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大汉重生 >

第14章

三国之大汉重生-第14章

小说: 三国之大汉重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只见这人在地上画了一幅简易的图,这个小盆地的大致面貌尽在其中,有山有水,有正在建还没建成的房屋,有许多良田庄稼……
    我去,这是一高手啊,不说这绘画水平如何,单对这一大块地的规划区分,那都不是一般人可以办到的。果然是高手在民间啊!
    田丰见刘琦停下,也走过来一看。
    “妙啊!若能建成,可谓之世外桃源!”田丰忍不住赞叹。
    “敢问这位先生是?”刘琦问道。
    “哦,公子,我,我不是偷懒,我只是……”这人看到刘琦,难免有些紧张。
    “别紧张,先生有大才,本不该干这粗鄙之活,是琦怠慢了先生,琦向先生道歉!”说着,刘琦向这人躬身施礼“请问先生高名。”
    “我,我叫国渊,青州乐安人士……”
    等等!国渊国子尼,当世大儒郑玄的得意门生之一,后曹操手下的屯田治政的大才,怎么会出现在这儿呢?
    原来,黄巾之乱爆发时,国渊正在广宗提亲。谁知黄巾之乱爆发,广宗也是黄巾贼众主要控制的地方之一,也是官军镇压的主战场之一。黄巾贼四处抢掠,烧村庄,杀百姓……国渊的岳父一家也不能幸免。还好国渊与未过门的妻子那日出门不在家才得以幸免。安葬好娘家人后,国渊带着未过门的妻子欲返回青州老家,可返乡之路处处被战争阻隔,无奈之下,只好带着妻子随北逃的流民一起北上并州。几经波折,又被分派住平城,最后又被分到了刘琦这边。
    “先生,请问你这所画何意?”刘琦问道。
    “公子你看,这几日我仔细观察了周边地形,渊以为这地方容纳万人,虽说有些小,确也不是不可行!”国渊指了指周边说。
    “哦?还请先生教我!”刘琦再次施礼道。
    “公子请看,你之前规划的村寨渊觉得挺好,但渊觉得我们还可以在这几处村寨中间建一条市集街,今后这里就会有许多人生活,没有市集用于买卖,肯定是不便的!再者,有了市集就会分出部分人去开店做买卖,那样分种田地的人就会少了一部分!”国渊指着他在地上画的图说。
    “妙啊!那你这山坡和山脚下所画庄稼是要开荒吗?”田丰看出个中奇妙,忍不住插活。
    “这位先生果然好眼力!渊正是如此想来,现在这些良田肯定是不够种的,不如组织大家开荒,田地自然会多起来!”国渊解释到。
    “可这些新垦田地贫脊,大家肯定都想种良田的。”刘琦说到。
    “这个公子可着人统一规划,将良田和新地按每户人口比例分租到各家。”国渊又说道。
    “可这房屋还未建好,秋耕时间又到了,再不播种,来年可就没收成了!”刘琦担忧道。
    “这……我还没想!”国渊日后是大才,可现在毕竟还是二十出头的年青人,自然不能面面俱到。
    “刘公子,田某想到一策,或许可以一试!”田丰突然说到。
    “哦?还请先生教我!我代这万余百姓谢过先生!”刘琦再一次象田丰施礼求教。
    “既然要开荒,又要秋耕,还要建房。那我们何不将这六千余人分成两批,一批接着建房,另一批集中开荒,统一耕种!”田丰道。
    “哦,我明白了!先生的意思是效仿武帝军屯的方式进行民屯?先生果然大才,请受子尼一拜!”国渊一副愰然大悟的来子。
    “琦代表这万余名百姓多谢二位先生赐教!不过……”刘琦一副为难的样子。
    “刘公子有何为难?”田丰道。
    “公子,有何不妥吗?”国渊道。
    “琦想恳请二位能留下助琦组织这建村垦田之事,不知二位可否助琦一臂之力?”刘琦说着又向二人施礼。
    “渊本无路可回青州,与妻子避难于此,自当竭力助公子建好这村寨!”国渊直接答应了。
    田丰还在思索,刘琦也不着急,静静地等着。
    最后,田丰还是决定留下来助这万余名百姓渡过难关:“公子一心为民,丰定鼎力相助!有子尼相伴,想必也不会孤单……
    哇哈哈……终于解脱了!刘琦心里乐开了花,有两位治政能手,想必今后不用这么累了吧?

第34章 大才上船,论持久发展
    随后,刘琦聘田丰为主事,国渊为从事,全权打理新村寨的建设和开荒、秋耕之事。
    有了田丰国渊二人的加入,接下来的安置工作就进行的顺利多了,不愧是大才,两人的统筹和指挥能力可比刘琦一个人强了不只一星半点。为了提高效率,刘琦按后世的记忆设计并请蒲项打造了五十张曲辕犁,并派人去边寨向何庆讨要了八十匹受过伤的战马来充作耕马或车马。刘琦又从木工坊调配了八名工匠供田丰国渊调遣。
    垦荒播种的事很快完成了。国渊留下百余精通耕种的人浇灌打理庄稼,其余人又调回去协助建造房屋。
    终于,在冬季的第一场雪到来前,流民们都搬进了新居,小麦的长势也是非常喜人。大家对刘琦那是感恩戴德,讼扬有加。
    刘琦找到田丰国渊二人,商议接下来的安排。
    这二人几个月忙下来,已经完全喜欢上这个地方和这种忙碌的生活。因为看到百姓安居,田丰很有成就感,最后刘琦在国渊家旁特意为他挑选了一套比较大的房屋分给他居住。虽说安置工作已完成,但接下来的市集建设、田地分租等等事务繁多,这一手组织下来,现在让他放手肯定是心有不甘放心不下的。所以最后他干脆退了县城里的别院,带着家眷搬到了新家。
    刘琦在村子中规划了一个办公楼,供田丰国渊处理村寨的事务,又叫木工坊送来一些桌椅书柜,看起来比较正规。午时,当刘琦来到办公处时,田丰国渊二人正围在桌前讨论着什么。
    “二位先生别太劳累,事情总要一步一步来办,该休息的时候还是要休息的,来来来,看我给你们带了什么?”刘琦扬了扬手中的酒坛。
    “呀!‘英雄酒’!这个真要喝喝,子尼我给你说啊,这酒……”田丰看到刘琦带的酒,拉着国渊一阵说道。
    “不过公子你也太小气了吧?就带来一坛!”田丰回头又对刘琦说。
    “先生,可不是琦小气,这酒坊的粮食差不多都运到这儿分给百姓们了,剩下的只能酿造少量的英雄酒和一些普通的酒水了,现在悦来酒楼都快断货了。就这一坛还是我亲自到酿酒坊去要来的呢!”刘琦说到。
    “玩笑!玩笑!丰知道公子一心为这万余百姓谋福,荡尽家资,丰佩服!”田丰忙解释。
    “琦岂不知田先生是在开玩笑,琦虽然出了些财物粮草,但若非两位先生屈身在此,居中调配,这一方水土如何能变得如此美好?这万余百姓也不知道何时才能住上新居,吃饱饭食。”刘琦道。
    “我说二位,咱们能不能不每次见面都这么客套?都是一条船上的人了,就不能随意一些么?都是为了这一万余受苦受难的百姓嘛!我说这酒还喝不喝了?”国渊见二人一见面就客套个没完赶紧阻止。
    “哈哈……”
    “哈哈……
    刘琦田丰二人相视而笑。
    “走!到我家,让我妻子烧两个菜,咱边喝边聊。”国渊道。
    “好!今天下午的事先放放,我有些事想跟二位聊聊!”刘琦说。
    “好!那就去子尼家!”田丰道。
    三人在国渊家里边吃饭边闲聊。
    “公子可是有什么新的打算?”国渊问。
    “是这样的,现在百姓们也安定下来了,庄稼也长出来了,这集市马上也要建好了。这后面分租店铺、分租田地的事就该提上议程了。”刘琦说道。
    “哈哈……”
    “田先生为何发笑?”刘琦问。
    “刚才我与子尼正在商议此事呢,原来公子也想到了,看来咱们三人真是心意相通嘛,哈哈……”田丰笑着说。
    “原来如此,那二位先生可有良策?”刘琦问。
    “上次丰听陈大人说公子有诸多产业,我与子尼刚才商量,想让公子分出些人手在这里开置些分店。一来公子资源齐全,开办起来比较快,可以带动别的店铺;二来这万余人在有的地方可抵一小县人口了,等来年大家日子好起来,公子也多一些收入,权当是这付出的回报。”田丰道。
    “哈哈……果然心意相通!”这下刘琦笑了。
    “哦?公子也想到如此之法?”国渊问。
    “正是!”刘琦道。
    “哈哈……”
    “哈哈……”
    三人都是开怀大笑。
    “不过……”
    “不过什么,公子有何疑虑?”田丰问。
    “我此次前来,主要有几个想法想征求二位的意见。置分店的事就算过了,大家一致赞同。第二件事,分租店铺和田地,我想的是现在就开始分,有手艺有能力要开店的就去开,先免去半年的店租;开不了店的就分田地,现在就分,连庄稼一起分,不过夏收后我们就要收税租,三十税一。”
    “可是这有手艺的哪有钱财去开店?这一路走来,就算稍有家资的也都拿钱换了食物了。”国渊道。
    “还有公子这分了田地的,田地里已有作物,来年便可收取。开店的现在开起来也就省了半年店租,没有实际的东西看到,恐怕谁也不愿冒着饿肚子的风险去开店吧?”田丰接着说。
    “这个好办,我先拿出一些钱财在此开设一家钱庄,公开放贷,愿意开店的可以多贷,并免去一年利息。要田地的免半年利息。让大家都可平安地度过这段困难的日子!”刘琦道。
    “公子果然才思敏捷,此法可行!”田丰说。
    “我也觉得可行!公子宅心仁厚!”国渊说。
    “至于如何进行,就靠二位先生了!”刘琦向二人拱手道:“第三件事,我想征集一部分青壮,组建一支部队!”
    “公子这是为何?”田丰问到。
    “首先,等这市集建完后,大家就会进入相对空闲的时间,人太闲了难免会出一些事端,这也不能全靠二位去解决,军队平日可维护治安;再者,我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村寨也不能受到外敌的袭扰,比如胡人、黄巾贼众等,不然我们的辛苦就白费了,有军队才能守护这一方土地平安!”刘琦解释道。
    “嗯,是这个理!只是这征兵需要许多粮草,还需要一名合格的将领。”田丰点头道。
    “这并不急于一时,待到来年夏收时再开始也行。不过现在也得先征招几十人,平日协助二位工作,跑跑腿、维护一下治安。”刘琦说到。
    “这个交给我来办!有二十人足矣!”国渊说道:“公子说的几件事可还有?”
    “嗯!第四件,开办学府,让这些孩子们都能读上书。只是这老师的事,琦暂时没办法。”刘琦说。
    “恩师郑玄一心治学,不知能不能请来!”国渊摇了摇头道:“还有好友管宁、邴原也是饱学之士,只是不知这乱世,他们现在何方。唉!”
    “先一步一步来吧,这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田丰道。只是完全融入了刘琦的长期计划中,完全忽略了自己已经被刘琦情感绑架了。

第35章 回京?绕道常山
    公元184年11月,皇甫嵩与巨鹿太守郭典攻下曲阳,斩杀张宝,俘敌十余万,黄巾之乱平息。
    公元184年12月,汉灵帝改年号“中平”,称“中平元年”。时逢大乱,可灵帝并不思改进,依旧贪图享乐,黄巾余众分散各地依旧不断进行小型叛乱。大乱虽平,天下不安!黄巾虽败,世已大乱!
    村寨的各项工作都进行的顺顺利利,有田丰国渊鞠躬尽瘁的打理,各行各业如初生的太阳般朝气蓬勃。大家欢欢喜喜地度过了一个安乐年。平城的安置工作也基本有序地完成了。
    刘琦到东汉的第三个春节,高顺典韦没有回来,因为要防范边关。刘琦与貂蝉、关羽一家也难得轻松自在地在一起聚了几天。
    年初六,刘琦收到刘表的家书:“吾儿见字如面,儿当年一别,三年未归,父甚是挂念。儿在边郡游历已有年余,儿之作为,父甚喜之!愿吾儿能平平安安成长。若有暇,早日回京与父团聚。”
    唉!是该回去看看了!怎么说也是挂着名的亲爹,这一走三年,连书信都比较少,确实有些不孝!
    新年过后,刘琦将村寨事务全权托负田丰打理,辞别众人,准备回京洛阳探亲。关羽本欲辞官相随,刘琦不允,只说是关平还小需要人照顾,还有十岁的貂蝉总不能带着奔波,最重要平城还有这偌大家业,总需要有人看着。并嘱托,有不明之事可去村寨找田丰商议。
    最后,刘琦带了家丁钟平和村寨里选出的一名随从辞别了众人,在貂蝉的依依不舍中踏上归家之途。
    离开平城,刘琦决定不按原路返回,取道冀州,绕馆而行。最主要是想去常山看看,猛张飞估计是被刘备拐走了,这帅赵云咱不能放过好吧!
    一路上,刘琦看到的都是破败的城墙、荒芜的粮田和或逃离或返家的流民。刘琦心里酸酸的,这大汉的大好河山啊,被这昏庸的桓灵二帝搞得如此残破,如何对得起打下这片江山的刘氏先祖?如何对得起这此淳朴善良的百姓?至此,刘琦立志要改变这世道,要改变那记忆中的历史!不让这河山破败,不让天下黎民受苦!我要重铸这汉室辉煌,让大汉荣光重生!
    一路走走停停,到达常山国时,已经是春暖花开的时节了。
    常山国真定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要找个人说来还真不容易。多方打听,寻到一个叫赵家村的地方。
    到了赵家村,逢人便打听赵云的消息,听得最多的消便是“赵云不在家,在山中习武!”
    这时候有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跑过来问到:“你是何人?为何要找我二哥?”
    “二哥?你是……”刘琦问道。
    “我是赵雨呀!你认识我二哥?为何不知道我?我二哥没对你说起过?”这女孩倒是不怕生,按说汉时女子十五及笄,那十二三岁的时候已经在学习成人礼仪了,知道的多了,就会显得比较腼腆才对。
    原来这赵氏有三兄妹,大哥赵雷,二哥赵云,小妹赵雨。父母早亡,大哥十五岁起便承担了养育弟妹的职喜,不得不放弃学业,四处游商,以供弟妹成长。十年来含辛如苦,从无怨言。幸二弟赵云从小争气,学习用功,前些年又遇高人童渊带至山中习武。这小妹赵雨可就被两个哥宠坏了,从小就鬼灵精得很,家中又无女眷,也无人教授那成人之事,又不爱红装爱武装,常缠着赵云教习武艺,所以就养成了大大咧咧的性格。
    “那……既然你二哥不在,我可以见见你大哥吗?”刘琦有点不好意思地看着赵雨,这姑娘有点俊俏。呃……其实不只是一点,小姑娘开始发育了,身材比较高挑,行事利落,显得有些英姿飒爽。
    “我大哥去邻村贩货去了,要晚些时间才能回来。要不你到我家等一等?”赵雨被一个跟自己个头差不多的帅小伙儿看着也有些不好意思。
    “也好!那就麻烦姑娘了!”刘琦道。
    “嗨!没事儿!”赵雨说。
    于是,刘琦便跟随赵雨到了赵云家中。
    实在无聊,虽然赵雨平日大大咧咧的,但也是因为这赵家村里都是熟人,这在三个陌生面前总是有些不自在。
    “哎!看你手中握着的好象是刀嘛,文士不都是配剑的么?怎么,你也会武?”赵雨找了个话题问刘琦。
    “琦对这武艺一道颇感兴趣,所以也就粗略学了一些。”刘琦答道。
    “你都会些什么呀?说来听听!”赵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