贾诩一路随行,他是现在刘琦最贴心的人。当然韦、公孙续也是,但他俩没贾诩脑子好使。执行命令是从来不打折扣的,但要他们在大事上出谋划策那可就差远了。
    “文和,以你之见,我们是先收了河内,还是直接大军南下,直破许都?”刘琦向贾诩询问。
    贾诩:“不知陛下如何看张扬此人?”
    “哦?”刘琦似乎没想到贾诩会反问自己:“文和怎么看呢?”
    贾诩:“臣以为此人长袖善舞,非常擅长钻营,懂得在各方势力中寻找平衡点,以求自保。只是……”
    刘琦:“文和想说什么但讲无妨,你我君臣二人无需太多顾忌。”
    贾诩:“当年天井关前,张扬前堵后截,阻止陛下北归之事……”
    刘琦:“哈哈……当时天下方乱,形势不明,谁也不能保证成为最后的胜者吧?当时袁绍逞关东诸侯盟主之威,确实势大呀,收买人心也更方便吧。当时张稚叔的选择也没什么错。”
    贾诩:“陛下气度之大,臣不能及也!”
    刘琦:“好你个贾文和,对朕你还用攻心吗?有话直说吧!”
    贾诩:“臣以为,张扬可降也首发
    刘琦:“何以见得?”
    贾诩:“张扬先从袁绍,再结温侯,后从曹操,无不择势而从,自己根本无立基之能。如今他的河内已经被我军四面围困,他根本无力可战。”
    刘琦:“还没围死吧?他现在要撤出河内我们应该还来不及阻止吧?”
    “是!”贾诩:“但他不能撤。”
    刘琦:“何解?”
    贾诩:“张扬不论是从袁绍还是投曹操,最大的依仗便是手中有河内这块肥土。此时他若不抵抗而撤入兖州,恐怕再也难以抬起头了。倒不如降了陛下,多少还有些从龙收拾旧河山之功呢。”
    刘琦:“既如此,朕已入驻雒阳,他为何不前来归降。”
    贾诩:“他不敢!”
    “嗯?”
    贾诩:“他怕陛下翻旧帐啊!”
    刘琦想想也是,敌对了这么多年,突然发现曾经的敌人现在已经高高在上,只能仰望时,心中有些担忧也是正常的:“文和以为派谁去劝降为好?”
    贾诩:“不用劝降!”
    刘琦:“不用劝降?”
    贾诩:“陛下现在是给张扬重新选择的机会,并不是拉拢他。只需拟下圣旨一道,赦免其罪,招他前来面圣便可!”
    《三国之大汉重生》无错章节将持续在(Qi Su Wang 。com)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
    喜欢三国之大汉重生请大家收藏:()三国之大汉重生。

第456章 谋河内
    刘琦呵呵一笑:“他敢来么?”
    贾诩:“他不敢!但他不得不来!”
    刘琦意会,笑而不语。
    当夜,刘琦令人拟下圣指,派人送往河内。
    势大压人,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
    先不管张扬能力如何,他能在群雄并起的时代,左右逢源,在夹缝中保得一郡太平,至少也不是太庸碌的人。能不动武当然最好了,战争时期,哪有比平稳更让人心动的?
    张扬从来都不是大才,也不是名将。他没有叱咤天下的雄心,也没有鲸吞天下的气势。但他是个聪明人,他懂得审时度世,在各方的纷争中给自己谋取最大的权益。就象他从来没有在曹袁之争中出过一兵一卒一样。谁强就靠向谁!没有谁会放任一个平稳的河内郡而不要首发
    只是,刘琦的来势比较汹涌而已。自己手中已没有足够大的谈判本钱了。放弃眼前的一切,他会得到什么?河内太守估计是不可能的了,刘琦似乎没有习惯把打下的江山放给降将的习惯。但有一点他能肯定,如果他降了刘琦,至少能保留下一个好的名声。就算不能再成为封疆大吏,中央的闲官一定是少不了的。从某些程度上来说,也算是荣登庙堂,光宗耀祖了。
    而继续支持曹操,就算曹操不会怪罪他丢了河内,也一定会跟着曹操在劣势中挣扎,直到彻底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